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的社会发展,原来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满足不了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大学生的持续发展要求大学生的素质和谐发展,“合格+特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是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一种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开放、网络的广泛普及和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亟需构建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构建基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 素质发展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根本性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只是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个体差异,认识和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发展性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1.1 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发展在当代社会是人的一种普遍性追求,也是一种现代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初期,生理发展基本完成,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既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又同时存在知识面狭窄、人文或科学素养薄弱、社会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大学生强大自我的展示和理想、价值的实现,以致在面对学业压力、情感抉择、发展规划及就业竞争等人生课题上常常举棋不定、无所适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冲突和外在矛盾交织的过程,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大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产生负向或逆反的情绪情感,严重时会引发不良的行为后果。
在当前大学生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了解甚至没有想了解自己的潜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成为一种口头禅;还有些学生把做学问和做人割裂开来,把个人的发展仅定位于外在功利目标的追求上,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等精神层面的提升被视为“无用”的事情,而当眼前的目标一旦达到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发展也停滞下来,如多门功课不合格被退学的、发展受阻自杀的、违纪违法被处分或开除的、知识更新与能力发展适应不了用人单位要求而丧失人才属性的。总之,大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停滞或倒退现象的根源在于大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1.2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于素质发展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发展的一种目标追求,是一个伴随终生的、没有间断的发展过程,其速度可能时快时慢,但没有终点,前一阶段发展是后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后续发展又依赖于前一阶段发展的状况。在大学生的发展中,不应以损伤后继的发展为代价,以透支体力、脑力和人际关系资源为条件,而应立足于大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内在素质的和谐发展。因此,应意识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中潜在的危险,不能仅重视才学方面的追求而忽视德性上的培养,也不能仅重视身体健康的养成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育,应着重在素质发展上。
大学生素质是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其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内在特性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效应。大学生的素质除了科学文化素质外,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组织管理素质、信息运用素质、思维创新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大学生素质发展是大学生的素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紊乱到有序、由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等教育阶段形成的素质是起点,高级专门人才素质要求是发展目标,应该不断地超越原有的状态进入更高水平或阶段。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持续发展需要的满足,而且其满足度越高,价值越大。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过多种模式,如美国道德心理学家拉思斯等人的价值辨析模式、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模式、纽曼等人的社会行动模式以及我国学者班华提出的价值导向模式等,这些模式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权益观念越来越强,思想多元又复杂,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的导向性、影响力和控制作用越来越小,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主要问题是脱离主体的多样性需求,存在目标理想化、规格标准化、教育同质化的弊端。
2.1 目标理想化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大、空、高的现象,如要求每一个大学生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公而忘私的思想境界、舍己救人的道德品质,忽略了现实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曲折性、长期性。因只承认最高标准的精英发展模式,缺乏发展的层次性,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和基础,不仅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反而导致人才质量的严重滑坡。
2.2 规格标准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用一种规格、一种标准制定所有学生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课程、学时也作了统一的要求,甚至用同一的测评手段和评分标准予以保证,忽略了各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因只认可单一规格的发展模式,使大学生活泼的个性渐渐被“纠正”掉了,形成的是千人一面的共性,导致相当部分毕业生的素质适应不了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多样性发展的要求。
2.3 教育同质化
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针并没有真正贯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育人的环节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忽视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转化。因只以某个素质的发展为中心,并将该素质的中心地位推向极端,造成部分学生的畸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3 构建“合格+特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学生素质发展也因主客观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是一种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1 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选择的利与弊
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考量。从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精英式和大众式。精英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培养领袖人物,素质发展追求高目标,向“完人”逼近;大众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培养劳动者,素质发展的目标适度,适合不同的个体。从素质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可分为个性发展式、全面发展式和“合格+特长”发展模式。个性发展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差异,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全面发展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全面,期望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合格+特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协调,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时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特色。任何一种素质发展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精英式容易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拔苗助长而适得其反;大众式容易偏离高等教育的本质,体现不出人才的特性;个性发展式容易忽视其他素质协调发展,走向畸形;全面发展式容易忽视个人特长,埋没人才。但“合格+特长”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能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统一,是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一种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
3.2 “合格+特长”素质发展模式的特点与要求
合格,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素质应符合人才的基本标准,显示出人才的共性,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相关素质的支撑,只是孤立地把某种素质发展到优秀水平或者将某种素质的价值最大化是不可能的,但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努力把各方面素质提高到合格以上水平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长,指的是大学生的个体优势,显示大学生的个性独特性,突出大学生的发展水平。没有人能做到样样优秀,有的人在某方面有特长,另一些人在其他方面表现优异,关键是要把自己的社会性的独特之处以显性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合格与特长是辩证统一的,特长中包含着合格,合格寓于特长之中;合格是基础,特长是中心。没有合格的支撑,特长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后劲;没有特长的张扬,合格就没有特色,没有力量。脱离合格孤立地发展特长,或忽视特长安于合格都是没有前途的。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基于个体的需要言及大学生的发展,常常是用一个“超人”的形象塑造大学生。实际上,大学生素质只要发展到合格以上水平就能满足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有时与其努力改善能力很低的方面,不如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将某一素质提高到卓越超群的境地,也会显示出比较优势。“合格+特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主张大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将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发展到合格以上水平,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尽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展成特长,以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概论[M].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8.
[2] 霍季春.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性透视[J].新华文摘,2005(4).
[3] 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4] 蔡克勇.个性·特色·人才强国[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开放、网络的广泛普及和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亟需构建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构建基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 素质发展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根本性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只是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个体差异,认识和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发展性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1.1 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发展在当代社会是人的一种普遍性追求,也是一种现代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初期,生理发展基本完成,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既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又同时存在知识面狭窄、人文或科学素养薄弱、社会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大学生强大自我的展示和理想、价值的实现,以致在面对学业压力、情感抉择、发展规划及就业竞争等人生课题上常常举棋不定、无所适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冲突和外在矛盾交织的过程,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大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产生负向或逆反的情绪情感,严重时会引发不良的行为后果。
在当前大学生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了解甚至没有想了解自己的潜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成为一种口头禅;还有些学生把做学问和做人割裂开来,把个人的发展仅定位于外在功利目标的追求上,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等精神层面的提升被视为“无用”的事情,而当眼前的目标一旦达到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发展也停滞下来,如多门功课不合格被退学的、发展受阻自杀的、违纪违法被处分或开除的、知识更新与能力发展适应不了用人单位要求而丧失人才属性的。总之,大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停滞或倒退现象的根源在于大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1.2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于素质发展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发展的一种目标追求,是一个伴随终生的、没有间断的发展过程,其速度可能时快时慢,但没有终点,前一阶段发展是后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后续发展又依赖于前一阶段发展的状况。在大学生的发展中,不应以损伤后继的发展为代价,以透支体力、脑力和人际关系资源为条件,而应立足于大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内在素质的和谐发展。因此,应意识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中潜在的危险,不能仅重视才学方面的追求而忽视德性上的培养,也不能仅重视身体健康的养成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育,应着重在素质发展上。
大学生素质是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其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内在特性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效应。大学生的素质除了科学文化素质外,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组织管理素质、信息运用素质、思维创新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大学生素质发展是大学生的素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紊乱到有序、由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等教育阶段形成的素质是起点,高级专门人才素质要求是发展目标,应该不断地超越原有的状态进入更高水平或阶段。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持续发展需要的满足,而且其满足度越高,价值越大。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过多种模式,如美国道德心理学家拉思斯等人的价值辨析模式、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模式、纽曼等人的社会行动模式以及我国学者班华提出的价值导向模式等,这些模式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权益观念越来越强,思想多元又复杂,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的导向性、影响力和控制作用越来越小,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主要问题是脱离主体的多样性需求,存在目标理想化、规格标准化、教育同质化的弊端。
2.1 目标理想化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大、空、高的现象,如要求每一个大学生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公而忘私的思想境界、舍己救人的道德品质,忽略了现实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曲折性、长期性。因只承认最高标准的精英发展模式,缺乏发展的层次性,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和基础,不仅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反而导致人才质量的严重滑坡。
2.2 规格标准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用一种规格、一种标准制定所有学生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课程、学时也作了统一的要求,甚至用同一的测评手段和评分标准予以保证,忽略了各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因只认可单一规格的发展模式,使大学生活泼的个性渐渐被“纠正”掉了,形成的是千人一面的共性,导致相当部分毕业生的素质适应不了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多样性发展的要求。
2.3 教育同质化
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针并没有真正贯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育人的环节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忽视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转化。因只以某个素质的发展为中心,并将该素质的中心地位推向极端,造成部分学生的畸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3 构建“合格+特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学生素质发展也因主客观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是一种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1 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选择的利与弊
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考量。从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精英式和大众式。精英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培养领袖人物,素质发展追求高目标,向“完人”逼近;大众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培养劳动者,素质发展的目标适度,适合不同的个体。从素质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可分为个性发展式、全面发展式和“合格+特长”发展模式。个性发展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差异,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全面发展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全面,期望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合格+特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协调,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时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特色。任何一种素质发展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精英式容易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拔苗助长而适得其反;大众式容易偏离高等教育的本质,体现不出人才的特性;个性发展式容易忽视其他素质协调发展,走向畸形;全面发展式容易忽视个人特长,埋没人才。但“合格+特长”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能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统一,是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一种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
3.2 “合格+特长”素质发展模式的特点与要求
合格,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素质应符合人才的基本标准,显示出人才的共性,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相关素质的支撑,只是孤立地把某种素质发展到优秀水平或者将某种素质的价值最大化是不可能的,但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努力把各方面素质提高到合格以上水平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长,指的是大学生的个体优势,显示大学生的个性独特性,突出大学生的发展水平。没有人能做到样样优秀,有的人在某方面有特长,另一些人在其他方面表现优异,关键是要把自己的社会性的独特之处以显性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合格与特长是辩证统一的,特长中包含着合格,合格寓于特长之中;合格是基础,特长是中心。没有合格的支撑,特长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后劲;没有特长的张扬,合格就没有特色,没有力量。脱离合格孤立地发展特长,或忽视特长安于合格都是没有前途的。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基于个体的需要言及大学生的发展,常常是用一个“超人”的形象塑造大学生。实际上,大学生素质只要发展到合格以上水平就能满足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有时与其努力改善能力很低的方面,不如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将某一素质提高到卓越超群的境地,也会显示出比较优势。“合格+特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主张大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将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发展到合格以上水平,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尽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展成特长,以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概论[M].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8.
[2] 霍季春.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性透视[J].新华文摘,2005(4).
[3] 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4] 蔡克勇.个性·特色·人才强国[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