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式模式下的新媒体课程教学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索新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企图通过构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从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更新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人文学院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多元化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86-02
  一、构建主义理论溯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构建主义理论,旨在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之后,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构建主义理论,明确了人的主动性在认知过程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伴随着各学科对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探索,构建主义理论近年来被引进各个学科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习的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笔记。更多时候,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运用自身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学习中的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过往经验和新知识的融合。在构建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教师不仅要“学富五车”,更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新媒体研究教学的构建目标
  新媒体研究课程是媒介研究课程的延伸,是伴随着媒介发展而新开设的一门研究性课程。课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新媒体、新业务、新文化、新问题等四个方面。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为新闻系高年级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对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机构与受众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举例说明,用已有的案例来配合理论的讲解。课堂中也会安排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果由教师总结。然而,新媒体研究不单纯是一门理论课程,理论毕竟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笔者认为在现今的媒介环境中,人们较于以往更多地接触新媒体,也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教育他们如何认识新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是迫在眉睫的事。尤其对新闻系的学生而言,专业特性要求学生要多了解新媒体,能很好地使用(甚至是开发)新媒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由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与运用能力,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属性、研究范畴,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兴媒介环境,以及未来新闻事业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促进学生媒介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提高其运用新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式教学模式下的新媒体研究教学设计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翻转教学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能灵活地调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需要打破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师傅领进门”以后,学生可以多元化地选择学习。以我院新媒体研究课程为例,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中的重头戏,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在一直下降。但我们依然保留了教师讲授的环节。因为对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还是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讲授让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认识。
  2.分组合作法。将班级学生拆分为小组,由学生自主搭配。学生建立组群之后,以组群为单位开展研讨、调研、实践等活动。每个学生在组群中是平等的,可以各抒己见;同时也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尤其是在完成小组作业时,各取所长,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譬如,在完成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和推广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做撰稿人,或者做推广者,甚至是技术支持。
  3.成品教学法。在课程开始之初,由教师给出实作要求、范围以及成品范式,再由学生小组自主选择方向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咨询、指导、答疑的作用。学生为了完成作品,在听课和讨论之外,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以便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这样就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发挥出来。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围绕新媒体都有了自己的作品或产品。有的小组在课程结束后依然能继续合作生产更多的成品。
  4.案例分享法。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进行的单一案例讲解,案例分享法是由学生就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譬如,在讲解到新媒体的类型时,笔者会让学生分享一个他们认为有创意或者优秀的新媒体产品,包括APP、3C产品、网站、新闻作品、新媒体广告等。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会讲清楚该产品的形式、内容、特点及目标受众等。运用案例分享法,更加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立体地理解何谓新媒体。
  (二)开展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举例子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全案。在对全案的梳理、分析、探讨中,展现案例的多面性和层次性。结论往往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出。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尝试了以两种方法:一是贴近实际、情景带入。二是提出问题,顺藤摸瓜。
  1.选择贴近实际、情景带入。构建式教学模式建议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原有知识和信息产生互动。据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选择贴近学生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讲授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信息推广方式时,笔者采用了公众号的推广方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微信公众号的有效推广方式,并让学生尝试撰写公众号推广方案,模拟推广,论证其可行性。之后,由教师展示知名公众号的推广模型,并与学生的推广方案做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微信传播特点及有效信息推广方式。微信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在使用的新媒体,学生中也不乏制作公众号的人。这样的情景带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出问题,顺藤摸瓜。构建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实际的问题讨论中学习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当讨论新媒体技术这个章节的时候,课程设置了新媒体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认识新媒体技术的道德观等问题,企图通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媒体技术。
  (三)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更看重的是其是否掌握理论知识点。此类评估通常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所占分值高达60%。而在采取构建式教学模式评估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是否和旧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是否善于使用。由此,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常规知识点考查所占比重下降,增加了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评估通常采取小组讨论+阅读+成品展示+个人考查的方式。学生需要提交其自己及小组的产品设计、新媒体作品、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内容。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则需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构成。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可以讓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评价。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更愿意和教师畅谈关于课程的想法、意见及建议。甚至有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对自己的评价是“虽然在课堂中没有学到太多的理论知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了很多新媒体技术,团队作业让我们学习到了共同协作,虽然学习过程艰辛可是收获满满。”
  在新媒体研究课程中,引进构建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其与社会的代沟,能更好地体现我院的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但要运用好构建式教学模式,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现有的课程学时分配是否合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否更高;课堂规模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否有影响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阳雨君.构建主义学习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明金.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的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3).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柔性、低成本、可溶液加工以及适合卷对卷大面积制备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单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0%。通常,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给体材料可以分为共轭聚合物和小分子化合物两种。共轭聚合物一般成膜性好、易于加工,但聚合物同时是一个同系物的混合体系,存在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问题,其光电性能因此也受聚合物合成批次的影响。与此相对地,小
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同时也给人类与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决定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药残留问题是目前影响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一直被世界
二次电池用钴氧化物主要有锂钴氧( LiCoO2)、CoOOH、Co(OH)2、γ-CoOOH等。锂钴氧( LiCoO2)因比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循环寿命长及容易制备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阴极活性物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三维受限聚合物在纳米材料领域将被广泛的应用。分子运动行为决定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三维受限聚合物体系的分子动力学,对于先进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和新兴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合物球形胶束是一类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在10~100 nm范围的分子组装体。通过调控其形成条件,可以制备不同尺寸、不同密度的胶束,为三维受限聚合物分子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体系。本文以聚苯乙烯-b-聚丙
发展高效的C02还原技术或人工固氮途径对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C02还原和固氮新方法,例如电催化还原法、生物体系还原及光催化还原等。但是,现有的还原技术几乎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惰性分子的还原都必须经历分子活化的过程,如C02分子的单电子活化和N2分子的活化等,而活化过程往往需要较高的反应动力学势垒,使得惰性分子的活化成为其还原反应的“瓶颈”。据报道
本论文致力于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凝胶化改性研究。探索了有机小分子化学交联、天然聚多糖化学和物理交联、以及酶促交联形成大豆分离蛋白水凝胶的制备新途径:研究了交联体系
新型除草剂靶标蛋白的定位与发现和基于靶标蛋白的新型除草剂先导结构的发现对于新型除草剂的设计合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简便快速且可视化的靶标蛋白分布定位方法对除草剂靶标蛋白的发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设计合成了连接有a-烷基吲哚乙酸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QDs-IAA)荧光探针,与绿豆幼根切片共孵育,通过倒置荧光显微成像确定荧光探针在绿豆幼根切片中的分布,以期建立新型除草剂靶标蛋白分布定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