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语文老师是人类文明的引领者与传承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责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知识结构宽广、情感丰富、有高远的的思想境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提高与语文教师关系至巨。”
关键词:语文;传承经典;对策
一、专业水平的提升
首先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凝聚着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显然是无法感受美,鉴赏美的,创造美更无从谈起。比如欣赏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可谓字字泪,声声情,一唱三叹,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唱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亡国之恨!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为广博的一般知识,这既是这一学科要求的,又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所需要的。
语文科本身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哲学的、政治的、史地的一般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要求他对社会环境、对自然现象、对世界形势、对现实生活、对历史文化乃至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动态都要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等许多诗句都是化用前人的诗句而推陈出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受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的影响并借鉴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提高教师语文教学认同感,同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学识水平。
二、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情感修养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感情的产物。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巴老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作家没有丰富的情感,他怎能创造出动人心魄的文字?既然情感在创作中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掘教材中饱含的内在美”,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艺术感觉,善于捕捉教学内容中最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关键之处,做美的发现者。如果缺乏情感或感情淡薄,又怎能把《背影》、《我与地坛》、《项脊轩志》《一碗阳春面》等一些情真意美的文章讲好呢?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教师讲《孔雀东南飞》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美好爱情的摧残,他给大家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凄恻哀婉的乐曲声中,朗诵陆游的《钗头凤》和唐琬的和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轻薄。……”无须更多的诠释,同学们已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综观文学史上的那些妙句佳篇,往往都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类进化的历程,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情感不断进化的过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饱蘸深情的诗句不胜枚举,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教学中去,以饱满的情绪去创设感情氛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起学生感情投入,才能使学生思想品格得到升华。
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哲理修养
语文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必须具备一定的哲理修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在写登山、登楼,从中我们窥到了人生的哲理;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仅仅十九个字,就概括了一部文革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思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堵上高楼,王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回,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宴欧珠公所不许也。”这是王国维解读词的哲理的佳例,确是站在词的最顶层,高瞻远瞩,透视人生。
文学作品要包含哲理的性质,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也就是作者要有人类关怀意识,宇宙情怀,鲁迅先生如果不是站在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怎能对国民有那么深刻的剖析?范仲淹如果不是心忧天下,怎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其次,它还是一种探求意识,须透过生活的表层探求事物的深层意蕴;最后是豁然开朗的顿悟,是对人生真谛的把握。加强人生修养,使自己迈向一个更高的精神和文化境界,以扩大的胸襟去对待人生。而且青少年也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都怀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对知识的探求之心,语文教师通过对诗文等的审美讲解,自觉地渗透哲理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对哲理的探求意识,使他们正确地把握人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从流行的各种“热”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有独立价值追求,有较高素养和品位的人。
四、结论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留长,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新课程理念实施者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一个知识结构宽广、情感丰富、有高远的的思想境界的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广泛的兴趣和极高审美品位的学生,以上仅是笔者的点滴见解,希望能引来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精彩的更全面的讨论,为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編写组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P79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P201
[3]归青 南朝宫体诗研究——六朝文学研究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 150
[4]王国维 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P1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
关键词:语文;传承经典;对策
一、专业水平的提升
首先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凝聚着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显然是无法感受美,鉴赏美的,创造美更无从谈起。比如欣赏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可谓字字泪,声声情,一唱三叹,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唱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亡国之恨!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为广博的一般知识,这既是这一学科要求的,又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所需要的。
语文科本身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哲学的、政治的、史地的一般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要求他对社会环境、对自然现象、对世界形势、对现实生活、对历史文化乃至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动态都要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等许多诗句都是化用前人的诗句而推陈出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受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的影响并借鉴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提高教师语文教学认同感,同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学识水平。
二、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情感修养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感情的产物。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巴老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作家没有丰富的情感,他怎能创造出动人心魄的文字?既然情感在创作中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掘教材中饱含的内在美”,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艺术感觉,善于捕捉教学内容中最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关键之处,做美的发现者。如果缺乏情感或感情淡薄,又怎能把《背影》、《我与地坛》、《项脊轩志》《一碗阳春面》等一些情真意美的文章讲好呢?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教师讲《孔雀东南飞》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美好爱情的摧残,他给大家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凄恻哀婉的乐曲声中,朗诵陆游的《钗头凤》和唐琬的和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轻薄。……”无须更多的诠释,同学们已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综观文学史上的那些妙句佳篇,往往都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类进化的历程,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情感不断进化的过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饱蘸深情的诗句不胜枚举,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教学中去,以饱满的情绪去创设感情氛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起学生感情投入,才能使学生思想品格得到升华。
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哲理修养
语文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必须具备一定的哲理修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在写登山、登楼,从中我们窥到了人生的哲理;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仅仅十九个字,就概括了一部文革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思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堵上高楼,王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回,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宴欧珠公所不许也。”这是王国维解读词的哲理的佳例,确是站在词的最顶层,高瞻远瞩,透视人生。
文学作品要包含哲理的性质,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也就是作者要有人类关怀意识,宇宙情怀,鲁迅先生如果不是站在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怎能对国民有那么深刻的剖析?范仲淹如果不是心忧天下,怎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其次,它还是一种探求意识,须透过生活的表层探求事物的深层意蕴;最后是豁然开朗的顿悟,是对人生真谛的把握。加强人生修养,使自己迈向一个更高的精神和文化境界,以扩大的胸襟去对待人生。而且青少年也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都怀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对知识的探求之心,语文教师通过对诗文等的审美讲解,自觉地渗透哲理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对哲理的探求意识,使他们正确地把握人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从流行的各种“热”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有独立价值追求,有较高素养和品位的人。
四、结论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留长,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新课程理念实施者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一个知识结构宽广、情感丰富、有高远的的思想境界的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广泛的兴趣和极高审美品位的学生,以上仅是笔者的点滴见解,希望能引来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精彩的更全面的讨论,为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編写组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P79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P201
[3]归青 南朝宫体诗研究——六朝文学研究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 150
[4]王国维 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P1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