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影《伊卡洛斯》与《1984》的互文性解读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旨在解读影片《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文章主要介绍互文性的概念及分类,并从电影《伊卡洛斯》中的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探析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寓言性政治小说《1984》和体育纪录片《伊卡洛斯》的互文性关系,让观影者对《伊卡洛斯》所映射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体育和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伊卡洛斯》;《1984》;互文性;体育;政治
  1 引言: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也称为“互文”、“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等,一般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利斯蒂娃( Julia Christeva)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編(Krsteva 1984)。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Graldprince) 在其《叙事学词典》中对互文性下了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该定义被学界广泛认可。
  互文也是中国传统修辞格的一种,《语言学百科辞典》(戚雨村 等 1993)将其定义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单位,互相呼应、彼此渗透,相互牵连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辛斌、赖彦( 辛斌 2010)认为,互文性分析主要指的是批判话语分析,试图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解释语篇结构。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来源于它跟其它文本的相互作用(李微 2010)。我国学者李玉平认为,“互文性”是指 “文本与其它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李玉平 2012)。
  互文性的概念各有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互文的分类也不同,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互文、历时和共时互文,以及“水平互文性”和 “垂直互文性”、“强势”与“弱势”互文性、“显著互性”和“构成互文性”等(辛斌 2008)。互文的分类不同,实现互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从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对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影片,在不同跨文化情景中,对体育文化的多元复杂性有更深入理解。
  2 《1984》与《伊卡洛斯》的互文性体现与分析
  《伊卡洛斯》是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电影,通过导演本人参加业余自行车比赛并在俄罗斯专家帮助下服用禁药提高成绩的亲身经历拍摄而成;英国作家奥威尔的小说《1984》,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政治寓言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两部艺术作品题材、体裁﹑风格虽不同,但《1984》对《伊卡洛斯》的深刻影响在细微之处尽有显露,二者的互文也为电影创作者传达其“声音”起到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在以下方面可见:
  2.1 《1984》与《伊卡洛斯》引用互文
  《1984》与《伊卡洛斯》作品中的语言互文。“引用”原文语言是将两部作品建立互文关系的常用方法,也是重要的互文手法之一。 正如纪录片《伊卡洛斯》开头部分就引用《1984》里面的经典句子: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一种革命。采用引用这种手法,能够非常明确和快捷地将两个文本之间建立互文关系,也会给读者对电影语篇的理解带入一种方向。《伊卡洛斯》在影片开头引用《1984》的语言,能够先入为主,引导观影者甄别“谎言”、“实话”和“革命”,并联系到《1984》中的情节,不难看出影片《伊卡洛斯》创作者对主人公格利戈里的态度。此处的引用互文奠定了该片看待俄罗斯体育界服用禁药问题的视角,对理解全文起到重要作用。
  2.2 《1984》与《伊卡洛斯》人物塑造的互文性
  《1984》与《伊卡洛斯》人物塑造方面的互文指代。《伊卡洛斯》中的主角-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格利戈里,被称为“体育界的斯诺登”,在俄罗斯运动员服用禁药新闻在国际上被披露之后,所有矛头指向禁药实验室主任格利戈里,其引咎辞职,后逃亡美国,可谓是:高喊禁药的人(政府)成了禁药的助推器;格利戈里的人物塑造与小说《1984》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形成互文,温斯顿在极权主义的“大洋国”为“真理部”工作,他从事的工作是通过媒体来控制过去,编织谎言,他的一言一行都被集权制首领“老大哥”监视,无形的恐惧和压力最终征服了富有反抗精神的温斯顿,他被洗脑后,成为一个“爱大哥”的人。两位主人公工作的地方那么讽刺,“禁药部门”和“真理部”成了“用药”和埋葬“真理”的地方。小说中的温斯顿与现实中的格利戈里,虽然结局有所不同,但细心读者发现,如果从温斯顿的结局反推,重新走一遍他的人生,那便与格利戈里所经历过的人生颇为相似,所以笔者认为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互为指代。
  2.3《1984》与《伊卡洛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
  《1984》与《伊卡洛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电影和小说提供了不同体裁的文本,《1984》借助寓言体裁,用主人公温斯特的遭遇讽刺和批判政治极权;影片《伊卡洛斯》是纪录片,用多模态的交际手段(包括语言、图像、色彩等)真实记录了导演(即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布莱恩)想要通过服用禁药挑战现存的药检系统,讽刺和批判了体育领域(政府)滥用药物的事实。在两部作品中,政治互文并不难发现。“没有的政治语境,语篇就失去了政治性(Fairclough,2012)”。《1984》小说开头即给出了“老大哥”这个无处不在的极权领袖人物的画像,将小说的政治语境牢牢设定;影片《伊卡洛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慢慢将一部记录个体运动员使用禁药的写实纪录片带入了一起“震惊世界”错综复杂的俄罗斯大量运动员服用禁药的“揭黑运动”中,其政治语境毫不逊色《1984》。无论这场“揭黑运动”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观众都会嗅到了清晰的政治气息。从德国新闻首先揭露俄罗斯运动员用禁药,到俄罗斯禁药中心主任格利戈里被当成“替罪羊”受到政府监视,再到布莱恩协助格利戈里逃亡美国寻求庇护并将俄罗斯运动员服用禁药及索契冬奥会中将俄运动员的尿检掉包等事件公布与众,这一系列的事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界限,国际的政治局势因此发生很多变化。例如,索契冬奥会后,执政领袖的满意度飙升,随着《伊卡洛斯》的播出,有些国际大赛(例如平昌冬奥会)开始陆续抵制俄罗斯运动员参赛,俄罗斯政府出面否认“全员使用禁药”.....在斯诺登的“棱镜”事件之后,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美国对俄罗斯的一次有力反击。
  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在以上三个方面表现明显,但文中的互文性并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两部作品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互文性,二者都关注了极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矛盾,刻画个体在集权体制下的对抗。
  3 结语
  作者认为电影主创通过对《1984》和《伊卡洛斯》两部作品中语言﹑人物塑造和语篇功能等方面建立互文关系,从认知心理角度来讲,意图使观众将二者建立一种联系和对比,把体育界比较敏感的政治凌驾体育之上的问题通过互文展现出来,并借助《1984》这部经典政治寓言小说传达影片《伊卡洛斯》的政治立场,表达对俄罗斯极权主义渗透到体育领域的批评和不满。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分析,能够让观众对《伊卡洛斯》的理解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I & N Fairclough.(2012).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method of Advanced students [M]. New York: Routeledge.
  2. Julia Kristeva,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4, P59-60.
  3. 李微.《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解读[J]. 内蒙古农 业大学学报,  2010, 12(52): 373-376.
  4. 李玉平. 互文性定义探析[J]. 文学与文化, 2012(4): 16-22.
  5. 戚雨村、董达武、许以理等编:《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6. 辛斌. 語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226): 6-10.
  7. 辛斌、赖彦,2010,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修辞学》,第3期,32-39.
  (北京体育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梁元帝萧绎在文学上丰富了“文”的内涵,同时注重文学中“质”。他在齐梁华丽奢靡的文风下进行了深刻反思,完成了对时代文风的超越,这是萧绎坚守儒家诗教的结果,其著作《金楼子》等均体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因此,萧绎文学观呈现文质并重的特点。萧绎的文学观既做到了超越时代文风,又做到了回归儒家诗教,形成具有儒家中和美学观的文学思想。这种中和美是他崇尚儒家人文精神与其文学底蕴的体现。  关键词:萧绎;文
期刊
摘要:《狼图腾》英文译本自发行以来在海外多次获奖,西方主流媒体频繁报道,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可见《狼图腾》英文译本在海外的读者接受情况与译介效果较好。本论文以《狼图腾》葛浩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亚马逊网站星级评定分数、各等级占比、书评数量及内容,旨在科学客观地考察《狼图腾》英文译本的海外译介效果。本研究认为,《狼图腾》葛浩文译本的读者评价高,翻译质量好,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关键
期刊
摘要:情感消费时代,怀旧影视作品迎合着大众的消费需求,表现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代情绪。怀旧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平民化叙事的倾向,用平民化叙事讲述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通过共情机制引起受众更多的心理认同,唤起观众对于故去时代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情感消费 怀旧影片 平民化叙事 情感认同  一 情感消费与怀旧电影  近些年来,在媒介消费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占比也逐渐扩大。比如借助于粉丝对于偶像崇拜、喜欢
期刊
摘要:民歌是我国地方文化的写照与传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还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的表達与向往。微纪录片的真实性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果能够将微纪录片与民歌传播保护相结合,能够让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因此,本文针对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保护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纪录片;民歌;传播保护  1. 微纪录片的特征  微纪录片是对纪录片的凝练,最常时间不超过30分钟,是以人为核心,对其生活
期刊
摘要:昆曲历时六百年,它的美深深吸引着人类,这背后是多少大家诗性的文学想象与深邃哲理思索結合的完美。本文将从探索昆曲之美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昆曲之表演,进而提出昆曲表演对话剧表演的借鉴及思考。  关键词:昆曲;美;表演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于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之所以流传至今,甚至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它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探索昆曲
期刊
幸福是什么?翱翔的雄鹰展翅高飞遨游天空便是幸福;奔驰的骏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便是幸福;洁白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便是幸福: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的幸福呢?  高三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对于高三教师和学生而言没有完整的周末,高密度的高考模拟考试、周日测试和大大小小的限时训练接憧而来的压过来,科任教师要直面自己的教学成绩,每位学生要直面自己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成绩
期刊
党!一个多以响亮、多么伟大的名称啊!它由一个个为国奉献的英雄的事迹组成的。  新中国的建造者毛泽东;“两弹元勋”邓稼先;“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返乡”的孔繁森;倡导“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邓小平……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死在战争中,不知有多少人为祖国而牺牲。他们所描绘出发来的一幅幅气势磅礴、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哪一幅不令人为其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三七年在上
期刊
摘要:田汉笔下的艺术家们既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立场,他们追求的东西,往往看起来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却常常是高雅圣洁的精神世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闪烁着那个时代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影子。  关键字:田汉;艺术家形象;戏剧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
期刊
摘要:创作于左翼电影运动期间的《姊妹花》,以完整的叙事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描绘了三十年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现一种敢于冲破阶级的进步意识,但是电影在创作表达上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甚至被认为有着“阿Q”式的精神满足,是一部不合格的左翼电影。其影史价值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姊妹花》;进步意识  一、引言  电影《姊妹花》是1933年明星电影公司摄制出品的中国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好的教育方式适应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微电影拍摄是多媒体技术更好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实践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