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长焦虑症:你真的敢对孩子说一句“不成功也没关系”?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往名校的道路是一场长期的军备竞赛,在这条不归路上,你可能要面对失去家庭欢乐、夫妻感情、母子亲情的风险,然而,有多少家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有别的原因,只因别无选择。
  孩子不成功真的没关系吗?
  最近,腾讯新闻一档新节目《@所有人》第一期里,讨论了一个重磅话题——《孩子,你不成功也没有关系》。节目中所有嘉宾的价值观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的方式度过一生。”
  节目一出,很多家长都在讨论。支持者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的世界,今天苦苦背的答案、做的习题、掌握来的知识,将来只需要联网,就可以在云端秒读取,根本不值得为此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和个性。反对者说,只有那些早已获得优渥条件的家庭,才有底气这样对孩子说,因为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起跑线的问题,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到达了一般人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毫无疑问,这个节目、这个话题,就是为了直直戳中夹在金字塔中间的我们的痛处——看似有很多选择,却无时无刻不在权衡利弊,生怕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相信每个妈妈在进产房之前,全家人都只怀着两个最单纯的愿望:只希望孩子平安降生,只希望他/她一生快乐。带着如此简单、美好的目的,孩子上小学前,大部分家庭都可以保持欢声笑语,孩子像天使(即便调皮捣蛋),妈妈像圣母(即便偶尔失控),就算有点矛盾,那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
  可是一旦上了小学,家庭关系就会重新洗牌。曾有位儿童教育界的前辈语重心长地提醒我:“好好珍惜你女儿没上学前的这几年吧。谈什么母女情,等孩子有一天考试不及格,排名倒数,你整天被老师叫到学校,再来和我淡母女情。”
  父母对教育的选择,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
  有一部叫做《零零后》的纪录片,从2006年起,摄制组开始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记录一直持续了十年,这些孩子们从幼儿园已经上到了中学。十年过去,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影像记录了父母、社会、学校對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3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第一个男孩叫锡坤。他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好妈妈。十年前,个性化教育还远不如今天这样在父母中间流行,但是锡坤的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要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和空间。她觉得儿子对物质的好奇心很重,几乎不给他设限。片中,四五岁时的锡坤,有一次在厨房里点火烧挂面,盆里火很大,其实看起来有点危险;他又浇了一缸子水灭了火,盆摔在地上,里面的灰烬、污水洒了一地。在绝大部分中国家庭,如此行为,即便不挨揍,也会被狠狠地教育一顿,但是锡坤的妈妈强调,做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
  锡坤的妈妈确实非常有耐心,对孩子说话,从头至尾都是和颜悦色。她对孩子的科学探索也非常上心,甚至还帮孩子在家里建了一座“锡坤实验室”。锡坤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在科学实验上也显露出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在片中也能看出来,这位妈妈从始至终对孩子的表情都透露出一种“担心”。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一方面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这不是我选择的”“我是被逼的”种种逃避心态。十年以后,锡坤不善和人交往的性格,又成了妈妈的一个心病。
  第二个男孩叫梁昊天。他的爸爸、妈妈和很多第一次当父母的人一样,起初觉得对孩子不需要有什么要求,快乐就好,所以昊天小学上的是国际学校。但是到了选择初中的时候,父母深思熟虑以后,觉得还是走传统的路线最保险,所以又回到了公立学校,为了考学,还报了许多课外辅导班。家庭氛围就此变得紧张起来。爸爸常常要辅导昊天做功课,孩子做错了,爸爸忍不住脾气上来,就会咆哮。每到这时,昊天就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
  中考前,昊天夜里睡不好,白天上课就更难集中注意力。他打从内心感到累。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这句话真叫人心痛。但是父母觉得他复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用功到必须得父母出手制止他再继续努力下去才行。
  第三个女孩叫萌萌。她的故事一开始,爸爸边开汽车,边对女儿说:你知道常春藤大学在世界上排名第几吗?北大、清华又在世界上排名第几?萌萌坐在后排,全程插着耳机,眼睛看向窗外,对爸爸的话无动于衷。她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小时候萌萌是爸爸的小棉袄,爸爸送她上幼儿园时,她都要哭着抱住爸爸很久不肯撒手。可是13岁进入青春期,萌萌忽然变得非常讨厌和父母在一起。每天在家,大部分状态都是插着耳机,躺在自己床上玩手机。萌萌变成这样,有一部分是因为青春期叛逆期来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上学以后,爸爸常常为了与学习相关的事教训她。
  中产父母走不出的焦虑困境
  作为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从我的价值观出发,我肯定不认为孩子必须成功,必须考名校,必须和别人走同样的路才会幸福;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说,我也和纪录片里的父母——以及这世上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打从内心深处觉得,孩子和我是一体的,她的成功或幸福,就是我的成功或幸福,哪怕我从理智上觉得这是错误的、早就该抛到历史垃圾堆里去的陈旧观念,我从情感上也越来越说服不了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中产父母走不出的焦虑困境——只要你的心和孩子绑在一起,你们就是休戚与共、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你又怎敢对他说:你不成功也没关系。
  对,可以不完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必日进斗金,光宗耀祖;但至少也得像龙应台对她孩子说的那样:“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你的孩子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
  在《零零后》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家庭是这样的:
  一个叫一一的女孩,从3岁入园起,就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坚决不爱交朋友。老师轮番对她做思想工作,甚至问她:将来长大你总要结婚的吧,结婚之前你得先交朋友啊。这个孩子非常有主见,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她的这番言论,是有底气的。底气来自于她的父母——在我看来是这些故事里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他们理解孩子自己的时间表,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既善于独处内心又阳光的人。说起来很简单,了解“你的孩子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这非常难,很多大人连自己都还没搞清楚。
  假如用一颗橘子的成长轨迹,去要求一颗苹果,当然会失败。比如,我女儿个子很小,但是每一年她体检,医生都会拿出她自己的生长曲线,告诉我她在自己的曲线上属于非常正常的状态。同样,别人的孩子一岁断奶瓶,两岁戒尿片,三岁背唐诗,四岁洗袜子,十岁给爹妈做饭……这都挺好,但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同样的要求放在成人身上,就是催结婚、催生娃、催这催那,都一样是在制造时间的焦虑。
  我们常常在教育类的图书、文章、讲座里,看到关于成长的多少个关键期、窗口期,所有人都在制造一种恐慌,就是错过永不再来。成长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线,父母们当然无比害怕,可是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成长,人生虽不能逆行,但谁说未来没有机会?人生每个阶段都重要,又都不重要,因为我始终相信,人都有重来的可能和自愈的能力。
  《经济学人》高级编辑RyanAvent曾经分析过父母将孩子送入常春藤大学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但他觉得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策略是,继续纵容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帮他们学会怎么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成绩和指标。因此,希望孩子们能以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式成功,请首先保持作为爸爸妈妈自身的勇猛精进,开阔视野,永不停止对世界的理解吧!
  摘自秦朔朋友圈
其他文献
二十年多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8个小时。  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同时也将以往拔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担子游走四方。  我是他们的继承者。虽然我在属于国家的医院里工作,但是我的前辈们都
期刊
二十多年口口相传,985在学生、家长心中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积累的口碑已经固化。即使今后“双一流”代替了985,但未来若干年内,985仍是江湖不老的传说……C9联盟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等耳熟能详的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985工程  1998年5月,教育部决定: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从1998年起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財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
期刊
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前脚刚走,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后脚就到。三国首脑扎堆来中国,经贸合作成果“含金量”各有千秋。  中英:“黄金时代”结三大“黄金成果”  一是联手“一带一路”建设。  特雷莎此访,中英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更紧密携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月1日透露,两国将签署价值90亿英镑的经贸合作协议,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宣布成立企业家委员会,为深化中英“一带一路
期刊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联合PVP与PKP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09月-2017年09月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中老年胸腰
有一位这样的作家,从37岁开始写小说,一生都在写母亲——他的养母,在患脑血栓的十几年里,他为世界留下了“母亲三部曲”。  他说自己“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写母亲”。  作家曹乃谦近日从山西大同赶到北京,好不容易住进了宣武医院。记者在医院见到了他。69岁的他眼睛明亮,看起来气色不坏。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他也显得乐观而开朗,“我的病不重,只是嘴唇和右半个脸、右小腿麻木,但能走能蹿的。”对曹乃谦来说,恰恰在他
期刊
很多年前,著名西班牙画家戈雅收徒弟的条件是这样的:“聪明但贫穷的学生,不要学费我也收;又笨又穷的学生我不要:有钱但笨的学生我也收,毕竟他们的学费能够供养第一类学生;至于聪明且有钱的学生,我到现在还没碰到。”如果戈雅活到现在,估计会如愿碰到这么一批既优秀又有钱的“优质生源”。  聪明、家境好、比你还努力的学霸们  刚做教师时,发现学校里的顶尖学霸正是戈雅所说的第一类学生,他们往往家境一般,聪明有天赋
期刊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相应地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高校贫困大学生也逐年增加,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迫切研究解决的课题.
大明改制,伟大的总设计师明太祖朱元璋  在称帝之前,明太祖已经十分深刻的认识到,蒙元之所以这么快亡国,是因为它的无政府统治,对资本的无约束状态。太祖感慨地说:“蒙元亡于宽,等我坐天下,必以严治国”。  历朝历代的改制,都是如此,救前朝之弊,有所损益,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王朝的一套制度。汉亡于豪强和士族门阀,于是隋唐以武抑文,以佛攻儒。隋唐亡于武装割据和文化混乱。于是,宋朝在隋唐的基础上,抑制武官,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