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诵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背诵必须通过酝酿“情感”来形成“语感”,反过来通过“语感”呈现表达“情感”。本文就背诵教学中以“情感”促“语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情感;语感;背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宋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以载道”,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指出“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文化传承、情感因素和语言文字训练是辩证统一的,密不可分。
背诵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背诵必须通过酝酿“情感”来形成“语感”,反过来通过“语感”呈现表达“情感”。下面就背诵教学中以“情感”促“语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背诵教学存在“情感”缺失,不重视“语感”的现象
在現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酝酿,以及“语感”的训练。学生的背诵苍白无力,只是机械地记住字、词、句、篇,游离于文章之外,口中念念有词,一副老僧诵经的模样。针对这种现象,贺诚同志在其所著的《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人把‘语感’的训练与‘情感’的训练对立起来,其实‘语感’本身就包含着‘情感’,‘语’中有‘情’,‘情’托于‘语’;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不仅是一种‘心理反应’,而且是人们正确了解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把‘语感’和‘情感’对立起来,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如何通过“语感”呈现表达“情感”,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忽视的问题。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所要求的文章、段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而忽视了“诵”的要求。年复一年,学生形成了习惯。这样就慢慢地把学生变成“和尚”了。
二、“情感”“语感”因素在背诵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酝酿可以提高背诵教学效率
所谓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并对行为动力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在教学上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强化认识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在背诵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而且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语感”的培养可以提升背诵教学的效果
大凡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都是名家力作。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果没有了赋予情感的语感进行表达,“背”出来的东西就会与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
由“诵”想到了古代的“吟”“咏”。“千古《出师表》,一吟泪双行”,固然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文心雕龙》语),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还要“吟”者的透彻理解,这样才能领略文章的妙谛,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背”的基础上要使情有所动,心有所悟,“诱其发于心,颂于口,表于声”。这样才能达到“语感”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内容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背诵能力。
(三)借助“情感”因素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背诵教学中借助情感因素可以感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净化思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优良品质。如背诵《桂林山水》时注重情感的培养,学生就能由“情”入“景”,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在背诵教学中酝酿“情感”,培养“语感”
既然“情感”在背诵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容易被忽视。那么,我们在背诵教学中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一)理解“情感”内容
人的感情不可能凭空而来,而是对外界事物感受而产生。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所要背诵的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教学要求背诵的段落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引导“情感”体验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情 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一个难点。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的情感到底有多深,诗里能提供的情景是不够支撑这样的情感的。这种情感学生从诗本身是很难体验的。所以,必须构建情境再现,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今潭已壅塞。张惺斋炯题云:‘蝉翻一叶坠空林,路指桃花尚可寻。莫怪世人交谊浅,此潭非复旧时深。’”
(三)教会“语感”技巧
在背诵教学中,“情感”因素是通过“语感”技巧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技巧。“语感”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停顿、音色、拟声等方面。同一个词,同一句话,由于语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例如“讨厌”这个词,表情严肃加重语气读出来,就会让人感到“厌恶”;相反如果面带微笑轻声细语读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喜欢”。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技巧。酝酿“情感”就是培养“语感”的精神基础;培养“语感”技巧,就是培养“情感”因素的物质基础。
(编辑:陈岑)
【关键词】情感;语感;背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宋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以载道”,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指出“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文化传承、情感因素和语言文字训练是辩证统一的,密不可分。
背诵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背诵必须通过酝酿“情感”来形成“语感”,反过来通过“语感”呈现表达“情感”。下面就背诵教学中以“情感”促“语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背诵教学存在“情感”缺失,不重视“语感”的现象
在現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酝酿,以及“语感”的训练。学生的背诵苍白无力,只是机械地记住字、词、句、篇,游离于文章之外,口中念念有词,一副老僧诵经的模样。针对这种现象,贺诚同志在其所著的《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人把‘语感’的训练与‘情感’的训练对立起来,其实‘语感’本身就包含着‘情感’,‘语’中有‘情’,‘情’托于‘语’;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不仅是一种‘心理反应’,而且是人们正确了解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把‘语感’和‘情感’对立起来,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如何通过“语感”呈现表达“情感”,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忽视的问题。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所要求的文章、段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而忽视了“诵”的要求。年复一年,学生形成了习惯。这样就慢慢地把学生变成“和尚”了。
二、“情感”“语感”因素在背诵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酝酿可以提高背诵教学效率
所谓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并对行为动力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在教学上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强化认识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在背诵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而且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语感”的培养可以提升背诵教学的效果
大凡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都是名家力作。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果没有了赋予情感的语感进行表达,“背”出来的东西就会与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
由“诵”想到了古代的“吟”“咏”。“千古《出师表》,一吟泪双行”,固然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文心雕龙》语),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还要“吟”者的透彻理解,这样才能领略文章的妙谛,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背”的基础上要使情有所动,心有所悟,“诱其发于心,颂于口,表于声”。这样才能达到“语感”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内容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背诵能力。
(三)借助“情感”因素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背诵教学中借助情感因素可以感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净化思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优良品质。如背诵《桂林山水》时注重情感的培养,学生就能由“情”入“景”,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在背诵教学中酝酿“情感”,培养“语感”
既然“情感”在背诵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容易被忽视。那么,我们在背诵教学中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一)理解“情感”内容
人的感情不可能凭空而来,而是对外界事物感受而产生。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所要背诵的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教学要求背诵的段落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引导“情感”体验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情 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一个难点。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的情感到底有多深,诗里能提供的情景是不够支撑这样的情感的。这种情感学生从诗本身是很难体验的。所以,必须构建情境再现,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今潭已壅塞。张惺斋炯题云:‘蝉翻一叶坠空林,路指桃花尚可寻。莫怪世人交谊浅,此潭非复旧时深。’”
(三)教会“语感”技巧
在背诵教学中,“情感”因素是通过“语感”技巧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技巧。“语感”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停顿、音色、拟声等方面。同一个词,同一句话,由于语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例如“讨厌”这个词,表情严肃加重语气读出来,就会让人感到“厌恶”;相反如果面带微笑轻声细语读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喜欢”。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技巧。酝酿“情感”就是培养“语感”的精神基础;培养“语感”技巧,就是培养“情感”因素的物质基础。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