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现代工业包装也不例外。本文以现代工业包装为研究对象,就其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现代工业 企业包装 成本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策略指导下,大多数现代企业均开始注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包装成本控制更是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特别是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和通讯企业等需要大量运用包装的工业生产企业,包装成本控制在增加其经营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现代工业包装中的成本控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优化包装设计,从设计上控制成本
包装设计是包装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包装成本,就必须要优化包装设计。实际上,采用不同包装材质、结构和结构等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包装成本也会各不相同,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Box-Vellum等包装行业中的先进软件,借助参数化的包装设计方法来进行包装设计,尽量减少过度包装,同时需要对现有的包装结构设计进行全面优化,以便可以实现设计层面上的包装成本控制。比如,常用的包装设计方法主要可以通过强度校核、结构优化等方式来对现有的包装设计进行改进,同时还要进行减量化包装设计等。比如,在某电瓷厂的产品包装过程中,其主要以电瓷产品为主要生产产品,但是由于其具有易碎、重量大等特点,所以该厂主要采用大型的框架木箱来进行包装。但是通过对其原始包装中的承重围挡、滑木、立柱和底板等包装结构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可知,该厂的产品包装却存在结构和强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此时如果可以结合其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将原始包装换为新的木质包箱,则可以降低其木材的用量,节省其包装成本。
2 采用绿色包装,从材料上控制成本
包装材料选用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包装成本,所以为了从包装材料方面来控制其包装成本,可以选用绿色包装的方式,具体的包装方法主要包括绿色包装、厂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包装循环运用体系等常用包装方法。比如,我国某家通讯设备运营商与中国移动公司二者共同研发了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金属包装形式,其所采用的这种可以实现周转的绿色通信产品包装可以显著节省包装成本,与其他通信企业所采用的纸箱包装或者木箱包装方式相比,该绿色包装产品可以节约90%以上比例的木材用量,降低其22%的包装重量,提升其82%比例的操作效率。而伴随着绿色包装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普及和应用,通讯设备运营商的产品包装可以极大地减少森林木材的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节省电能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切实落实资源节约型和节能减排等生产策略,从而不断推动现代工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蜂窝纸板以及高强度的轻质瓦楞纸箱等包装材料均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绿色包装材料,其已经在我国现代工业产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绿色包装材料的数量势必会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3 应用集合包装,从方式上控制成本
集合包装是现代工业企业常见的一种发货形式,其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包装方式来对现有的散装产品进行集合包装,这也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常用的集合包装方法主要包括:将木箱几何包装形式替换为托盘集合包装形式;将托盘/木箱集合包装替换为简易集合包装发货方式。比如,针对某种通讯设备公司的包装而言,其涉及到多种生产产品,并且均配有专门的独立包装。但是在同一合同中,所用的模块产品如果采用木箱来进行集合包装并发货,那么就会增加相应的总体成本。通过对比几种包装方式,该公司决定采用托盘集合包装方式来代替木箱集合包装方式,以便可以通过减少货物体积和降低包装材料使用量等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4 创新物流模式,从物流上控制成本
目前,现代工业企业常见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企业-客户和企业=HUB仓中心仓库/配送中心,其中前者主要适用于短途派送或者小规模生产企业;后者则主要适用于长途运输或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物流派送。在实际的交付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合理选择产品配送模式,同时还要创新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比如,简易周转包装发货、半散装运输(SKD)、完全以散件形式运输(CKD)等均是新型的包装发货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提升集装箱的装载效率以及车辆物流的运输速率,并要采用IT手段来提升其实际的装载率,同时还要选择成本最优的运输手段,提高物流的批量性和计划性,从而全面节省包装物流费用。
总之,包装成本是某些工业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乎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降低企业成本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提出了一些现代工业包装成本控制方法,但是为了确保其应用的质量,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有效管控企业包装成本,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雁.工业产品包装降低成本的几种方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5,12(2):70-71.
[2]徐锋,纪杨建,等.基于低碳与成本约束的机电产品包装概念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10):200-202.
【关键词】现代工业 企业包装 成本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策略指导下,大多数现代企业均开始注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包装成本控制更是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特别是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和通讯企业等需要大量运用包装的工业生产企业,包装成本控制在增加其经营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现代工业包装中的成本控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优化包装设计,从设计上控制成本
包装设计是包装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包装成本,就必须要优化包装设计。实际上,采用不同包装材质、结构和结构等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包装成本也会各不相同,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Box-Vellum等包装行业中的先进软件,借助参数化的包装设计方法来进行包装设计,尽量减少过度包装,同时需要对现有的包装结构设计进行全面优化,以便可以实现设计层面上的包装成本控制。比如,常用的包装设计方法主要可以通过强度校核、结构优化等方式来对现有的包装设计进行改进,同时还要进行减量化包装设计等。比如,在某电瓷厂的产品包装过程中,其主要以电瓷产品为主要生产产品,但是由于其具有易碎、重量大等特点,所以该厂主要采用大型的框架木箱来进行包装。但是通过对其原始包装中的承重围挡、滑木、立柱和底板等包装结构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可知,该厂的产品包装却存在结构和强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此时如果可以结合其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将原始包装换为新的木质包箱,则可以降低其木材的用量,节省其包装成本。
2 采用绿色包装,从材料上控制成本
包装材料选用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包装成本,所以为了从包装材料方面来控制其包装成本,可以选用绿色包装的方式,具体的包装方法主要包括绿色包装、厂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包装循环运用体系等常用包装方法。比如,我国某家通讯设备运营商与中国移动公司二者共同研发了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金属包装形式,其所采用的这种可以实现周转的绿色通信产品包装可以显著节省包装成本,与其他通信企业所采用的纸箱包装或者木箱包装方式相比,该绿色包装产品可以节约90%以上比例的木材用量,降低其22%的包装重量,提升其82%比例的操作效率。而伴随着绿色包装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普及和应用,通讯设备运营商的产品包装可以极大地减少森林木材的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节省电能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切实落实资源节约型和节能减排等生产策略,从而不断推动现代工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蜂窝纸板以及高强度的轻质瓦楞纸箱等包装材料均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绿色包装材料,其已经在我国现代工业产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绿色包装材料的数量势必会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3 应用集合包装,从方式上控制成本
集合包装是现代工业企业常见的一种发货形式,其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包装方式来对现有的散装产品进行集合包装,这也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常用的集合包装方法主要包括:将木箱几何包装形式替换为托盘集合包装形式;将托盘/木箱集合包装替换为简易集合包装发货方式。比如,针对某种通讯设备公司的包装而言,其涉及到多种生产产品,并且均配有专门的独立包装。但是在同一合同中,所用的模块产品如果采用木箱来进行集合包装并发货,那么就会增加相应的总体成本。通过对比几种包装方式,该公司决定采用托盘集合包装方式来代替木箱集合包装方式,以便可以通过减少货物体积和降低包装材料使用量等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4 创新物流模式,从物流上控制成本
目前,现代工业企业常见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企业-客户和企业=HUB仓中心仓库/配送中心,其中前者主要适用于短途派送或者小规模生产企业;后者则主要适用于长途运输或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物流派送。在实际的交付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合理选择产品配送模式,同时还要创新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比如,简易周转包装发货、半散装运输(SKD)、完全以散件形式运输(CKD)等均是新型的包装发货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提升集装箱的装载效率以及车辆物流的运输速率,并要采用IT手段来提升其实际的装载率,同时还要选择成本最优的运输手段,提高物流的批量性和计划性,从而全面节省包装物流费用。
总之,包装成本是某些工业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乎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降低企业成本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提出了一些现代工业包装成本控制方法,但是为了确保其应用的质量,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有效管控企业包装成本,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雁.工业产品包装降低成本的几种方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5,12(2):70-71.
[2]徐锋,纪杨建,等.基于低碳与成本约束的机电产品包装概念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1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