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课堂,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学科普遍兴趣不高。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法,在课堂中创设乐学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从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和需要注意的实施细节两个方面,结合九年级第八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情景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新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科目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相违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实施互动、探究的启发式教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激发、唤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教学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素材,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激起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拉近了与教师、同学及理论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能亲近教师,同学之间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易于掌握、理解教材知识,提高了学生探求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九年级第八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
1. 创设“情感式”情境,引发思想共鸣。
思想品德课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功能。教师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及学生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使其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观念和品质等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正确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认知、情感、行为是三位一体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归宿。要实现认知、情感、行为有机统一,首先要让认知转化为情感、理念,只有情感、理念形成了,才能產生自觉的行动;而要形成情感、理念,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对应的情境。为此,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式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接受教育,做到“动之以情”;然后,师生在深入互动中“晓之以理”;最后,引导学生将情感上升为自觉行动,做到“导之以行”。如在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时,笔者引用了广州在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面的成果,先让学生说出他们为文明广州都做了哪些努力,然后对比日常生活中市民当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反差,激起学生抵制不文明行为的情感,诱发学生为文明城市做出努力的热情,使学生思想上出现为“创文”出一份力的冲动,从而导出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创设“问题式”情境,激起思维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另外,设置问题情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的互动平台,使师生、生生在探究中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可用作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考虑到第一节要讲授的知识要点比较多,而创设问题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效果比教师“满堂灌”好得多。于是笔者层层设置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什么是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建设精神文明?”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辩证思维,用科学方法去理解课文知识,形成上下联系的脉络体系。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3. 创设“时事式”情境,进行时政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仅靠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把知识内化为学生意识、觉悟和素养。新版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情境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为教学服务。但是,教材中的素材毕竟具有滞后性,仅用好书本素材还远远不够,更何况有些材料可能已经过时,所以教师还必须创设一些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材料来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中就大量运用了时政材料,如十八大报告、国人在外国旅游的陋习、中国式过马路等。引用鲜活的材料,既能让思想品德课保持“新鲜”,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其实,情景教学还有其他还多形式,例如小品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还可以通过课前5分钟时事演讲、政治手抄报、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表演或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感染其他学生,共同体验成功的效果,以此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和决心。
二、情景教学要注意实施细节
1.动真情,晓真理。
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则是主体。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位流露真实情感的思想品德科任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思想品德课课堂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教学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师的教学如同演出,没有激情如何打动观众?因此,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任教的科目,由热爱产生情感。教师要保持自信、乐观、饱满的情绪,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动真情”,向学生“讲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晓真理”。 2.理解教材,紧抓方向。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地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情境,渗透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探索。例如,笔者在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前,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书上知识点与“十八大”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把本节课不但定位为新授知识的课,更是一堂时政教育课。随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讲述,学生必将获得思想上的开悟,享受一次国家大政方针的时政洗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推陈出新,保持新鲜。
当代中学生都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他们善于思考、富于想象,追求新鲜事物,讨厌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教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特点,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尝试寻找学生未接触过的或感兴趣的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推陈出新,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精选情境,适时引入。
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情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精心设问、合理设问,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研究教学情境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设置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是,问题过多就会重蹈“满堂灌”的覆辙,适时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保证思想品德课堂的高效。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通过不同形式创造一种和谐、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和互动交流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与理论知识的心理距离,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去投入学习、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知识、分析和探索知识,主动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蕾.创设情境有效教学[J].科技信息,2011(21).
[2]罗林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創设“情境教学法”[N].学知报,2011.
[3]杜淑萍.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N].学知报,2011.
[4]张黎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本文系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立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2014ZJK02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新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科目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相违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实施互动、探究的启发式教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激发、唤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教学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素材,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激起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拉近了与教师、同学及理论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能亲近教师,同学之间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易于掌握、理解教材知识,提高了学生探求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九年级第八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
1. 创设“情感式”情境,引发思想共鸣。
思想品德课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功能。教师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及学生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使其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观念和品质等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正确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认知、情感、行为是三位一体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归宿。要实现认知、情感、行为有机统一,首先要让认知转化为情感、理念,只有情感、理念形成了,才能產生自觉的行动;而要形成情感、理念,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对应的情境。为此,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式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接受教育,做到“动之以情”;然后,师生在深入互动中“晓之以理”;最后,引导学生将情感上升为自觉行动,做到“导之以行”。如在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时,笔者引用了广州在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面的成果,先让学生说出他们为文明广州都做了哪些努力,然后对比日常生活中市民当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反差,激起学生抵制不文明行为的情感,诱发学生为文明城市做出努力的热情,使学生思想上出现为“创文”出一份力的冲动,从而导出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创设“问题式”情境,激起思维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另外,设置问题情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的互动平台,使师生、生生在探究中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可用作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考虑到第一节要讲授的知识要点比较多,而创设问题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效果比教师“满堂灌”好得多。于是笔者层层设置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什么是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建设精神文明?”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辩证思维,用科学方法去理解课文知识,形成上下联系的脉络体系。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3. 创设“时事式”情境,进行时政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仅靠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把知识内化为学生意识、觉悟和素养。新版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情境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为教学服务。但是,教材中的素材毕竟具有滞后性,仅用好书本素材还远远不够,更何况有些材料可能已经过时,所以教师还必须创设一些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材料来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中就大量运用了时政材料,如十八大报告、国人在外国旅游的陋习、中国式过马路等。引用鲜活的材料,既能让思想品德课保持“新鲜”,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其实,情景教学还有其他还多形式,例如小品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还可以通过课前5分钟时事演讲、政治手抄报、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表演或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感染其他学生,共同体验成功的效果,以此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和决心。
二、情景教学要注意实施细节
1.动真情,晓真理。
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则是主体。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位流露真实情感的思想品德科任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思想品德课课堂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教学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师的教学如同演出,没有激情如何打动观众?因此,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任教的科目,由热爱产生情感。教师要保持自信、乐观、饱满的情绪,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动真情”,向学生“讲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晓真理”。 2.理解教材,紧抓方向。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地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情境,渗透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探索。例如,笔者在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前,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书上知识点与“十八大”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把本节课不但定位为新授知识的课,更是一堂时政教育课。随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讲述,学生必将获得思想上的开悟,享受一次国家大政方针的时政洗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推陈出新,保持新鲜。
当代中学生都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他们善于思考、富于想象,追求新鲜事物,讨厌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教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特点,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尝试寻找学生未接触过的或感兴趣的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推陈出新,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精选情境,适时引入。
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情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精心设问、合理设问,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研究教学情境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设置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是,问题过多就会重蹈“满堂灌”的覆辙,适时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保证思想品德课堂的高效。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通过不同形式创造一种和谐、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和互动交流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与理论知识的心理距离,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去投入学习、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知识、分析和探索知识,主动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蕾.创设情境有效教学[J].科技信息,2011(21).
[2]罗林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創设“情境教学法”[N].学知报,2011.
[3]杜淑萍.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N].学知报,2011.
[4]张黎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本文系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立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2014ZJK02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