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随访观察两种术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致干眼症的阳性率。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40眼);B组:40例(40眼)。A组: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来评价翼状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6个月引起干眼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A组:12例(12眼)出现眼部干涩,阳性率为30.0%。B组:3例(3眼)出现眼部干涩,阳性率为7.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远期观察随访,临床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术后引起干眼症的几率小,利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两种术式;原发性翼状胬肉;干眼症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术后引起眼部干涩、疼痛、异物感等症状,重者可引起干眼症。本研究通过观察 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来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引起干眼症发生的阳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承德市中医院眼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80例(8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40眼),平均年龄57.42±3.46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行丝裂霉素C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0例(40眼),平均年龄56.38±6.41岁,男性15例,女性25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翼状胬肉全部是原发性的,除外其他眼部疾病史及治疗史。A、 B两组的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在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步骤:A组:局部麻醉,沿翼状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并向鼻侧分离至泪阜,在翼状胬肉头部沿前弹力层剥离并将胬肉头、颈、体全部切除,剪除变性的结膜组织。将沾有丝裂霉素C的棉片(浓度为0.2%-0.4%)覆在裸露的巩膜处,约3-5min,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固定游离的结膜边缘。B组:局部麻醉,沿翼状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并向鼻侧分离至泪阜,在翼状胬肉头部沿前弹力层剥离并将胬肉头、颈、体全部切除,剪除变性的结膜组织。于同侧或对侧眼颞上方取一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植于裸露的巩膜处,带有角膜缘干细胞一側植于角膜缘处,缝合固定移植片,取材处不缝合。两组患者术后用药种类、次数、时间均相同。术后7-14d拆除结膜缝线。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症诊断标准:参照刘祖国教授的干眼分类方法[1],结合临床,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①主要临床表现:怕光、烧灼感、干涩、磨痛、视疲劳、眼部充血或视物不清等,其中有1项或1项以上者为阳性;②泪膜破裂时间<10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merI试验<10mm/5min;④眼部损伤,荧光素染色>3分。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以上①+②(<5s)或①+②(<10s)+③即可诊断干眼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6个月,B组并发干眼症阳性率较A组低(P<0.05);本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发生干眼症的几率小。
3 讨 论
由于眼部手术术后使眼表局部组织的结构发生改变,泪膜及泪液产生机制出现了应激性的变化,如果机体对这种应激不能及时应对,就会出现眼部干涩、异物感、畏光等干眼症的症状。
本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B组)术后并发干眼症阳性率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组(A组)低(P<0.05)。是因为:①在鼻下象限的结膜上皮中,杯状细胞的密度最高[2]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湿润角、结膜,起保护作用;黏液不足,角、结膜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A组),鼻侧胬肉大部分结膜被切除,造成杯状细胞缺乏,粘蛋白分泌减少,损伤泪腺导管开口,结膜不能保持湿润;丝裂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使角、结膜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甚至是坏死,眼表的粗糙不平,可使泪膜的稳定性发生变化;还会影响结膜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功能,减少泪液的分泌及黏液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常的泪膜功能。②分泌泪液的副泪腺,位于上、下穹窿部结膜固有层深部,穹窿部结膜是其开口部位;如果术中所取结膜植片太大,位置太靠穹窿,将影响到副泪腺,使水样液减少;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所取结膜靠近角膜缘并带有角膜缘组织,远离穹窿部对穹窿部结膜损伤较小,这可能是本组并发干眼症少的原因。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能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的向心修复作用,修复了受损的角膜上皮表面,使角膜缘获得解剖和生理上的重建;术后移植片较平整,愈合后表面更光滑,泪膜稳定性更好;结膜炎症反应较轻,对杯状细胞的刺激可能较小[3]。
总之,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导致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创面修复快、自觉症状轻;植片可起到栅栏的阻挡作用,减少了翼状胬肉的复发;加快了角、结膜组织的修复,减少了干眼症的发生。术后远期观察随访,临床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利于临床推广。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虽手术方法简单,由于丝裂霉素的毒性作用,自觉症状重,组织修复较慢,干眼症的发生相对增多。
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样本量和随访时间均有一定关系,其相关方面大样本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8-320.
[2] 徐锦堂,孙秉基,方海洲.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23.
[3] 岑志敏,钟丘,王青,等.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73-276.
【关键词】 两种术式;原发性翼状胬肉;干眼症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术后引起眼部干涩、疼痛、异物感等症状,重者可引起干眼症。本研究通过观察 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来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引起干眼症发生的阳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承德市中医院眼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80例(8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40眼),平均年龄57.42±3.46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行丝裂霉素C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0例(40眼),平均年龄56.38±6.41岁,男性15例,女性25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翼状胬肉全部是原发性的,除外其他眼部疾病史及治疗史。A、 B两组的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在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步骤:A组:局部麻醉,沿翼状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并向鼻侧分离至泪阜,在翼状胬肉头部沿前弹力层剥离并将胬肉头、颈、体全部切除,剪除变性的结膜组织。将沾有丝裂霉素C的棉片(浓度为0.2%-0.4%)覆在裸露的巩膜处,约3-5min,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固定游离的结膜边缘。B组:局部麻醉,沿翼状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并向鼻侧分离至泪阜,在翼状胬肉头部沿前弹力层剥离并将胬肉头、颈、体全部切除,剪除变性的结膜组织。于同侧或对侧眼颞上方取一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植于裸露的巩膜处,带有角膜缘干细胞一側植于角膜缘处,缝合固定移植片,取材处不缝合。两组患者术后用药种类、次数、时间均相同。术后7-14d拆除结膜缝线。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症诊断标准:参照刘祖国教授的干眼分类方法[1],结合临床,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①主要临床表现:怕光、烧灼感、干涩、磨痛、视疲劳、眼部充血或视物不清等,其中有1项或1项以上者为阳性;②泪膜破裂时间<10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merI试验<10mm/5min;④眼部损伤,荧光素染色>3分。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以上①+②(<5s)或①+②(<10s)+③即可诊断干眼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6个月,B组并发干眼症阳性率较A组低(P<0.05);本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发生干眼症的几率小。
3 讨 论
由于眼部手术术后使眼表局部组织的结构发生改变,泪膜及泪液产生机制出现了应激性的变化,如果机体对这种应激不能及时应对,就会出现眼部干涩、异物感、畏光等干眼症的症状。
本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B组)术后并发干眼症阳性率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组(A组)低(P<0.05)。是因为:①在鼻下象限的结膜上皮中,杯状细胞的密度最高[2]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湿润角、结膜,起保护作用;黏液不足,角、结膜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A组),鼻侧胬肉大部分结膜被切除,造成杯状细胞缺乏,粘蛋白分泌减少,损伤泪腺导管开口,结膜不能保持湿润;丝裂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使角、结膜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甚至是坏死,眼表的粗糙不平,可使泪膜的稳定性发生变化;还会影响结膜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功能,减少泪液的分泌及黏液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常的泪膜功能。②分泌泪液的副泪腺,位于上、下穹窿部结膜固有层深部,穹窿部结膜是其开口部位;如果术中所取结膜植片太大,位置太靠穹窿,将影响到副泪腺,使水样液减少;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所取结膜靠近角膜缘并带有角膜缘组织,远离穹窿部对穹窿部结膜损伤较小,这可能是本组并发干眼症少的原因。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能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的向心修复作用,修复了受损的角膜上皮表面,使角膜缘获得解剖和生理上的重建;术后移植片较平整,愈合后表面更光滑,泪膜稳定性更好;结膜炎症反应较轻,对杯状细胞的刺激可能较小[3]。
总之,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较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导致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创面修复快、自觉症状轻;植片可起到栅栏的阻挡作用,减少了翼状胬肉的复发;加快了角、结膜组织的修复,减少了干眼症的发生。术后远期观察随访,临床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利于临床推广。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虽手术方法简单,由于丝裂霉素的毒性作用,自觉症状重,组织修复较慢,干眼症的发生相对增多。
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样本量和随访时间均有一定关系,其相关方面大样本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8-320.
[2] 徐锦堂,孙秉基,方海洲.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23.
[3] 岑志敏,钟丘,王青,等.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