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改编自中国经典题材,编剧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遵循商业化潮流和动画语言表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动画应扎扎实实地从产业链的基础——动画形象的塑造做起,而动画编剧是创造动漫形象的关键环节,剧本创作要显现动画的衷观语言和商业规律,这才是中国动画产业的根本出路。从这一点来说,源自中国经典的《花木兰》的成功改编,对我们启示意义。
关键词 商业 动画改编 解析与启迪
北朝乐府民歌《鼓角横吹曲》,又称《木兰辞》。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的叙事诗歌,描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二年后荣归故里的故事,全篇共300余字。花木兰的故事以传说、戏曲等形式千古流传,充满着神奇的诗意,这位传奇女子以其勇敢善良和忠君孝道成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这一故事也成为中国乃至东方最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之一。历年来,以《木兰辞》为题材改编的各类艺术形式。主要有民间故事、戏曲、曲艺、影视、动画等,形式多样、版本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26年梅兰芳版的电影《木兰从军》1956年常香玉版的豫剧《花木兰》1964年邵氏版电影《花木兰》1998年袁咏仪版的电视连续剧《花木兰》以及1998年迪士尼版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等。
动画《花木兰》是迪斯尼第36部动画电影。是其区域文化全球战略模式下的一部力作,由700多名艺术家历时两年完成。耗资1亿多美元。影片一推出随即在北美掀起一股花木兰热,全球票房达3亿美元,是所有《花木兰》改编作品中商业价值最高的。
原著《木兰辞》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木兰从军的准备和还乡后高兴喜悦的情景,十二年的军旅征程则简炼地带过。可以看出,原著对主人公的刻画细腻但比较单一,故事情节也比较平淡,从而在戏剧冲突、娱乐性和细节展现等方面均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发挥。迪斯尼经甄选确定这一题材后,运用好莱坞电影模式,对原著进行重新定位和挖掘,在主题、人物、情节、叙事结构、语言与画面等方面进行想像与重构,既保留了原著精髓,又充满现代性和东方风情。
一、动画《花木兰》编尉解析
1 主题表达
原著鲜明地体现了“忠孝两全”和“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两大主题,“忠君孝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男尊女卑”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大量的改编多囿于这两大东方式传统主题架构,给人以作品虽多,而难有新意的感觉。迪斯尼以其全球化的商业与文化战略思维,意识到必须赋予影片新的内涵和文化。才能获得西方观众的认同或激起东方观众的兴趣。于是乎,迪斯尼将动画《花木兰》改编成“自我与成长”和“爱与情感”这两个永恒的主题表达。
“自我与成长”是现代主流范畴的主题之一,也是与普通大众最贴近,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主题。在影片的开始阶段,木兰在媒婆家里受挫后,失落地说:“何时才能找到自我?”紧接着由主题曲《真情的自我》直率而鲜明地表露主题:“为什么?我却不能够成为好新娘,让所有人伤心。难道说,我的任性害了我?我知道,如果我再执意做我自己,我会失去所有人。为什么我眼里,看到的只有我?却在此时觉得离她好遥远。敞开我的胸怀,去追寻!去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由此展开花木兰追寻自我的历程。在影片的最后阶段,木兰凯旋回己!另外,编剧还突出渲染人类最普遍的情感——爱,在剧中展现了家后看到开放的花时说:“也许我(从军)不是为了父亲,也许是为了我自父女之爱、战友之爱、男女之爱等,表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让观众感同身受而轻松愉悦。
经过如此演绎,影片弱化了封建主义色彩,着眼于人性与情感,大大增强了原著的内涵和表现力,使影片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2 人物设置
原著中的人物仅有木兰、双亲、皇帝、阿姊、小弟、战友等七位角色,且重点着墨于花木兰,人物关系简单不具备戏剧性。故事在流传中逐渐加入李亮(李广)、将军等角色,用以表现爱情故事:在袁咏仪版的电视连续剧中以“戏说”为轴,加入灶神苏吉利和将军余承恩等,以此展现多角恋情、喜剧情节和传奇色彩。而动画《花木兰》的编剧则大胆颠覆人物的传统形象。将花木兰改编成善良活泼、个性鲜明、自觉追寻自我的现代邻家女孩形象,使人物更具真实感和现代气息,在观看心理上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同时也赋予经典新的理念。此外。将人物分组,设置了重要角色,如将军李翔、守护神木须龙等:还有对立角色,如媒婆、单于、宰相赐福等。其中木须龙拟人化的角色塑造。既充分发挥动画擅长表现幻想的优势。也为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素材,是迪斯尼的经典手法之一。
人物性格的改编和设定让影片的剧情得以展开,并形成幽默、传奇、感人的风格。
3 情节设置
影片开头增添了木兰在媒婆家搞砸出错的桥段,反应木兰独立于传统、快乐活泼,又因自我价值受到束缚而略带苦闷的个性。紧接着将原著中郑重辞别父母替父从军的情节,改编为偷走兵器不辞而别。削弱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思想。而间接表现出父女情深及木兰自觉追寻自我、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军旅战斗生涯中,原著仅用“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82字。形象而概括地叙述了木兰的十年军旅生涯。细节和画面均有大空间可以想像。在88分钟的片长中,军旅和战斗情节是重点。大约共用57分钟来展现,主要设置了“新兵训练”、“雪山遭遇战”和“皇宫救主”等情节点,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外,穿插木须龙、幸运蟋蟀和战友等角色的插科打诨,幽默生动、令人捧腹。最后,以一段现代西方式的爱情表白,让木兰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全片圆满结束。
动画《花木兰》以原著为基础,在重新设定的主题和人物框架下,进行自由的细节想像,使之成为具备现代流行元素的模式化电影,从而在观赏性、娱乐性等方面更加引人入胜。
4 叙事结构
动画《花木兰》具有一般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模式,在叙事结构上沿用悉德·菲尔德的三段式剧本框架,即建置(开端/情节点1):对抗(紧要关头1/中间点/紧要关头2/情节点2):结局。
4.1 建置(开端)
匈奴入侵(边关告急。皇帝征兵)
木兰在媒婆家出错(媒婆发怒,木兰失落)
女扮男装,不辞而别(花弧年迈腿伤。老祖宗欲派木须龙追回木兰,它却想帮木兰成为英雄)
4.2 对抗/发展/高潮(紧要关头、情节点)
新兵训练(模仿男人。新兵打斗,新兵们轻视木兰,木兰用智慧帮大家完成训练,众人遂团结一心)
雪山遭遇战(木兰洗澡险露馅,前线告急,行军至雪山遭伏击。李翔受伤,木兰用大炮轰 击雪山造成雪崩,淹没敌军,木兰受伤身份暴露,被李翔赶出军队)
皇宫救主(单于潜入京城,袭击皇帝,李翔不敌单于,木兰冒险救主,皇帝感谢木兰)
4.3 结局
木兰还家(父亲怜惜,家人高兴)
李翔求婚(两人欢喜)
木须龙与老祖宗庆贺(木须龙成为花家守护神)
影片整体结构流畅自然,戏剧冲突此起彼伏,全剧约有35个情节点,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5 语言与画面
电影是视听综合的艺术,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和音响,以及独特的画面效果是一部优秀电影必备的因素,如何在剧本中展现语言和画面是编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相比于日本动画主题的多样性和2D画风,以及欧洲的艺术化风格,好莱坞动画的显著特征是轻松幽默、场景壮丽、动作流畅和音乐优美,体现出完美强烈的视听震撼力。无疑,《花木兰》编剧对原著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想像和表现。很好地展现出好莱坞动画的风格和超现实的动画特性。
5.1 台词
台词是电影剧本创作的重点和难点。动画电影的台词创作难度更大,在口语化、生动性、性格展现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真人电影的台词风格。动画《花木兰》的台词精彩纷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木兰在媒婆家受挫后,失落地回家。父亲对她说:“哎呀,哎呀,今年我们院子里的花开得多么美丽啊!可是你看,这一朵迟了点。不过,我敢肯定。当它开的时候,它将是万花丛中最美丽的一朵。”木兰听后露出了微笑,父女深情溢于言表。
木须龙出场时,运用短句和幽默台词,将这搞怪又饶舌的小动物(迪斯尼动画必不可少的角色)表现得活灵活现。如——
“我复活啦!告诉我!谁需要我的保护?老祖宗。只要你开口,我立刻搞定它。”
“行,我这就去!(敲响锣鼓)快起来!都醒醒!起床!要办正经事了!别睡美容觉了!”
“什么!说我长得傻!!你才是呢!……”
木须龙把幸运蟋蟀做成闹钟叫醒木兰,说道:“好。起来吧!!太阳照屁股啦!睡美人。……来,喝粥。它在对你笑呢。”
“等等,你忘记你的剑啦……我的小宝贝要上战场了。”
花奶奶的性格也通过台词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如……
“哈哈,不错!这幸运蟋蟀还真灵!
“好极了!她只带回一把剑。要我说,她该带回个男人!”
“啊。下次我也要上战场。”
5.2 画面
优美的画面和壮丽宏伟的大场面表现向来是好莱坞动画独树一帜的风格,《花木兰》也不例外。编剧提炼汇集了中国传统元素一一长城、汉字、火药、云纹、龙、舞狮、塞外雪景等。经由精心绘制,使影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极具视觉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二、动画《花木兰》编剧的启示
动画诞生近百年来,已从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嬗变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其商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已是不争的事实,商业化成为当今全球动漫业的主流语境。动画既是一种商品,又为衍生产品提供了载体,在大众娱乐与消费的时代进行着动漫形象的多重销售。因此,故事创意(编剧)是能否产生具有商业亮点的动漫形象的关键。动画《花木兰》的成功是众多因素的综合,其中之一即是题材策划与编剧的成功,这对发展中的中国动画业不无启迪作用。
1 商业化和娱乐性是动画编剧的立足点
“中国动画学派”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臻于世界动画艺术的顶峰。然而在动画产业化的进程中,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动漫强国。其中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动画作品本身来看,至少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故事说教有余。娱乐不足,教育功能高于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新中国对动画的定义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大多数国人至今仍然停留在这一传统的思维定式上。二是动画作品中动漫形象的可开发程度不高,体现为动漫形象的性格和造型不鲜明、应用受限制等,这不仅与动画设计有关,更与赋予动漫形象性格的编剧关系密切。反观美日等动漫强国,无不将动漫作品定位于“生产快乐、娱乐大众”,并将其商品化,形成巨大的文化工业,日益影响着社会文化和经济。
动画编剧除了对动画视听语言进行表现外,更要凸显娱乐功能和衍生商品开发的可能性。娱乐和商业元素在编剧中体现为主题、形象、造型、道具、场景、台词、音乐、动作等《花木兰》在迪斯尼编剧笔下,充满了娱乐元素和商业想像,将这一东方经典重构成极具商业化的大众娱乐盛宴,木须龙和幸运蟋蟀的想像塑造,以及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更是编剧中的一大亮点,使动画的衍生开发更具多样化和系列化。
2 经典题材的动画改编要强化动画语言和现代元素的表现
改编是动画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不少取材于经典题材的动画在视听、娱乐和商业等方面超越了原著,获得更广泛的流传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在中国动画80多年的历程中,不乏此类作品,例如改编自《西游记》有《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火焰山》等,改编自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的《葫芦兄弟》、《七色鹿》《鹬蚌相争》《宝莲灯》等经典动画,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然而将以上作品放在全球化营销的市场背景下,就暴露出其表现语言和现实意义的不足。因此,如何对经典题材进行现代演绎,以适应动画产业的发展潮流,是中国动画编剧需要着力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动画总体上属视听艺术的范畴。但不是简单的“美术 电影”,它除了具有一般的影视语言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例如主题的虚拟性、视觉风格的多样化、想像的超现实性,还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情等,无不体现着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动画改编就是要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动作造型、场景展现,以及语言对白等方面凸显动画语言特性《花木兰》的动画语言主要表现为神话传奇色彩、超现实情节和宏伟场景、角色性格和娱乐精神,为东西方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其次,动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工业,能否在管理、经营、开发等环节形成产业链,条件之一便是作品必须富有现实意义和深受广泛人们的喜爱。因此在传统题材的改编中一定要融入现代元素,才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和消费愿望。现代元素包括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视听审美潮流、叙事风格,以及流行语言等。将这些元素外化为情节、动作、造型、服装、色彩、特效、音乐、对白等形式,从而赋予传统题材新活力,也才能使动画的后期开发成为可能。现代流行元素在《花木兰》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得到西方观众的青睐,也给东方观众带来非同往常的视角。反观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些改编动画大片,如《宝莲灯》、《小兵张嘎》等,在现代元素的植入与表达上,鲜有出彩的亮点,因此难以发挥出动画的商品特性。
三、结语
近年来,关于如何发展中国动画产业的讨论层出不穷。有的认为要从政策层面来加以引导和扶持:有的提出要整合动漫运营系统:有的认为资金是基础和关键:有的认为只有发展原创才是动漫产业的出路,等等。我认为动漫产业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跳出这一背景来谈产业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现阶段,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还很低,对动漫业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上急于盈利的心态,难得一见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动画作品。
在国际动画产业格局中,美国以大投入、大营销、高回报为主要特征:日本则以题材多样化、高效生产、独特审美和受众面广的模式与美国抗衡。如此情境之下,中国动画如何应对?我以为应扎扎实实地从产业链的基础——动画形象的塑造做起,而动画编剧是创造动漫形象的关键环节,剧本创作要显现动画的表现语言和商业规律,这才是中国动画产业的根本出路。从这一点来说,源自中国经典的《花木兰》的成功改编,对我们尤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商业 动画改编 解析与启迪
北朝乐府民歌《鼓角横吹曲》,又称《木兰辞》。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的叙事诗歌,描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二年后荣归故里的故事,全篇共300余字。花木兰的故事以传说、戏曲等形式千古流传,充满着神奇的诗意,这位传奇女子以其勇敢善良和忠君孝道成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这一故事也成为中国乃至东方最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之一。历年来,以《木兰辞》为题材改编的各类艺术形式。主要有民间故事、戏曲、曲艺、影视、动画等,形式多样、版本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26年梅兰芳版的电影《木兰从军》1956年常香玉版的豫剧《花木兰》1964年邵氏版电影《花木兰》1998年袁咏仪版的电视连续剧《花木兰》以及1998年迪士尼版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等。
动画《花木兰》是迪斯尼第36部动画电影。是其区域文化全球战略模式下的一部力作,由700多名艺术家历时两年完成。耗资1亿多美元。影片一推出随即在北美掀起一股花木兰热,全球票房达3亿美元,是所有《花木兰》改编作品中商业价值最高的。
原著《木兰辞》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木兰从军的准备和还乡后高兴喜悦的情景,十二年的军旅征程则简炼地带过。可以看出,原著对主人公的刻画细腻但比较单一,故事情节也比较平淡,从而在戏剧冲突、娱乐性和细节展现等方面均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发挥。迪斯尼经甄选确定这一题材后,运用好莱坞电影模式,对原著进行重新定位和挖掘,在主题、人物、情节、叙事结构、语言与画面等方面进行想像与重构,既保留了原著精髓,又充满现代性和东方风情。
一、动画《花木兰》编尉解析
1 主题表达
原著鲜明地体现了“忠孝两全”和“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两大主题,“忠君孝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男尊女卑”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大量的改编多囿于这两大东方式传统主题架构,给人以作品虽多,而难有新意的感觉。迪斯尼以其全球化的商业与文化战略思维,意识到必须赋予影片新的内涵和文化。才能获得西方观众的认同或激起东方观众的兴趣。于是乎,迪斯尼将动画《花木兰》改编成“自我与成长”和“爱与情感”这两个永恒的主题表达。
“自我与成长”是现代主流范畴的主题之一,也是与普通大众最贴近,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主题。在影片的开始阶段,木兰在媒婆家里受挫后,失落地说:“何时才能找到自我?”紧接着由主题曲《真情的自我》直率而鲜明地表露主题:“为什么?我却不能够成为好新娘,让所有人伤心。难道说,我的任性害了我?我知道,如果我再执意做我自己,我会失去所有人。为什么我眼里,看到的只有我?却在此时觉得离她好遥远。敞开我的胸怀,去追寻!去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由此展开花木兰追寻自我的历程。在影片的最后阶段,木兰凯旋回己!另外,编剧还突出渲染人类最普遍的情感——爱,在剧中展现了家后看到开放的花时说:“也许我(从军)不是为了父亲,也许是为了我自父女之爱、战友之爱、男女之爱等,表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让观众感同身受而轻松愉悦。
经过如此演绎,影片弱化了封建主义色彩,着眼于人性与情感,大大增强了原著的内涵和表现力,使影片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2 人物设置
原著中的人物仅有木兰、双亲、皇帝、阿姊、小弟、战友等七位角色,且重点着墨于花木兰,人物关系简单不具备戏剧性。故事在流传中逐渐加入李亮(李广)、将军等角色,用以表现爱情故事:在袁咏仪版的电视连续剧中以“戏说”为轴,加入灶神苏吉利和将军余承恩等,以此展现多角恋情、喜剧情节和传奇色彩。而动画《花木兰》的编剧则大胆颠覆人物的传统形象。将花木兰改编成善良活泼、个性鲜明、自觉追寻自我的现代邻家女孩形象,使人物更具真实感和现代气息,在观看心理上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同时也赋予经典新的理念。此外。将人物分组,设置了重要角色,如将军李翔、守护神木须龙等:还有对立角色,如媒婆、单于、宰相赐福等。其中木须龙拟人化的角色塑造。既充分发挥动画擅长表现幻想的优势。也为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素材,是迪斯尼的经典手法之一。
人物性格的改编和设定让影片的剧情得以展开,并形成幽默、传奇、感人的风格。
3 情节设置
影片开头增添了木兰在媒婆家搞砸出错的桥段,反应木兰独立于传统、快乐活泼,又因自我价值受到束缚而略带苦闷的个性。紧接着将原著中郑重辞别父母替父从军的情节,改编为偷走兵器不辞而别。削弱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思想。而间接表现出父女情深及木兰自觉追寻自我、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军旅战斗生涯中,原著仅用“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82字。形象而概括地叙述了木兰的十年军旅生涯。细节和画面均有大空间可以想像。在88分钟的片长中,军旅和战斗情节是重点。大约共用57分钟来展现,主要设置了“新兵训练”、“雪山遭遇战”和“皇宫救主”等情节点,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外,穿插木须龙、幸运蟋蟀和战友等角色的插科打诨,幽默生动、令人捧腹。最后,以一段现代西方式的爱情表白,让木兰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全片圆满结束。
动画《花木兰》以原著为基础,在重新设定的主题和人物框架下,进行自由的细节想像,使之成为具备现代流行元素的模式化电影,从而在观赏性、娱乐性等方面更加引人入胜。
4 叙事结构
动画《花木兰》具有一般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模式,在叙事结构上沿用悉德·菲尔德的三段式剧本框架,即建置(开端/情节点1):对抗(紧要关头1/中间点/紧要关头2/情节点2):结局。
4.1 建置(开端)
匈奴入侵(边关告急。皇帝征兵)
木兰在媒婆家出错(媒婆发怒,木兰失落)
女扮男装,不辞而别(花弧年迈腿伤。老祖宗欲派木须龙追回木兰,它却想帮木兰成为英雄)
4.2 对抗/发展/高潮(紧要关头、情节点)
新兵训练(模仿男人。新兵打斗,新兵们轻视木兰,木兰用智慧帮大家完成训练,众人遂团结一心)
雪山遭遇战(木兰洗澡险露馅,前线告急,行军至雪山遭伏击。李翔受伤,木兰用大炮轰 击雪山造成雪崩,淹没敌军,木兰受伤身份暴露,被李翔赶出军队)
皇宫救主(单于潜入京城,袭击皇帝,李翔不敌单于,木兰冒险救主,皇帝感谢木兰)
4.3 结局
木兰还家(父亲怜惜,家人高兴)
李翔求婚(两人欢喜)
木须龙与老祖宗庆贺(木须龙成为花家守护神)
影片整体结构流畅自然,戏剧冲突此起彼伏,全剧约有35个情节点,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5 语言与画面
电影是视听综合的艺术,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和音响,以及独特的画面效果是一部优秀电影必备的因素,如何在剧本中展现语言和画面是编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相比于日本动画主题的多样性和2D画风,以及欧洲的艺术化风格,好莱坞动画的显著特征是轻松幽默、场景壮丽、动作流畅和音乐优美,体现出完美强烈的视听震撼力。无疑,《花木兰》编剧对原著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想像和表现。很好地展现出好莱坞动画的风格和超现实的动画特性。
5.1 台词
台词是电影剧本创作的重点和难点。动画电影的台词创作难度更大,在口语化、生动性、性格展现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真人电影的台词风格。动画《花木兰》的台词精彩纷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木兰在媒婆家受挫后,失落地回家。父亲对她说:“哎呀,哎呀,今年我们院子里的花开得多么美丽啊!可是你看,这一朵迟了点。不过,我敢肯定。当它开的时候,它将是万花丛中最美丽的一朵。”木兰听后露出了微笑,父女深情溢于言表。
木须龙出场时,运用短句和幽默台词,将这搞怪又饶舌的小动物(迪斯尼动画必不可少的角色)表现得活灵活现。如——
“我复活啦!告诉我!谁需要我的保护?老祖宗。只要你开口,我立刻搞定它。”
“行,我这就去!(敲响锣鼓)快起来!都醒醒!起床!要办正经事了!别睡美容觉了!”
“什么!说我长得傻!!你才是呢!……”
木须龙把幸运蟋蟀做成闹钟叫醒木兰,说道:“好。起来吧!!太阳照屁股啦!睡美人。……来,喝粥。它在对你笑呢。”
“等等,你忘记你的剑啦……我的小宝贝要上战场了。”
花奶奶的性格也通过台词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如……
“哈哈,不错!这幸运蟋蟀还真灵!
“好极了!她只带回一把剑。要我说,她该带回个男人!”
“啊。下次我也要上战场。”
5.2 画面
优美的画面和壮丽宏伟的大场面表现向来是好莱坞动画独树一帜的风格,《花木兰》也不例外。编剧提炼汇集了中国传统元素一一长城、汉字、火药、云纹、龙、舞狮、塞外雪景等。经由精心绘制,使影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极具视觉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二、动画《花木兰》编剧的启示
动画诞生近百年来,已从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嬗变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其商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已是不争的事实,商业化成为当今全球动漫业的主流语境。动画既是一种商品,又为衍生产品提供了载体,在大众娱乐与消费的时代进行着动漫形象的多重销售。因此,故事创意(编剧)是能否产生具有商业亮点的动漫形象的关键。动画《花木兰》的成功是众多因素的综合,其中之一即是题材策划与编剧的成功,这对发展中的中国动画业不无启迪作用。
1 商业化和娱乐性是动画编剧的立足点
“中国动画学派”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臻于世界动画艺术的顶峰。然而在动画产业化的进程中,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动漫强国。其中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动画作品本身来看,至少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故事说教有余。娱乐不足,教育功能高于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新中国对动画的定义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大多数国人至今仍然停留在这一传统的思维定式上。二是动画作品中动漫形象的可开发程度不高,体现为动漫形象的性格和造型不鲜明、应用受限制等,这不仅与动画设计有关,更与赋予动漫形象性格的编剧关系密切。反观美日等动漫强国,无不将动漫作品定位于“生产快乐、娱乐大众”,并将其商品化,形成巨大的文化工业,日益影响着社会文化和经济。
动画编剧除了对动画视听语言进行表现外,更要凸显娱乐功能和衍生商品开发的可能性。娱乐和商业元素在编剧中体现为主题、形象、造型、道具、场景、台词、音乐、动作等《花木兰》在迪斯尼编剧笔下,充满了娱乐元素和商业想像,将这一东方经典重构成极具商业化的大众娱乐盛宴,木须龙和幸运蟋蟀的想像塑造,以及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更是编剧中的一大亮点,使动画的衍生开发更具多样化和系列化。
2 经典题材的动画改编要强化动画语言和现代元素的表现
改编是动画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不少取材于经典题材的动画在视听、娱乐和商业等方面超越了原著,获得更广泛的流传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在中国动画80多年的历程中,不乏此类作品,例如改编自《西游记》有《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火焰山》等,改编自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的《葫芦兄弟》、《七色鹿》《鹬蚌相争》《宝莲灯》等经典动画,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然而将以上作品放在全球化营销的市场背景下,就暴露出其表现语言和现实意义的不足。因此,如何对经典题材进行现代演绎,以适应动画产业的发展潮流,是中国动画编剧需要着力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动画总体上属视听艺术的范畴。但不是简单的“美术 电影”,它除了具有一般的影视语言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例如主题的虚拟性、视觉风格的多样化、想像的超现实性,还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情等,无不体现着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动画改编就是要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动作造型、场景展现,以及语言对白等方面凸显动画语言特性《花木兰》的动画语言主要表现为神话传奇色彩、超现实情节和宏伟场景、角色性格和娱乐精神,为东西方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其次,动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工业,能否在管理、经营、开发等环节形成产业链,条件之一便是作品必须富有现实意义和深受广泛人们的喜爱。因此在传统题材的改编中一定要融入现代元素,才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和消费愿望。现代元素包括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视听审美潮流、叙事风格,以及流行语言等。将这些元素外化为情节、动作、造型、服装、色彩、特效、音乐、对白等形式,从而赋予传统题材新活力,也才能使动画的后期开发成为可能。现代流行元素在《花木兰》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得到西方观众的青睐,也给东方观众带来非同往常的视角。反观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些改编动画大片,如《宝莲灯》、《小兵张嘎》等,在现代元素的植入与表达上,鲜有出彩的亮点,因此难以发挥出动画的商品特性。
三、结语
近年来,关于如何发展中国动画产业的讨论层出不穷。有的认为要从政策层面来加以引导和扶持:有的提出要整合动漫运营系统:有的认为资金是基础和关键:有的认为只有发展原创才是动漫产业的出路,等等。我认为动漫产业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跳出这一背景来谈产业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现阶段,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还很低,对动漫业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上急于盈利的心态,难得一见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动画作品。
在国际动画产业格局中,美国以大投入、大营销、高回报为主要特征:日本则以题材多样化、高效生产、独特审美和受众面广的模式与美国抗衡。如此情境之下,中国动画如何应对?我以为应扎扎实实地从产业链的基础——动画形象的塑造做起,而动画编剧是创造动漫形象的关键环节,剧本创作要显现动画的表现语言和商业规律,这才是中国动画产业的根本出路。从这一点来说,源自中国经典的《花木兰》的成功改编,对我们尤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