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大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精度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解释,确立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构造-地层、沉降史和沉降中心厘定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琼东南深水盆地中深入描述和分析了T70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该界面之下发育了一系列分散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该界面之上一直到T60界面发育时期,盆地的沉降中心逐渐迁移到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区的、呈NE-WE-NWW弧形展布的大型断坳式盆地内,该断坳盆地与下伏小型断陷盆地群构成显著的叠加关系;以控盆边界断层的性质和几何学分布,确定下伏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受控于NW-SE向拉伸应力场,而上覆的断坳盆地由近SN向拉伸应力作用所形成;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中,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征;生物地层和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年龄为32Ma,与南海初始扩张的年龄一致.因此,该界面是一个发育于南海北部的、代表了南海扩张开始的一个区域性构造变革界面.该界面的发育导致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以该界面为基础,结合盆地充填序列中的其他重要界面和盆地的沉降史分析,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加速沉降4个构造演化幕,从而确定了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幕式演化特征;详细讨论了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学重组事件和岩石圈深部活动对琼东南盆地幕式发育过程的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