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等理念的具体化。多姿多彩的生活既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因此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使学生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英语就不再是一種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与生命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生动具体的活动。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让英语与生活同行
牛津英语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课本中充满了许多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插图,收录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化底蕴很浓。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知识,如每天吃的水果、食品,每天穿的服装、鞋袜,经常看见的小猫小狗,每天谈论的同学和学校,等等。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不足以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在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前预设时,注意将生活现实融入书本知识中,就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知识,为此我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化的导入逐渐切入教学主题。如教学7A Unit 1 Reading时,新同学刚刚认识,我便让每位同学用英语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在学生好奇又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主题,既达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更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语言情境,尤其是要根据学习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类似的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能力在新语境中进行巩固,让语言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同时必须鼓励学生真正投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体会、感悟英语的特色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一系列生活情境的创设,带动学生进行一定的模仿与操作,使学生具备了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让英语走进生活
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把一个开放的、鲜活的英语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教师要善于把全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用全新的思维处理教材,而教材的运用让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应作为教材的主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能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游戏、歌唱、表演、谈论和图片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游戏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针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章节的重点句型流利表达和记熟、记牢的情况,让学生利用游戏传“悄悄话”,从而让他们快速、准确地听、说、写,提高他们掌握新语言的能力。
2.歌唱。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歌唱,我就利用音乐的力量促进英语的教学,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英语歌曲和Chant,把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填进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牛津版的7B Unit 5时,我预先请同学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词组,请他们以“London is Burning”的曲调设计几段歌词,各组同学热火朝天地讨论、修改、定稿,忙得不亦乐乎。在最后的展示会上同学们唱着自己谱写的歌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后来,有几个同学向我反映,平时背英语觉得很枯燥、很没劲,总也记不住那些单词、词组之类,现在发现把他们编成歌词唱出来很有趣,而且很容易记住,记忆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久,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就不怕学不好英语了。
3.表演。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戏剧表演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投入,不断探索。在学习牛津版的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时,我都预先让学生表演Hobo,Eddie这两个卡通人物。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牛津版7A Unit 5时,我在课堂内设置购物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购物时的对话。通过表演大家掌握了“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I’d like to buy....”“How much is it?”等购物时的商家与顾客常用语言。许多同学在表演完毕购衣购鞋等对话后还意犹未尽、纷纷要求添加其他的谈话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完成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途径生活化,让英语融入生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必须挖掘多种生活化的途径,让英语的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时时刻刻感觉到英语的存在,并经常性地运用,说的、练的多了,很自然地就能增强英语语感。由此,我充分利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实际等途径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说英语,以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像打招呼、问路、借物、找人、游园和打电话时,这些能用英语表达的地方尽量让学生避免使用母语。开头学生或许会感到难为情不肯开口,但只要坚持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大有提高。
2.联系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在教学7A Unit4时建议学生在冰箱里、厨房里的食品旁边用英文贴上标签。这既加强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提高了书写水平,甚至有一些有绘画基础的更是充分展示了绘画才能。
3.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情趣爱好,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甘苦。如通过和他们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外出活动、公益劳动,注意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并真诚关心他们。平时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杜绝讽刺挖苦,这样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师长朋友,学生就会认可你这位老师,同时,也会对老师教的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上课时就会钻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时会提出一些优化教学的好主意。巴甫洛夫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而青少年对某一学科爱好与钻研大多是从兴趣出发的。所以,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社会现实,以增加词汇积累,拓宽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这样教学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并非是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英语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让英语与生活同行
牛津英语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课本中充满了许多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插图,收录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化底蕴很浓。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知识,如每天吃的水果、食品,每天穿的服装、鞋袜,经常看见的小猫小狗,每天谈论的同学和学校,等等。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不足以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在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前预设时,注意将生活现实融入书本知识中,就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知识,为此我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化的导入逐渐切入教学主题。如教学7A Unit 1 Reading时,新同学刚刚认识,我便让每位同学用英语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在学生好奇又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主题,既达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更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语言情境,尤其是要根据学习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类似的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能力在新语境中进行巩固,让语言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同时必须鼓励学生真正投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体会、感悟英语的特色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一系列生活情境的创设,带动学生进行一定的模仿与操作,使学生具备了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让英语走进生活
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把一个开放的、鲜活的英语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教师要善于把全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用全新的思维处理教材,而教材的运用让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应作为教材的主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能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游戏、歌唱、表演、谈论和图片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游戏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针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章节的重点句型流利表达和记熟、记牢的情况,让学生利用游戏传“悄悄话”,从而让他们快速、准确地听、说、写,提高他们掌握新语言的能力。
2.歌唱。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歌唱,我就利用音乐的力量促进英语的教学,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英语歌曲和Chant,把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填进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牛津版的7B Unit 5时,我预先请同学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词组,请他们以“London is Burning”的曲调设计几段歌词,各组同学热火朝天地讨论、修改、定稿,忙得不亦乐乎。在最后的展示会上同学们唱着自己谱写的歌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后来,有几个同学向我反映,平时背英语觉得很枯燥、很没劲,总也记不住那些单词、词组之类,现在发现把他们编成歌词唱出来很有趣,而且很容易记住,记忆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久,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就不怕学不好英语了。
3.表演。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戏剧表演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投入,不断探索。在学习牛津版的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时,我都预先让学生表演Hobo,Eddie这两个卡通人物。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牛津版7A Unit 5时,我在课堂内设置购物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购物时的对话。通过表演大家掌握了“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I’d like to buy....”“How much is it?”等购物时的商家与顾客常用语言。许多同学在表演完毕购衣购鞋等对话后还意犹未尽、纷纷要求添加其他的谈话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完成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途径生活化,让英语融入生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必须挖掘多种生活化的途径,让英语的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时时刻刻感觉到英语的存在,并经常性地运用,说的、练的多了,很自然地就能增强英语语感。由此,我充分利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实际等途径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说英语,以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像打招呼、问路、借物、找人、游园和打电话时,这些能用英语表达的地方尽量让学生避免使用母语。开头学生或许会感到难为情不肯开口,但只要坚持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大有提高。
2.联系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在教学7A Unit4时建议学生在冰箱里、厨房里的食品旁边用英文贴上标签。这既加强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提高了书写水平,甚至有一些有绘画基础的更是充分展示了绘画才能。
3.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情趣爱好,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甘苦。如通过和他们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外出活动、公益劳动,注意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并真诚关心他们。平时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杜绝讽刺挖苦,这样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师长朋友,学生就会认可你这位老师,同时,也会对老师教的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上课时就会钻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时会提出一些优化教学的好主意。巴甫洛夫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而青少年对某一学科爱好与钻研大多是从兴趣出发的。所以,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社会现实,以增加词汇积累,拓宽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这样教学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并非是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英语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