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形成正确认识,本文结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要求,结合某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易损性
前言:从2015年-2018年的几年间,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等都有提升,所以为了可以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需要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机制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研究区域概况
某市位于两处关键地质结构的过渡地带,总面积约为1593平方千米,其中存在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且地层岩性结构复杂,再加之周围分布大量矿产资源、人类活动密集,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所需的地质灾害关键数据来自于当地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根据当地地质灾害灾情与现行数据,对当地的地质灾害情况作出评价。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1评估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能够进一步认识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成现场勘查结果进行叠加,并按照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标准,对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做常规评估分区。因此在整个分析中,根据地质灾害分区与易损性分区结果,按照四级标准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内容包括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与极低风险区。
2.2评估结果
2.2.1易损性评价
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以及近两年动态更新的数据库资料可知,近几年本地区的地质灾害整体防治效果理想,在2018年全年中,共有6处地质灾害造成了7人死亡,且这6处地质灾害中还存在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依然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根据这一结果,将当地人口划分为等面积(4km×4km)的区块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发现整个城市区域内绝大部分为极低风险区,但是依然存在高风险区。
2.2.2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考虑到本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危险性评价阶段,可以接恶化地市灾害对土地利用适宜性限制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详细识别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关注事前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并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以历史灾情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其中的地质灾害数据资料变化展开分析,以判断不同环境下的地质灾害问题,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在易损性的基础上,将各个灾害点的险情情况作出叠加,形成标准的险情评价标准,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区,期间通过选取多个与地质灾害有关的指标,包括坡高、坡形以及人类活动工程等,通过AreGIS对各个指标进行格栅化与归一化处理,确定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形成城市地质灾害评价的区块图,形成最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地质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且东北部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分布数量明显高于东南区域。
2.2.3地质灾害风险定性综合评估
按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定性评估的相关内容,对整个地区的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结果,形成了最终嫡长子爱海风险评估结果,具体结果内容包括:(1)可以将该市的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南位置,并包含两个亚区,总面积约为116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7.28%;结合相关位置的实际勘查结果,发现发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潜在造成经济损失约为13624万元,约占全部潜在经济损失的72%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该位置虽然整体面积较小,但是所造成的的损失较大。考虑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为:该位置的失稳位置数量多,且地面塌陷发育,所以单个灾害点会威胁住户安全。(2)中风险区的面积达到了213平方千米,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等,潜在经济损失为4916万元,危险性相对较低。(3)低風险区面积较大,达到了556平方千米,有滑坡、崩塌隐患点32处,潜在经济损失822万元,这个位置的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但是危害程度低等特征。
3.对策与建议
针对高风险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现场勘查发现灾害主要集中在地面塌陷等几方面,具有威胁大、治理难度高等特征,所以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就需要以加强土体检测,根据土体检测结果做好预见性判断,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争取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未来工作中应与当地矿管以及矿务企业之间构建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定期分享与地质灾害监测有关的信息,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塌陷区内的住户实行搬迁政策,同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等进行及时治理,这样都可以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的损失[1]。
针对中风险区,考虑到这些区域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为崩塌、滑坡以及地面塌陷等,所以在防治期间,应该积极鼓励塌陷地区的居民搬迁,且针对公路沿线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连续监测,详细了解不同时间下的数据变化情况;针对住户房前屋后的隐患点,险情大型且不稳定的首先申请治理经费对其实行工程手段,目前相对稳定的主要以群测群防为主,监测其变化情况,发生险情后及时撤离等[2]。必要情况下对相关地区居民开展宣教,针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通过调动居民积极性,鼓励居民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对于城市的低风险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为主,且此地区的危险程度低、数量少,很少发现地质灾害现象。所以在防治期间,则应该以长期监测预防为主,通过监测结果判断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该市的地质灾害情况作出了评价,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风险地区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满足了相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代德富,夏安付,胡赵兴,等.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灾害学,2019,34(01):42-46.
[2]乔建平,王萌,吴彩燕.基于概率方法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工程效益评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02):131-136+145.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易损性
前言:从2015年-2018年的几年间,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等都有提升,所以为了可以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需要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机制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研究区域概况
某市位于两处关键地质结构的过渡地带,总面积约为1593平方千米,其中存在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且地层岩性结构复杂,再加之周围分布大量矿产资源、人类活动密集,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所需的地质灾害关键数据来自于当地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根据当地地质灾害灾情与现行数据,对当地的地质灾害情况作出评价。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1评估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能够进一步认识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成现场勘查结果进行叠加,并按照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标准,对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做常规评估分区。因此在整个分析中,根据地质灾害分区与易损性分区结果,按照四级标准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内容包括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与极低风险区。
2.2评估结果
2.2.1易损性评价
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以及近两年动态更新的数据库资料可知,近几年本地区的地质灾害整体防治效果理想,在2018年全年中,共有6处地质灾害造成了7人死亡,且这6处地质灾害中还存在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依然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根据这一结果,将当地人口划分为等面积(4km×4km)的区块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发现整个城市区域内绝大部分为极低风险区,但是依然存在高风险区。
2.2.2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考虑到本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危险性评价阶段,可以接恶化地市灾害对土地利用适宜性限制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详细识别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关注事前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并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以历史灾情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其中的地质灾害数据资料变化展开分析,以判断不同环境下的地质灾害问题,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在易损性的基础上,将各个灾害点的险情情况作出叠加,形成标准的险情评价标准,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区,期间通过选取多个与地质灾害有关的指标,包括坡高、坡形以及人类活动工程等,通过AreGIS对各个指标进行格栅化与归一化处理,确定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形成城市地质灾害评价的区块图,形成最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地质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且东北部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分布数量明显高于东南区域。
2.2.3地质灾害风险定性综合评估
按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定性评估的相关内容,对整个地区的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结果,形成了最终嫡长子爱海风险评估结果,具体结果内容包括:(1)可以将该市的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东南位置,并包含两个亚区,总面积约为116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7.28%;结合相关位置的实际勘查结果,发现发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潜在造成经济损失约为13624万元,约占全部潜在经济损失的72%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该位置虽然整体面积较小,但是所造成的的损失较大。考虑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为:该位置的失稳位置数量多,且地面塌陷发育,所以单个灾害点会威胁住户安全。(2)中风险区的面积达到了213平方千米,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等,潜在经济损失为4916万元,危险性相对较低。(3)低風险区面积较大,达到了556平方千米,有滑坡、崩塌隐患点32处,潜在经济损失822万元,这个位置的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但是危害程度低等特征。
3.对策与建议
针对高风险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现场勘查发现灾害主要集中在地面塌陷等几方面,具有威胁大、治理难度高等特征,所以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就需要以加强土体检测,根据土体检测结果做好预见性判断,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争取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未来工作中应与当地矿管以及矿务企业之间构建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定期分享与地质灾害监测有关的信息,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塌陷区内的住户实行搬迁政策,同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等进行及时治理,这样都可以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的损失[1]。
针对中风险区,考虑到这些区域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为崩塌、滑坡以及地面塌陷等,所以在防治期间,应该积极鼓励塌陷地区的居民搬迁,且针对公路沿线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连续监测,详细了解不同时间下的数据变化情况;针对住户房前屋后的隐患点,险情大型且不稳定的首先申请治理经费对其实行工程手段,目前相对稳定的主要以群测群防为主,监测其变化情况,发生险情后及时撤离等[2]。必要情况下对相关地区居民开展宣教,针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通过调动居民积极性,鼓励居民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对于城市的低风险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为主,且此地区的危险程度低、数量少,很少发现地质灾害现象。所以在防治期间,则应该以长期监测预防为主,通过监测结果判断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该市的地质灾害情况作出了评价,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风险地区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满足了相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代德富,夏安付,胡赵兴,等.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灾害学,2019,34(01):42-46.
[2]乔建平,王萌,吴彩燕.基于概率方法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工程效益评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02):131-13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