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在课堂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学要有益于学生的进步和教师的长期发展,对于从事体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了。体育教学在实施上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教学形式更加多变,情报信息量、生理负荷量和情感刺激量等各种因素都会使体育教学的设计、控制和评价变得复杂,需要进行各种量之间的协调,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影响教学本身。所以,将教师的自主发展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教学,就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应用,顺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逐渐改变的同时,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正经历着从“经师”到“能师”再到“人师”的角色转变。所谓“经师”,是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能师”是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达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
1.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互动式学习强调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根本目标来设计课程,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强化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教学主题。
2.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
互动式学习应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练习,又有分组、多层次的组织教学;既有自发群体的练习组合,又有个人练习和自由活动空间;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区别对待的布置。
3.打破课堂沉疴
互动式学习能够避免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树立自觉锻炼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4.方式灵活多样
互动式学习是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欢乐的、活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元的、有趣的。
5.教师扮演助学者的角色
互动式学习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扮演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助学者。在传统的体育技术动作(特别是完成动作技术短时连贯)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然而学生的一些错误动作,因为自己对技术理解不透也看不到,着实很难纠正,这正是体育教学中教师最感到头疼的事情。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正属于这种复杂的技术。侧向滑步推铅球练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枯燥,没有兴趣。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理解不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更不用说教学的有效性了。互动教学中教师要能指导学生转变角色,相互作为导师,让好的学生进行示范,督促进行相互间动作的观察纠错辅导。这就促使学生去主动分析动作技术的过程特点,相互探究学好技术的练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互学、探究、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互动教学模式应遵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产生运动兴趣和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3.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如一堂课上我们进行丢沙包游戏,如果采用传统的规则,则会使高年级的学生失去兴趣。可在一块平整的场地上,两人分别站在相距8米远的两条线的位置上丢沙包,其余的人就在中间躲避。一般采取淘汰制,中间的人若被沙包击中就得充当“投手”,如果用手直接抓住了丢过来的沙包则要加上一次“生存机会”,游戏继续。参加人数至少3人。可把全班分为两支队伍,队伍内的男女生人数大致相同,并选出队长进行抽签,得出选择权。在一块平整场地上画半径为6米的圆,以圆为界线进行比赛,这一改变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加了挑战性,比传统的方式更能让高年级学生接受。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球和木块哪个易于滚动?”学生往往回答球比木块容易滚动。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们改变作用于球和木块的力点,或者改变两种物体的摩擦阻力,木块则易于滚动。”在沉默片刻后,我首先对这个学生善于动脑、有独特见解的行为给予了鼓励,并让学生根据此问题进行运动体验,最终通过验证、归纳,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球比木块易于滚动。因此,在做前滚翻时,除低头、含胸、团身似球形外,还要推手、蹬地给身体以适当的推力。在提出此类开放性的问题时,应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并让他们自己再提出新课题,来促进其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思维方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师生有效互动应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是师生互动过程的双向性;其次是互动内容的教育性;最后是互动效果的系统综合性。在这种大思潮的影响下,各地学校的具体运用难免不同,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成功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下面对其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1.关注个体
体育课学案不仅着眼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而且更加关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虽然密切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育观念、方法运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案导学则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就好像一位体育教师在带着一个班的学生越野跑,以前全班学生可能都会挤在教师早已经设计好的一条跑道上从起点跑到终点,最终永远是那几个先到的人成为“成功者”,其他的都是“失败者”,全班看到的“风景”也都是一样的。后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依然是越野跑,也是从起点跑到终点,但是每一个小组甚至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所选择的跑道都不一样,各自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2.形成合力
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交流方便(室内课堂上不准讲话,而在操场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线,其他多种教育因素是通过这个媒介来发挥作用的,有时教授内容和教学目的呈不吻合状态,这就需要有目的地设立情景和场面,或者一定限度地改变完成教学技术的条件以完成教学目标。学案导学充分利用了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通过教学问题的设定,教学场景的创设,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师生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合力,从而在教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下,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有效果地开展下去。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拓展;而对教师来说,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使教学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具体到体育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起到组织、启发、引导的作用,而且要参与到技术训练和理论讨论中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相互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剑平)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逐渐改变的同时,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正经历着从“经师”到“能师”再到“人师”的角色转变。所谓“经师”,是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能师”是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达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
1.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互动式学习强调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根本目标来设计课程,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强化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教学主题。
2.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
互动式学习应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练习,又有分组、多层次的组织教学;既有自发群体的练习组合,又有个人练习和自由活动空间;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区别对待的布置。
3.打破课堂沉疴
互动式学习能够避免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树立自觉锻炼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4.方式灵活多样
互动式学习是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欢乐的、活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元的、有趣的。
5.教师扮演助学者的角色
互动式学习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扮演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助学者。在传统的体育技术动作(特别是完成动作技术短时连贯)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然而学生的一些错误动作,因为自己对技术理解不透也看不到,着实很难纠正,这正是体育教学中教师最感到头疼的事情。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正属于这种复杂的技术。侧向滑步推铅球练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枯燥,没有兴趣。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理解不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更不用说教学的有效性了。互动教学中教师要能指导学生转变角色,相互作为导师,让好的学生进行示范,督促进行相互间动作的观察纠错辅导。这就促使学生去主动分析动作技术的过程特点,相互探究学好技术的练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互学、探究、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互动教学模式应遵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产生运动兴趣和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3.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如一堂课上我们进行丢沙包游戏,如果采用传统的规则,则会使高年级的学生失去兴趣。可在一块平整的场地上,两人分别站在相距8米远的两条线的位置上丢沙包,其余的人就在中间躲避。一般采取淘汰制,中间的人若被沙包击中就得充当“投手”,如果用手直接抓住了丢过来的沙包则要加上一次“生存机会”,游戏继续。参加人数至少3人。可把全班分为两支队伍,队伍内的男女生人数大致相同,并选出队长进行抽签,得出选择权。在一块平整场地上画半径为6米的圆,以圆为界线进行比赛,这一改变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加了挑战性,比传统的方式更能让高年级学生接受。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球和木块哪个易于滚动?”学生往往回答球比木块容易滚动。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们改变作用于球和木块的力点,或者改变两种物体的摩擦阻力,木块则易于滚动。”在沉默片刻后,我首先对这个学生善于动脑、有独特见解的行为给予了鼓励,并让学生根据此问题进行运动体验,最终通过验证、归纳,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球比木块易于滚动。因此,在做前滚翻时,除低头、含胸、团身似球形外,还要推手、蹬地给身体以适当的推力。在提出此类开放性的问题时,应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并让他们自己再提出新课题,来促进其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思维方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师生有效互动应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是师生互动过程的双向性;其次是互动内容的教育性;最后是互动效果的系统综合性。在这种大思潮的影响下,各地学校的具体运用难免不同,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成功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下面对其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1.关注个体
体育课学案不仅着眼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而且更加关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虽然密切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育观念、方法运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案导学则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就好像一位体育教师在带着一个班的学生越野跑,以前全班学生可能都会挤在教师早已经设计好的一条跑道上从起点跑到终点,最终永远是那几个先到的人成为“成功者”,其他的都是“失败者”,全班看到的“风景”也都是一样的。后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依然是越野跑,也是从起点跑到终点,但是每一个小组甚至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所选择的跑道都不一样,各自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2.形成合力
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交流方便(室内课堂上不准讲话,而在操场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线,其他多种教育因素是通过这个媒介来发挥作用的,有时教授内容和教学目的呈不吻合状态,这就需要有目的地设立情景和场面,或者一定限度地改变完成教学技术的条件以完成教学目标。学案导学充分利用了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通过教学问题的设定,教学场景的创设,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师生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合力,从而在教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下,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有效果地开展下去。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拓展;而对教师来说,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使教学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具体到体育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起到组织、启发、引导的作用,而且要参与到技术训练和理论讨论中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相互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