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辈子黑胶客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家里有一台黑胶唱机,落地一体式的,放在楼梯转弯处的小客房内。记忆里,这台唱机从来没有唱响过。开始记事的年纪,刚好是磁带盛行的年代,父亲最常使用的是一台“时髦”的双卡录音机,虽然这台机器如今也成为了古董。
  后来经过几次搬家,老唱机自然不知所终。第一次亲耳感受到黑胶唱片的美妙,竟是在20多年之后。
  做唱机的台湾老头
  郭灯松,来自台湾新竹,现居杭州,黑胶骨灰级玩家,全手工打造黑胶唱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竹堑”。制作黑胶唱机这个行当,他已经干了40多年,并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郭灯松从小就听黑胶,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用手机听音乐一样自然。十二三岁就自己买黑胶唱片,当时一张才五块十块。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邓丽君、凤飞飞的音乐飘荡在大街小巷。黑胶唱片随手可及,是主流的音乐载体。享受音乐的同时,年轻的郭灯松一直心存好奇,一个针头,一张黑胶片,怎么能放出声音?
  于是,大學里他读了电子工程应用学专业。18岁那年,他动手做了第一台唱片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他对黑胶音乐的感情,也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大学毕业后,郭灯松决定继续把时间“浪费”在黑胶上。做了一辈子木匠的父亲告诉他: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把它玩精,未必能赚钱,但能得到快乐。郭灯松很清楚自己的感受,黑胶唱片发出的音乐能带来快乐。
  因为妻子是杭州人,2012年夏天,郭灯松与妻子一起返杭定居,自然也没有将这门手艺放下。他现在的工作室,就是家里的一间小房间,靠着窗户旁边的桌子上摆放了各种仪器,再加上塞满几个架子的工具和材料,唯一空余的地面刚好能放进一张椅子。
  这里是郭灯松的私人空间,屋内看似杂乱,却决不允许别人动。“东西很多,但是哪件东西放哪里,我记得很清楚。一旦被移动了,可就真的很难找到了。”
  黄金做的唱盘
  郭灯松做唱机,喜欢全手工制作。电路、机械、外壳、面板……全部自己设计自己做。所有电路焊接、五金车工、木工、丝网印刷,甚至是石材加工工艺他都拿得起来。“每位客人提出来的要求,我都会想尽办法完成,加上自己喜欢捣鼓,40年下来,不知不觉学了一堆手艺。”
  从构造上来看,黑胶唱机包括唱盘(放置唱片并转动的部分)、防滑装置(防止唱臂在播放中滑出)、导入装置(抬起和放下唱臂、唱针的装置)、唱臂、唱头(载有唱针的设备,将唱针的机械振动转变为电信号)、唱盘座(唱机转盘的底座,有避震效果)等部分。
  好的唱机,在制作过程中,要求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否则就会影响声音的还原。当然,还必须有好的材料。在这一点上,郭灯松可谓不计成本。
  “这台唱机我自己做的,里面真的丢了金块!”阳光落在窗边的一台唱机上,金黄色的唱盘发出柔和的光泽,我暗自吞了一口口水,听郭灯松讲金唱盘的故事。
  当年,面对200克金块和一锅铜水的冶金师傅,也同样吞了一口口水,“确定要丢进去吗?丢进去可就拿不回来了。”面对犹豫再三的师傅,郭灯松斩钉截铁地说“丢”,顺手就夺过金块扔进去。耗费如此昂贵的金属,当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加强唱盘的性能。
  他不做批量生产,也不急,每年只出产一两款产品,每款同时开工做3台。每个零件都专门开模定制,唱针也不惜成本去找。辛苦做了几个月的唱机被送走,郭灯松从来不纠结,价格也不会定得很高。“没那么大野心想着要挣多少钱,做自己快乐的事情就好。若是卖得贵,年轻人怎么买得起,怎么欣赏黑胶呀!”
  客厅里的年轻人
  1990年,唱片产业已经完全成了CD的天下,黑胶则成了小孩们飞来飞去的玩具。这段时期是郭灯松最难熬的时候。黑胶唱片没人听了,唱机还会有人用吗?那个时期有很多同行转业,他想过放弃,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他眼里,这种模拟声才更有品质,也更有温度。别人丢掉的唱片,被他捡回去成了珍贵的收藏。台湾的家里有五六千张黑胶唱片,带来杭州的就有六七百张。
  来到杭州以后,郭灯松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处走走,会会杭州玩黑胶的人。一来二去,杭州的唱片行被他跑遍,“知音”也自然认识了不少。渐渐的,郭灯松家里那个不大的客厅成了听黑胶的好去处,大家慕名而来,职业不同、年岁各异。
  好在小区的门禁也不十分严,朋友不用打招呼就能来玩,还常常自带食材,吃了饭就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听黑胶,自在得和在自己家里一样。
  5年时间下来,客厅里的年轻人越聚越多,于是郭灯松索性成立了黑胶客俱乐部。大家信任他的手艺,更喜欢和他一起聊聊音乐,听听黑胶唱片。现在,这个俱乐部已经有五六百人,只要有黑胶音乐的活动,郭灯松总是爽快答应。
  因为做唱机的手艺一流,再加上最近几年的“文艺复兴”,有人起了拜师学艺的念头。不过,鲜有人真的成功。不是郭灯松要求太高,而是手艺人的工作实在没有面上那么光鲜。他和几个朋友专门做过调研,全国手工行业里做黑胶的也没几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郭灯松见过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兴趣十足,但用不了多久就坚持不下去。“要有天赋,有电器基础,会一点设计,还要耐得住寂寞,很难。”
  不过至少,现在喜欢听黑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听的人多了,黑胶就不会消亡,就有希望。
其他文献
提起肖川君,国内基础教育界人士大凡都对他能耳熟能详。这不仅因为他供职于我国最好的高等师范教育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重要的是,散发着学者所独有的个性魅力的他多年来坚持以自己的思考,不倦地用随笔自由言说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诸如此类事关教育为何而存在的核心命题——像教育的方向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文明社会培养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年4月第1版)是
9月20日,麦肯锡公司发表了一篇为美国教育改革支招的最新报告——《缩小人才差距:吸引并留住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当教师》。报告中,麦肯锡公司对新加坡、芬兰、韩国等世界一流的教育系统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成功国家的经验—— “top third ”战略    早在2007年,麦肯锡公司在对“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系统如何保持最优”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了一些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创建于1940年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宁夏黄渠桥石咀山,是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为培养抗日将士子弟而创办的。学校随抗战部队转移到绥西陕坝,曾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立学校。1999年,奋斗小学与西城区另外两所小学合并,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所规模较大、标准高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这是一所拥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是一所拥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学校,更是一所拥有较高社
基于儿童的语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又将孩子的天性作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借力、一种资源,同时最终的教育目标又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偏重以学科为中心的纯语文教学,这种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致使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学习方法呆板,缺乏学习的能力。学生只能够笔答,不善于口语交流就是其一大特色。那么,基于儿童的语文
从前,有个小镇的运动场坐落在悬崖边。经常有小孩坠崖事件发生。后来,镇委员会决定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孩子们再次受到严重伤害。但是,经过充分的讨论,委员会陷入了僵局。有的委员建议在悬崖边上筑起篱笆,有的委员建议在悬崖下准备一辆救护车待命。  这个故事中,在悬崖下准备救护车的想法无疑是很愚蠢的。在伤害可以避免的情况下,等孩子们先受伤,再提供救助是很残忍且野蛮的。这样做既没有必要又得付出很大代价,救护车的成本
女神高圆圆嫁人了。  婚礼上,她穿着洁白婚纱,明艳动人。那灵动飘逸的头纱,由设计师兰玉一手打造。  熟悉娱乐圈的人都知道,兰玉为多位明星定制过婚纱,  却少有人知道,兰玉本人比她的婚纱更动人。  看惯了娱乐圈、时尚界的美女,不妨来看看手艺界的姑娘。  有人笑言:手艺界哪有好看的姑娘,不是糙汉子就是粗丫头!  髹漆的她,时不时大漆过敏,肿得两天两夜双眼难睁。  做陶的她,每天和泥拉坯,弄得日复一日泥
[摘 要] 学校评价的发展经历了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建构时代四个阶段。如今,更由强调鉴定性、奖惩性的评价,走向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 四代评价;鉴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52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9-03    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然而,长期
工作室是陈毅谦最喜欢的地方,性格内敛,喜欢安静的他,一拿起心爱的紫檀压子,便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陳毅谦创作时使用的工具,似乎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佛心 佛像  彩塑是在泥塑上敷彩,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朴实、直观。它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小巧精致、色彩丰富,从古至今备受推崇。  1991年,陈毅谦进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又机缘巧合师从逯彤、杨志忠、张铝等艺术家,所以他创作从不草率。“过于高大,易生敬畏;
[摘 要]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五中学地处山区,教学条件落后,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自主创新,创建了反串互动式导学模式,即学生充当“教师”,走上讲台,走向学生之间……在我的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学生说,学生做,学生讲,作业学生批,总结学生做,效果学生评,甚至演起小品,做起游戏,讲起故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成功,课堂因此而精彩,课堂效率由此而提高。  [关
藏匿在古城区一座旧时花园别墅内的许熙堂可谓是世外桃源,清新的空气,搭配上鸟语和绿意,潺潺的溪水随着幽幽的古琴变换调子。  去过许熙堂的人都说,这里是最有学术气息的茶社之一。走进许熙堂,茶席上摆放着光溜溜的茶宠,茶筒、茶漏、茶匙、茶则、茶夹有序地排列着,一应俱全。在这里,每周都会举行“茶课”。彬彬有礼的茶师对茶道的讲解和演示,让茶友们在循序渐进的课程中品悟人生,引导大家用精致的人生态度选好茶、泡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