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精神视角下的《旋努达美传》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人文主义思想为视角,重新探讨了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旋努达美传》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政治观、女权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旋努达美;人文;依翁玛
  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西方,其内容在时代更新和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探讨的核心始终都是关于“人”的问题。大致可概括为:歌颂人的尊严和价值;表现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人的创造潜质;宣扬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主张人性向善;重视人的思想;肯定现世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维护自由平等;反对暴力与歧视等内容等。《旋努达美传》 是由18世纪藏族作家多卡夏仲·策仁旺杰在1720年所作,是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才二十岁,在此之前,他经历了西藏社会的混乱局面与官场的腥风血雨。他的思想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在一个复杂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完成的。他的政治生涯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他的作品创作和思想构建打下了充实的基础。作为一个身在仕途中的为官者,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间接的体现在了作品中。
  一、自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人公依翁玛追求爱情的过程表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小说中,依翁玛是葛勒阿朗国的公主,父王因政治联姻的需求将她许配给了残暴的邻国王子拉勒辟穷。可与此同时,斯白更国的王子旋努达美也向国王求亲。国王深知两国求亲,谁也不能得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奈之下,找女儿商量。当依翁玛听到此消息时心中激起了阵阵浪花,因她对旋努达美早有爱慕之心,但又感到父命难违。于是委婉的表达了自己不愿嫁于邻国王子,想与自己倾慕的旋努达美王子结为伴侣的意愿。但由于世俗习惯,她只能违背己愿,答应这桩婚事。可见封建包办婚姻对人们爱情的束缚和对婚姻自由的摧残,这也体现了婚姻自由与封建包办婚姻之间的社会矛盾。
  而后,去葛勒阿朗国试探真情的“假王子”巴窝斯巴旋努将信托人交给依翁玛时,依翁玛的矛盾心理表现的更加深刻。虽然她对父母的严命仍然有所顾虑,但内心中对爱情和幸福的强烈渴望驱使她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当她再次受到斯巴旋努的鼓励和劝言时,她下定决心要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奔赴斯白更国。在之后的情节中两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斯白更国成婚,终成眷属。小说完满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批判和蔑视,赞扬了自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策仁旺杰对婚姻和爱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人道主义者。”
  二、倡导和平,反对暴力
  小说中,当斯白更国大臣纷纷谏言借武力为旋努达美强娶依翁玛,甚至欲挑起战争时,旋努达美站出来对大臣们的提议作出了批评,并提议让机敏能干的巴窝斯巴旋努乔装他去试探真情,最终大臣被他的睿智和圣贤之道所叹服。
  后来,由于巴窝斯巴旋努和依翁玛被敌军抓获,斯白更和敌国不得不发生战争。在战争中,巴窝斯巴旋努捕住了当初抓他的罗葛它勒,想立马杀他。然而,旋努达美王子对他说道:“眼下朗瓦甫登的君臣,都无法抗拒我们,已经归顺我国。他们战战兢兢,必恭必敬。杀他们倒很容易,但是,来世的恶报,却是痛苦难当。杀人毫无必要,应该存怜悯之心。” 旋努达美的一番言语让斯巴旋努消去了杀心。另,“旋努达美不愿扩大战争的范围,同时,在战争中对俘房加以安抚,释放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积极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策仁旺杰通过描写三国之间的婚姻纠纷和两国之间的抢婚战争来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抨击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不惜牺牲百姓性命,随意发动战争,肆意妄为的压迫手段。还抨击了拉勒辟穷父子草菅人命、随意动刑、作恶多端的丑恶本性。以此来表达作者和平的政治思想。
  三、维护女性权益,批判性别歧视
  文章开头,当斯白更国的王后娜迦婧因不能怀孕而苦恼不已时,国王尼麦罗哲召集贤臣进宫,让大臣们献策。聪明的大臣们提议积德求嗣、大事祭祀。可大将们却说无论是迎娶其他王族的公主,或是案例召选美女,或是强行抢亲,只要新妃怀孕,王子就会出世。这表明在封建王权社会背景下,女性被用来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或者说是男性可以用武力抢夺得来的财产。这是对女性权益的侵犯,是男权社会的道德丧失。然而,在之后的情节中,国王选择了通过布施衣食、大事祭祀的方法来求得子嗣。最终,旋努达美顺利降生。这体现了作者对侵犯女性权益的反对和唾弃,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尊重。
  另如,年老的尼麦罗哲在园林欣赏游艺时看到花丛中的哲度麦多,一时春心大动娶了她,还答应她一旦生下小王子就让小王子继承王位。这说明娜迦婧作为一国之王后,仪态万方、美貌出众,并且生下了王子旋努达美,但是她在婚姻中的地位仍然不稳固,成为了一个随意被取代的对象。这件事情最终导致旋努达美弃妻入林,间接性的伤害了另外一个女性依翁玛。可以看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已经把女性置于勾心斗角的悲惨境地。通过描写王后娜迦婧的遭遇和不幸,作者揭露了男权社会在两性关系中的丑恶面目,表达了对封建王权社会下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
  再如,色登为与邻国结盟,增强王国势力,将自己的女儿依翁玛许配给了邻国王子。依翁玛慑于封建世俗的威力,羞于他人愚昧的舆论压力,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完全由不得自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封建王权社会对女性赋予的扭曲的、错误的价值,女性的幸福、前途、命运完全掌握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体系手中。所幸,依翁玛勇敢的为自己的命运而反抗到了最后,最终也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也是千千万万个为了自己的命运而作斗争的藏族女性形象。依翁玛和旋努达美结成伴侣,正好向野蛮、愚昧的封建社会做出了最具威慑的挑战。
  结语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视角下,这部小说透露着自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和平的政治观、维护女性权益等浓厚的人文关怀。可见《旋努达美传》作为历史的产物对人们的影响不止于当时社会,不同时代对它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周炜.《旋努达美》新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3.P45.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汤池安译.旋努达美传—一位王子的故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12.P129.
  中央民族大学编写组.藏族文学史(下册)[M].P820.
  此译本由汤池安先生在1983年翻译而成。因“旋努达美”在藏语中指无敌青年,所以有些译本将书名译为了《无敌青年的故事》。本篇论文参考的汉译本为汤池安先生所譯文本。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其他文献
幸福是什么?翱翔的雄鹰展翅高飞遨游天空便是幸福;奔驰的骏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便是幸福;洁白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便是幸福: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的幸福呢?  高三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对于高三教师和学生而言没有完整的周末,高密度的高考模拟考试、周日测试和大大小小的限时训练接憧而来的压过来,科任教师要直面自己的教学成绩,每位学生要直面自己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成绩
期刊
党!一个多以响亮、多么伟大的名称啊!它由一个个为国奉献的英雄的事迹组成的。  新中国的建造者毛泽东;“两弹元勋”邓稼先;“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返乡”的孔繁森;倡导“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邓小平……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死在战争中,不知有多少人为祖国而牺牲。他们所描绘出发来的一幅幅气势磅礴、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哪一幅不令人为其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三七年在上
期刊
摘要:田汉笔下的艺术家们既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立场,他们追求的东西,往往看起来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却常常是高雅圣洁的精神世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闪烁着那个时代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影子。  关键字:田汉;艺术家形象;戏剧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
期刊
摘要:创作于左翼电影运动期间的《姊妹花》,以完整的叙事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描绘了三十年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现一种敢于冲破阶级的进步意识,但是电影在创作表达上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甚至被认为有着“阿Q”式的精神满足,是一部不合格的左翼电影。其影史价值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姊妹花》;进步意识  一、引言  电影《姊妹花》是1933年明星电影公司摄制出品的中国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好的教育方式适应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微电影拍摄是多媒体技术更好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实践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
期刊
摘要:该文旨在解读影片《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文章主要介绍互文性的概念及分类,并从电影《伊卡洛斯》中的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探析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寓言性政治小说《1984》和体育纪录片《伊卡洛斯》的互文性关系,让观影者对《伊卡洛斯》所映射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体育和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伊卡洛斯》;《1984》
期刊
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深入探讨了生活与艺术二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为研究其长篇小说艺术技巧与思想的典型。叙事距离通过对文本的主题、人物、结构和对话的控制,影响文本的审美与解读。本文研究以叙事距离为核心,对《月亮与六便士》进行文本分析、小说主题探讨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叙事距离 《月亮与六便士》 叙事学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结
期刊
摘要: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往往是莫里森作品的线索之一。在其著名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社区和家庭作为群体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佩科拉的悲剧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种族主义的压迫下,佩科拉所在的黑人社区不仅没有做到团结互助,反而成为白人文化势力的共谋,加之伤残家庭的冷落与伤害,最终导致了佩科拉在自我憎恨中走向毁灭。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群体;黑人社区;家庭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期刊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一部盛唐诗歌选本,此选本不仅收录了24位诗人的作品二百余首,还标举佳篇名目和摘引佳句来分析诗人们的创作风格并进行评论,其中颇多精到的见解。他指出唐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风骨始备”“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殷璠开启了以“兴象”论诗的开端,唐及以后的明清之际更有文人提出“兴在象外”“兴象风神”“兴象玲珑”等评价诗歌的标准。“兴象”成为后人评价盛唐诗歌审美特质的理论范畴,是重要
期刊
摘要:祠堂是中华文明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家族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象征符码。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命运走向与祠堂密切相关。一方面,祠堂是审判禁锢田小娥的道德高地,她痛恨祠堂的规矩,祠堂宣判了她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她又极力渴望祠堂对于自身的认同,渴望被白鹿村的祠堂所接纳和认可,成为其中名正言顺的一员。对于祠堂,田小娥可谓爱恨交织,既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