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索新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企图通过构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从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更新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人文学院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多元化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86-02
一、构建主义理论溯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构建主义理论,旨在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之后,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构建主义理论,明确了人的主动性在认知过程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伴随着各学科对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探索,构建主义理论近年来被引进各个学科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习的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笔记。更多时候,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运用自身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学习中的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过往经验和新知识的融合。在构建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教师不仅要“学富五车”,更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新媒体研究教学的构建目标
新媒体研究课程是媒介研究课程的延伸,是伴随着媒介发展而新开设的一门研究性课程。课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新媒体、新业务、新文化、新问题等四个方面。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为新闻系高年级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对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机构与受众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举例说明,用已有的案例来配合理论的讲解。课堂中也会安排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果由教师总结。然而,新媒体研究不单纯是一门理论课程,理论毕竟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笔者认为在现今的媒介环境中,人们较于以往更多地接触新媒体,也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教育他们如何认识新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是迫在眉睫的事。尤其对新闻系的学生而言,专业特性要求学生要多了解新媒体,能很好地使用(甚至是开发)新媒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由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与运用能力,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属性、研究范畴,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兴媒介环境,以及未来新闻事业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促进学生媒介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提高其运用新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式教学模式下的新媒体研究教学设计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翻转教学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能灵活地调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需要打破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师傅领进门”以后,学生可以多元化地选择学习。以我院新媒体研究课程为例,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中的重头戏,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在一直下降。但我们依然保留了教师讲授的环节。因为对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还是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讲授让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认识。
2.分组合作法。将班级学生拆分为小组,由学生自主搭配。学生建立组群之后,以组群为单位开展研讨、调研、实践等活动。每个学生在组群中是平等的,可以各抒己见;同时也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尤其是在完成小组作业时,各取所长,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譬如,在完成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和推广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做撰稿人,或者做推广者,甚至是技术支持。
3.成品教学法。在课程开始之初,由教师给出实作要求、范围以及成品范式,再由学生小组自主选择方向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咨询、指导、答疑的作用。学生为了完成作品,在听课和讨论之外,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以便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这样就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发挥出来。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围绕新媒体都有了自己的作品或产品。有的小组在课程结束后依然能继续合作生产更多的成品。
4.案例分享法。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进行的单一案例讲解,案例分享法是由学生就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譬如,在讲解到新媒体的类型时,笔者会让学生分享一个他们认为有创意或者优秀的新媒体产品,包括APP、3C产品、网站、新闻作品、新媒体广告等。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会讲清楚该产品的形式、内容、特点及目标受众等。运用案例分享法,更加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立体地理解何谓新媒体。
(二)开展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举例子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全案。在对全案的梳理、分析、探讨中,展现案例的多面性和层次性。结论往往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出。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尝试了以两种方法:一是贴近实际、情景带入。二是提出问题,顺藤摸瓜。
1.选择贴近实际、情景带入。构建式教学模式建议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原有知识和信息产生互动。据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选择贴近学生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讲授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信息推广方式时,笔者采用了公众号的推广方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微信公众号的有效推广方式,并让学生尝试撰写公众号推广方案,模拟推广,论证其可行性。之后,由教师展示知名公众号的推广模型,并与学生的推广方案做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微信传播特点及有效信息推广方式。微信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在使用的新媒体,学生中也不乏制作公众号的人。这样的情景带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出问题,顺藤摸瓜。构建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实际的问题讨论中学习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当讨论新媒体技术这个章节的时候,课程设置了新媒体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认识新媒体技术的道德观等问题,企图通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媒体技术。
(三)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更看重的是其是否掌握理论知识点。此类评估通常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所占分值高达60%。而在采取构建式教学模式评估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是否和旧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是否善于使用。由此,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常规知识点考查所占比重下降,增加了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评估通常采取小组讨论+阅读+成品展示+个人考查的方式。学生需要提交其自己及小组的产品设计、新媒体作品、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内容。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则需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构成。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可以讓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评价。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更愿意和教师畅谈关于课程的想法、意见及建议。甚至有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对自己的评价是“虽然在课堂中没有学到太多的理论知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了很多新媒体技术,团队作业让我们学习到了共同协作,虽然学习过程艰辛可是收获满满。”
在新媒体研究课程中,引进构建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其与社会的代沟,能更好地体现我院的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但要运用好构建式教学模式,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现有的课程学时分配是否合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否更高;课堂规模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否有影响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阳雨君.构建主义学习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明金.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的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3).
[关 键 词] 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多元化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86-02
一、构建主义理论溯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构建主义理论,旨在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之后,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构建主义理论,明确了人的主动性在认知过程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伴随着各学科对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探索,构建主义理论近年来被引进各个学科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习的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笔记。更多时候,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运用自身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学习中的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过往经验和新知识的融合。在构建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教师不仅要“学富五车”,更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新媒体研究教学的构建目标
新媒体研究课程是媒介研究课程的延伸,是伴随着媒介发展而新开设的一门研究性课程。课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新媒体、新业务、新文化、新问题等四个方面。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为新闻系高年级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对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机构与受众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举例说明,用已有的案例来配合理论的讲解。课堂中也会安排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果由教师总结。然而,新媒体研究不单纯是一门理论课程,理论毕竟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笔者认为在现今的媒介环境中,人们较于以往更多地接触新媒体,也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教育他们如何认识新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是迫在眉睫的事。尤其对新闻系的学生而言,专业特性要求学生要多了解新媒体,能很好地使用(甚至是开发)新媒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由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与运用能力,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属性、研究范畴,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兴媒介环境,以及未来新闻事业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促进学生媒介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提高其运用新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式教学模式下的新媒体研究教学设计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翻转教学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能灵活地调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需要打破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师傅领进门”以后,学生可以多元化地选择学习。以我院新媒体研究课程为例,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中的重头戏,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在一直下降。但我们依然保留了教师讲授的环节。因为对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还是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讲授让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认识。
2.分组合作法。将班级学生拆分为小组,由学生自主搭配。学生建立组群之后,以组群为单位开展研讨、调研、实践等活动。每个学生在组群中是平等的,可以各抒己见;同时也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尤其是在完成小组作业时,各取所长,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譬如,在完成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和推广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做撰稿人,或者做推广者,甚至是技术支持。
3.成品教学法。在课程开始之初,由教师给出实作要求、范围以及成品范式,再由学生小组自主选择方向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咨询、指导、答疑的作用。学生为了完成作品,在听课和讨论之外,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以便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这样就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发挥出来。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围绕新媒体都有了自己的作品或产品。有的小组在课程结束后依然能继续合作生产更多的成品。
4.案例分享法。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进行的单一案例讲解,案例分享法是由学生就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譬如,在讲解到新媒体的类型时,笔者会让学生分享一个他们认为有创意或者优秀的新媒体产品,包括APP、3C产品、网站、新闻作品、新媒体广告等。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会讲清楚该产品的形式、内容、特点及目标受众等。运用案例分享法,更加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立体地理解何谓新媒体。
(二)开展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举例子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全案。在对全案的梳理、分析、探讨中,展现案例的多面性和层次性。结论往往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出。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尝试了以两种方法:一是贴近实际、情景带入。二是提出问题,顺藤摸瓜。
1.选择贴近实际、情景带入。构建式教学模式建议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原有知识和信息产生互动。据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选择贴近学生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讲授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信息推广方式时,笔者采用了公众号的推广方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微信公众号的有效推广方式,并让学生尝试撰写公众号推广方案,模拟推广,论证其可行性。之后,由教师展示知名公众号的推广模型,并与学生的推广方案做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微信传播特点及有效信息推广方式。微信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在使用的新媒体,学生中也不乏制作公众号的人。这样的情景带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出问题,顺藤摸瓜。构建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实际的问题讨论中学习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当讨论新媒体技术这个章节的时候,课程设置了新媒体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认识新媒体技术的道德观等问题,企图通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媒体技术。
(三)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更看重的是其是否掌握理论知识点。此类评估通常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所占分值高达60%。而在采取构建式教学模式评估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是否和旧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是否善于使用。由此,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常规知识点考查所占比重下降,增加了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评估通常采取小组讨论+阅读+成品展示+个人考查的方式。学生需要提交其自己及小组的产品设计、新媒体作品、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内容。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则需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构成。实现灵活的课程评估机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可以讓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评价。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更愿意和教师畅谈关于课程的想法、意见及建议。甚至有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对自己的评价是“虽然在课堂中没有学到太多的理论知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了很多新媒体技术,团队作业让我们学习到了共同协作,虽然学习过程艰辛可是收获满满。”
在新媒体研究课程中,引进构建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其与社会的代沟,能更好地体现我院的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但要运用好构建式教学模式,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现有的课程学时分配是否合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否更高;课堂规模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否有影响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阳雨君.构建主义学习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明金.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的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