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头脑风暴。本文从新的教材观、新的学习观、新的评价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有待于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
关键词 美术教师 课程改革 观念应对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
一、新的教材观
1、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2、课程。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體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的学习观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之所以要改革,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学生从课堂上应该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谈的比较多的主要有:
1、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标志就是问题。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例如在《体验印刷的乐趣》中,教师只需操作范品,学生自然会问自己:版画制作的奥秘在哪里?接着积极投入到思考和实验中去,通过自学示意图和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索的过程,不仅明白了做的秘密,还发现了不同的材质,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图,并且可以一版多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三个目标,即理智和情感体验(好奇、成功等体验);建构知识(了解制作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合作)。
2、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个从字面上是很好理解的。在美术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经常被有意无意地运用,比如为了一个问题同桌会互相讨论,手工课进行材料共享等。但是很多老师也容易把它流于程式化,仅仅认为是分组或分队,把桌椅摆放的朝向变动一下,或是聚在一起轮流发言等。其实要使一次合作学习有效,我认为是需要组织者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进行某一项合作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
3、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当然,难度太高的任务也是不行的。还有很快能得到反馈、看到成果的活动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变革。比如现行的美术实验教材在课本后边都加入了一张新颖的评价表,在这张评价表中,对学生能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不再是在作业本上打一个笼统的、略微抽象的等级来表述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入了评价的范畴,评价的主体由老师变成了家长、老师、学生多主体的评价等。此外,评价内容还加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式下评价模式生成了几个特点:
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
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涵盖多方面的,评价要全面、科学。
评价的方式更加民主,也有更大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和奖惩。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 美术教师 课程改革 观念应对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
一、新的教材观
1、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2、课程。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體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的学习观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之所以要改革,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学生从课堂上应该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谈的比较多的主要有:
1、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标志就是问题。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例如在《体验印刷的乐趣》中,教师只需操作范品,学生自然会问自己:版画制作的奥秘在哪里?接着积极投入到思考和实验中去,通过自学示意图和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索的过程,不仅明白了做的秘密,还发现了不同的材质,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图,并且可以一版多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三个目标,即理智和情感体验(好奇、成功等体验);建构知识(了解制作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合作)。
2、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个从字面上是很好理解的。在美术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经常被有意无意地运用,比如为了一个问题同桌会互相讨论,手工课进行材料共享等。但是很多老师也容易把它流于程式化,仅仅认为是分组或分队,把桌椅摆放的朝向变动一下,或是聚在一起轮流发言等。其实要使一次合作学习有效,我认为是需要组织者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进行某一项合作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
3、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当然,难度太高的任务也是不行的。还有很快能得到反馈、看到成果的活动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变革。比如现行的美术实验教材在课本后边都加入了一张新颖的评价表,在这张评价表中,对学生能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不再是在作业本上打一个笼统的、略微抽象的等级来表述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入了评价的范畴,评价的主体由老师变成了家长、老师、学生多主体的评价等。此外,评价内容还加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式下评价模式生成了几个特点:
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
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涵盖多方面的,评价要全面、科学。
评价的方式更加民主,也有更大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和奖惩。方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