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率寓真丑拙藏正——试论傅山『四宁四毋』书学观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人坦荡磊落,性格孤傲,拒不仕清,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傅山在书法实践上敢于打破传统,特立独行,表现出特有的丑拙古怪与酣畅淋漓.在书学思想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宁四毋”的新观点,开拓了审美的境界,其书法实践与书学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后世的书法表现及审美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仍闪耀着奇异的光芒.
其他文献
夏代存在与否,或者说曾以何种方式存在,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涉及历史、考古、文献等多个学术领域的大问题.在各种意见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商代离夏代最近,但已出土的十多万片商代甲骨文中,却压根儿没有“夏”字,这对夏代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利的证据.
期刊
巴德岗不过是位于尼泊尔的一座城市,据说那里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依尼泊尔语,巴德岗意为“稻米之城”.摄影的人,或者纯粹的旅人,非常喜欢去那里看一看.有可能,在那里你会邂逅一场暴雨,并触动你的灵感,你拍摄了一张很漂亮的照片.我们正在述说的,大略就是这样一件顺理成章的简单的事.
期刊
一、色彩认知:物与色的纠缠rn黑格尔说过“由于黑暗把光明规定成颜色,从而使光明本身可以看得见……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都看不清什么东西”.就字面意思而言,这里道出一个人们日常体验而不自知的视觉经验:人只有借助环境明暗的变化,才能看清事物的形状,借助色彩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可以说,“形”和“色”构成了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主要视觉维度,而“形状”的呈现根本上还是依赖“色彩”的差异.进一步而言,色彩还构成了人对不同事物进行区分和归类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凭借事物的色彩差异,人类才能通过
期刊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 ,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后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沅子等,安徽怀宁人.一生布衣,鬻书刻印自给.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法《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并掺以隶法,突破玉箸篆一派樊篱,自出机杼.隶书从汉碑出,结体紧密,貌丰骨劲,独开气象.被视为清代碑学思潮后,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巨擘.
期刊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玉米外面覆盖的包衣是紧贴玉米的,画包衣时外形线条略有起伏,根据玉米形状变化.包衣表面有整齐条纹,作画时不能画得太死,要笔断意连,另注意断点错开.
期刊
周道振先生倾尽一生搜集文徵明书翰、碑帖,并研究其生平,编写了文徵明资料119卷.有了这样的材料基础,周先生对文徵明的了解无疑是全面而扎实的.三十年前,他用平实简洁、不着修饰的语言将文徵明的一生娓娓道来,几经修改,书成《文徵明传》(以下简称《传》),以传统的叙事方式为大众塑造了一个谦和朴实、正直尚贤的文徵明形象,也为研究明清书画的后辈,树立了书写传记的榜样.
期刊
今年是一代海派书画名家程十发先生一百周年诞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程十发以他鲜明独特的画风,精深全面的造诣,卓尔不群的风范,睿智高迈的追求,幽默大气的襟怀,为当代海派书画乃至整个当代艺苑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的贡献.从中折射出中国文人对知识、思想、信仰、人生的高度推崇,这不仅是一种文化境界,更是一种价值凸显.
期刊
苏东坡在评说王维的诗画时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第一次明确指出文人画的旨趣,诗与画是文心诗意转化为画面空间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情景交融、相辅相承的关系,是客观的景物成为主观情绪的抒情表达,使有形的画面蕴含了诗的无形的意趣,也拓展了绘画不尽的韵味.
期刊
“连”字竖画稍右倾,横画注意用笔向背;“等”字用笔顺逆有转化;“复”字用笔转折果断,节奏明快.rn“药”字结构疏密对比强烈,“汉”字注意用笔的节奏,“骞”字用笔要紧凑.
期刊
在海派书画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弟子群中,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以“缶门三杰”著称于世.然而,有一位弟子在金石精神、笔墨谱系及从艺形态上,不仅得缶翁真传,而且独具建树,但却未得大名.为此,他在题《梅花》诗中,有些自嘲,抑或是超脱地写道:“时人欲识君来处,冰雪精神玉肺肝.”他就是海派书画金石家钱瘦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