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修订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人们应谨慎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该物质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人们若过量地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每天摄入5克的反式脂肪酸,患心脏病的几率可增加25%)。儿童若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反式脂肪酸是将液态的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而产生的固态油。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酸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时间长等优点,而且还可改善食品的口感,让食品变得松脆。因此,反式脂肪酸经常被用于制作饼干、糖果、雪糕、汤圆、面包、方便面、微波炉爆米花、蛋糕和薯条等食品。很多餐饮业经营者(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更愿意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因为它们更便宜,保质期更长。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估算,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可摄入2.1公斤的反式脂肪酸。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深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人们使用反式脂肪酸。例如,美国纽约市卫生部门已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餐饮行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酸。
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氢化油,并广泛地将其应用于食品餐饮加工业。普通消费者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识。至今,国家卫生标准中仍没有关于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具体规定。反式脂肪酸也没有被列在现行的食品营养标签(食品配料表)中,其潜在的危害令人担心。那么,中国居民应如何避免受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呢?
专家认为,中国居民应熟知一些名称,如“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含有这些物质或用其煎炸过的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们在商店、超市购买食品时应先看食品的营养标签,如标有上述名称就应谨慎购买。此外,人们也可从食品的种类上判断其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大都来自各种经过精细加工和煎炸的食品。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薯条、薯片、蛋黄派、草莓派、饼干、方便面、泡芙、薄脆饼、油酥饼、麻花、巧克力、沙拉酱、奶油蛋糕、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侣、速溶咖啡等。■
反式脂肪酸是将液态的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而产生的固态油。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酸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时间长等优点,而且还可改善食品的口感,让食品变得松脆。因此,反式脂肪酸经常被用于制作饼干、糖果、雪糕、汤圆、面包、方便面、微波炉爆米花、蛋糕和薯条等食品。很多餐饮业经营者(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更愿意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因为它们更便宜,保质期更长。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估算,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可摄入2.1公斤的反式脂肪酸。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深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人们使用反式脂肪酸。例如,美国纽约市卫生部门已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餐饮行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酸。
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氢化油,并广泛地将其应用于食品餐饮加工业。普通消费者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识。至今,国家卫生标准中仍没有关于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具体规定。反式脂肪酸也没有被列在现行的食品营养标签(食品配料表)中,其潜在的危害令人担心。那么,中国居民应如何避免受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呢?
专家认为,中国居民应熟知一些名称,如“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含有这些物质或用其煎炸过的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们在商店、超市购买食品时应先看食品的营养标签,如标有上述名称就应谨慎购买。此外,人们也可从食品的种类上判断其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大都来自各种经过精细加工和煎炸的食品。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薯条、薯片、蛋黄派、草莓派、饼干、方便面、泡芙、薄脆饼、油酥饼、麻花、巧克力、沙拉酱、奶油蛋糕、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侣、速溶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