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有若干的评价标准,对于好课的标准,往往是众说纷纭。然而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好课?本期“现象观察”,我们来透视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聊聊一节好课都应具有哪些品质。
从烹饪一道好菜看好课
谈及好课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我试着从烹饪的角度,谈谈好课应具备的特征。
首先,好课是经过充分准备的。要想烹饪一道好菜,要进行原料选择、佐料搭配,还要准备烹饪的器具等。同样,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师生也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如教材的灵活处理,学情的有效掌握,学案的精心编制,相关资料的搜集利用,多种媒介的操作与运用,多种情境的预设等。
其次,好课是经过精心“烹饪”的。一是体现在“烹饪”基本技法的娴熟运用上。烹饪一道好菜时,必须熟练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法,如煎、炒、炸、闷等。同样,一节好课也应体现在基本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体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二是体现在“烹饪”技艺上。烹饪一道好菜,并不是所有技法的简单罗列运用就可以达到。厨师要掌握做菜时原料什么时候下锅,什么时候放油、盐、酱、醋等佐料,并且掌握需要放的量,控制在什么火候,这样才不至于将菜炒糊或出锅时半生不熟,也不至于太咸或太淡。好课也应展示教师对基本教学方法和事先准备的资源的恰当、艺术地运用,掌握好使用的时机与花费时间。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对如下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1)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思维训练;(2)是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3)是否激发起学生学习、操作、探索的主动性;(4)是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间合作的氛围;(5)是否能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创作热情;(6)各种媒介资源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三是体现在“烹饪”成果的展示。一道好菜表现在色、香、味俱全。一节好课应也表现在学生学得愉快充实,技能、情感得到提升与感染,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再次,好课是耐人寻味的。一道好菜吃了以后,回味无穷。那些原料、佐料的创造性使用,烹饪技艺的娴熟运用等是值得每位品尝者去学习和模仿的。同样,听了一节好课后,学生就会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感到充实而轻松,愉快而幸福。一节好课在许多方面都是值得品味的:教学资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师生的默契配合、师生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语言和行为……但好课也不是在每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正如有人所说的:“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总之,上一节好课恰如烹饪一道好菜的境界。
(江苏金湖县塔集中心初中 杨登山)
以好课为镜
好课要有合理的整合意识。作为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多以软件操作为内容,教师为了弱化软件操作这条原来的教学线索,都会选择一些好的主题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既深化对技术的应用,又多角度提高信息的素养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唯技术成瘦骨、唯主题变空壳”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合理整合活动内容与技术。我们曾有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多个领域的简单相加就是整合,于是出现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的现象。事实上,一堂好课中的整合既要有主次之分,又要有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更要有对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合理整合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例如,有位教师讲Word文档处理时,选用一篇错误百出的小作文,让学生帮着修改文档,学生在简单、平实的活动中完成技术操作的学习,比用现成的规范文章去讲解文档修改的效果好得多,同样是完成学习目标,整合的内容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大大不同。
好课应该是真实的。好课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但教案不应该成为剧本,上课不是表演,教师不是导演,学生更不是演员。滴水不漏的一堂课不一定是好课,真实的课才是好课。课堂的变化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教师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的过程中得以提高。有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师花了很大工夫备课、备学生,但因为是随机抽班,他抽到的班级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讲到他们会的操作,个别学生不愿意在自己机子上操作,几个学生同时举手希望到教师机操作投影,结果要下课时教师还没有做完所有组的点评。评委老师觉得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和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所以给这位教师的评分也很高。
好课应该是开放的。开放意味着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智慧的情感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开、个性的张扬。教师要用活教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有意地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地节外生枝。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获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柳成荫。我有一次讲“表格处理”,用“填充柄”填充序列时,书中只讲了两种填充方法,多数学生都按照我教的方法操作。有个调皮的学生被我批评过,我亲自监督他操作时,他却告诉我有第三种方法。经过实际操作,我发现的确可以通过双击“填充柄”实现序列填充。这种方法有一定条件,满足条件时它却是最快最好用的方法。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深刻的感受——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也在互相帮助。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
好课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是一个美丽的希望。我期待着一个人性化、生命化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良好的教育不会只是一种理想,一定会有更理想的教育。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以好课为“镜”,上好自己的信息技术课。
(新疆轮台县中学王美玲)
好课之我见
依我看来,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好老师。好老师能看懂学生上课时,哪些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仍然迷惑;哪几个学生比较突出,哪几个学生已经掉队;课堂是比较沉闷还是过度热烈,所讲内容是太难还是太容易。好老师应该像老司机对车的感觉一样,能感受到课堂的这些变化。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案上课,这节课最多是没有明显的缺点,而不会出现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盯住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优秀者一般是善于表现、思维敏捷的学生。在思维严谨、沉默不语的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在思维迟钝、看见书本就想打盹的学生中,也有人渴望表现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追求所谓的“高容量”,往往只顾及优秀者,把大多数的学生扔在了一边。上好一节课,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全体,让思维迟钝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思维严谨的学生拥有自豪感,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不一味地求快、求多,这是教师掌控课堂的一部分。放纵思维敏捷的学生,就会使课堂失去控制;过多地照顾后进的学生,又会使课堂过于沉闷,降低课堂的效率。对课堂整体的把握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感觉,如果教师感觉不到学生的不同,那么分层次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经常听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好课一般在听了几分钟之后,教师的素质、对课堂的掌控程度就能完全显露出来。其实,在平时的听课中,能让评委有兴致从头到尾听完的好课并不多!
(山东临沭县第二中学胡晓明)
好课应符合“三高”标准
从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出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会学”这些知识技能,形成信息素养,更要让学生“乐学”各种信息技术,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我认为,一堂好课应符合“三高”标准:是学生“学会”的课,即高认知的课;是学生“会学”的课,即高效率的课;是学生“乐学”的课,即高情意的课。
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是学会了软件的机械操作,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学生一般难以回答。高认知的课意味着学生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会学”,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意愿,更指学生学习的策略。在一堂好课中,每位学生都应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高效地学习。高效意味着学生会学,学生根据教师特定的教学方法决定自己恰当的学习行为。学生“乐学”,指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和体验。在一堂好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创设吸引学生眼球或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有着对学习的向往;在课上能设计“技术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在课结束时能巧设教学悬念给教学留一点空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信息技术课绝不是纯技术的课,它应该是技术与艺术交融、认知与情意统一的课,应该是学生学起来很享受、很舒服的课。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生“乐学”的课也可称之为高情意的课。
(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李政淼)
好课的魅力何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摩了《设置文字格式》一课。
首先,教师神秘地出示任务“小小魔术师”,教师示范魔术中的“隐身术”。打开Word中一段教师课前准备好的隐身术咒语,其已经逐页设置成由黑色到灰色再到白色,让学生有模有样地一起念着咒语,神秘的氛围立刻就被营造出来。教师按PageDown键将文本向下移动,造成文字逐步隐身的效果。细心的学生马上发现,这个“隐身术”其实是好多行颜色不同的咒语在移动,产生了“隐身”的视觉效果。
魔术的秘密被揭穿了,接下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学当魔术师,对文字格式的设置进行探究,从而变出各种各样的魔术。
在学生基本掌握设置文字格式的知识后,教师提问:“我们能把这些魔术用到哪里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把以前在Word里输入的古诗装饰得漂亮点。”
“把我上次在电脑里写的作文字变大一些,那样更清楚。”
“我们的手抄报可以在电脑上做了!”
此时,教师适时出示下一个任务“小小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下发的古诗、小作文、故事等文档进行设计并修饰。任务基本完成后,进入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在肯定学生掌握技巧的同时,更集中展示了一些优秀作品,给予学生着力的表扬。
面对一些设置随意甚至是恶搞的作品,教师不着痕迹地打开几幅化妆夸张的脸和装饰杂乱的室内图,问:“如果你的脸弄成这样,平时能出门吗?”“大家愿意住进这样的房子里吗?”教师接着请几位学生总结修饰文章的技巧。
在这堂课的最后,教师提示学生填写本课的收获。学生熟练地进入各自在校园网上的博客空间,填写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们写下各自的进步以及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还有部分学生给同桌和周围的同学作出评价。教师也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比较综合的评价与鼓励。
下课铃声响起,看着学生们带着愉快的表情离开机房,我不禁为这堂优秀的信息技术课而心情澎湃。再次回顾这堂课,我总结了好课的魅力所在。
首先,课堂的第一个任务“小小魔术师”旨在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设置文字格式。这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有趣的。学生们纷纷在这个有趣的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探究,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可见,课堂的趣味性对小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其次,教师用“我们能把这些魔术用到哪里”的问题顺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个任务“小小设计师”上。这个任务真正揭示了“设置文字格式”的用处,其价值便体现出来。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再次,本课最后的评价环节也体现出课堂的价值。这种持续性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让博客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袋,通过纵向比较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最后,信息技术教材不是软件说明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说明。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创新,这样的课堂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有魅力的好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获。
(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周晓明)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有若干的评价标准,对于好课的标准,往往是众说纷纭。然而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好课?本期“现象观察”,我们来透视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聊聊一节好课都应具有哪些品质。
从烹饪一道好菜看好课
谈及好课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我试着从烹饪的角度,谈谈好课应具备的特征。
首先,好课是经过充分准备的。要想烹饪一道好菜,要进行原料选择、佐料搭配,还要准备烹饪的器具等。同样,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师生也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如教材的灵活处理,学情的有效掌握,学案的精心编制,相关资料的搜集利用,多种媒介的操作与运用,多种情境的预设等。
其次,好课是经过精心“烹饪”的。一是体现在“烹饪”基本技法的娴熟运用上。烹饪一道好菜时,必须熟练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法,如煎、炒、炸、闷等。同样,一节好课也应体现在基本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体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二是体现在“烹饪”技艺上。烹饪一道好菜,并不是所有技法的简单罗列运用就可以达到。厨师要掌握做菜时原料什么时候下锅,什么时候放油、盐、酱、醋等佐料,并且掌握需要放的量,控制在什么火候,这样才不至于将菜炒糊或出锅时半生不熟,也不至于太咸或太淡。好课也应展示教师对基本教学方法和事先准备的资源的恰当、艺术地运用,掌握好使用的时机与花费时间。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对如下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1)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思维训练;(2)是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3)是否激发起学生学习、操作、探索的主动性;(4)是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间合作的氛围;(5)是否能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创作热情;(6)各种媒介资源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三是体现在“烹饪”成果的展示。一道好菜表现在色、香、味俱全。一节好课应也表现在学生学得愉快充实,技能、情感得到提升与感染,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再次,好课是耐人寻味的。一道好菜吃了以后,回味无穷。那些原料、佐料的创造性使用,烹饪技艺的娴熟运用等是值得每位品尝者去学习和模仿的。同样,听了一节好课后,学生就会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感到充实而轻松,愉快而幸福。一节好课在许多方面都是值得品味的:教学资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师生的默契配合、师生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语言和行为……但好课也不是在每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正如有人所说的:“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总之,上一节好课恰如烹饪一道好菜的境界。
(江苏金湖县塔集中心初中 杨登山)
以好课为镜
好课要有合理的整合意识。作为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多以软件操作为内容,教师为了弱化软件操作这条原来的教学线索,都会选择一些好的主题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既深化对技术的应用,又多角度提高信息的素养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唯技术成瘦骨、唯主题变空壳”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合理整合活动内容与技术。我们曾有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多个领域的简单相加就是整合,于是出现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的现象。事实上,一堂好课中的整合既要有主次之分,又要有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更要有对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合理整合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例如,有位教师讲Word文档处理时,选用一篇错误百出的小作文,让学生帮着修改文档,学生在简单、平实的活动中完成技术操作的学习,比用现成的规范文章去讲解文档修改的效果好得多,同样是完成学习目标,整合的内容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大大不同。
好课应该是真实的。好课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但教案不应该成为剧本,上课不是表演,教师不是导演,学生更不是演员。滴水不漏的一堂课不一定是好课,真实的课才是好课。课堂的变化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教师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的过程中得以提高。有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师花了很大工夫备课、备学生,但因为是随机抽班,他抽到的班级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讲到他们会的操作,个别学生不愿意在自己机子上操作,几个学生同时举手希望到教师机操作投影,结果要下课时教师还没有做完所有组的点评。评委老师觉得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和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所以给这位教师的评分也很高。
好课应该是开放的。开放意味着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智慧的情感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开、个性的张扬。教师要用活教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有意地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地节外生枝。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获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柳成荫。我有一次讲“表格处理”,用“填充柄”填充序列时,书中只讲了两种填充方法,多数学生都按照我教的方法操作。有个调皮的学生被我批评过,我亲自监督他操作时,他却告诉我有第三种方法。经过实际操作,我发现的确可以通过双击“填充柄”实现序列填充。这种方法有一定条件,满足条件时它却是最快最好用的方法。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深刻的感受——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也在互相帮助。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
好课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是一个美丽的希望。我期待着一个人性化、生命化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良好的教育不会只是一种理想,一定会有更理想的教育。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以好课为“镜”,上好自己的信息技术课。
(新疆轮台县中学王美玲)
好课之我见
依我看来,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好老师。好老师能看懂学生上课时,哪些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仍然迷惑;哪几个学生比较突出,哪几个学生已经掉队;课堂是比较沉闷还是过度热烈,所讲内容是太难还是太容易。好老师应该像老司机对车的感觉一样,能感受到课堂的这些变化。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案上课,这节课最多是没有明显的缺点,而不会出现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盯住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优秀者一般是善于表现、思维敏捷的学生。在思维严谨、沉默不语的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在思维迟钝、看见书本就想打盹的学生中,也有人渴望表现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追求所谓的“高容量”,往往只顾及优秀者,把大多数的学生扔在了一边。上好一节课,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全体,让思维迟钝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思维严谨的学生拥有自豪感,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不一味地求快、求多,这是教师掌控课堂的一部分。放纵思维敏捷的学生,就会使课堂失去控制;过多地照顾后进的学生,又会使课堂过于沉闷,降低课堂的效率。对课堂整体的把握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感觉,如果教师感觉不到学生的不同,那么分层次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经常听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好课一般在听了几分钟之后,教师的素质、对课堂的掌控程度就能完全显露出来。其实,在平时的听课中,能让评委有兴致从头到尾听完的好课并不多!
(山东临沭县第二中学胡晓明)
好课应符合“三高”标准
从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出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会学”这些知识技能,形成信息素养,更要让学生“乐学”各种信息技术,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我认为,一堂好课应符合“三高”标准:是学生“学会”的课,即高认知的课;是学生“会学”的课,即高效率的课;是学生“乐学”的课,即高情意的课。
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是学会了软件的机械操作,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学生一般难以回答。高认知的课意味着学生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会学”,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意愿,更指学生学习的策略。在一堂好课中,每位学生都应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高效地学习。高效意味着学生会学,学生根据教师特定的教学方法决定自己恰当的学习行为。学生“乐学”,指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和体验。在一堂好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创设吸引学生眼球或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有着对学习的向往;在课上能设计“技术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在课结束时能巧设教学悬念给教学留一点空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信息技术课绝不是纯技术的课,它应该是技术与艺术交融、认知与情意统一的课,应该是学生学起来很享受、很舒服的课。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生“乐学”的课也可称之为高情意的课。
(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李政淼)
好课的魅力何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摩了《设置文字格式》一课。
首先,教师神秘地出示任务“小小魔术师”,教师示范魔术中的“隐身术”。打开Word中一段教师课前准备好的隐身术咒语,其已经逐页设置成由黑色到灰色再到白色,让学生有模有样地一起念着咒语,神秘的氛围立刻就被营造出来。教师按PageDown键将文本向下移动,造成文字逐步隐身的效果。细心的学生马上发现,这个“隐身术”其实是好多行颜色不同的咒语在移动,产生了“隐身”的视觉效果。
魔术的秘密被揭穿了,接下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学当魔术师,对文字格式的设置进行探究,从而变出各种各样的魔术。
在学生基本掌握设置文字格式的知识后,教师提问:“我们能把这些魔术用到哪里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把以前在Word里输入的古诗装饰得漂亮点。”
“把我上次在电脑里写的作文字变大一些,那样更清楚。”
“我们的手抄报可以在电脑上做了!”
此时,教师适时出示下一个任务“小小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下发的古诗、小作文、故事等文档进行设计并修饰。任务基本完成后,进入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在肯定学生掌握技巧的同时,更集中展示了一些优秀作品,给予学生着力的表扬。
面对一些设置随意甚至是恶搞的作品,教师不着痕迹地打开几幅化妆夸张的脸和装饰杂乱的室内图,问:“如果你的脸弄成这样,平时能出门吗?”“大家愿意住进这样的房子里吗?”教师接着请几位学生总结修饰文章的技巧。
在这堂课的最后,教师提示学生填写本课的收获。学生熟练地进入各自在校园网上的博客空间,填写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们写下各自的进步以及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还有部分学生给同桌和周围的同学作出评价。教师也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比较综合的评价与鼓励。
下课铃声响起,看着学生们带着愉快的表情离开机房,我不禁为这堂优秀的信息技术课而心情澎湃。再次回顾这堂课,我总结了好课的魅力所在。
首先,课堂的第一个任务“小小魔术师”旨在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设置文字格式。这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有趣的。学生们纷纷在这个有趣的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探究,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可见,课堂的趣味性对小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其次,教师用“我们能把这些魔术用到哪里”的问题顺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个任务“小小设计师”上。这个任务真正揭示了“设置文字格式”的用处,其价值便体现出来。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再次,本课最后的评价环节也体现出课堂的价值。这种持续性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让博客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袋,通过纵向比较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最后,信息技术教材不是软件说明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说明。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创新,这样的课堂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有魅力的好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获。
(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