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为“世界领带工厂”的嵊州市,那些与色彩和时尚毫不相干的东西常常为外界所忽略。但是,嵊州市一个叫“八郑”的普通村落最近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那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惊人财富的中国村庄传奇不同,八郑村的故事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即使在浙江富裕村庄的排行榜上也无名无姓。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仅1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才7864元。然而这并不妨碍一大批思考和渴望改善中国“乡村治理”的有识之士,对这个不久以前还默默无闻的偏远村落投以热切的目光——在那里,一大群与土地相守的村民以最朴素的方式改变了沿袭半个世纪的村治传统,并创造性地提出“八郑规程”(指浙江嵊州八郑村村民依法自治制度与流程,以下均简称“八郑规程”),使许多人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突破已为时不远。
八郑一小步,基层民主一大步
基于村民们的生活体验和直白的逻辑,“八郑规程”从不寄希望于一两个“村官”的所谓智慧和魄力,他们试图习惯在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桌上而不是在某个村干部的脑子里安排自己的未来。
6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官员和新闻界人士来到八郑村实地考察,专家指出“八郑一小步,基层民主一大步。”这一前所未有的嬗变意味着村治方式从“村官治理”向“村民自治”转变;村治职能从“行政事务管理”向“农村公共服务管理”转变;村治和谐从“事后矛盾调节”向“事前自主化解”转变。
这种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机制的努力,无疑激发了不少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的理论热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6月18日,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中共嵊州市委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村治模式”论坛在嵊州举行,专家们力图探寻一种具有规范操作程序的民主管理模式,从机制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力。
这次论坛当然不只是鲜花和掌声的盛宴,关于“八郑规程”和村治模式的许多深刻见解还将借助这些最有声望的学者和专家的声音传得更远。这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李炳坤,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农业部原总经济师姜永涛,著名学者温铁军以及浙江省和绍兴市的部分领导,他们的声音毫无疑问值得倾听。而台下也坐满了来自广东、江苏、河南、黑龙江和浙江基层县(市)、乡镇及农村的代表;嵊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100个重点村的村支书。本次论坛也吸引了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共有5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求是杂志社秘书长盛天启主持。此前盛天启就表示“八郑村的民主进步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现在做的事是将来5〜10年后其他地方要做的”。
“八郑规程”源于党风廉政建设
八郑村是三界镇第一大村,共778户2765人。八郑村同全国所有的农村一样,面临着乡村治理的各种问题。
“从近几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来看,基层党员干部的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从农村基层反映出来的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以权谋私和村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仍然不少。”嵊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旭波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村级事务操作不透明、制度不健全、执行和监督不到位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嵊州市自1997年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来,先后出台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已经不下30个,但真正做到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的村还不到1/3,这种“民主不足、集中有余”的现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完善、执行有序、监督有力的民主管理规范化体系。
为了构建村一级惩防体系,继而向民主管理的深度发展,2006年2月,嵊州市纪委开始在八郑村全面推广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最终目的的,以“八项制度”“八大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标本兼治、疏导结合”为切入点的民主治村模式,即“八郑规程”。
王旭波介绍说,“八郑规程”的主要做法是把工作制度转化为工作流程,村干部靠流程来执行,老百姓靠流程来监督,镇政府靠流程来检查考核,突出强化制度的执行效率,努力做到还权于民。
“八郑规程”重在实践
在习惯了村级干部说了算的村庄推行基层民主管理并非易事。但是嵊州市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嵊州在全市推行了“八郑模式”。嵊州市市委书记陈月亮在作“嵊州市新农村情况介绍”时说,嵊州在1060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创建面达96.9%、达标面积达55.5%。
郑新立在论坛召开前就仔细研读了“八郑规程”,之后又专程来到八郑村实地考察。他评价说,“八郑规程”将制度、程序、运行和监督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民主自治理念,是一种值得在全国推广的村治模式。
姜永涛表示,八郑村的村治模式,我相信将会像嵊州越剧、领带、茶叶一样在全国得到推广。
会议期间,一位来自嵊州开发区的村支书说:“今天的会,感触很多。没想到各界领导对我们的‘八郑规程’这么重视。这也让我们下决心,结合我们村的实际,加强村里的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有数亿农村人口的中国而言,无论有多少学者和官员来谈论和探讨“村治模式”都不会显得多余。令人鼓舞的是,位于浙江的一个偏远村庄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等待,应该企盼“八郑规程”得到更广泛的实践检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与完善。
精彩发言
在探索中推进民主治村建设
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村”既是中国农民聚居生活的基层社区,又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层次。可以说,村是稳定的基石、发展的基础、改革的起点、民主的摇篮。要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就不能不研究“村”;要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就不能不抓好“村”。
嵊州市的村治模式主要是以民主治理为主,按照“村里的干部自己选;村里的大事自己定;村里的事务自己管;村里的财务自己理”的要求,推进村民自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和提炼了以“八郑规程”为典型的民主治村模式。
实践证明,以“八郑规程”为基本模式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畅通了村民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有效减少和预防了因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决策不科学引发的干群矛盾,探索出一条以农村政治和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路子。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破除传统思维模式。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积极适应由政府授权向群众授权的转变;其二,要消除基层难以民主的思想,正确把握基层民主蓬勃发展的大势;其三,要防止自治变成“自由的无政府主义”,实现自主、自律和自由的有机统一。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培育和提升村治文化。当前,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离民主治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要坚持因势利导的工作方法,顺应社会转型时期群众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加强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培育村民自治的“村治文化”,增强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自治意识,树立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维护和发展好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对村民委员会的法定职能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无论是村党支部,还是村民代表大会,都必须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这样,农村治理才能建立在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
“八郑规程”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还有很多事要做
嵊州在三界镇八郑村搞了一个民主治村模式,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探索,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如果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我觉得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把嵊州的民主村治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会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在论坛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路,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
民主治村构建农村惩防体系
嵊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民主制度化,制度程序化,程序规范化的要求,成功实践了以“八项民主制度”,“八大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民主治村的新模式。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规范的民主管理体系,是以通过民主管理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创造和谐环境的有益探索,为研究民主治村的模式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嵊州的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不仅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统筹城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而且能够有效地推进惩防体系在农村的构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建设。通过开展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将教育、制度、监督结合一体,三管齐下,可以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八郑规程”为农村民主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寻求强国富民之路,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致力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保障,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和途径。中共浙江省嵊州市委、市政府倡导的 “八郑规程”,为农村民主管理村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八郑规程”搭建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畅通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为民主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八郑规程”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民主管理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村务公开和管理工作的推进和深化,离不开村民自治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需要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着力抓好五个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帮民解困的能力;三是协调能力;四是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的能力;五是要学会民主管理的能力。特别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中,要在村务公开实效上下工夫,要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和谐社会需要在村庄消化矛盾
八郑村党支部的委员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村里的监督小组组长必须是党员,所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非常好,党支部在村务管理中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推广“八郑规程”对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基层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的和谐需要有每个村庄的和谐,按照“八郑模式”,村庄都安定和谐了,大量的上访、群体性事件就会大大减少。把矛盾在村庄这个层面消化掉,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就可以大大减少。
“八郑规程”是政治体制改革在农村基层的体现
“八郑规程”是政治体制改革在农村基层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首先,它为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其次,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民主制度也是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文化建设不仅是放电影、看演出、看电视,它包括一种制度文化的建设。这种民主制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第三,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决策中,村民民主将会起到很重要监督和决策作用,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乡村自治要帮老百姓解决难题
中国乡村自治的问题在于“管而不给钱,我要管你,你拿钱。”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好转,中央每年拿出3397亿元用于县以下的公用开支。那么,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抓什么?第一抓经济组织,抓经济基础,打好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第二抓社会组织。抓社会组织建设就是让基层的党组织能够低成本工作,使得农村治理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借鉴近代村治建设的经验,抓合作社建设,帮助老百姓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乡村自治的关键是程序和监督
“八郑规程”不仅有八项制度,而且有八大流程,特别强调了程序的重要性。对于乡村的治理,程序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民主程序的过滤,才能够选出合适的领导人,做出科学的决策,实行高效的管理,实现强有力的监督。“八郑规程”中的监督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监督,就会缺乏效率,久而久之就会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八郑规程”的八项制度中有四项是属于监督的,体现了全面监督、全程监督和依法监督的特点。
村治模式要避免宗族观念
新农村建设,不是靠一些财政支持就能够达到目标的。最根本的是农村自身要增强造血功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但是,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村一级组织建设会受家族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村治模式的时候,必须考虑怎样避免宗族观念、家族政权的弊端。这个弊端不会促进经济发展,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会促进社会和谐,而会阻碍社会和谐建设;不会利于新农村建设,而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反作用力。
“八郑规程”是很好的乡村治理雏形
现在有些地方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有些人觉得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政府给多少资金我干多少事。农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也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了,所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考虑怎样提高农民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精神。八郑村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不仅有乡规民约,还有自己的村歌,这已经是在有意识地引导村民提高文化和修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八郑规程”已经超出了民主管理规范化的一般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很好的管理体系样本,是一个比较好的乡村治理的雏形。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系统的治理
“八项规程”提出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它对于基层民主管理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是政权的最基层,社会的稳定、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的重点难点工作都在农村。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发挥基层领导核心作用,就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其次它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农村的建设主要是靠农民,发动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指挥能力,认识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自己的职责、任务,“八郑规程”在这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
这里原则不再是口号
农村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谁来组织?谁来推动?怎么组织?怎么推动?这就是村治的问题。可以说“八郑规程”对解决上述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八郑规程”中,原则不再是口号,而是可以操作的办法和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也是具体的,哪一项办了,哪一项没办都清清楚楚,这样就使得农民当家作主不再是一句空话,变成了扎扎实实的事情。
与那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惊人财富的中国村庄传奇不同,八郑村的故事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即使在浙江富裕村庄的排行榜上也无名无姓。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仅1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才7864元。然而这并不妨碍一大批思考和渴望改善中国“乡村治理”的有识之士,对这个不久以前还默默无闻的偏远村落投以热切的目光——在那里,一大群与土地相守的村民以最朴素的方式改变了沿袭半个世纪的村治传统,并创造性地提出“八郑规程”(指浙江嵊州八郑村村民依法自治制度与流程,以下均简称“八郑规程”),使许多人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突破已为时不远。
八郑一小步,基层民主一大步
基于村民们的生活体验和直白的逻辑,“八郑规程”从不寄希望于一两个“村官”的所谓智慧和魄力,他们试图习惯在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桌上而不是在某个村干部的脑子里安排自己的未来。
6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官员和新闻界人士来到八郑村实地考察,专家指出“八郑一小步,基层民主一大步。”这一前所未有的嬗变意味着村治方式从“村官治理”向“村民自治”转变;村治职能从“行政事务管理”向“农村公共服务管理”转变;村治和谐从“事后矛盾调节”向“事前自主化解”转变。
这种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机制的努力,无疑激发了不少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的理论热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6月18日,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中共嵊州市委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村治模式”论坛在嵊州举行,专家们力图探寻一种具有规范操作程序的民主管理模式,从机制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力。
这次论坛当然不只是鲜花和掌声的盛宴,关于“八郑规程”和村治模式的许多深刻见解还将借助这些最有声望的学者和专家的声音传得更远。这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李炳坤,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农业部原总经济师姜永涛,著名学者温铁军以及浙江省和绍兴市的部分领导,他们的声音毫无疑问值得倾听。而台下也坐满了来自广东、江苏、河南、黑龙江和浙江基层县(市)、乡镇及农村的代表;嵊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100个重点村的村支书。本次论坛也吸引了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共有5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求是杂志社秘书长盛天启主持。此前盛天启就表示“八郑村的民主进步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现在做的事是将来5〜10年后其他地方要做的”。
“八郑规程”源于党风廉政建设
八郑村是三界镇第一大村,共778户2765人。八郑村同全国所有的农村一样,面临着乡村治理的各种问题。
“从近几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来看,基层党员干部的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从农村基层反映出来的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以权谋私和村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仍然不少。”嵊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旭波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村级事务操作不透明、制度不健全、执行和监督不到位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嵊州市自1997年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来,先后出台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已经不下30个,但真正做到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的村还不到1/3,这种“民主不足、集中有余”的现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完善、执行有序、监督有力的民主管理规范化体系。
为了构建村一级惩防体系,继而向民主管理的深度发展,2006年2月,嵊州市纪委开始在八郑村全面推广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最终目的的,以“八项制度”“八大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标本兼治、疏导结合”为切入点的民主治村模式,即“八郑规程”。
王旭波介绍说,“八郑规程”的主要做法是把工作制度转化为工作流程,村干部靠流程来执行,老百姓靠流程来监督,镇政府靠流程来检查考核,突出强化制度的执行效率,努力做到还权于民。
“八郑规程”重在实践
在习惯了村级干部说了算的村庄推行基层民主管理并非易事。但是嵊州市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嵊州在全市推行了“八郑模式”。嵊州市市委书记陈月亮在作“嵊州市新农村情况介绍”时说,嵊州在1060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创建面达96.9%、达标面积达55.5%。
郑新立在论坛召开前就仔细研读了“八郑规程”,之后又专程来到八郑村实地考察。他评价说,“八郑规程”将制度、程序、运行和监督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民主自治理念,是一种值得在全国推广的村治模式。
姜永涛表示,八郑村的村治模式,我相信将会像嵊州越剧、领带、茶叶一样在全国得到推广。
会议期间,一位来自嵊州开发区的村支书说:“今天的会,感触很多。没想到各界领导对我们的‘八郑规程’这么重视。这也让我们下决心,结合我们村的实际,加强村里的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有数亿农村人口的中国而言,无论有多少学者和官员来谈论和探讨“村治模式”都不会显得多余。令人鼓舞的是,位于浙江的一个偏远村庄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等待,应该企盼“八郑规程”得到更广泛的实践检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与完善。
精彩发言
在探索中推进民主治村建设
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村”既是中国农民聚居生活的基层社区,又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层次。可以说,村是稳定的基石、发展的基础、改革的起点、民主的摇篮。要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就不能不研究“村”;要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就不能不抓好“村”。
嵊州市的村治模式主要是以民主治理为主,按照“村里的干部自己选;村里的大事自己定;村里的事务自己管;村里的财务自己理”的要求,推进村民自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和提炼了以“八郑规程”为典型的民主治村模式。
实践证明,以“八郑规程”为基本模式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畅通了村民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有效减少和预防了因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决策不科学引发的干群矛盾,探索出一条以农村政治和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路子。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破除传统思维模式。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积极适应由政府授权向群众授权的转变;其二,要消除基层难以民主的思想,正确把握基层民主蓬勃发展的大势;其三,要防止自治变成“自由的无政府主义”,实现自主、自律和自由的有机统一。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培育和提升村治文化。当前,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离民主治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要坚持因势利导的工作方法,顺应社会转型时期群众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加强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培育村民自治的“村治文化”,增强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自治意识,树立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推进民主治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维护和发展好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对村民委员会的法定职能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无论是村党支部,还是村民代表大会,都必须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这样,农村治理才能建立在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
“八郑规程”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还有很多事要做
嵊州在三界镇八郑村搞了一个民主治村模式,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探索,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如果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我觉得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把嵊州的民主村治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会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在论坛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路,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
民主治村构建农村惩防体系
嵊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民主制度化,制度程序化,程序规范化的要求,成功实践了以“八项民主制度”,“八大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民主治村的新模式。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规范的民主管理体系,是以通过民主管理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创造和谐环境的有益探索,为研究民主治村的模式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嵊州的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不仅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统筹城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而且能够有效地推进惩防体系在农村的构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建设。通过开展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将教育、制度、监督结合一体,三管齐下,可以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八郑规程”为农村民主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寻求强国富民之路,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致力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保障,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和途径。中共浙江省嵊州市委、市政府倡导的 “八郑规程”,为农村民主管理村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八郑规程”搭建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畅通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为民主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八郑规程”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民主管理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村务公开和管理工作的推进和深化,离不开村民自治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需要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着力抓好五个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帮民解困的能力;三是协调能力;四是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的能力;五是要学会民主管理的能力。特别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中,要在村务公开实效上下工夫,要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和谐社会需要在村庄消化矛盾
八郑村党支部的委员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村里的监督小组组长必须是党员,所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非常好,党支部在村务管理中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推广“八郑规程”对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基层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的和谐需要有每个村庄的和谐,按照“八郑模式”,村庄都安定和谐了,大量的上访、群体性事件就会大大减少。把矛盾在村庄这个层面消化掉,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就可以大大减少。
“八郑规程”是政治体制改革在农村基层的体现
“八郑规程”是政治体制改革在农村基层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首先,它为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其次,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民主制度也是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文化建设不仅是放电影、看演出、看电视,它包括一种制度文化的建设。这种民主制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第三,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决策中,村民民主将会起到很重要监督和决策作用,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乡村自治要帮老百姓解决难题
中国乡村自治的问题在于“管而不给钱,我要管你,你拿钱。”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好转,中央每年拿出3397亿元用于县以下的公用开支。那么,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抓什么?第一抓经济组织,抓经济基础,打好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第二抓社会组织。抓社会组织建设就是让基层的党组织能够低成本工作,使得农村治理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借鉴近代村治建设的经验,抓合作社建设,帮助老百姓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乡村自治的关键是程序和监督
“八郑规程”不仅有八项制度,而且有八大流程,特别强调了程序的重要性。对于乡村的治理,程序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民主程序的过滤,才能够选出合适的领导人,做出科学的决策,实行高效的管理,实现强有力的监督。“八郑规程”中的监督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监督,就会缺乏效率,久而久之就会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八郑规程”的八项制度中有四项是属于监督的,体现了全面监督、全程监督和依法监督的特点。
村治模式要避免宗族观念
新农村建设,不是靠一些财政支持就能够达到目标的。最根本的是农村自身要增强造血功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但是,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村一级组织建设会受家族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村治模式的时候,必须考虑怎样避免宗族观念、家族政权的弊端。这个弊端不会促进经济发展,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会促进社会和谐,而会阻碍社会和谐建设;不会利于新农村建设,而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反作用力。
“八郑规程”是很好的乡村治理雏形
现在有些地方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有些人觉得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政府给多少资金我干多少事。农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也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了,所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考虑怎样提高农民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精神。八郑村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不仅有乡规民约,还有自己的村歌,这已经是在有意识地引导村民提高文化和修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八郑规程”已经超出了民主管理规范化的一般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很好的管理体系样本,是一个比较好的乡村治理的雏形。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系统的治理
“八项规程”提出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它对于基层民主管理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是政权的最基层,社会的稳定、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的重点难点工作都在农村。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发挥基层领导核心作用,就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其次它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农村的建设主要是靠农民,发动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指挥能力,认识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自己的职责、任务,“八郑规程”在这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
这里原则不再是口号
农村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谁来组织?谁来推动?怎么组织?怎么推动?这就是村治的问题。可以说“八郑规程”对解决上述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八郑规程”中,原则不再是口号,而是可以操作的办法和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也是具体的,哪一项办了,哪一项没办都清清楚楚,这样就使得农民当家作主不再是一句空话,变成了扎扎实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