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拥有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强弱。学会创新是时代对人的要求,也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小学阶段,主要让学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领悟创新的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起创新力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激发和发展学生才能,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活动。"而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面,它突出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老师注重在学生困惑时"引",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导",所以,在自主学习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教学体会,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创新的机会,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不拘限于某种固定不变的形式,教师创设能让学生自觉学习的,发挥自学潜能的,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空里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学,辨中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个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的表现欲,唤起学生创新欲望。
1、模仿学习中求"创"。
在模仿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以本节课中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导读提纲,并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提纲看书自学,让学生模仿例题做一些练习,再四人一个小组或同座位交换说出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思考、争论,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在模仿学习中有所"创"。
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先让学生模仿万以内数的读法,自己尝试做一些习题,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多位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数字中的"0"是怎样读的?通过学生质疑、争论、释疑,很快得出多位数的读法法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用0、0、0、0、0、0、1、2、3这九个数字按下面的条件写出九位数:(1)所有的0都不读;(2)只读一个0的;(3)只读两个0的。通过对比练习中发现:要使所有的"零",都不读出来,这些0放在每级的末尾;要只读一个"零",这些0分别放在万级或个级的前面。学生通过自主地解决学习上的难点,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让学生自己有所"创"地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
2、尝试练习中求"新"。
在自主学习中一些例题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并要求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有所"新"。尝试练习中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新而创设一些条件。如我在教《摆摆,想想》一课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行3棵树,种6行。照常规应该有18棵树苗,可是现在只有7棵,少了11棵,也要种6行,每行3棵,该怎么种?一时把学生难住了。有的学生干脆提出:再去买11棵或少种几行行吗?我并不急于表达,而是再次启发鼓励:用7棵树苗,平均种成6行,每行种3棵,是可以办到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动脑筋,找出一个新办法。紧接着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圆片代表数目,尝试摆摆。让学生动脑筋,摆摆想想 :(1)把7个小圆片摆成2行,每行4个,怎样摆?(2)6个小圆片摆成3行,怎样摆?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实践操作,摆出了图1、图2,最后问题迎刃而解,摆出了图3.
这样巧妙引入,精心设疑,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又创设情境,架设台阶,减缓了坡度。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组织学生思维,并向学生质疑学生没有涉及的问题、质疑课堂练习中易出现错误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全过程中释疑。这样能给学生更多思考以及创新的时空,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而老师对学生在自主过程中的"胡言""异想"的勇气和态度要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给予分析、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好奇,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二、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里斯基认为:数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创新的本质就是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这个形式,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会创新。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一些简单、常见的方法入手。
对学生的创新,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关键是要学生领悟创新的思路和一些基本方法。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许多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正迁移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迁移等。用新知巩固旧知,可以加强新旧知识彼此的联系,有助于新旧知识的互相检验,以便更加巩固已学的新知识。通过对新旧知识方法的综合利用,对一些规律、公式的再利用,适当进行一些猜想和推测等,让学生领会创新的、简单的一些基本思路,让学生逐步对创新有所了解,从而掌握一些创新的基本思路。
2、改"多"为"巧",拓宽创新。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都具有完整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解题任务往往是寻找唯一的答案,只满足于得到的答案,较少考虑思路的多样化,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观念,练习设计要改变过去"多"和"杂"的模式,注重练习的综合性、新奇性和开放新,注意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和实际运用。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交流多种解法,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跳出一般解体模式,寻求解题的多条思路,多种途径,在不同中学会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是只要每个老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自主的机会,多创设一些创新的条件,就能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理解创新的作用和一些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创新之花永不泯灭。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激发和发展学生才能,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活动。"而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面,它突出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老师注重在学生困惑时"引",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导",所以,在自主学习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教学体会,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创新的机会,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不拘限于某种固定不变的形式,教师创设能让学生自觉学习的,发挥自学潜能的,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空里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学,辨中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个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的表现欲,唤起学生创新欲望。
1、模仿学习中求"创"。
在模仿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以本节课中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导读提纲,并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提纲看书自学,让学生模仿例题做一些练习,再四人一个小组或同座位交换说出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思考、争论,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在模仿学习中有所"创"。
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先让学生模仿万以内数的读法,自己尝试做一些习题,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多位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数字中的"0"是怎样读的?通过学生质疑、争论、释疑,很快得出多位数的读法法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用0、0、0、0、0、0、1、2、3这九个数字按下面的条件写出九位数:(1)所有的0都不读;(2)只读一个0的;(3)只读两个0的。通过对比练习中发现:要使所有的"零",都不读出来,这些0放在每级的末尾;要只读一个"零",这些0分别放在万级或个级的前面。学生通过自主地解决学习上的难点,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让学生自己有所"创"地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
2、尝试练习中求"新"。
在自主学习中一些例题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并要求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有所"新"。尝试练习中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新而创设一些条件。如我在教《摆摆,想想》一课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行3棵树,种6行。照常规应该有18棵树苗,可是现在只有7棵,少了11棵,也要种6行,每行3棵,该怎么种?一时把学生难住了。有的学生干脆提出:再去买11棵或少种几行行吗?我并不急于表达,而是再次启发鼓励:用7棵树苗,平均种成6行,每行种3棵,是可以办到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动脑筋,找出一个新办法。紧接着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圆片代表数目,尝试摆摆。让学生动脑筋,摆摆想想 :(1)把7个小圆片摆成2行,每行4个,怎样摆?(2)6个小圆片摆成3行,怎样摆?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实践操作,摆出了图1、图2,最后问题迎刃而解,摆出了图3.
这样巧妙引入,精心设疑,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又创设情境,架设台阶,减缓了坡度。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组织学生思维,并向学生质疑学生没有涉及的问题、质疑课堂练习中易出现错误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全过程中释疑。这样能给学生更多思考以及创新的时空,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而老师对学生在自主过程中的"胡言""异想"的勇气和态度要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给予分析、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好奇,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二、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里斯基认为:数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创新的本质就是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这个形式,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会创新。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一些简单、常见的方法入手。
对学生的创新,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关键是要学生领悟创新的思路和一些基本方法。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许多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正迁移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迁移等。用新知巩固旧知,可以加强新旧知识彼此的联系,有助于新旧知识的互相检验,以便更加巩固已学的新知识。通过对新旧知识方法的综合利用,对一些规律、公式的再利用,适当进行一些猜想和推测等,让学生领会创新的、简单的一些基本思路,让学生逐步对创新有所了解,从而掌握一些创新的基本思路。
2、改"多"为"巧",拓宽创新。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都具有完整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解题任务往往是寻找唯一的答案,只满足于得到的答案,较少考虑思路的多样化,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观念,练习设计要改变过去"多"和"杂"的模式,注重练习的综合性、新奇性和开放新,注意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和实际运用。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交流多种解法,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跳出一般解体模式,寻求解题的多条思路,多种途径,在不同中学会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是只要每个老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自主的机会,多创设一些创新的条件,就能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理解创新的作用和一些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创新之花永不泯灭。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