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法是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更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而比较则是在变式的前提下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第一步。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容易。下面,我就多年来在桂平市第四中学的地理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作用
  1.比较法有利于巩固知识
  在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过程中,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比较,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掌握新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对旧知识也起了加深印象的作用。
  2.比较法利于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
  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事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比较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概念,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
  又如,“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范围的比较:南亚是指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印度洋上的岛屿;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可见,由此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区别出易混的地理概念,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3.比较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比较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异同、究其因果等,大脑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主要类型
  1.运用图表
  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有不少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插图中的内容,找出易混淆处,可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气旋图与反气旋图、潜力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向斜与背斜图、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等等。地理课本中也有不少景观图,如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安排了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与青藏高原的放牧业两幅图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可见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2.运用类比
  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基础,与新讲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个性或共性。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这一内容时,就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分布地区、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几个方面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出这两种类型气候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同样,运用比较法也可以对两个地理区域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即讲授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学生已学过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共同特征,也具有相异的特征。如日本与英国气候的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二者同为300N左右,为什么气候与景观完全不同?再如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的比较,二者都具有北宽南窄的轮廓特点,西部都是高山区,南美洲的东部则平原与高原交错分析。
  3.事物自比
  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我比较,可以提示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异同点,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现在和过去,探索其发展变化趋势。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950—1960年速度快,1960—1980年速度减慢,1980年至今速度加快。进一步结合其间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主要形成原因。又如关于“欧洲南部和北部山地特点”这一内容,如果教师仅采用讲授法,按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就很难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时我采用比较的方法,首先根据有关内容列出简表,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填写,然后将两者加以对比,找出其区别所在。这样,不必作过多的讲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专题比较
  就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形虽然都分为三个部分,但具体说来又各有不同。讲述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大洲的地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启发他们总结归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和牢固。
  5.综合比较
  这是一种对要素较多、综合复杂的比较法,一般用在复习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讲完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后,可列表比较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等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气候、地形、主要畜种或作物、典型案例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优势,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正】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粘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心叶或叶鞘为害,大发生时常将叶
在搜寻理论框架下,从理论上导出劳动力流动的状态依赖性,并研究可变调整成本在劳动参与状态依赖性中的作用。从状态依赖的视角,使用中国(广东)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研究劳动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班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良好的班级环境,必须有文化底蕴。如何进行班级建设?现在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新班集体的建设与培养  良好的班风是学习的保证。只有建立良好的班风,才能使全班大多数同学在班级这个集
【摘 要】现在新的课改要求中是要在教育中全方面实行素质教育,并且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将学生集合在课堂中,进行死板的说教式教育,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更要避免学生因所学知识枯燥而产生厌烦的心理,本文旨在探究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依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符合新的教育改革形势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改;初
21世纪中国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如何在课堂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围绕着"风吹雾霾散"现象,系统分析了跨界空气污染的程度。基于现有文献的发现:省委书记、省长在任期间其家乡市的空气污染显著加剧,本文把省委书记、省长的家乡市作为一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