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文学赏析及其人物塑造的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外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是文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学会赏析外國文学,并且通过文学著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理解著作中所要揭示的社会本质是学习者学习、研究外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实践。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文学著作来进行一定的赏析,以及对里面的人物形象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外国文学;赏析;人物塑造;分析
  外国文学赏析是对外国文学的一种品鉴和鉴赏,那么如何进行赏析呢?首先明确一下自己的态度,即对作者及其文章的态度。文学里面没有个人崇拜,任何的文学大家首先他都只是个人,一个无异于你我他的平常的人。他要生活,要谋生,要面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文学作品,不过是文人表达他们面对这些感情时的一个载体,所以,终上所述,结合多种因素了解小说,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仕途,生活等,在分析文章,就好分析了。分析文人,即分析人文。此外,小故事反应的大道理,道理有多大,不是别人告诉我们,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角度都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道理,就是最大的道理。而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勃朗特的《简爱》一书,刻画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真实善良的简爱;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塑造了一个开朗活泼,不愿放弃的阿绿的形象,等。
  一、《红与黑》的赏析及其人物塑造的分析
  正如前文所说,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讲诉一件事情,一个事物,从而揭示更多的隐性的本质。《红与黑》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的法国为背景而展开,十九世纪的法国经历了1789-1794的法国大革命后,又先后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814,1815-1815),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各个阶段的纷繁复杂且曲折艰辛的共和之路,因而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是纷乱的,复杂的。《红与黑》以于连这一人物的一生经历为思路记录了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其中尤以新旧势力的不断交锋为主演内容。《红与黑》起初的名字是以主人公于连的名字为名,后改为《红与黑》,名字中的“红”是一种革命的指代,即对拿破仑所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代,是正义的指代,而“黑”则是指代黑暗的宗教势力以及为宗教势力服务的复辟王朝。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塑造手法,将书中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就拿主人公于连来说,他出身于社会的底层,是世人所看不起的伐木场工人,但却通过他对神学的深刻见解,以及他做人的小心谨慎,逐步的受到人们的欣赏,从开始的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人物到后来的家庭教师,巴黎侯爵秘书,最后还受到市长夫人和侯爵小姐的青睐和喜欢。他在外人看来是风光无限的,但在他自己又具有一颗极具矛盾的内心,在他一步步追逐名利的同时,他又有着一颗仇富的心理,他对上层社会极度愤恨和厌倦,但又拒绝不了上层社会所带给他的极具诱惑。曾经的于连参加过拿破仑所领导的战役,他对他对于拿破仑是崇敬和爱戴的,后来离开军队,他便加入了外交行列,被派遣到意大利做领事官。他对于封建王朝的复辟是极度不满和愤恨的。司汤达通过于连这一人物的心理历程和人生历程,揭露了封建王朝复辟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对法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二、《巴黎圣母院》的赏析及其人物形象塑造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倡导人道主义,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进行一定的赏析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正如前文所说,文学赏析离不开文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雨果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而十九世纪的法国是曲折的共和之路的进行时,“七月革命”将波旁王朝的复辟给推翻,雨果针对这次革命,抒发了极具赞扬的情感和态度,并且用笔祭奠了那些为革命而死去的军人。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与世界见面,它一方面反映了雨果了不起的文学底蕴,又在一方面注定了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将占据着重要地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一个吉普赛人,她美丽漂亮,富有同情心,但却因为罪恶的宗教势力和丑恶的封建势力而深受折磨,最后香消玉殒。《巴黎圣母院》反映了封建势力的丑恶,和宗教势力的猖獗,揭露了十九世纪的法国的社会黑暗。除了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之外,克洛德这一人物也是极具生动形象的,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有种极具生动的爱恋,直到这种爱恋求而不得时,不出现了心理上的变态,这种变态心理使他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卡西魔多对此很清楚,但一面是他深爱的人,一面是对他恩重如山的养父,他在中间是进退维谷,不过克洛德过分的举动也一次次激怒了卡西莫多,从而造成最后的悲剧。
  总 结:
  外国文学的赏析离不开作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分析,在赏析之时,也要通过文中所讲的一系列故事,以及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进行社会本质的升华,从而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理解一个社会所体现的一种价值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韦志学.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外国文学学习漫谈[J].远程教育杂志,1988.
  [2]鲁向离.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物质享受的不断追求,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备受人们青睐,选择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绿色水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追求健康的潮流。然而,在当前水产养殖用水过程中,由于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排放的交叉污染以及鱼虾排泄物、死藻、有机碎屑、残饵和动物尸体等的累积,在有害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叙述了幼儿理性化教育的特点,作用及意义,如何对幼儿进行理性化教育。主要要把握四点:对事理要有创造性的阐发;发挥童活、故事的作用,适应幼儿的心理;利用各种理性启迪方式,使理性化教育充满理趣;幼儿理性化教育要放得开、收得拢,进退有度。  【关键词】幼儿;理性化教育;探讨  幼儿教育不仅要富有情趣,而且要充满理趣。缺少情趣的幼教是深硬的,而缺乏理性化的幼教则是肤浅的。理性化教育是启蒙益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位学堂老师,因此,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幼儿教师必须借助建设性、鼓励性的语言来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语言;语言教学;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的指路人,在平时的上课中,幼兒教师要注意借助带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营造较为温馨,使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幼儿的成长阶段需要幼儿教师的
期刊
前几天和爸爸看电视,他看的是足球欧冠赛的直播。我看见他们是用“丢硬币”的方式来决定谁先拿球。我觉得的这个方法很有意思,我就问爸爸:“他们一直都是用丢硬币的方式来决定谁先全球的吗?”爸爸说:“是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这时我突然想到,那是正面多还是反面多?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就说:“其实,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机率是一样的。”说完给了我一枚硬幣,让我自己去做实验。  我觉得这非常有意识,在生活中,到
期刊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经在音乐教师这个岗位上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在我的教师生涯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各型各色的学生,这些经历让我知道了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孩
期刊
我家來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它们披着一身绿色的外衣,小小的脑袋瓜,亮晶晶的眼睛,鱼钩似的嘴巴,小巧玲珑的耳朵。两只小脚总是紧紧地抓住脚下的木头。  它们可胆小了,客人来的时候它们就飞进窝里。因为它们俩毛绒绒的,所以客人看了会觉得很好摸,就想去摸它,可是它们飞来飞去,有时还会抓你一下。哈,你们猜出它们是谁了吗?它们就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小虎皮鹦鹉。等你们来看它们哦!  指导教师:吴春香
期刊
【摘 要】幼儿犯错误,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所致。错误的背后一定有原因,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成因的慧眼,要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过错;幼儿;善待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在家扮演为人母的角色,还是在幼儿园扮演为人师的角色,都会看到孩子犯错的现象,因此常常会在不经意中给幼儿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你可曾听说过这样的事:一位妈妈回家时
期刊
【摘 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3—6岁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幼儿年龄不断增长,幼儿观察力逐渐提高,这对幼儿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及养成良好心理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结合《指南》科学领域中对幼儿观察力的阐述,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
期刊
【摘 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并创作了大量抗日救国类型的歌曲,《长城谣》就是其中一首。本文从《长城谣》的时代背景和演唱风格出发,对歌曲的音乐曲式、创作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从歌曲的钢琴伴奏、声乐技巧、演唱艺术与风格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解析,揭示其所隐藏的时代特性。  【关键词】《长城谣》;时代性;演唱风格  一、《长城谣》简介  刘雪庵先生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
期刊
【摘 要】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继匈奴之后兴起的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影响巨大,它曾经创立自己的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但也因推行汉化政策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本文试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几个方面来对鲜卑族的汉化进程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鲜卑族;汉化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