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们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摒弃之前耗时低效的模式,开创出新颖奇特高效有益的教学模式.为此各位老师都在绞尽脑汁,奋力摸索,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更是如此.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了解知识、应用知识,习题教学法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深受各位物理老师的欢迎,不断被应用于各类知识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具有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以及习题训练中使用习题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分享几点经验与心得,希望对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1说条件——揣摩意图
说题教学法基本都会应用于习题训练课中,有的时候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某些具体问题时,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应用说题教学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解题“命脉”,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说题教学很明显需要以一道经典的习题为载体,由老师进行拓展说明,“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说清题干条件.题干是我们了解一道题目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只有将题干弄得清楚明白,才有将解题进行下去的可能,如果学生对题干的了解只是基于表面认识,那么他做对一道题目的概率是很小的.读懂题干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讲解,学生才能够做到心领神会,掌握读题的精华,而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说”.例如,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体育课上,小明同学匀速爬杆而小花同学匀速爬绳,那么她们受到的摩擦力是如何的?这道题目是属于初中物理力学范畴,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题目类型.尽管简单,也需要同学们引起注意,需要老师“说”清题干,使学生对题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仔细读题就会发现这道题目的题眼就是“匀速”,这两个字说明两位同学正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两位同学所受到的合外力是零,这就是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不管是在爬杆还是爬绳,他们都只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摩擦力,为了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二力必然相等,所以二者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他们各自的重力的大小.这道题就是只要同学们能够认真读懂题目,就能够轻松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读清题干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说清题干要点,使学生明白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就会帮助同学们轻松地解答问题,求出正确答案.
说条件,就是需要老师能够抓住题干中的各类关键词,并与同学们分享如何利用关键词去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至于关键词在初中物理涉及的就有很多,如“光滑”、“自由下落”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总结去发现.
2说思维——抓住本质
思维是把握物质本质规律、获得新知识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老师的解说使得学生把握合理的思维方法以及逻辑思维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物理的整体素养,使得学生在思维层面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众所周知,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物理课程的开设并不是为了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为了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在将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为生活提供便利.应用型题型是物理习题中较为常见的题目种类,出现在各类知识体系当中,这种题目大都与生活实际关联较大,以科技生产为背景从而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习题大多需要老师通过“说思维”来使学生提高认识,在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物理.例如,我国的“神舟三号”飞船的表面涂有一层非凡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面时,尽管表面有过燃烧的痕迹,但是飞船依旧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读到这道题大家都会觉得好遥远,飞船与我们现实很远,我们更是没有接触过.但是我们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即燃烧,燃烧必须要有热量,飞船虽然被燃烧过,但是并没有损坏,说明燃烧时表面的热量并没有传递进去,而是被表面的非凡物质吸走了.也就是说飞船与大气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被所涂物质吸收,带走了大量的热,使得飞船本身温度不高,不致被烧毁.这种题目的解决,就需要老师进行“说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尽管知识呈现的载体与我们关联不大,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需要用的知识,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异常轻松.
对于应用型题型,老师就要多说思维,说出思维的方式、过程以及依据,让学生明白解题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十分有效的.
3说误区——减少失误
初中物理的题型有很多,都需要同学们不断地逐一去练习,其中有很多易错题,只要学生稍不注意,就有出错的可能.因此,面对此类问题,需要老师去“说”出误区,使学生提高危险意识,跳出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在章末总结以及习题训练中,老师都会给同学们留出大量的题目进行训练,这些题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易错题型,让学生掉入陷阱中.所以当老师在讲解时,需要说清其中误区以及与之关联的物理知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将那些类似的容易出错的题目都介绍给同学们,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物理习题的认识.例如,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题目: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质量比是2∶3∶5,将它们竖直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水平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什么?很多同学在做这道题目时,都会不假思索地根据题干内容得出答案2∶3∶5,其实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这样做的同学没有考虑到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只是利用以往的经验直接得出答案,这样做往往是会出错的.他们只考虑了不同重力产生的压力不同,却没有考虑底面积的不同.而解决这道题目,需要列出公式,之后再进行判断.因为是圆柱体,所以V=ρghS,又因为是放在平台上,所以G=F,由P=F/S=G/S=ρghs/S=ρgh.由此可知,圆柱体放在平台上的压强与其质量是无关的,至于密度和高度有关,所以压强之比为1∶1∶1.
当说题的题目属于易错题型时,老师一定要讲清楚易错点在哪里,并且要告诉同学们该如何解决这类题目以及相关题型,只有老师说的清楚明白,学生才会有所收获.吃一堑长一智,当学生再次遇到这种题目时,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4说规律——触类旁通
通过老师的说题,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把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老师可以说出一题多解型的最佳方案,通过对不同解法的分析与钻研,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需要老师进行说规律的题目有很多,主要体现出解题的最佳方案以及解题思维.例如,在习题训练时,学生们都会做到这样的题目: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CD#3
大,压强
CD#3
大,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CD#3
大.解决这道题就需要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选择极限法来解决.如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就可以以高度最小的铁为标准,把铁全部切去,铝还剩下一部分在水平面上,必然是铁对地的压强小于铝的,很容易就会得出答案.
说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老师能够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极限法的使用原则,让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在遇到相同的题目时可以独立选择极限法解决问题,这就是说规律需要达到的效果.
说规律就要说出经典内容,就要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在此,老师一定要详细说明,千万不要泛泛而谈,使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
说题教学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新课讲授还是习题训练中都可以应用这一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规律,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教学经验,希望广大的老师在授课中通过此方法都能够有所收获.
1说条件——揣摩意图
说题教学法基本都会应用于习题训练课中,有的时候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某些具体问题时,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应用说题教学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解题“命脉”,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说题教学很明显需要以一道经典的习题为载体,由老师进行拓展说明,“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说清题干条件.题干是我们了解一道题目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只有将题干弄得清楚明白,才有将解题进行下去的可能,如果学生对题干的了解只是基于表面认识,那么他做对一道题目的概率是很小的.读懂题干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讲解,学生才能够做到心领神会,掌握读题的精华,而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说”.例如,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体育课上,小明同学匀速爬杆而小花同学匀速爬绳,那么她们受到的摩擦力是如何的?这道题目是属于初中物理力学范畴,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题目类型.尽管简单,也需要同学们引起注意,需要老师“说”清题干,使学生对题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仔细读题就会发现这道题目的题眼就是“匀速”,这两个字说明两位同学正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两位同学所受到的合外力是零,这就是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不管是在爬杆还是爬绳,他们都只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摩擦力,为了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二力必然相等,所以二者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他们各自的重力的大小.这道题就是只要同学们能够认真读懂题目,就能够轻松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读清题干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说清题干要点,使学生明白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就会帮助同学们轻松地解答问题,求出正确答案.
说条件,就是需要老师能够抓住题干中的各类关键词,并与同学们分享如何利用关键词去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至于关键词在初中物理涉及的就有很多,如“光滑”、“自由下落”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总结去发现.
2说思维——抓住本质
思维是把握物质本质规律、获得新知识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老师的解说使得学生把握合理的思维方法以及逻辑思维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物理的整体素养,使得学生在思维层面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众所周知,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物理课程的开设并不是为了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为了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在将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为生活提供便利.应用型题型是物理习题中较为常见的题目种类,出现在各类知识体系当中,这种题目大都与生活实际关联较大,以科技生产为背景从而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习题大多需要老师通过“说思维”来使学生提高认识,在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物理.例如,我国的“神舟三号”飞船的表面涂有一层非凡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面时,尽管表面有过燃烧的痕迹,但是飞船依旧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读到这道题大家都会觉得好遥远,飞船与我们现实很远,我们更是没有接触过.但是我们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即燃烧,燃烧必须要有热量,飞船虽然被燃烧过,但是并没有损坏,说明燃烧时表面的热量并没有传递进去,而是被表面的非凡物质吸走了.也就是说飞船与大气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被所涂物质吸收,带走了大量的热,使得飞船本身温度不高,不致被烧毁.这种题目的解决,就需要老师进行“说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尽管知识呈现的载体与我们关联不大,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需要用的知识,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异常轻松.
对于应用型题型,老师就要多说思维,说出思维的方式、过程以及依据,让学生明白解题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十分有效的.
3说误区——减少失误
初中物理的题型有很多,都需要同学们不断地逐一去练习,其中有很多易错题,只要学生稍不注意,就有出错的可能.因此,面对此类问题,需要老师去“说”出误区,使学生提高危险意识,跳出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在章末总结以及习题训练中,老师都会给同学们留出大量的题目进行训练,这些题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易错题型,让学生掉入陷阱中.所以当老师在讲解时,需要说清其中误区以及与之关联的物理知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将那些类似的容易出错的题目都介绍给同学们,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物理习题的认识.例如,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题目: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质量比是2∶3∶5,将它们竖直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水平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什么?很多同学在做这道题目时,都会不假思索地根据题干内容得出答案2∶3∶5,其实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这样做的同学没有考虑到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只是利用以往的经验直接得出答案,这样做往往是会出错的.他们只考虑了不同重力产生的压力不同,却没有考虑底面积的不同.而解决这道题目,需要列出公式,之后再进行判断.因为是圆柱体,所以V=ρghS,又因为是放在平台上,所以G=F,由P=F/S=G/S=ρghs/S=ρgh.由此可知,圆柱体放在平台上的压强与其质量是无关的,至于密度和高度有关,所以压强之比为1∶1∶1.
当说题的题目属于易错题型时,老师一定要讲清楚易错点在哪里,并且要告诉同学们该如何解决这类题目以及相关题型,只有老师说的清楚明白,学生才会有所收获.吃一堑长一智,当学生再次遇到这种题目时,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4说规律——触类旁通
通过老师的说题,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把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老师可以说出一题多解型的最佳方案,通过对不同解法的分析与钻研,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需要老师进行说规律的题目有很多,主要体现出解题的最佳方案以及解题思维.例如,在习题训练时,学生们都会做到这样的题目: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CD#3
大,压强
CD#3
大,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CD#3
大.解决这道题就需要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选择极限法来解决.如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就可以以高度最小的铁为标准,把铁全部切去,铝还剩下一部分在水平面上,必然是铁对地的压强小于铝的,很容易就会得出答案.
说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老师能够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极限法的使用原则,让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在遇到相同的题目时可以独立选择极限法解决问题,这就是说规律需要达到的效果.
说规律就要说出经典内容,就要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在此,老师一定要详细说明,千万不要泛泛而谈,使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
说题教学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新课讲授还是习题训练中都可以应用这一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规律,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教学经验,希望广大的老师在授课中通过此方法都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