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红色社团”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新思想,践行新使命的重要舞台之一。作为高校第二课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红色社团”在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有效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理论特质、实践特质和人格特质。
[关 键 词] 红色社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89-0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应当是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代;应当是牢固树牢“四个意识”,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一代;应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就是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既要充分发挥“两课”主体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红色社团”的独特教育作用。
大学生“红色社团”是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课堂,是研究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究团体。我国的大学生“红色社团”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的大学生“红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传播思想、培养马克思主义者、服务群众的典型作用,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学生社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革命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特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中思想比较先进的成员,但青年中的杰出成员不一定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中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专业素养的优秀群体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指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这是它的根本特质。由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大学生“红色社团”,通过专题讲座、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将枯燥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展示出来,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素养,提升其理论素质。
二、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特质
列宁、毛泽东等老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本国革命的实际中找到适合革命道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干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是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最重要的特质,他们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标。大学生“红色社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距,社团成员结构多元,打破了院系、专业的界限,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多维的纵横交错的交流沟通网络。活动的方式多元,一般是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体验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近距离感受社会,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即学校,通过参与社团实践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进而改变世界,提升实践本领。
三、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特质
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人格的楷模,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青年时代留下的书籍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高尚人格的完美追求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者具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宽容友爱的人格气度、自我牺牲的人格意志、进取创新的人格素养。大学生“红色社团”之所以能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主要是社团成员在趣味活动中学习马克思理论知识的同时,在生活中挖掘马克思理论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因为哲学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团队同辈教育作用是学生社团的一个典型优势,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红船精神”团队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红色社团”,成员都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生,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实地走访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与当地老党员亲切交谈,感受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为了人类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格特质,单纯靠文本解读是无法深入领会的。“红色社团”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塑造优秀人格特质的重要舞台,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使大学生“红色社团”在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过程中发挥新的更大的力量,是今后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 键 词] 红色社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89-0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应当是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代;应当是牢固树牢“四个意识”,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一代;应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就是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既要充分发挥“两课”主体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红色社团”的独特教育作用。
大学生“红色社团”是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课堂,是研究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究团体。我国的大学生“红色社团”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的大学生“红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传播思想、培养马克思主义者、服务群众的典型作用,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学生社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革命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特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中思想比较先进的成员,但青年中的杰出成员不一定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中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专业素养的优秀群体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指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这是它的根本特质。由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大学生“红色社团”,通过专题讲座、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将枯燥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展示出来,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素养,提升其理论素质。
二、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特质
列宁、毛泽东等老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本国革命的实际中找到适合革命道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干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是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最重要的特质,他们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标。大学生“红色社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距,社团成员结构多元,打破了院系、专业的界限,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多维的纵横交错的交流沟通网络。活动的方式多元,一般是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体验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近距离感受社会,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即学校,通过参与社团实践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进而改变世界,提升实践本领。
三、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特质
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人格的楷模,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青年时代留下的书籍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高尚人格的完美追求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者具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宽容友爱的人格气度、自我牺牲的人格意志、进取创新的人格素养。大学生“红色社团”之所以能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主要是社团成员在趣味活动中学习马克思理论知识的同时,在生活中挖掘马克思理论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因为哲学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团队同辈教育作用是学生社团的一个典型优势,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红船精神”团队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红色社团”,成员都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生,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实地走访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与当地老党员亲切交谈,感受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为了人类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格特质,单纯靠文本解读是无法深入领会的。“红色社团”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塑造优秀人格特质的重要舞台,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使大学生“红色社团”在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过程中发挥新的更大的力量,是今后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