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獒
风马中象征土元素的雪狮,没人亲眼见过,但民间流传着藏獒便是雪狮后代的故事,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人间的土地上,祖祖辈辈为人类看护家园。
而今天,这个已经被市场叫腻了的名字,代表的不再是雪狮的威猛,而是金钱的力量。
我常常路过结曲河边的藏獒交易市场,所以常常遇到很多触景伤情的故事。
在藏獒交易点与几名商贩聊天时,他们对自家藏獒的品种和故事夸夸其谈,俨然一部史诗。
“咱们这些狗,不能算是狗!”记得一位年长些的商贩曾经略带神秘地对我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问道。
“它们是雪狮的后代!”商贩手指着脚跟前那些垂头丧气的待售的獒犬说:“你看它们体貌,性格是不是有狮子的影子?”
是的,一条威风凛凛的藏獒从头面、舌唇,目光、体形、胸宽、粗颈、四肢,鬃毛等上看,与狮子确实有好多相似的地方,而且,其性格也如同狮子一般,具足了威严、沉稳、雄壮、刚毅的王者气派。
正是藏獒曾拥有的这种气质,使之成为豪门家中购买的“装饰品”。
但我总是无法将豪门的“装饰品”和我所认知的藏獒联系到一起。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鲜活的生命应该是属于草原的才对。在草原上的舅舅曾说,如果没有獒犬,我们的祖辈也许会驯化豹子或其他什么动物来帮助人们度过生存的难关,但那些动物都没藏獒那样既勇猛又通人性。所以自从藏獒来到牧人们的生活中后。它们和人的交往充满了动情的故事。
小时候去牧场总会在途中体味一番惊慌失措的感觉,因为每当骑马路过牧户家,都会有一两只状如牛犊的藏獒冲向我。每次我全身都会带着一种被电击的颤栗,口中狂呼乱叫,毫无章法地乱鞭策马。眼看着獒牙就要伸向我的脚,獒犬却在倏然之间用身体绕出弧形掉头,若无其事地扬长归去……
后来我才知道,它冲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对我进行驱赶。牧人们说,藏獒都有一片自己认定的领地,也就是一家牧人帐篷周围的一片无形地界,一旦有人或其他动物进犯,它就会向来者冲击。但藏獒非常理智或冷静,只要达到目的,便不会乱发淫威,进行攻击,这倒像是一位有理有节的捍卫者,不会越轨于自己的职权范围,造成草原上牧户交往中更多的麻烦。
藏獒的王者风范并不是它唯一的美德。牧人们说由于熟悉了长期的游牧生活,有时,一条训练有素的藏獒完全可以代替主人将所有的牛羊赶回家。可惜,我至今都没见过那样的场面,却无数次看到过牧人和藏獒一同牧归的情景,那时候,它也像一位敦厚勤恳的牧人,在灿烂的逆光中,那剪影敦实地奔跑在牛群后,将散乱的牦牛驱向正确的路途。没有狂吠乱叫,没有手忙脚乱,有的只是偶然间浑厚的吼声就像牧者的吆喝,随着起伏的炊烟在草原上飘荡……
草原的故事里永远少不了藏獒的主题,因为它是草原忠实的孩子。它们的忠诚与温柔至今让我心中隐隐疼痛。让我更为疼痛的是听老巴桑讲述家中獒犬老死的情形。
那天傍晚,他照常扶起獒犬垂老已久的头,喂了点稀食,发现獒犬费力地抬头望了他一眼,那时,眼眶中有泪落下。他以为是过度衰老的原故,怜爱地抚摸着它的头说了句:“啊啧!你还能怎样老下去?”
当夜,平静得如同往昔。
第二天清晨他被妻子推醒,说獒犬不见了。
怀着诧异,他起身出外一看,果然,那旧旧的食盆前只剩下一小片因常年走动而失去植被的土窝,獒犬已不见了踪影。
他纳闷地走向周围寻找,绕了很大一圈后,在百米外发现一个小黑点,走近一看,正是他的獒犬。它已经死了,背朝着家静静地死了。牧人们说,獒犬突然死亡是因为它替主人背负了灾难,而年迈的獒犬临死离开家,是因为它不想死在家中,给主人带来晦气。
老巴桑还是把它抱回了帐篷边,并让妻子拌了一团糌粑,嵌入一些从寺院里求来的甘露丸,含在它嘴里,作为今生在这家中最后得到的份子,最后被河水载向了千百年来藏人们深情向往的彼岸。
老巴桑微笑着说:“现在好了,它一定在哪家往生成人了!”
老人们说,狗的下一世就是人,所以狗最通人性。那么,人一出生就哭,是不是为了又回到了他们前生熟悉的家园而动情呢?
很多年过去了,草原上的故事渐渐远离了我的生活。这些年来,我却开始在繁闹的街市上又与它们重逢,但记忆中那美好的一幕已经荡然无存了。
如今,结古地区的狗市场开始繁荣起来,人们的脸上焕发着对一夜暴富的憧憬,许多手艺人丢弃了自己的技能,许多干部疏忽了自己的岗位,连同许多僧人也忘记了佛法的教诲,大家纷纷牵着大大小小的獒犬,游荡在大街小巷。而大街小巷的外墙壁上也贴满了各式各样藏獒的广告。出租车的尾箱里,摩托车的后座上,或蹲坐或捆绑着目光呆滞的獒犬。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藏獒,大家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经济正在繁荣了,“狗老板”也越来越多。
但是,据我所知,藏族古老的谚语里有一句:卖狗是家道破败的象征。
这句话是不是至理名言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青藏高原畜牧生态的发展历史当中,人们是经过了对自然生存一代代的艰辛体会和沧桑认读后才找到能够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生命品类的。
“以前藏獒是家庭中最有力的帮手,现在好象不需要了……”一位老人看着市场上那些百无聊赖的獒犬说道。
“那些人那么有钱,养一条根本不需要用的藏獒要做什么?”
他的纳闷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听说那些富人仅仅是为了坐在家里看电视时,旁边有一条藏獒可以抚摸。”
“富人整天想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看看它们”老人继续说道:“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这一辈子它们受到我们的这般对待,恐怕下一辈子就该轮到我们了……”
我问一位商贩:“咱们藏族人不是有很多故事和谚语说狗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伙伴么?”
“有啊”他回答道。
“那怎么会想去卖它们呢?”我笑着问他。
“有人买,就有人卖。做生意就是这样。再说,又不是去杀它们,相反,它们到了有钱人那里,过的生活比你我都好。”他的话义正严词。
我没有权利指责别人的生活,但听了以后很难过。在一条条被牵来出售的獒犬身上,我丝毫看不到所谓的幸福。相反,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拼命地揪拔着头皮,用脖圈箍起狮鬃状;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注射雄性激素增强它们的性欲,繁衍出更多“产品”,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在夜里带到发廊,以一次千元的价钱为它们染色。最后,“优良产品”被塞进大巴的行李箱里背井离乡了,“不合格产品”被抛弃成为流浪狗,或被车碾死,或被病折磨死,或被用作菜狗推上卡车与故乡永远诀别了,曾经有狗试图跳车逃亡,但也在断腿后的哀号声中被重新抛回了卡车上……
如今,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类物欲的膨胀,使得原有的生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自然的认读,对生命的尊重也已趋向漠然。
前景是否更加美好,就要看他们的现实生活了。但那些曾护佑,并陪着人类生活的“雪狮”,和它们传说中的祖先一样,已经从草原的生活中远去了,留给我们的是千年记忆中落寞的背影。
风马中象征土元素的雪狮,没人亲眼见过,但民间流传着藏獒便是雪狮后代的故事,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人间的土地上,祖祖辈辈为人类看护家园。
而今天,这个已经被市场叫腻了的名字,代表的不再是雪狮的威猛,而是金钱的力量。
我常常路过结曲河边的藏獒交易市场,所以常常遇到很多触景伤情的故事。
在藏獒交易点与几名商贩聊天时,他们对自家藏獒的品种和故事夸夸其谈,俨然一部史诗。
“咱们这些狗,不能算是狗!”记得一位年长些的商贩曾经略带神秘地对我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问道。
“它们是雪狮的后代!”商贩手指着脚跟前那些垂头丧气的待售的獒犬说:“你看它们体貌,性格是不是有狮子的影子?”
是的,一条威风凛凛的藏獒从头面、舌唇,目光、体形、胸宽、粗颈、四肢,鬃毛等上看,与狮子确实有好多相似的地方,而且,其性格也如同狮子一般,具足了威严、沉稳、雄壮、刚毅的王者气派。
正是藏獒曾拥有的这种气质,使之成为豪门家中购买的“装饰品”。
但我总是无法将豪门的“装饰品”和我所认知的藏獒联系到一起。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鲜活的生命应该是属于草原的才对。在草原上的舅舅曾说,如果没有獒犬,我们的祖辈也许会驯化豹子或其他什么动物来帮助人们度过生存的难关,但那些动物都没藏獒那样既勇猛又通人性。所以自从藏獒来到牧人们的生活中后。它们和人的交往充满了动情的故事。
小时候去牧场总会在途中体味一番惊慌失措的感觉,因为每当骑马路过牧户家,都会有一两只状如牛犊的藏獒冲向我。每次我全身都会带着一种被电击的颤栗,口中狂呼乱叫,毫无章法地乱鞭策马。眼看着獒牙就要伸向我的脚,獒犬却在倏然之间用身体绕出弧形掉头,若无其事地扬长归去……
后来我才知道,它冲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对我进行驱赶。牧人们说,藏獒都有一片自己认定的领地,也就是一家牧人帐篷周围的一片无形地界,一旦有人或其他动物进犯,它就会向来者冲击。但藏獒非常理智或冷静,只要达到目的,便不会乱发淫威,进行攻击,这倒像是一位有理有节的捍卫者,不会越轨于自己的职权范围,造成草原上牧户交往中更多的麻烦。
藏獒的王者风范并不是它唯一的美德。牧人们说由于熟悉了长期的游牧生活,有时,一条训练有素的藏獒完全可以代替主人将所有的牛羊赶回家。可惜,我至今都没见过那样的场面,却无数次看到过牧人和藏獒一同牧归的情景,那时候,它也像一位敦厚勤恳的牧人,在灿烂的逆光中,那剪影敦实地奔跑在牛群后,将散乱的牦牛驱向正确的路途。没有狂吠乱叫,没有手忙脚乱,有的只是偶然间浑厚的吼声就像牧者的吆喝,随着起伏的炊烟在草原上飘荡……
草原的故事里永远少不了藏獒的主题,因为它是草原忠实的孩子。它们的忠诚与温柔至今让我心中隐隐疼痛。让我更为疼痛的是听老巴桑讲述家中獒犬老死的情形。
那天傍晚,他照常扶起獒犬垂老已久的头,喂了点稀食,发现獒犬费力地抬头望了他一眼,那时,眼眶中有泪落下。他以为是过度衰老的原故,怜爱地抚摸着它的头说了句:“啊啧!你还能怎样老下去?”
当夜,平静得如同往昔。
第二天清晨他被妻子推醒,说獒犬不见了。
怀着诧异,他起身出外一看,果然,那旧旧的食盆前只剩下一小片因常年走动而失去植被的土窝,獒犬已不见了踪影。
他纳闷地走向周围寻找,绕了很大一圈后,在百米外发现一个小黑点,走近一看,正是他的獒犬。它已经死了,背朝着家静静地死了。牧人们说,獒犬突然死亡是因为它替主人背负了灾难,而年迈的獒犬临死离开家,是因为它不想死在家中,给主人带来晦气。
老巴桑还是把它抱回了帐篷边,并让妻子拌了一团糌粑,嵌入一些从寺院里求来的甘露丸,含在它嘴里,作为今生在这家中最后得到的份子,最后被河水载向了千百年来藏人们深情向往的彼岸。
老巴桑微笑着说:“现在好了,它一定在哪家往生成人了!”
老人们说,狗的下一世就是人,所以狗最通人性。那么,人一出生就哭,是不是为了又回到了他们前生熟悉的家园而动情呢?
很多年过去了,草原上的故事渐渐远离了我的生活。这些年来,我却开始在繁闹的街市上又与它们重逢,但记忆中那美好的一幕已经荡然无存了。
如今,结古地区的狗市场开始繁荣起来,人们的脸上焕发着对一夜暴富的憧憬,许多手艺人丢弃了自己的技能,许多干部疏忽了自己的岗位,连同许多僧人也忘记了佛法的教诲,大家纷纷牵着大大小小的獒犬,游荡在大街小巷。而大街小巷的外墙壁上也贴满了各式各样藏獒的广告。出租车的尾箱里,摩托车的后座上,或蹲坐或捆绑着目光呆滞的獒犬。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藏獒,大家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经济正在繁荣了,“狗老板”也越来越多。
但是,据我所知,藏族古老的谚语里有一句:卖狗是家道破败的象征。
这句话是不是至理名言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青藏高原畜牧生态的发展历史当中,人们是经过了对自然生存一代代的艰辛体会和沧桑认读后才找到能够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生命品类的。
“以前藏獒是家庭中最有力的帮手,现在好象不需要了……”一位老人看着市场上那些百无聊赖的獒犬说道。
“那些人那么有钱,养一条根本不需要用的藏獒要做什么?”
他的纳闷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听说那些富人仅仅是为了坐在家里看电视时,旁边有一条藏獒可以抚摸。”
“富人整天想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看看它们”老人继续说道:“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这一辈子它们受到我们的这般对待,恐怕下一辈子就该轮到我们了……”
我问一位商贩:“咱们藏族人不是有很多故事和谚语说狗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伙伴么?”
“有啊”他回答道。
“那怎么会想去卖它们呢?”我笑着问他。
“有人买,就有人卖。做生意就是这样。再说,又不是去杀它们,相反,它们到了有钱人那里,过的生活比你我都好。”他的话义正严词。
我没有权利指责别人的生活,但听了以后很难过。在一条条被牵来出售的獒犬身上,我丝毫看不到所谓的幸福。相反,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拼命地揪拔着头皮,用脖圈箍起狮鬃状;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注射雄性激素增强它们的性欲,繁衍出更多“产品”,为了卖个好价钱,我看到它们被主人在夜里带到发廊,以一次千元的价钱为它们染色。最后,“优良产品”被塞进大巴的行李箱里背井离乡了,“不合格产品”被抛弃成为流浪狗,或被车碾死,或被病折磨死,或被用作菜狗推上卡车与故乡永远诀别了,曾经有狗试图跳车逃亡,但也在断腿后的哀号声中被重新抛回了卡车上……
如今,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类物欲的膨胀,使得原有的生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自然的认读,对生命的尊重也已趋向漠然。
前景是否更加美好,就要看他们的现实生活了。但那些曾护佑,并陪着人类生活的“雪狮”,和它们传说中的祖先一样,已经从草原的生活中远去了,留给我们的是千年记忆中落寞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