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叙述从这里开始
一位男子汉为什么卧轨自杀?
曾听一位男性科医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子因婚后不育就诊,医生给他做了仔细检查后,发现他的精液中没有精子,结合他小时个性患过渡行性腮腺炎的病史,推断可能是由 此引起的。当这名男子知道结果时,似乎等到了最后的“宣判”,转身离开了医院。医生感到不对头,告知家属注意,可还是没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第二天,这位男子卧轨自杀了。
听完这个故事,人们对这位男子地结局深感遗憾和震惊。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一针疫苗就能改变他的一生。记者随意向一些家长询问:你的孩子打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了吗?得到的答案竟是:半数以上没有打过。不幸会不会降临到这些孩子的头上呢?
疫苗的价钱并不高,未接种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一位医生和一个农民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
有一年夏天,上海的气候异常闷热,各个医院的门诊病人数直线上升,同时上报乙脑的病人数也日渐增多。这是乙脑流行的迹象。某医院领导决定给全院职工接种乙脑疫苗进行预防。有一位内科医生,认为自己强体健,不可能感染上,拒绝接种。一个月后,这位医生突然出现头痛、高热、昏迷,确诊为乙脑。经数月抢救治疗后才脱离危险。
上海市某郊县一农民,勤劳致富,步入小康,住上了新盖小楼房。一日,他在镇上闲逛,见一小狗好玩,便带回家中。喂食时,他不慎被小狗咬破示指,但未加重视。1个月后,这位农民出现示指痒、怕风、喉肌痉挛等症状,被确诊为狂犬病。3天后不治身亡。临终前,他深为自己的无知后悔,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这么真了,真不甘心啊。
实际上,这两个人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
边境“报警”,引起有关部门极大重视。
1995年11月11日,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左下肢功能障碍的缅甸患儿。他于3天前出现肢体麻痹,特地过境到中国诊治。经过专家会诊,认为这孩子患的是脊髓灰质炎,医院立即向防疫部门报告,并采集其粪便标本送省级及国家级实验室进行检测定型及型号鉴别,证实为I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由于该患儿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一时间,这起输入病例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导致肢体不对称的弛缓性麻痹,引起肌肉萎缩、肌张力减弱、肢体残疾,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加大消灭脊髓灰质炎措施的力度后,1995年以来已经没有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致病的病例出现。缅甸小病人带来的病毒,如果在我国境内引起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后果,云南省卫生防疫站迅速行动,在局部地区进行“扫荡式”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从而在人群中建立了强有力的免疫屏障。
这一事件说明,世界上还有脊髓灰南炎流行,与我国相邻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仍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存在。如果我们不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一旦接触病人或者前往边境(或入境)旅游,就有可能被感染,甚至发病。
来自特殊人群的威胁
1998年2月,广东省某镇暴发了麻疹流行,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其原因是免疫接种工作未落实。1994~1997年间,在某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先后暴发了9起麻疹流行。究其原因,也是未进行免疫接种。
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特殊人群中存在免疫空白。这一人群接种率低,容易感染和传播传染病。
特殊人伊,是指流动人口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居民。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已逾1.2亿。其中大部分人居无定所,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我国流动人口中,家庭式流动占相当比例,其中应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较为庞大,还有部分为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家长不敢也不愿意让他们接受免疫接种。据对部分地区调查资料,外来儿童卡介苗、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麻疹活疫苗等四种免疫接种的免疫覆盖率仅为34.3%,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在流动人口中,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要打预防针,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打。有的人甚至认为打预防针是打绝育针,拒绝接种。也有人说,孩子能吃会睡,又没生病,没有必要打针。
在边远贫困、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计划免疫工作基础薄弱,接种难度大,因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 免疫空白。我国每年出生约2000万新生儿,其中5%~10%的儿童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很低,有时根本得不到免疫方面的服务。
这些特殊人群免疫空白的存在,是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危险。此外,由于国际效增多,如国际贸易、移民和旅游业的发展,使病原体有可能穿越国界“四处作乱”。再加上免疫空白的存在,无疑为疾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对自身和他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建立免疫屏障至关重要
我国的计划免疫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活疫苗等接种率,已经实现“普及”标准,即达到以省、市、县为单位85%的接种率。
预防接种,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又是群体行为。只要接种率达到80%~90%,就可以在人伊中建立一道“免疫屏障”,这就是我们要不断提高接种率的目的。如果计划免疫接种率很低,传染病就可能流行。传染病有迅速传播的特点,很可能在人群中引起暴发,人们应该警惕。北京郊区有一个村,人口只有1700人,但90%的居民向外来人口出租房屋。预防接种时,许多外来居住者说,我们挣钱很难,不打这种针。这反映他们的健康意识差,要钱不要命,结果两样都得不到。不但对自身健康有害,而且还危他人。
国家在计划免疫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实行部分疫苗免费,接种者只需承担注射消毒费、材料费等,总共才几元人民币,目的是让大家真正做到“花小钱防大病”,使人人受益终身,何乐而不为呢?
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有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乙肝疫苗等。遇被狗、猫、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发生皮肤切割伤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适时注射这些疫苗和菌苗,可以使孩子保持健康,不得传染病。
专家说:
(1)自费注射乙肝疫苗只需几十元,而一旦染上乙肝,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部分病人还会从肝硬化发展成肝癌,后果严重。
(2)麻、风、腮(三联)疫苗,一针80多元。一岁半时接种一针,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三种传染病。
(3)甲肝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5%~100%,且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可受益终身。
(4)防比治主动。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本文根据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巫善明教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张荣珍教授的约稿,以及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天强副主任的采访稿整理而成。特此致谢。)
一位男子汉为什么卧轨自杀?
曾听一位男性科医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子因婚后不育就诊,医生给他做了仔细检查后,发现他的精液中没有精子,结合他小时个性患过渡行性腮腺炎的病史,推断可能是由 此引起的。当这名男子知道结果时,似乎等到了最后的“宣判”,转身离开了医院。医生感到不对头,告知家属注意,可还是没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第二天,这位男子卧轨自杀了。
听完这个故事,人们对这位男子地结局深感遗憾和震惊。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一针疫苗就能改变他的一生。记者随意向一些家长询问:你的孩子打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了吗?得到的答案竟是:半数以上没有打过。不幸会不会降临到这些孩子的头上呢?
疫苗的价钱并不高,未接种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一位医生和一个农民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
有一年夏天,上海的气候异常闷热,各个医院的门诊病人数直线上升,同时上报乙脑的病人数也日渐增多。这是乙脑流行的迹象。某医院领导决定给全院职工接种乙脑疫苗进行预防。有一位内科医生,认为自己强体健,不可能感染上,拒绝接种。一个月后,这位医生突然出现头痛、高热、昏迷,确诊为乙脑。经数月抢救治疗后才脱离危险。
上海市某郊县一农民,勤劳致富,步入小康,住上了新盖小楼房。一日,他在镇上闲逛,见一小狗好玩,便带回家中。喂食时,他不慎被小狗咬破示指,但未加重视。1个月后,这位农民出现示指痒、怕风、喉肌痉挛等症状,被确诊为狂犬病。3天后不治身亡。临终前,他深为自己的无知后悔,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这么真了,真不甘心啊。
实际上,这两个人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
边境“报警”,引起有关部门极大重视。
1995年11月11日,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左下肢功能障碍的缅甸患儿。他于3天前出现肢体麻痹,特地过境到中国诊治。经过专家会诊,认为这孩子患的是脊髓灰质炎,医院立即向防疫部门报告,并采集其粪便标本送省级及国家级实验室进行检测定型及型号鉴别,证实为I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由于该患儿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一时间,这起输入病例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导致肢体不对称的弛缓性麻痹,引起肌肉萎缩、肌张力减弱、肢体残疾,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加大消灭脊髓灰质炎措施的力度后,1995年以来已经没有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致病的病例出现。缅甸小病人带来的病毒,如果在我国境内引起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后果,云南省卫生防疫站迅速行动,在局部地区进行“扫荡式”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从而在人群中建立了强有力的免疫屏障。
这一事件说明,世界上还有脊髓灰南炎流行,与我国相邻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仍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存在。如果我们不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一旦接触病人或者前往边境(或入境)旅游,就有可能被感染,甚至发病。
来自特殊人群的威胁
1998年2月,广东省某镇暴发了麻疹流行,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其原因是免疫接种工作未落实。1994~1997年间,在某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先后暴发了9起麻疹流行。究其原因,也是未进行免疫接种。
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特殊人群中存在免疫空白。这一人群接种率低,容易感染和传播传染病。
特殊人伊,是指流动人口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居民。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已逾1.2亿。其中大部分人居无定所,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我国流动人口中,家庭式流动占相当比例,其中应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较为庞大,还有部分为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家长不敢也不愿意让他们接受免疫接种。据对部分地区调查资料,外来儿童卡介苗、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麻疹活疫苗等四种免疫接种的免疫覆盖率仅为34.3%,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在流动人口中,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要打预防针,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打。有的人甚至认为打预防针是打绝育针,拒绝接种。也有人说,孩子能吃会睡,又没生病,没有必要打针。
在边远贫困、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计划免疫工作基础薄弱,接种难度大,因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 免疫空白。我国每年出生约2000万新生儿,其中5%~10%的儿童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很低,有时根本得不到免疫方面的服务。
这些特殊人群免疫空白的存在,是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危险。此外,由于国际效增多,如国际贸易、移民和旅游业的发展,使病原体有可能穿越国界“四处作乱”。再加上免疫空白的存在,无疑为疾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对自身和他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建立免疫屏障至关重要
我国的计划免疫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活疫苗等接种率,已经实现“普及”标准,即达到以省、市、县为单位85%的接种率。
预防接种,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又是群体行为。只要接种率达到80%~90%,就可以在人伊中建立一道“免疫屏障”,这就是我们要不断提高接种率的目的。如果计划免疫接种率很低,传染病就可能流行。传染病有迅速传播的特点,很可能在人群中引起暴发,人们应该警惕。北京郊区有一个村,人口只有1700人,但90%的居民向外来人口出租房屋。预防接种时,许多外来居住者说,我们挣钱很难,不打这种针。这反映他们的健康意识差,要钱不要命,结果两样都得不到。不但对自身健康有害,而且还危他人。
国家在计划免疫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实行部分疫苗免费,接种者只需承担注射消毒费、材料费等,总共才几元人民币,目的是让大家真正做到“花小钱防大病”,使人人受益终身,何乐而不为呢?
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有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乙肝疫苗等。遇被狗、猫、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发生皮肤切割伤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适时注射这些疫苗和菌苗,可以使孩子保持健康,不得传染病。
专家说:
(1)自费注射乙肝疫苗只需几十元,而一旦染上乙肝,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部分病人还会从肝硬化发展成肝癌,后果严重。
(2)麻、风、腮(三联)疫苗,一针80多元。一岁半时接种一针,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三种传染病。
(3)甲肝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5%~100%,且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可受益终身。
(4)防比治主动。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本文根据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巫善明教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张荣珍教授的约稿,以及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天强副主任的采访稿整理而成。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