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环取代苯丙氨酸的合成及拆分

来源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苯胺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丙烯酸加成、氨解 等反应合成了7种消旋苯环取代苯丙氨酸类氨基酸,并采用α-糜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 对所有氨基酸进行了拆分,其结构分别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熔点、旋光等 分析得到确证。该法可以较大规模合成此类氨基酸。
其他文献
对热原不合格的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半制品再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将高热原的ALG半制品通过使用碱、酸以及A50处理后,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明显降低,热原质经家兔和鲎试剂检测
访谈嘉宾:默克中国传播总监孙正洁  人物简介  孙正洁。获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学士学位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硕士学位。现任默克中国传播总监,负责默克雪兰诺中国及默克化工在中国的传播工作以及社会责任事务。月20日,以“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正确看待、规范诊治”为主题的“2013年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开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国征集甲状腺公众健康教育公益广告策划案。这是身为全球甲状腺健康领域领先者的
为了提高林肯霉菌产林可霉素的能力,对热诱变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找出了比较合适的加热温度时间和菌龄,并且杀死率也符合选种要求,此法正突变率高,简便易行。
回顾性分析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穿刺中及后期维护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32例患者中,穿刺口渗血3例,静脉炎2例,堵管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程序设计已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但目前其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深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