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出台《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方案》,全面开展“1+X”证书制度,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提升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同时,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论述,探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基本概述,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并给出具体策略,为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 “1+X” 互联网+ 证书制度 電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
中职院校为社会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应用型、实践型技术人才,增添市场新活力,尤其在“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应该继续承袭该种制度,实施训育结合。
一、“1+X”证书制度的基本概述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1+X”证书制度纳入其中[1]。其中“1”就是指“学历证书”,“X”就是指与该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资格证书,从教育宏观规划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从业技能。笔者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当前该种专业的职业证书有很多,比如网店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师证书、电子商务运营专才证(阿里集团颁发)等。让学生们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的方式,获得多项职业技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调整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培养电商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1”与“X”的关系
“1”(学历证书)+“X”(职业证书)是学生学术能力、职业素养的表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职业探索能力。其中“1”是根本,“X”是重要辅助,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共同反映出人才的质量,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理实能力”。“1”更具有基础性,“X”更具有针对性,二者重点解决学生技能、知识、技艺、素养的强化,相互补充、不容分割。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与多个行业实现渗透式、全方位发展和融合,再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就从属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之一,是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进程下的“衍生品”,因此在职业教育目标构建中,更加具有特殊性。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下,可以将理论知识授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提升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储备,为中职院校教育体系增添活力。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已经兴起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但是与其他专业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如果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性需求,促进教学改革,搭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便车,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将电子商务专业的“1+X”证书制度与“互联网+”相融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四、当前,社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期,社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的,根据网经社相关报道,截至2020年6月,跨境网店运营人才需求已经占据社会人才总需求的44%,而且这样的需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递增趋势。之后笔者走访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发现在亚马逊、速卖通、shopee、阿里等企业对平台运营推广人才、技术岗位、跨境复合型岗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近2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跨境企业的生存压力激增,后续必然会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越多,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也会越大。
但是笔者发现,当前中职院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不足。比如双师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技术技能人才占有率并不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需要加强。专业课的知识点授予没有针对性,难以针对“电子商务”进行系统化教学,甚至部分教师属于跨专业教学。这就导致在中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薄弱项,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证书获得能力、就业岗位意识、理论知识较为欠缺,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并不完善,“1+X”证书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难以适应并胜任未来工作岗位。
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5.1立足“五保证”人才培养思路,强化“五层”教育体系
“五保证”就是指采用“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立足于学生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专业质量保证、职业院校质量保证这五个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网络化、联动性、全覆盖。“五层次”就是指在决策指挥层面、支持服务层面、资源建设层面、监督控制层面、质量生成层面进行“自上而下”设计,从而提升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学生的满意度。也可以将该种教学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相结合,对“五纵五横”体系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采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便利,构建本校情、学情、教情的决策分析平台。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根本目的,综合整理“招生服务+网络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就业服务”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过程质控点”。在育人层面,必须得注重“1+X”证书的获得,并将全校学生“1+X”证书获得情况、获得人数的比例作出统计,作为本校就业质量优劣的参考指标。从学情监测、过程质控、改进方案、教学体系这4个层面,为“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助力,促进“书证”融通、“学证”融通、“学考”融通和“学用”融通。
5.2立足岗位需求,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客服岗位、运营岗位和美工岗位[2]。其中客服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可以维护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处理客户问题,可以为销售策略提供策略,可以开发和管理客户资源,主要课程支撑为《商务礼仪》、《客户服务与管理》、《商务谈判》等。运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可以熟练掌握网店基础运营并进行营销活动,可以进行SEO优化,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信息流的推广,主要课程支撑为《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基础》、《网站综合实训》、《网店运营》等。美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应该精通各种软件设计,主要课程支撑为《商业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实务》、《文案策划与撰写》等。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分别是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融合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立足电子商务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电子商务员(国家四级)、电子商务师(国家二级)、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二级)、高级电子商务师(国家一级)等,帮助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也应该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图像处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使用和运营能力等,顺应时代发展,找到电子商务学科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和契合点,突出“5课程”体系的教育意义。 5.3构建“3111”产教融合方式,展开校企合作
电商行业瞬息万变。要想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就必须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符合中职院校实情的产教融合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网店运营、跨境电商方向的综合化人才。转变传统的“2+1”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学交替的 “3+1+1+1”模式。即:将整个中职学习生涯(3年)分为6个学期,每学期为半年左右,在第一、二、三学期主要为学生灌输岗位认知+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在第四学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模拟实训,比如创业技能培训、网页设计培训、摄影美工实训、新媒体实训、电商综合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等;在第五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技能提升。
在“3111”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必要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考取“X”证书提供便利,甚至可以说其中包含相近、相同的考察知识点,明显提升学生技能,再加之后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受企业欢迎,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拓展学生视野,对接优质实习单位。通过引企入校,真正实现项目落地,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3]。
5.4深入落实“双精准+三对接”育人体系,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
在“1+X”证书制度中,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双精准”制度就是指职业院校企业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并实现精准育人,“三对接”具体指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生产与教学相对接、师生与项目之间进行对接,其中在“生产与教学相对接”环节中和师生与项目对接中可以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学”、“思”、“做”、“教”、“练”中,强化学生认知,在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环节中可以校企之间合作可以实现“项目实战”,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让学生边做边学,学生也可以在“1+X”考试模拟系统中进行实战对练,抓住利好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环境对内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研究经验,认为应该立足岗位需求,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在“1+X”证书制度下,构建“3111”产教融合方式,展开校企合作,采用“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深入落实“双精准+三对接”育人体系,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对接优质實习单位,引企入校,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根本目的,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玲, 刘沙沙. 分析”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证书为例[J]. 消费导刊, 2020, 000(015):102-102.
[2]丘林 吴, 颖 吴, 进 许. 电子商务”X+1”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 3(15):98-98.
[3]刘爽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041(002):31-35.
【关键字】 “1+X” 互联网+ 证书制度 電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
中职院校为社会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应用型、实践型技术人才,增添市场新活力,尤其在“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应该继续承袭该种制度,实施训育结合。
一、“1+X”证书制度的基本概述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1+X”证书制度纳入其中[1]。其中“1”就是指“学历证书”,“X”就是指与该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资格证书,从教育宏观规划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从业技能。笔者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当前该种专业的职业证书有很多,比如网店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师证书、电子商务运营专才证(阿里集团颁发)等。让学生们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的方式,获得多项职业技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调整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培养电商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1”与“X”的关系
“1”(学历证书)+“X”(职业证书)是学生学术能力、职业素养的表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职业探索能力。其中“1”是根本,“X”是重要辅助,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共同反映出人才的质量,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理实能力”。“1”更具有基础性,“X”更具有针对性,二者重点解决学生技能、知识、技艺、素养的强化,相互补充、不容分割。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与多个行业实现渗透式、全方位发展和融合,再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就从属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之一,是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进程下的“衍生品”,因此在职业教育目标构建中,更加具有特殊性。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下,可以将理论知识授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提升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储备,为中职院校教育体系增添活力。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已经兴起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但是与其他专业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如果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性需求,促进教学改革,搭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便车,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将电子商务专业的“1+X”证书制度与“互联网+”相融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四、当前,社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期,社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的,根据网经社相关报道,截至2020年6月,跨境网店运营人才需求已经占据社会人才总需求的44%,而且这样的需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递增趋势。之后笔者走访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发现在亚马逊、速卖通、shopee、阿里等企业对平台运营推广人才、技术岗位、跨境复合型岗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近2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跨境企业的生存压力激增,后续必然会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越多,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也会越大。
但是笔者发现,当前中职院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不足。比如双师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技术技能人才占有率并不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需要加强。专业课的知识点授予没有针对性,难以针对“电子商务”进行系统化教学,甚至部分教师属于跨专业教学。这就导致在中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薄弱项,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证书获得能力、就业岗位意识、理论知识较为欠缺,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并不完善,“1+X”证书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难以适应并胜任未来工作岗位。
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5.1立足“五保证”人才培养思路,强化“五层”教育体系
“五保证”就是指采用“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立足于学生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专业质量保证、职业院校质量保证这五个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网络化、联动性、全覆盖。“五层次”就是指在决策指挥层面、支持服务层面、资源建设层面、监督控制层面、质量生成层面进行“自上而下”设计,从而提升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学生的满意度。也可以将该种教学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相结合,对“五纵五横”体系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采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便利,构建本校情、学情、教情的决策分析平台。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根本目的,综合整理“招生服务+网络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就业服务”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过程质控点”。在育人层面,必须得注重“1+X”证书的获得,并将全校学生“1+X”证书获得情况、获得人数的比例作出统计,作为本校就业质量优劣的参考指标。从学情监测、过程质控、改进方案、教学体系这4个层面,为“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助力,促进“书证”融通、“学证”融通、“学考”融通和“学用”融通。
5.2立足岗位需求,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客服岗位、运营岗位和美工岗位[2]。其中客服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可以维护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处理客户问题,可以为销售策略提供策略,可以开发和管理客户资源,主要课程支撑为《商务礼仪》、《客户服务与管理》、《商务谈判》等。运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可以熟练掌握网店基础运营并进行营销活动,可以进行SEO优化,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信息流的推广,主要课程支撑为《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基础》、《网站综合实训》、《网店运营》等。美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应该精通各种软件设计,主要课程支撑为《商业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实务》、《文案策划与撰写》等。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分别是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融合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立足电子商务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电子商务员(国家四级)、电子商务师(国家二级)、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二级)、高级电子商务师(国家一级)等,帮助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也应该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图像处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使用和运营能力等,顺应时代发展,找到电子商务学科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和契合点,突出“5课程”体系的教育意义。 5.3构建“3111”产教融合方式,展开校企合作
电商行业瞬息万变。要想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就必须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符合中职院校实情的产教融合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网店运营、跨境电商方向的综合化人才。转变传统的“2+1”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学交替的 “3+1+1+1”模式。即:将整个中职学习生涯(3年)分为6个学期,每学期为半年左右,在第一、二、三学期主要为学生灌输岗位认知+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在第四学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模拟实训,比如创业技能培训、网页设计培训、摄影美工实训、新媒体实训、电商综合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等;在第五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技能提升。
在“3111”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必要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考取“X”证书提供便利,甚至可以说其中包含相近、相同的考察知识点,明显提升学生技能,再加之后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受企业欢迎,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拓展学生视野,对接优质实习单位。通过引企入校,真正实现项目落地,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3]。
5.4深入落实“双精准+三对接”育人体系,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
在“1+X”证书制度中,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双精准”制度就是指职业院校企业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并实现精准育人,“三对接”具体指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生产与教学相对接、师生与项目之间进行对接,其中在“生产与教学相对接”环节中和师生与项目对接中可以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学”、“思”、“做”、“教”、“练”中,强化学生认知,在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环节中可以校企之间合作可以实现“项目实战”,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让学生边做边学,学生也可以在“1+X”考试模拟系统中进行实战对练,抓住利好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环境对内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研究经验,认为应该立足岗位需求,丰富电子商务“5课程”体系,在“1+X”证书制度下,构建“3111”产教融合方式,展开校企合作,采用“五纵五横”人才培养结构,深入落实“双精准+三对接”育人体系,打开人才培养新思路,对接优质實习单位,引企入校,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根本目的,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玲, 刘沙沙. 分析”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证书为例[J]. 消费导刊, 2020, 000(015):102-102.
[2]丘林 吴, 颖 吴, 进 许. 电子商务”X+1”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 3(15):98-98.
[3]刘爽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041(00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