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参考文献是出版物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编辑是出版物面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负有责任。利用编辑的审稿权和修改权,同作者一起,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参考文献 著录质量 编辑审稿权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分类详细规定了各类信息资源的著录项目和格式,基于该标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王国丽基于参考文献外部描述特征提出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概念,陈先军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质量,除此之外还有著录原则、编辑加工、编辑审查要点、参考文献作用、侵权分析等研究成果面世。尽管如此,但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编辑对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并未理解著录质量的含义,以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二是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责任不明,存在文责自负现象;三是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著录差错并不扣分,难免造成编辑对加工参考文献工作的懈怠。
鉴于此,在综合分析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含义以及對编辑的要求,并对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进行责任界定,给出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的对策,最后提出编辑要慎用审稿权,以避免不必要的著作权纠纷问题。
一、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科技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出版物不可避免需要借鉴引用其他信息资源,参考文献的著录对著作权法的推广、作品权利人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著录参考文献是践行著作权法的需要
参考文献是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著录参考文献是践行著作权法的重要举措。著作权法第22条明确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参考文献对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具有重要作用
著录参考文献是作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践行著作权法的体现,更能反映作者的学术态度。期刊、图书被引量,往往是第三方评价出版单位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写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把被引量和影响因子作为筛选的两个重要指标。作者的论文或著作,被广泛引用,说明其研究成果被大家肯定,也可提高其在所研究领域的个人影响力。读者可以通过出版物著录的参考文献,快速找到相关领域内其他资料,有助于形成专题进而进行系统性学习。因此,对于作者、出版单位、读者,著录参考文献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如果参考文献著录差错满天飞,更有甚者不著参考文献,不仅严重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还可能导致侵权问题发生,影响出版单位的声誉。
3.著录参考文献是维护科学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
参考文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著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批判性和继承性,是引文分析出版单位和人才评估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知识检索和共享。正确著录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分清论著内容和被引内容,是维护科学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一些国际权威检索工具,也有过因文后参考文献差错较多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规范著录参考文献已是大趋势,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著录参考文献势在必行,不仅要著录而且要正确著录、规范著录。
二、参考文献著录质量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规范参考文献著录,国家推出著录标准以期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格式,并由此可以演化出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含义。
1.参考文献著录标准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一项专供编辑和著译者使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包含正文十部分和两个资料性附录。标准将信息资源分为六大类,按类别详细给出了每种信息资源应该被著录的项目和格式,同时给出了著录细则和大量的示例。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虽然被编辑界广泛采用,但限于推荐性,还有部分出版单位并不执行此标准。
2.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分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参考文献描述是否规范和准确。规范性指著录项目是否完整,著录用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以及文内标注是否规范,与文后参考文献是否一致;准确性指著录项目同原信息资源相比有否差错。第二个层级是引用内容是否正确和合理。对照原信息资源对作者引用内容进行审核,使其准确、科学、充分、合理。第三个层级是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必要和充分。这一层级需要考量参考文献与论著内容的相关性,必要性指对于确需引用,而且是阅读过的参考文献才应该被著录;充分性是要识别论著内容是否为原创,检查是否漏引或漏著相关参考文献。
3.参考文献著录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中,第一层级是参考文献著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参考文献著录形式上的规范性,对编辑工作要求也相对简单,只需按照GB/T 7714—2015标准加工参考文献条目,以及文内标注,并且知晓一些文件检索知识,对照原参考文献信息核对著录信息即可。第二层级要求稍高一些,一是核查被引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能起到引证效果;二是核查被引内容信息是否完整,切忌断章取义。这部分要求编辑能读懂论著内容,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进行简单的知识推理。第三层级要求最高,一是要核查引用的文献是否必要,是否过度引用;二是要核查论著内容是否为作者原创,是否漏引漏著,避免侵权问题发生。这一层级要求编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熟悉相关研究成果。
三、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责任界定及编辑应发挥的引导作用
截至目前,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既不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检查范围之内,《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附件中也不对著录差错扣分。难免造成编辑思想上的不重视,或审读不到位的情况。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考文献标准的推广,以及出版物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出版物面世的最后关口是编辑,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二章“编辑出版责任机制”中,要求编辑要对图书出版的质量负责。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属于图书质量的一部分,也即明确了编辑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负有责任。
编辑作为文化的策划者、加工者和传播者,首当其冲应践行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并在其工作中向作者宣传推广参考文献著录标准,要求作者同自己一起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四、提高出版物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对策
1.提高编辑对参考文献的重视和加工能力
编辑作为出版物质量的把关者,要提高对参考文献的加工意识。在行动上首先应该自觉学习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尤其是每次标准修订时,更要针对重要变化进行专题学习,具备编辑加工参考文献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做到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同时要掌握文献检索能力,如从中国知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其他期刊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信息,确保参考文献著录的正确性。除此之外,编辑应跟踪专业前沿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熟悉行业专家的研究方向,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能判断被引内容是否被歪曲,引用是否完整准确,以及识别稿件内容的原创性。从出版环节,减少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切实对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起到把关和保障作用。
2.加强对参考文献著录的宣传和引导
编辑在出版实践中,要通过约稿或征稿通知,宣传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以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并给出参考文献著录范例,使作者在创作时就注重参考文献著录,而不是论著交到出版单位后编辑发现问题再补充。对于自投稿,编辑在初审时,就应检查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对于问题较多的选题就应退作者修改,对于存在参考文献第三层级质量的要勇于退稿。通过宣传和引导,形成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学术氛围,提高作者的版权意识,从源头把住参考文献著录的质量关。
3.总结参考文献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常见的问题差错,主要表现为题名、作者、版本项、页码、参考文献与正文内容无关,参考文献过度标注等问题,涉及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
(1)规范性和正确性差错。缺少作者姓名, 多名作者只写一个作者或只写一个作者就加“等”;缺少期刊卷号、期号,出版地、出版社;乱用著录符号;页码错误或缺失;论文题目用字、用词错误;外文期刊刊名错误,或缩写错误。
(2)文内标注与文后著录不一致。只有文后参考文献,文内没有标注;或是文内有标注,文后又没著录对应的参考文献。这种情况得先由作者自查,删除并非真正引用的文献后再做编辑加工处理。
(3)参考文献与其论著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有些是因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出于编辑要求,直接在文内随意标注;有些是作者为了提高论著的影响,引用一些名人名社的作品。
(4)同一内容同时标注多条参考文献。这种情况大多是二次转引,并非真正阅读过。一般情况下,可以请作者核查,都会彻底处理。
(5)有些论著内容并非原创,由于事后需要补充参考文献,造成漏著现象;也有的作者故意不著录参考文献,以体现论著的原创性。这种情况编辑要特别注意,可能会由于出版这种稿件引起著作权纠纷,出版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4.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以及纳入重点出版物质量审读范围
限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高要求,以及编辑加工工作的繁杂和琐碎,又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做好做坏,对编辑没有影响,就容易导致编辑思想上的懈怠。出版单位可酌情制定考核奖励机制,对认真加工参考文献的编辑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编辑对参考文献审读加工的积极性。同时将其纳入重点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工作,或在申报奖项时将其纳入质量审读范围,引起编辑的重视,引导编辑自觉遵循参考文献著录标准。
5.设计参考文献专项加工流程
基于参考文献散点条目的特点,可以对其做专项加工处理。一般来说,在初审和编辑加工过程中,记录第二、第三层级的参考文献著录质量问题。书稿审读完毕,对记录的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必要时,可以请专家审稿。然后将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及著录格式和要求一起退作者修改。最后编辑再按照国家标准对参考文献做统一加工处理,并对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进行对应检查。对于不能解决的参考文献缺项、疑似有问题之处可请专业图书情报人员核查。参考文献专项加工,有利于参考文献的质量提高。
6.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参考文献著录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鉴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出版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采用。只有制度化,才能对出版单位起到约束作用,对编辑切实落实参考文献的著录标准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参考文献著录差错认定办法,将其纳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从制度上引起编辑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督促编辑进行细致加工,进而提高出版物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五、慎用编辑的审稿权,避免著作权纠纷
著作权法赋予编辑对稿件的审核权和修改权,但编辑要正确行使权利,一方面要引导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另一方面,确有问题的要通过各种途径核查。在出版单位出版物质量管理中,要杜绝编辑由于参考文献处理工作的繁琐,或限于版面,或编辑查不到,就建议作者删除参考文献,或者按照“参考文献从略”的方式处理参考文献现象。这些处理方式都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相悖,严重的会造成侵权问题发生。由于参考文献对出版单位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期刊出版单位在征稿启事中,对参考文献的著录数量做了原则性规定或具体数量要求,更有甚者,建议引用本刊发表的文章。这些行为最直接的影响是误导作者不规范引用参考文献。
六、结语
参考文献作为论著的附录,相对于正文来说,编辑和作者的重视度不够,但它的著录质量却是论著质量的一部分,更能反映作者的治学严谨性和编辑的加工水平。本文在总结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以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从相关质量管理规定出发,明确编辑在参考文献著录中的责任和应承担的引导作用;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提高参考文献的几条对策,以期对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杨艳荣.参考文献不可小觑[J].现代情报,2003(9):176-178.
2.王国丽.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浅论[J].现代情报,2005(6):129-131.
3.金鐵成.科技编辑审核加工参考文献应达到的要求[J].编辑学报,2006,18(3):197-198.
4.冯遵华.文末参考文献规范化著录分析[J].现代情报,2005(7):162-163.
5.陈先军.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及其审查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45-1148.
6.李丽,张凤莲.应重视参考文献表的编辑加工[J].编辑学报,2004,16(6):412-413.
7.胡成志,郝红梅,赵进春.利用期刊数据库提高论文参考文献编辑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82-283.
8.朱大明.参考文献应用质量鉴审的3个基本要素[J].编辑学报,2015,27(4):334-336.
9.申海菊,张阳德,张蕾,等.参考文献编辑加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2):2814-2816.
(作者单位系中国地图出版社)
关键词:参考文献 著录质量 编辑审稿权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分类详细规定了各类信息资源的著录项目和格式,基于该标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王国丽基于参考文献外部描述特征提出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概念,陈先军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质量,除此之外还有著录原则、编辑加工、编辑审查要点、参考文献作用、侵权分析等研究成果面世。尽管如此,但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编辑对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并未理解著录质量的含义,以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二是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责任不明,存在文责自负现象;三是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著录差错并不扣分,难免造成编辑对加工参考文献工作的懈怠。
鉴于此,在综合分析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含义以及對编辑的要求,并对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进行责任界定,给出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的对策,最后提出编辑要慎用审稿权,以避免不必要的著作权纠纷问题。
一、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科技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出版物不可避免需要借鉴引用其他信息资源,参考文献的著录对著作权法的推广、作品权利人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著录参考文献是践行著作权法的需要
参考文献是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著录参考文献是践行著作权法的重要举措。著作权法第22条明确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参考文献对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具有重要作用
著录参考文献是作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践行著作权法的体现,更能反映作者的学术态度。期刊、图书被引量,往往是第三方评价出版单位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写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把被引量和影响因子作为筛选的两个重要指标。作者的论文或著作,被广泛引用,说明其研究成果被大家肯定,也可提高其在所研究领域的个人影响力。读者可以通过出版物著录的参考文献,快速找到相关领域内其他资料,有助于形成专题进而进行系统性学习。因此,对于作者、出版单位、读者,著录参考文献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如果参考文献著录差错满天飞,更有甚者不著参考文献,不仅严重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还可能导致侵权问题发生,影响出版单位的声誉。
3.著录参考文献是维护科学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
参考文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著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批判性和继承性,是引文分析出版单位和人才评估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知识检索和共享。正确著录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分清论著内容和被引内容,是维护科学研究正常秩序的需要。一些国际权威检索工具,也有过因文后参考文献差错较多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规范著录参考文献已是大趋势,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著录参考文献势在必行,不仅要著录而且要正确著录、规范著录。
二、参考文献著录质量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规范参考文献著录,国家推出著录标准以期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格式,并由此可以演化出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含义。
1.参考文献著录标准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一项专供编辑和著译者使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包含正文十部分和两个资料性附录。标准将信息资源分为六大类,按类别详细给出了每种信息资源应该被著录的项目和格式,同时给出了著录细则和大量的示例。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虽然被编辑界广泛采用,但限于推荐性,还有部分出版单位并不执行此标准。
2.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分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参考文献描述是否规范和准确。规范性指著录项目是否完整,著录用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以及文内标注是否规范,与文后参考文献是否一致;准确性指著录项目同原信息资源相比有否差错。第二个层级是引用内容是否正确和合理。对照原信息资源对作者引用内容进行审核,使其准确、科学、充分、合理。第三个层级是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必要和充分。这一层级需要考量参考文献与论著内容的相关性,必要性指对于确需引用,而且是阅读过的参考文献才应该被著录;充分性是要识别论著内容是否为原创,检查是否漏引或漏著相关参考文献。
3.参考文献著录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中,第一层级是参考文献著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参考文献著录形式上的规范性,对编辑工作要求也相对简单,只需按照GB/T 7714—2015标准加工参考文献条目,以及文内标注,并且知晓一些文件检索知识,对照原参考文献信息核对著录信息即可。第二层级要求稍高一些,一是核查被引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能起到引证效果;二是核查被引内容信息是否完整,切忌断章取义。这部分要求编辑能读懂论著内容,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进行简单的知识推理。第三层级要求最高,一是要核查引用的文献是否必要,是否过度引用;二是要核查论著内容是否为作者原创,是否漏引漏著,避免侵权问题发生。这一层级要求编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熟悉相关研究成果。
三、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责任界定及编辑应发挥的引导作用
截至目前,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既不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检查范围之内,《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附件中也不对著录差错扣分。难免造成编辑思想上的不重视,或审读不到位的情况。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考文献标准的推广,以及出版物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出版物面世的最后关口是编辑,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二章“编辑出版责任机制”中,要求编辑要对图书出版的质量负责。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属于图书质量的一部分,也即明确了编辑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负有责任。
编辑作为文化的策划者、加工者和传播者,首当其冲应践行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并在其工作中向作者宣传推广参考文献著录标准,要求作者同自己一起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四、提高出版物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对策
1.提高编辑对参考文献的重视和加工能力
编辑作为出版物质量的把关者,要提高对参考文献的加工意识。在行动上首先应该自觉学习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尤其是每次标准修订时,更要针对重要变化进行专题学习,具备编辑加工参考文献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做到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同时要掌握文献检索能力,如从中国知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其他期刊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信息,确保参考文献著录的正确性。除此之外,编辑应跟踪专业前沿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熟悉行业专家的研究方向,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能判断被引内容是否被歪曲,引用是否完整准确,以及识别稿件内容的原创性。从出版环节,减少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切实对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起到把关和保障作用。
2.加强对参考文献著录的宣传和引导
编辑在出版实践中,要通过约稿或征稿通知,宣传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要性,以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并给出参考文献著录范例,使作者在创作时就注重参考文献著录,而不是论著交到出版单位后编辑发现问题再补充。对于自投稿,编辑在初审时,就应检查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对于问题较多的选题就应退作者修改,对于存在参考文献第三层级质量的要勇于退稿。通过宣传和引导,形成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学术氛围,提高作者的版权意识,从源头把住参考文献著录的质量关。
3.总结参考文献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常见的问题差错,主要表现为题名、作者、版本项、页码、参考文献与正文内容无关,参考文献过度标注等问题,涉及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
(1)规范性和正确性差错。缺少作者姓名, 多名作者只写一个作者或只写一个作者就加“等”;缺少期刊卷号、期号,出版地、出版社;乱用著录符号;页码错误或缺失;论文题目用字、用词错误;外文期刊刊名错误,或缩写错误。
(2)文内标注与文后著录不一致。只有文后参考文献,文内没有标注;或是文内有标注,文后又没著录对应的参考文献。这种情况得先由作者自查,删除并非真正引用的文献后再做编辑加工处理。
(3)参考文献与其论著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有些是因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出于编辑要求,直接在文内随意标注;有些是作者为了提高论著的影响,引用一些名人名社的作品。
(4)同一内容同时标注多条参考文献。这种情况大多是二次转引,并非真正阅读过。一般情况下,可以请作者核查,都会彻底处理。
(5)有些论著内容并非原创,由于事后需要补充参考文献,造成漏著现象;也有的作者故意不著录参考文献,以体现论著的原创性。这种情况编辑要特别注意,可能会由于出版这种稿件引起著作权纠纷,出版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4.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以及纳入重点出版物质量审读范围
限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高要求,以及编辑加工工作的繁杂和琐碎,又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做好做坏,对编辑没有影响,就容易导致编辑思想上的懈怠。出版单位可酌情制定考核奖励机制,对认真加工参考文献的编辑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编辑对参考文献审读加工的积极性。同时将其纳入重点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工作,或在申报奖项时将其纳入质量审读范围,引起编辑的重视,引导编辑自觉遵循参考文献著录标准。
5.设计参考文献专项加工流程
基于参考文献散点条目的特点,可以对其做专项加工处理。一般来说,在初审和编辑加工过程中,记录第二、第三层级的参考文献著录质量问题。书稿审读完毕,对记录的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必要时,可以请专家审稿。然后将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及著录格式和要求一起退作者修改。最后编辑再按照国家标准对参考文献做统一加工处理,并对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进行对应检查。对于不能解决的参考文献缺项、疑似有问题之处可请专业图书情报人员核查。参考文献专项加工,有利于参考文献的质量提高。
6.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参考文献著录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鉴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出版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采用。只有制度化,才能对出版单位起到约束作用,对编辑切实落实参考文献的著录标准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参考文献著录差错认定办法,将其纳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从制度上引起编辑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督促编辑进行细致加工,进而提高出版物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五、慎用编辑的审稿权,避免著作权纠纷
著作权法赋予编辑对稿件的审核权和修改权,但编辑要正确行使权利,一方面要引导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另一方面,确有问题的要通过各种途径核查。在出版单位出版物质量管理中,要杜绝编辑由于参考文献处理工作的繁琐,或限于版面,或编辑查不到,就建议作者删除参考文献,或者按照“参考文献从略”的方式处理参考文献现象。这些处理方式都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相悖,严重的会造成侵权问题发生。由于参考文献对出版单位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期刊出版单位在征稿启事中,对参考文献的著录数量做了原则性规定或具体数量要求,更有甚者,建议引用本刊发表的文章。这些行为最直接的影响是误导作者不规范引用参考文献。
六、结语
参考文献作为论著的附录,相对于正文来说,编辑和作者的重视度不够,但它的著录质量却是论著质量的一部分,更能反映作者的治学严谨性和编辑的加工水平。本文在总结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三个层级,以及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从相关质量管理规定出发,明确编辑在参考文献著录中的责任和应承担的引导作用;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提高参考文献的几条对策,以期对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杨艳荣.参考文献不可小觑[J].现代情报,2003(9):176-178.
2.王国丽.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浅论[J].现代情报,2005(6):129-131.
3.金鐵成.科技编辑审核加工参考文献应达到的要求[J].编辑学报,2006,18(3):197-198.
4.冯遵华.文末参考文献规范化著录分析[J].现代情报,2005(7):162-163.
5.陈先军.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及其审查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45-1148.
6.李丽,张凤莲.应重视参考文献表的编辑加工[J].编辑学报,2004,16(6):412-413.
7.胡成志,郝红梅,赵进春.利用期刊数据库提高论文参考文献编辑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82-283.
8.朱大明.参考文献应用质量鉴审的3个基本要素[J].编辑学报,2015,27(4):334-336.
9.申海菊,张阳德,张蕾,等.参考文献编辑加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2):2814-2816.
(作者单位系中国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