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的于都,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笔者慕名来到当年护送红军渡过“长征第一河”的船工李声仁家里。当笔者说明来意时,李老喜形于色地紧紧握着笔者的手。
在简朴的客厅里,88岁高龄的李老完全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仿佛又回到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1934年10月,中央直属机关第一、第二纵队和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万余人集结江西省于都河(又名贡江)南岸,准备渡过于都河,冲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进行万里长征。那年,我刚好18岁,我妻子王九发(去年10月去世)17岁。农历九月初九(1934年10月16日)上午,我和我爱人以及父兄等人正在于都河的罗坳鲤鱼潭河段撒网捕鱼,几位红军官兵招呼我们把船撑到岸边,他们来到渔船上说:“我们有大批队伍要在晚上渡过河去打国民党反动派,想请你们帮忙渡河。”当时听说是我们自己的队伍要渡过河去打白狗子,心里高兴极了,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首次打破了晚上不撑船的禁忌。
下午五点钟,我们就把十几条渔船撑到鲤鱼潭河段的南岸,静静等着红军上船。六点钟左右,红军官兵分批依次登上了我们的渔船,大渔船坐5个人,小渔船坐3个人。我和爱人同撑一条大渔船,我在船头撑,我爱人在船尾撑。当时600米宽的于都河流水湍急,波涛汹涌,特别是在晚上撑船,必须全神贯注,稍不注意就会翻船。当我们把这支红军队伍全部送过河后,已是凌晨四点多了。我还叫我爱人把准备过重阳节的米果送给红军官兵吃,当时红军官兵要付钱给我们,我们谢绝了。
第三天(即1934年10月18日)又有一大批红军队伍要渡河。我们当时也二话没说,从晚上七点钟开始,一船又一船地将红军官兵送过河去。当时,由于情况十分紧急,负责组织红军渡河的首长,一边给我们鼓劲,一边叫我们不要休息,直到凌晨五点才把红军全部送完。我们个个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躺在船头梢尾动都不想动。这时,有个首长模样的同志召集我们开会,会上他给我们每条小渔船奖励一块大洋、一斤大米,每条大渔船奖励两块大洋、一斤大米,那个首长还在会上说:“感谢你们帮助我们队伍渡河,等以后我们打仗胜利回来,再来报答你们这些渔民兄弟。”当时,我们不知道渡送的是哪支红军队伍,后来才知道是皮定钧师长率领的左翼后卫红九军团十三师。
红军渡河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占领了于都,疯狂地搜捕我们这些送红军渡河的船工。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我们只好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常年漂泊在泰和县、万安县、赣江十八滩一带,受尽了非人的屈辱和困苦。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派人把我们找回来,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安置了我们的生活。七十年代初,党和政府分给我们土地、山林,又给我们建了房屋,使我们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走上了岸,再也不用漂泊在江河上。如今,我居住在县城大儿子的家里,四代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事情过去70年了,每当想起护送红军过河的情景,我心里就激动不已。长征的胜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的结果。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努力生产奔小康。
在简朴的客厅里,88岁高龄的李老完全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仿佛又回到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1934年10月,中央直属机关第一、第二纵队和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万余人集结江西省于都河(又名贡江)南岸,准备渡过于都河,冲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进行万里长征。那年,我刚好18岁,我妻子王九发(去年10月去世)17岁。农历九月初九(1934年10月16日)上午,我和我爱人以及父兄等人正在于都河的罗坳鲤鱼潭河段撒网捕鱼,几位红军官兵招呼我们把船撑到岸边,他们来到渔船上说:“我们有大批队伍要在晚上渡过河去打国民党反动派,想请你们帮忙渡河。”当时听说是我们自己的队伍要渡过河去打白狗子,心里高兴极了,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首次打破了晚上不撑船的禁忌。
下午五点钟,我们就把十几条渔船撑到鲤鱼潭河段的南岸,静静等着红军上船。六点钟左右,红军官兵分批依次登上了我们的渔船,大渔船坐5个人,小渔船坐3个人。我和爱人同撑一条大渔船,我在船头撑,我爱人在船尾撑。当时600米宽的于都河流水湍急,波涛汹涌,特别是在晚上撑船,必须全神贯注,稍不注意就会翻船。当我们把这支红军队伍全部送过河后,已是凌晨四点多了。我还叫我爱人把准备过重阳节的米果送给红军官兵吃,当时红军官兵要付钱给我们,我们谢绝了。
第三天(即1934年10月18日)又有一大批红军队伍要渡河。我们当时也二话没说,从晚上七点钟开始,一船又一船地将红军官兵送过河去。当时,由于情况十分紧急,负责组织红军渡河的首长,一边给我们鼓劲,一边叫我们不要休息,直到凌晨五点才把红军全部送完。我们个个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躺在船头梢尾动都不想动。这时,有个首长模样的同志召集我们开会,会上他给我们每条小渔船奖励一块大洋、一斤大米,每条大渔船奖励两块大洋、一斤大米,那个首长还在会上说:“感谢你们帮助我们队伍渡河,等以后我们打仗胜利回来,再来报答你们这些渔民兄弟。”当时,我们不知道渡送的是哪支红军队伍,后来才知道是皮定钧师长率领的左翼后卫红九军团十三师。
红军渡河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占领了于都,疯狂地搜捕我们这些送红军渡河的船工。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我们只好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常年漂泊在泰和县、万安县、赣江十八滩一带,受尽了非人的屈辱和困苦。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派人把我们找回来,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安置了我们的生活。七十年代初,党和政府分给我们土地、山林,又给我们建了房屋,使我们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走上了岸,再也不用漂泊在江河上。如今,我居住在县城大儿子的家里,四代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事情过去70年了,每当想起护送红军过河的情景,我心里就激动不已。长征的胜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的结果。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努力生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