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娩镇痛是临床产科医学中的专业词汇,通常也被称为无痛分娩,但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想要在分娩过程中完全实现无痛基本不可能,只能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麻醉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相比以前来说,麻醉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安全,在产妇分娩的时候,可以采取麻醉镇痛的方式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就目前情况看来,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应用率比较高,并且在临床医学实际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产妇自然分娩失败之后转剖腹产时也可以继续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法,十分便捷。
1 分娩镇痛的意义
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声音的不良刺激,都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酰胺类物質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婴不良后果,因此,要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分娩镇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分娩疼痛的原因
产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完全扩张,初产妇12-16小时左右;第二产程为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不超过2小时;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正常不超过半小时。
第一产程中的分娩痛。第一产程中,疼痛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子宫收缩时,宫内压升高,子宫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壁血管暂时受压闭塞,周围组织暂时性缺氧缺血,这些都随着宫缩的加剧而引起强烈的疼痛感,并传回中枢。第二产程的分娩痛。此阶段中的痛觉系因为盆地以及会阴组织的扩张以及先露部分的持续下降,扩张子宫,两者叠加所导致,膀胱、腹膜、尿道、直肠等盆腔内器官的压迫或牵引痛则经骶神经节传递。分娩痛在第一产程最为显著,在第二产程只有坠胀感,并有排便、摒气用力的感觉和动作,此时宫口已经完全打开,需要病人清醒合作,运用腹压迫出胎儿,因此,分娩镇痛适用于第一产程。
3 常见的镇痛方法
目前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椎管内神经阻滞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安全的方法,主要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持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镇痛。(1)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的方法,一般在宫口开到3厘米时,由麻醉师通过一根微细导管置入产妇背部腰椎硬脊膜外侧,随着产程连续滴注微量的止痛药物罗哌卡因。产妇在不疼的时候还可以下地走动,并且一直处于清醒状态,过早镇痛有导致第一产程延长的顾虑,还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这种麻醉技术不适用于患有出血性疾病、胎盘早剥有大出血可能、严重心肺疾病的产妇;(2)连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阻滞。将舒芬或布比分次小剂量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可以获得持续有效的镇痛。该方法可以弥补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不足,避免低血压和运动神经组织,减少全身的副作用;该方法对导管要求高,在布置导管期间有可能造成神经并发症;(3)镇痛药物的影响。药物会通过胎盘完成转运,各种麻醉性药物通过胎盘的量和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的脂溶性越高,离子化程度越低,母血和胎血之间的药物浓度差越大,越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药物分子量大小也影响着通过的速度和量。镇痛药哌替啶能够很快通过胎盘,母体肌内注射后2小时在胎血内的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静脉注射后仅数秒钟就能够在胎血中出现,6分钟在母血与胎血之间达到药物平衡。但是镇痛药物麻醉也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以下不利影响:影响产妇呼吸而产生高碳酸以及低氧血症;改变产妇心血管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从而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影响子宫收缩;第二产程影响产妇摒气用力;除了上述产妇所受到的影响对胎儿不利之外,药物还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心脑功能;(4)导乐镇痛仪。导乐镇痛仪通过有效促使人体自身分泌镇痛物质阿片肽用于分娩镇痛,阻断来自子宫底和子宫体的中枢神经疼痛信息传导通路,能够迅速让产妇剧烈疼痛降低到可忍受的轻微疼痛,起效快,可持续镇痛,满足产程需要。
4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比
局部麻醉也叫做半身麻醉,就是利用麻醉药物来麻痹孕妇的神经,消除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起到止疼作用,基本上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不管是对于孕妇还是胎儿来说,局部麻醉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现如今很多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在该麻醉方式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产妇侧躺并弯腰,脊椎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的药物打进孕妇身体之后,孕妇的腹部和下肢都会出现麻木并且没有力气的情况,但是孕妇的意识清醒。
全身麻醉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把镇静药、安眠药、肌肉松弛剂等一系列药物注射到产妇体内,在产妇进入睡眠状态之后进行气管内管插管,之后通过氧气面罩和吸入式麻醉药物为主,手术进行多长时间,产妇就吸入多长时间的药物。不管是对胎儿还是对孕妇来说,全身麻醉的危险性都要更高。
总而言之,分娩麻醉能够大大减少产妇在分娩中的疼痛感,不管是对产妇还是对胎儿而言都有着较大帮助,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手段,以提升麻醉效果。
1 分娩镇痛的意义
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声音的不良刺激,都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酰胺类物質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婴不良后果,因此,要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分娩镇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分娩疼痛的原因
产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完全扩张,初产妇12-16小时左右;第二产程为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不超过2小时;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正常不超过半小时。
第一产程中的分娩痛。第一产程中,疼痛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子宫收缩时,宫内压升高,子宫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壁血管暂时受压闭塞,周围组织暂时性缺氧缺血,这些都随着宫缩的加剧而引起强烈的疼痛感,并传回中枢。第二产程的分娩痛。此阶段中的痛觉系因为盆地以及会阴组织的扩张以及先露部分的持续下降,扩张子宫,两者叠加所导致,膀胱、腹膜、尿道、直肠等盆腔内器官的压迫或牵引痛则经骶神经节传递。分娩痛在第一产程最为显著,在第二产程只有坠胀感,并有排便、摒气用力的感觉和动作,此时宫口已经完全打开,需要病人清醒合作,运用腹压迫出胎儿,因此,分娩镇痛适用于第一产程。
3 常见的镇痛方法
目前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椎管内神经阻滞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安全的方法,主要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持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镇痛。(1)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的方法,一般在宫口开到3厘米时,由麻醉师通过一根微细导管置入产妇背部腰椎硬脊膜外侧,随着产程连续滴注微量的止痛药物罗哌卡因。产妇在不疼的时候还可以下地走动,并且一直处于清醒状态,过早镇痛有导致第一产程延长的顾虑,还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这种麻醉技术不适用于患有出血性疾病、胎盘早剥有大出血可能、严重心肺疾病的产妇;(2)连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阻滞。将舒芬或布比分次小剂量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可以获得持续有效的镇痛。该方法可以弥补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不足,避免低血压和运动神经组织,减少全身的副作用;该方法对导管要求高,在布置导管期间有可能造成神经并发症;(3)镇痛药物的影响。药物会通过胎盘完成转运,各种麻醉性药物通过胎盘的量和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的脂溶性越高,离子化程度越低,母血和胎血之间的药物浓度差越大,越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药物分子量大小也影响着通过的速度和量。镇痛药哌替啶能够很快通过胎盘,母体肌内注射后2小时在胎血内的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静脉注射后仅数秒钟就能够在胎血中出现,6分钟在母血与胎血之间达到药物平衡。但是镇痛药物麻醉也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以下不利影响:影响产妇呼吸而产生高碳酸以及低氧血症;改变产妇心血管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从而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影响子宫收缩;第二产程影响产妇摒气用力;除了上述产妇所受到的影响对胎儿不利之外,药物还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心脑功能;(4)导乐镇痛仪。导乐镇痛仪通过有效促使人体自身分泌镇痛物质阿片肽用于分娩镇痛,阻断来自子宫底和子宫体的中枢神经疼痛信息传导通路,能够迅速让产妇剧烈疼痛降低到可忍受的轻微疼痛,起效快,可持续镇痛,满足产程需要。
4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比
局部麻醉也叫做半身麻醉,就是利用麻醉药物来麻痹孕妇的神经,消除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起到止疼作用,基本上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不管是对于孕妇还是胎儿来说,局部麻醉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现如今很多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在该麻醉方式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产妇侧躺并弯腰,脊椎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的药物打进孕妇身体之后,孕妇的腹部和下肢都会出现麻木并且没有力气的情况,但是孕妇的意识清醒。
全身麻醉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把镇静药、安眠药、肌肉松弛剂等一系列药物注射到产妇体内,在产妇进入睡眠状态之后进行气管内管插管,之后通过氧气面罩和吸入式麻醉药物为主,手术进行多长时间,产妇就吸入多长时间的药物。不管是对胎儿还是对孕妇来说,全身麻醉的危险性都要更高。
总而言之,分娩麻醉能够大大减少产妇在分娩中的疼痛感,不管是对产妇还是对胎儿而言都有着较大帮助,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手段,以提升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