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第二课堂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历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目前,在相当多的中小学生中“洋风洋气”十分盛行,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受到追捧,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痴迷于美国、日本、韩国的大片、卡通和肥皂剧,对京剧、曲艺等民族文化却不感兴趣;必胜客、哈根达斯、肯德基等洋快餐成为很多孩子心中最美味的食品,而对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却不愿多加了解。民族文化缺失症,正在成为当前一些年轻人的通病。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避重就轻。有感于此,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十分关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整体效益。下面我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进行文化传统教育。
1.在导入新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第七课)时,我给大家介绍了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归心似箭,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高额的薪酬回国,但遭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失去了人身自由,生命安全遭到威胁。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抗争,钱学森终于踏上回归的航程,一切从零开始,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与其他航天工作者一起托起中国的航天伟业,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伟大的事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意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这样引入新课,既增加了知识的厚度,又增强了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2.在讲授新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文化传统教育。
(1)穿插法,即在讲一个观点或原理时,穿插文化传统的内容,从而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讲《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我让学生谈谈有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通过分享这些诗词格言,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如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爱国传统在中华民族中所具有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从而自觉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文化传统的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文化传统教育交融在一起。
(2)例证法,即在论证或说明教材中某一观点时,以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作为范例,印证教材中的观点,从而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讲“文化传承”时,我谈到在古代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观特别强调“仁、智、礼、义、信”的精神德操与“温、良、恭、俭、让”的内在涵养,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之德,注重“百善孝为先”“一日从师,终身为父”的孝亲尊师之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国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时代虽有不同,但其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精髓与伦理思想结晶是同一无二的,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引申法,即在讲完教材的原理或观点之后,朝文化传统方向作适度的引申,从而展开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学完我国外交政策后,我作了如下引申: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对外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尊尚“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反对相互欺凌和相互侵略,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生动地体现在我们党对内对外的政策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中。“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也永远不称霸。运用引申法进行文化传统教育时,要注重适可而止,否则会使课堂教学“跑题”。
3.在考试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考试除了具有检测功能外,还具有德育功能,是展开文化传统教育的好形式。比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第21题: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我国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繁荣兴盛、各具特色。
二
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除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外,还可以在第二课堂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1.组织文化传统学习兴趣小组,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形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浅显明了的方式,如童谣、民间故事、卡通等,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地方资源,进行文化传统教育。比如,结合我们所学内容,上学期我给学生安排了四个社会实践主题:泰州古迁道探访、泰州村(地)名探究、泰州的戏曲文化探究、泰州传统节日文化探究。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设一个负责人,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活动,隔周汇报调查探究情况,并利用班队课、黑板报等形式展出活动成果。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更应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到“回家”的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历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目前,在相当多的中小学生中“洋风洋气”十分盛行,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受到追捧,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痴迷于美国、日本、韩国的大片、卡通和肥皂剧,对京剧、曲艺等民族文化却不感兴趣;必胜客、哈根达斯、肯德基等洋快餐成为很多孩子心中最美味的食品,而对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却不愿多加了解。民族文化缺失症,正在成为当前一些年轻人的通病。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避重就轻。有感于此,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十分关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整体效益。下面我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进行文化传统教育。
1.在导入新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第七课)时,我给大家介绍了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归心似箭,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高额的薪酬回国,但遭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失去了人身自由,生命安全遭到威胁。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抗争,钱学森终于踏上回归的航程,一切从零开始,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与其他航天工作者一起托起中国的航天伟业,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伟大的事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意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这样引入新课,既增加了知识的厚度,又增强了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2.在讲授新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文化传统教育。
(1)穿插法,即在讲一个观点或原理时,穿插文化传统的内容,从而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讲《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我让学生谈谈有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通过分享这些诗词格言,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如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爱国传统在中华民族中所具有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从而自觉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文化传统的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文化传统教育交融在一起。
(2)例证法,即在论证或说明教材中某一观点时,以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作为范例,印证教材中的观点,从而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讲“文化传承”时,我谈到在古代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观特别强调“仁、智、礼、义、信”的精神德操与“温、良、恭、俭、让”的内在涵养,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之德,注重“百善孝为先”“一日从师,终身为父”的孝亲尊师之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国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时代虽有不同,但其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精髓与伦理思想结晶是同一无二的,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引申法,即在讲完教材的原理或观点之后,朝文化传统方向作适度的引申,从而展开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学完我国外交政策后,我作了如下引申: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对外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尊尚“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反对相互欺凌和相互侵略,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生动地体现在我们党对内对外的政策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中。“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也永远不称霸。运用引申法进行文化传统教育时,要注重适可而止,否则会使课堂教学“跑题”。
3.在考试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考试除了具有检测功能外,还具有德育功能,是展开文化传统教育的好形式。比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第21题: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我国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繁荣兴盛、各具特色。
二
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文化传统教育,除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外,还可以在第二课堂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1.组织文化传统学习兴趣小组,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形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浅显明了的方式,如童谣、民间故事、卡通等,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地方资源,进行文化传统教育。比如,结合我们所学内容,上学期我给学生安排了四个社会实践主题:泰州古迁道探访、泰州村(地)名探究、泰州的戏曲文化探究、泰州传统节日文化探究。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设一个负责人,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活动,隔周汇报调查探究情况,并利用班队课、黑板报等形式展出活动成果。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更应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到“回家”的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