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見,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兴趣是青少年成为学习最佳的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多方思考,不怕困难、坚定不拔,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人做任何事情总希望获得成功,满足了成功的需要,人就愉快,对某种事情就感兴趣。学生学习求知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习的成功,一种是学习的失败。成功,可使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成功欲和学习的兴趣倍增。失败,対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面对失败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努力去促进自己学习,去争取成功。而是面对失败而失去信心,视学习为畏途,学习行为显得消极被动。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跳一跳,能摘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二要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课上得有味,喜欢听,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触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抱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去学习这门课程。比如:一个优秀的教师,通过“课始激趣,课中荡趣,课末延趣”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兴趣比认识效果更为重要,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创造性思维敲开了大门。
2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造思维
“为学贵知疑”。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惑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无论是预习课文,还是听老师讲解.或者是课外阅读,都要独立思考,发现一些疑问,并对发現的疑问作一番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开始时,学生往往发现不了疑问,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可以采用“引导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设问题,善设疑点,把学生引进矛盾的漩涡中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如教学《牛郎织女》—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牛郎和织女,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能不能结合?”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问题一提出,就议论纷纷。有的说能结合,因为织女受不了外祖母王母娘娘的虐待已下凡来到了人间;有的说不能结合,因为织女是仙女,而天上根本不存在仙女,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气氛十分热烈。我及时表扬了那些积极思考,提出自己见解的同学,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议,使学生懂得:牛郎织女能够自由结合,是因为他们有受压迫、不自由的相同处境和憎恶黑暗、追求光明的共同思想感情。他们的结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接着我再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问难,学生又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作为封建势力代表的王母娘娘严厉地惩罚了织女,为什么又允许她每月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牛是神牛,为什么还会死去?既然牛郎披着老牛的皮能上天,为什么不能飞过天河?……这些都是涉及文章深刻含义或民间故事写法的很有见地且富有挑战性的好问题。这节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活泼的局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因为教师的“激趣”引导产生了作用,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学生反映说,从前学语文,光听老师分析,枯燥乏味;现在老师讲的少了,但是当自己从课文中发现疑问或找出问題的答案时,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联想想象,开拓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联想和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其突出的作用是使思维跨上创造性的阶梯。语文教材中,可以开启学生潜在智能的联想和想象因素很丰富,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扩点”,启发学生补充、延伸。例如《大明湖中》“鉄公祠前景色”一段,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感受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后,启发学生联想到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某一景点的自然风光,略作准备,加以口述;又如《皇帝的新装》,作者奇特的想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桔灯》的结尾留给学生一个深深的悬念,学完这两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要求他们各抒己见,说说皇帝回宫后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小姑娘一家多年以后会怎样;教完《卖油翁》后,指导学生把这篇课文所表现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推及到学习、工作.体育活动等领域,以《卖油翁酌油所想到的》为题进行作文训练,说明干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注意这样一些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联想和想象因素,恰当地启发利用,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不断地得到了培养。
4注重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既有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裸体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叫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兴趣是青少年成为学习最佳的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多方思考,不怕困难、坚定不拔,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人做任何事情总希望获得成功,满足了成功的需要,人就愉快,对某种事情就感兴趣。学生学习求知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习的成功,一种是学习的失败。成功,可使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成功欲和学习的兴趣倍增。失败,対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面对失败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努力去促进自己学习,去争取成功。而是面对失败而失去信心,视学习为畏途,学习行为显得消极被动。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跳一跳,能摘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二要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课上得有味,喜欢听,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触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抱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去学习这门课程。比如:一个优秀的教师,通过“课始激趣,课中荡趣,课末延趣”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兴趣比认识效果更为重要,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创造性思维敲开了大门。
2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造思维
“为学贵知疑”。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惑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无论是预习课文,还是听老师讲解.或者是课外阅读,都要独立思考,发现一些疑问,并对发現的疑问作一番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开始时,学生往往发现不了疑问,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可以采用“引导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设问题,善设疑点,把学生引进矛盾的漩涡中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如教学《牛郎织女》—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牛郎和织女,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能不能结合?”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问题一提出,就议论纷纷。有的说能结合,因为织女受不了外祖母王母娘娘的虐待已下凡来到了人间;有的说不能结合,因为织女是仙女,而天上根本不存在仙女,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气氛十分热烈。我及时表扬了那些积极思考,提出自己见解的同学,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议,使学生懂得:牛郎织女能够自由结合,是因为他们有受压迫、不自由的相同处境和憎恶黑暗、追求光明的共同思想感情。他们的结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接着我再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问难,学生又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作为封建势力代表的王母娘娘严厉地惩罚了织女,为什么又允许她每月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牛是神牛,为什么还会死去?既然牛郎披着老牛的皮能上天,为什么不能飞过天河?……这些都是涉及文章深刻含义或民间故事写法的很有见地且富有挑战性的好问题。这节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活泼的局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因为教师的“激趣”引导产生了作用,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学生反映说,从前学语文,光听老师分析,枯燥乏味;现在老师讲的少了,但是当自己从课文中发现疑问或找出问題的答案时,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联想想象,开拓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联想和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其突出的作用是使思维跨上创造性的阶梯。语文教材中,可以开启学生潜在智能的联想和想象因素很丰富,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扩点”,启发学生补充、延伸。例如《大明湖中》“鉄公祠前景色”一段,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感受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后,启发学生联想到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某一景点的自然风光,略作准备,加以口述;又如《皇帝的新装》,作者奇特的想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桔灯》的结尾留给学生一个深深的悬念,学完这两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要求他们各抒己见,说说皇帝回宫后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小姑娘一家多年以后会怎样;教完《卖油翁》后,指导学生把这篇课文所表现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推及到学习、工作.体育活动等领域,以《卖油翁酌油所想到的》为题进行作文训练,说明干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注意这样一些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联想和想象因素,恰当地启发利用,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不断地得到了培养。
4注重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既有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裸体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叫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