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 意志品质的培养 物理教学 教学实践
经过中考筛选后,尖子学生都进入重点中学就读,而留在农村中学高中读书的学生,他们物理基础较差,高中入学考试成绩较低。因此,教学中除了要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1. 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我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祖冲之的圆周率、西安的兵马俑等科技文化珍品在世界光彩夺目。新中国诞生后,海外许多炎黄子孙归心似箭,希望全力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排除种种干扰,历尽艰险,他们的爱国壮举、思乡情怀催人泪下。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高中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理想尚未明确。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很朴素实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物理学比较实用,常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使他们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生活中有所应用和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
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不失时机地介绍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物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2. 鼓励学生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成为一句空话。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经调查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一部分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差,连基本的学杂费都交不上,即使考取大学,家里也拿不出昂贵的学费供子女上大学读书。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到社会上参加工作,在家里也是闲着,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看看脚”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消沉,对学习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鼓励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好学生。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方式念大学。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一定要考取大学,进行“现代人才观”的教育,向学生阐明“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再次,使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学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用物理规律改造自然,其乐无穷,使学生消除消沉情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激励学生勇敢地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和积极进取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趋”、“避”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心理的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的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心理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缺乏锐意进取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
经常介绍这些科学家虽经无数次失败,但为了获取成功、追求自然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优化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
4. 帮助学生克服片面认识的个性特征,进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为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教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设置的目标应是学生所能达到的,使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都能尽量获得成功,品尝成功的喜悦。
第一,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成功率在1/2左右为宜。遵循这一原则选择作业题目,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平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合于自身能力的要求目标,这一点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现实能力有巨大的个性差异,千篇一律地规定一个要求目标,是成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绩考90分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要求考70分,那是调动不了积极性的;反之,对于平日尽是考30、40分的学生来说,70分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样也调动不了积极性。划一的或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萎缩。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要求,这个目标要求就是比他以往的成绩水准有所提高,我们应当依据这种水准去设定目标,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三,在考试体制下的学校里,只要取得了高分,就是成功了。但是,每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考分低,物理实验的技能优;有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差,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备优异才能。这样的学生是很多的,倘若对这部分学生仍然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那么他们就不能体验到成功,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应当用世间一般的“好学生”标准“量”所有的学生,只要适于某一个学生特点的课题是优异的,就应当予于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功。
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我们可以组织许多生动具体并且不乏哲理的课堂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心理上得到了调整,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的熏陶。
关键词:学困生 意志品质的培养 物理教学 教学实践
经过中考筛选后,尖子学生都进入重点中学就读,而留在农村中学高中读书的学生,他们物理基础较差,高中入学考试成绩较低。因此,教学中除了要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1. 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我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祖冲之的圆周率、西安的兵马俑等科技文化珍品在世界光彩夺目。新中国诞生后,海外许多炎黄子孙归心似箭,希望全力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排除种种干扰,历尽艰险,他们的爱国壮举、思乡情怀催人泪下。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高中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理想尚未明确。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很朴素实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物理学比较实用,常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使他们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生活中有所应用和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
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不失时机地介绍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物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2. 鼓励学生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成为一句空话。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经调查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一部分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差,连基本的学杂费都交不上,即使考取大学,家里也拿不出昂贵的学费供子女上大学读书。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到社会上参加工作,在家里也是闲着,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看看脚”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消沉,对学习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鼓励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好学生。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方式念大学。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一定要考取大学,进行“现代人才观”的教育,向学生阐明“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再次,使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学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用物理规律改造自然,其乐无穷,使学生消除消沉情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激励学生勇敢地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和积极进取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趋”、“避”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心理的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的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心理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缺乏锐意进取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
经常介绍这些科学家虽经无数次失败,但为了获取成功、追求自然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优化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
4. 帮助学生克服片面认识的个性特征,进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为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教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设置的目标应是学生所能达到的,使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都能尽量获得成功,品尝成功的喜悦。
第一,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成功率在1/2左右为宜。遵循这一原则选择作业题目,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平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合于自身能力的要求目标,这一点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现实能力有巨大的个性差异,千篇一律地规定一个要求目标,是成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绩考90分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要求考70分,那是调动不了积极性的;反之,对于平日尽是考30、40分的学生来说,70分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样也调动不了积极性。划一的或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萎缩。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要求,这个目标要求就是比他以往的成绩水准有所提高,我们应当依据这种水准去设定目标,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三,在考试体制下的学校里,只要取得了高分,就是成功了。但是,每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考分低,物理实验的技能优;有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差,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备优异才能。这样的学生是很多的,倘若对这部分学生仍然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那么他们就不能体验到成功,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应当用世间一般的“好学生”标准“量”所有的学生,只要适于某一个学生特点的课题是优异的,就应当予于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功。
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我们可以组织许多生动具体并且不乏哲理的课堂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心理上得到了调整,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