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关心、最困难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本人就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分析新罗区新农村规划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从规划、建设、管理角度提出一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
主题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方案》,同时,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实施村庄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完成村庄整治规划700个,建设100个村庄整治示范点。表明村庄规划建设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新农村的思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罗区新农村建设现状
龙岩市新罗区地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腹地,是联结赣南、粤东、闽南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也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区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50万人,辖12个镇、3个乡、4个街道,325个行政村(居委会)。
近年来,新罗区区委、区政府在积极参与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面上动员、动态管理、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区15个集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调整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911公顷的集镇控规,92个村完成新村规划,86个村开展新村建设,初步建成适中、红坊、大池等三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城镇和20多个各具特色的新村建设点。适中镇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镇,雁石镇被列入市级重点镇,洋畲、黄坂等12个新村被列为省级示范住宅小区,其中培斜、洋畲等4个新村被列为省级优秀示范住宅小区,村镇建设连续6年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功能日益显现,农村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 新罗区新农村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偏远山区存在致富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娱乐难;二是由于村镇经济相对薄弱,总量偏小,融资渠道不多,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三由于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三是配套政策还不能完全到位,尤其是土地报批手续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村镇建设工作开展。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四是个别村领导不注重实效,搞形式主义,盲目攀比;五是有的地方领导急于在任期内出成果,面对繁重任务,不是扎扎实实做工作,而是急于求成吃“胖子”,集中人力、财力搞“盆景式”新农村建设,以展示政绩,结果是示范点成了“一枝花”,面上工作成了“豆腐渣”。
3 几点思考
一、立足区情,分类指导,要坚持农民参与的原则。
我区实施新村建设,立足区情、镇情、村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推行“五个结合”,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新村建设与拆旧建新相结合。由于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自1997年以来,我区加大了旧村改造力度,把旧村改造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二是新村建设与造福、搬迁工程相结合。近几年,我区紧紧抓住铁路、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电站等重点工程的拆迁安置以及造福工程整体搬迁的机遇,切实加强安置新村和造福工程的新村建设,很好地把拆迁安置、造福工程与新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了新村建设规模小、资金不足、用地报批难的问题。三是新村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按照“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两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构建与新村建设相配套的良好居住环境;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新村建设。四是新村建设与“家园清洁行动”相结合。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一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难点。安排资金支持村级班子强、群众自愿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有效改善新村环境卫生。五是新村建设与集镇建设相结合,鼓励农村村民向集镇集聚。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规划制订,应该坚持推行自下而上的原则,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把握他们的需求,并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建房方式,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建设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新村建设的热情。各级政府必须注意尊重农民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培养自立性,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我区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条件各异,农民的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需求并存。一定要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坚持雪中送炭优先原则,把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的山区农村作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着重解决农民致富难、行路难、上学难、飲水难、看病难、通讯难、娱乐难等燃眉之急。
二、要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
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农村非农产业,不仅是实现我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区农户大多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农户经营的组织保障体制和机制至今尚未破题。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存在巨大差距,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农村及农民地位,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协首当其冲,起到了政府难以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民组织化强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最大的弱质产业和最大的弱势群体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酿成“三农”问题艰难性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重大措施,为农民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三、增强素质,强化监督,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区坚持建管并举,以管理为主。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强对村镇建设日常监督,我区成立并充实城管大队人员,配备城建监察人员和协管员;为提高专业化、实用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先后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管员、监察员进行规划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建设行政管理知识培训,每年定期举办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提高了管理队伍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在村镇建设中严格实行“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制度。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安全质量隐患。四是抓好小城镇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城管中队的作用,集中整治乱占道路、乱倒垃圾、乱摆摊设点,实行“门前三包”,搞好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有效解决小城镇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转换他们的观念和意识,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建设成果的关键。我区农民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大力发展免费职业教育,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实属当务之急。我区农村具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十分匮乏,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又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供求矛盾。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留住农村人才,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逐渐成为建设和管理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四、要为农民建设具有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原则,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避免“千村一律”。在纯农村地区,不应看到成行成排的“别墅式”建筑,也不应看到宽大马路和广场。但农村生产生活及集体活动场所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农民逐步富裕化,生活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村落环境呈现优美化,城乡交流日常化。我国在推进新农村过程中,必然将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必须有别于城市规划,要充分吸取小城镇建设中的教训,力求为农民建成既具有现代化,又保持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五、增强素质,强化监督,提升建设与管理水平。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区坚持建管并举,以管理为主。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强对村镇建设日常监督,应该充实城管大队人员,配备城建监察人员和协管员;为提高专业化、实用化、系统化管理水平,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管员、监察员进行规划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建设行政管理知识培训,定期举办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开拓视野,以提高管理队伍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在村镇建设中严格实行“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制度。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遏制安全质量隐患。四是抓好小城镇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城管中队的作用,集中整治乱占道路、乱倒垃圾、乱摆摊设点,实行“门前三包”,搞好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彻底解决新农村 “脏、乱、差”的环境问题。
六、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原则,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
为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确保村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我区坚持按照“三个面向”(即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城乡一体化)、立足“三高”(即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突出“三性”(即超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衔接。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区委、区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建设、配套完善”的原则,始终坚持把“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贯穿于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发生。通过规划引导,促进我区村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再好的规划,如果管理跟不上,措施不到位,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规划管理部门紧紧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宗旨,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缩短办事周期,提高服务质量,改变工作态度,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同時,切实加强批后跟踪检查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要高起点、高品位地建设好新农村,必须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内的各项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以村庄规划为依据,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建不成新农村。立足现实,扎实服务,在注重提高新农村建设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意义和作用远比盲目建设大得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把握政策,体谅民心,再接再厉,不远的将来,我区广大农村必将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此,新罗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中,必须注重特色性,具有超前意识,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把新罗区建设成一个环境优良、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明城镇。
主题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方案》,同时,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实施村庄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完成村庄整治规划700个,建设100个村庄整治示范点。表明村庄规划建设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新农村的思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罗区新农村建设现状
龙岩市新罗区地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腹地,是联结赣南、粤东、闽南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也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区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50万人,辖12个镇、3个乡、4个街道,325个行政村(居委会)。
近年来,新罗区区委、区政府在积极参与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面上动员、动态管理、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区15个集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调整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911公顷的集镇控规,92个村完成新村规划,86个村开展新村建设,初步建成适中、红坊、大池等三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城镇和20多个各具特色的新村建设点。适中镇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镇,雁石镇被列入市级重点镇,洋畲、黄坂等12个新村被列为省级示范住宅小区,其中培斜、洋畲等4个新村被列为省级优秀示范住宅小区,村镇建设连续6年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功能日益显现,农村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 新罗区新农村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偏远山区存在致富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娱乐难;二是由于村镇经济相对薄弱,总量偏小,融资渠道不多,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三由于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三是配套政策还不能完全到位,尤其是土地报批手续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村镇建设工作开展。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四是个别村领导不注重实效,搞形式主义,盲目攀比;五是有的地方领导急于在任期内出成果,面对繁重任务,不是扎扎实实做工作,而是急于求成吃“胖子”,集中人力、财力搞“盆景式”新农村建设,以展示政绩,结果是示范点成了“一枝花”,面上工作成了“豆腐渣”。
3 几点思考
一、立足区情,分类指导,要坚持农民参与的原则。
我区实施新村建设,立足区情、镇情、村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推行“五个结合”,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新村建设与拆旧建新相结合。由于早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新、旧房子夹杂在一起,有新房无新村,农村的旧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自1997年以来,我区加大了旧村改造力度,把旧村改造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二是新村建设与造福、搬迁工程相结合。近几年,我区紧紧抓住铁路、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电站等重点工程的拆迁安置以及造福工程整体搬迁的机遇,切实加强安置新村和造福工程的新村建设,很好地把拆迁安置、造福工程与新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了新村建设规模小、资金不足、用地报批难的问题。三是新村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按照“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两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构建与新村建设相配套的良好居住环境;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新村建设。四是新村建设与“家园清洁行动”相结合。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一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难点。安排资金支持村级班子强、群众自愿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有效改善新村环境卫生。五是新村建设与集镇建设相结合,鼓励农村村民向集镇集聚。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规划制订,应该坚持推行自下而上的原则,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把握他们的需求,并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建房方式,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建设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新村建设的热情。各级政府必须注意尊重农民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培养自立性,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我区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条件各异,农民的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需求并存。一定要充分倾听农民的意见,坚持雪中送炭优先原则,把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的山区农村作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着重解决农民致富难、行路难、上学难、飲水难、看病难、通讯难、娱乐难等燃眉之急。
二、要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
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农村非农产业,不仅是实现我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区农户大多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农户经营的组织保障体制和机制至今尚未破题。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存在巨大差距,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农村及农民地位,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协首当其冲,起到了政府难以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民组织化强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最大的弱质产业和最大的弱势群体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酿成“三农”问题艰难性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重大措施,为农民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三、增强素质,强化监督,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区坚持建管并举,以管理为主。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强对村镇建设日常监督,我区成立并充实城管大队人员,配备城建监察人员和协管员;为提高专业化、实用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先后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管员、监察员进行规划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建设行政管理知识培训,每年定期举办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提高了管理队伍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在村镇建设中严格实行“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制度。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安全质量隐患。四是抓好小城镇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城管中队的作用,集中整治乱占道路、乱倒垃圾、乱摆摊设点,实行“门前三包”,搞好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有效解决小城镇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转换他们的观念和意识,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建设成果的关键。我区农民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大力发展免费职业教育,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实属当务之急。我区农村具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十分匮乏,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又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供求矛盾。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留住农村人才,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逐渐成为建设和管理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四、要为农民建设具有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原则,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避免“千村一律”。在纯农村地区,不应看到成行成排的“别墅式”建筑,也不应看到宽大马路和广场。但农村生产生活及集体活动场所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农民逐步富裕化,生活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村落环境呈现优美化,城乡交流日常化。我国在推进新农村过程中,必然将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必须有别于城市规划,要充分吸取小城镇建设中的教训,力求为农民建成既具有现代化,又保持田园景色的新农村。
五、增强素质,强化监督,提升建设与管理水平。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区坚持建管并举,以管理为主。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强对村镇建设日常监督,应该充实城管大队人员,配备城建监察人员和协管员;为提高专业化、实用化、系统化管理水平,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管员、监察员进行规划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建设行政管理知识培训,定期举办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开拓视野,以提高管理队伍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在村镇建设中严格实行“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制度。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遏制安全质量隐患。四是抓好小城镇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城管中队的作用,集中整治乱占道路、乱倒垃圾、乱摆摊设点,实行“门前三包”,搞好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彻底解决新农村 “脏、乱、差”的环境问题。
六、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原则,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
为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确保村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我区坚持按照“三个面向”(即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城乡一体化)、立足“三高”(即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突出“三性”(即超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衔接。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区委、区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建设、配套完善”的原则,始终坚持把“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贯穿于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发生。通过规划引导,促进我区村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再好的规划,如果管理跟不上,措施不到位,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规划管理部门紧紧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宗旨,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缩短办事周期,提高服务质量,改变工作态度,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同時,切实加强批后跟踪检查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要高起点、高品位地建设好新农村,必须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内的各项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以村庄规划为依据,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建不成新农村。立足现实,扎实服务,在注重提高新农村建设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意义和作用远比盲目建设大得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把握政策,体谅民心,再接再厉,不远的将来,我区广大农村必将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此,新罗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中,必须注重特色性,具有超前意识,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把新罗区建设成一个环境优良、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