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其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当前我国有的高校都展开了书院建设试点,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并将“学生自治”的方针应用于管理体制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本文首先阐述了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了不同高校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探讨了书院制社区培养模式对传统人才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书院制社区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创新
一、引言
我国较多的高校都实施了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其继承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借鉴西方社区自治理论等精华,其对实现素质教育与专才教育有着良好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当前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在各大高校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对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创新进行分析。
二、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书院制社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学生社区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前学界对书院制社区的定义还不够明确。随着大众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当前新媒体对大学生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生活方面、知识获取方面以及交往方面,这使得书院制社区的概念更加丰富。
建立书院学生社区生态教育系统是实现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学生社区”与“书院制学生社区”的内涵十分有必要。学生社区有两个层面,分别为学生社区层面、虚拟学生社区层面,其中实体学生社区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一起生活的各个年级与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虚拟社区是基于大学生生活、活动、交流等内容所设置的虚拟平台,其中包括高校BBS、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这两个社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对促进社区生态发展有着良好作用。
三、不同高校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1.尊重学生专业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遵循“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进行培养,将学生的兴趣与选择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元培学院旨在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基础教育与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基础、能力、素质三方面作为重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在教育方面,通过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来指导学生学业;并将学分制、导师制等应用于其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与导师指导来选选课,在培养计划方面更加灵活,对促进学生自主、创造学习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全程管理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教育、党团育人及学生四年学习中。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形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
2.集中进行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复旦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住宿学院集中实施通识教育,其要求第一学年的新生进行集中住宿,集中进行通识教育;在选择专业之后,将学生分配到各个专业学院学习。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新生在入院之后,直接进入专业院系的传统教育模式,给以往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互动、党团建设及宿舍管理制度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对高校“智能界定、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复旦学院是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对新生进行集中通识教育,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3.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注重学生自治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中,书院直接对学生事务、辅导员、服务人员、学业导师等管理,同时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相分离,专业学习培养由专业学院承担,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书院承担。书院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改变了以往的分专业与系别,在日常运作中主要是以”自管会“进行协调管理。书院党总支副书记的选举是从学生中产生,自管会由学生自主产生、运行,设立各职能委员会。另外,书院在管理方面更民主、自主,对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非常重视。这种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带来的挑战,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四、书院制社区培养模式对传统人才模式的创新
1.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将专业教育放在首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按照高校专业划分为各个院系、年级与班级,学生的学习与住宿方面是以班级为单位安排。这种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优点,就是院系、班级固化,在管理方面更便捷,在班级凝聚力方面有着良好效果。而且自上而下的学生工作系统,更有利于学生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衔接,给高校管理带来便利。同时,以专业为基础划分院系与班级,对促进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着良好效果。但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兴趣与人性化人才培养存在不足,其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的自我中心感较强,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出现人格偏执的极端行为。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良好效果,有助于塑造健全的学生人格,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这种培养模式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交流,专业混住,打破了传统院系与专业之间固定的管理形式,书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书院制社区管理体制注重“学生自治”。以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更加行政性,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了“学校—智能部门—院系—班级辅导员”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体制。虽然这种制度能促进高校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体制下,但缺乏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动性与自主性。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治,将学生作为书院日常事务与管理的主体,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管理体制打破了传统學院与班级等组织的影响力。
3.书院制社区运行机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在划分院系是以专业为主,由二级学院担任学生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是由院系分党委来负责。新生专业划分主要通过高考志愿来安排,忽视了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差异,导致有的大学生四年时间的荒废。
而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是让新生进入书院接受1~2年的通识教育,中户再选择专业,分配到各个专业学生学习,其对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发展十分注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专业与导师,这也就是所谓的“双向选择”机制,其为培养人才提供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度”机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发展,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发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大力推广应用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德伟,陈晓斌.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 高校辅导员,2013,04:48-51.
[2]单德伟. 学生社区书院制探索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启示[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0-52.
[3]刘灜,李嘉贤,刘广达,董炯. “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辽东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 价值工程,2015,10:253-254.
关键词:书院制社区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创新
一、引言
我国较多的高校都实施了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其继承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借鉴西方社区自治理论等精华,其对实现素质教育与专才教育有着良好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当前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在各大高校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对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创新进行分析。
二、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书院制社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学生社区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前学界对书院制社区的定义还不够明确。随着大众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当前新媒体对大学生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生活方面、知识获取方面以及交往方面,这使得书院制社区的概念更加丰富。
建立书院学生社区生态教育系统是实现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学生社区”与“书院制学生社区”的内涵十分有必要。学生社区有两个层面,分别为学生社区层面、虚拟学生社区层面,其中实体学生社区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一起生活的各个年级与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虚拟社区是基于大学生生活、活动、交流等内容所设置的虚拟平台,其中包括高校BBS、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这两个社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对促进社区生态发展有着良好作用。
三、不同高校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1.尊重学生专业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遵循“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进行培养,将学生的兴趣与选择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元培学院旨在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基础教育与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基础、能力、素质三方面作为重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在教育方面,通过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来指导学生学业;并将学分制、导师制等应用于其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与导师指导来选选课,在培养计划方面更加灵活,对促进学生自主、创造学习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全程管理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教育、党团育人及学生四年学习中。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形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
2.集中进行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复旦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住宿学院集中实施通识教育,其要求第一学年的新生进行集中住宿,集中进行通识教育;在选择专业之后,将学生分配到各个专业学院学习。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新生在入院之后,直接进入专业院系的传统教育模式,给以往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互动、党团建设及宿舍管理制度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对高校“智能界定、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复旦学院是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对新生进行集中通识教育,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3.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注重学生自治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中,书院直接对学生事务、辅导员、服务人员、学业导师等管理,同时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相分离,专业学习培养由专业学院承担,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书院承担。书院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改变了以往的分专业与系别,在日常运作中主要是以”自管会“进行协调管理。书院党总支副书记的选举是从学生中产生,自管会由学生自主产生、运行,设立各职能委员会。另外,书院在管理方面更民主、自主,对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非常重视。这种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带来的挑战,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四、书院制社区培养模式对传统人才模式的创新
1.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将专业教育放在首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按照高校专业划分为各个院系、年级与班级,学生的学习与住宿方面是以班级为单位安排。这种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优点,就是院系、班级固化,在管理方面更便捷,在班级凝聚力方面有着良好效果。而且自上而下的学生工作系统,更有利于学生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衔接,给高校管理带来便利。同时,以专业为基础划分院系与班级,对促进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着良好效果。但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兴趣与人性化人才培养存在不足,其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的自我中心感较强,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出现人格偏执的极端行为。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良好效果,有助于塑造健全的学生人格,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这种培养模式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交流,专业混住,打破了传统院系与专业之间固定的管理形式,书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书院制社区管理体制注重“学生自治”。以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更加行政性,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了“学校—智能部门—院系—班级辅导员”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体制。虽然这种制度能促进高校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体制下,但缺乏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动性与自主性。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治,将学生作为书院日常事务与管理的主体,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管理体制打破了传统學院与班级等组织的影响力。
3.书院制社区运行机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在划分院系是以专业为主,由二级学院担任学生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是由院系分党委来负责。新生专业划分主要通过高考志愿来安排,忽视了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差异,导致有的大学生四年时间的荒废。
而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是让新生进入书院接受1~2年的通识教育,中户再选择专业,分配到各个专业学生学习,其对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发展十分注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专业与导师,这也就是所谓的“双向选择”机制,其为培养人才提供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度”机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个性化发展,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发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大力推广应用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德伟,陈晓斌. 书院制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 高校辅导员,2013,04:48-51.
[2]单德伟. 学生社区书院制探索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启示[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0-52.
[3]刘灜,李嘉贤,刘广达,董炯. “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辽东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 价值工程,2015,10: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