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2012年就已经正式退休,但蔡瑞康还是难以离开工作岗位。如今,83岁的他仍坚持每个星期在空军总医院出两个半天的门诊。他自己其实也是一位病人—刚刚接受了左侧股骨头的置换手术,目前还处于休养恢复期。
一个上午的门诊过后,终于可以喝上一口水,助手提醒蔡瑞康起身活动一下。他有些吃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由助手搀着,在门诊室里慢慢地走了两圈。
与“白魔”的斗争
“那么多孩子因为白癜风让家庭失去欢乐,我这个当医生的不能看着不管。”
刘芳菲(化名)是两位孩子的母亲,3岁的女儿一直在接受针对白癜风的各种治疗,甚至还为此专门去美国找过医生。最近,1岁多的儿子也出现了白癜风的症状。女儿不愿让别人看她头顶上的那一大块白斑,在门诊室里又哭又闹。母亲蹲在身边安抚她,带着哭腔说:“听妈妈话,让爷爷看看你的头顶。”渐渐地,小姑娘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蔡瑞康仔细地查看了两个孩子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为他们把了脉、观察了舌苔,还一一查看了孩子身上各处的白斑,然后为他们分别开具了药方。针对孩子的情况,蔡瑞康交代一旁做记录的助手在方子里加入了一味补肾健脾的药。他向刘芳菲详细介绍了每一种口服和外敷药的用法,还嘱咐她白天多让孩子晒太阳,晚上用黑光灯照射时要控制好时间。“小朋友,以后要少吃零食,这样病才能好得快。”蔡瑞康对小姑娘叮嘱,并和她们约定三个月之后再来做复查。
白癜风是一种系统免疫学疾病,是由于外因刺激诱发机体免疫病变,造成人体生长黑色素的酶不能正常合成,从而形成局部白斑。白癜风带来的外表皮损明显,造成患者人际交往障碍,而且漫长的治疗周期会产生较高的诊疗费用—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据统计,目前,白癜风困扰着全世界约1亿人口,中国的患者约有3000万。白癜风病情易反复、治愈率低,是世界性疑难杂症。近年来,白癜风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
治疗儿童白癜风,关键在于一个“早”字。但有的患儿发病早期皮肤变化不明显,肉眼不易察觉。为了解决早期检测的难题,蔡瑞康尝试了多种办法,并最终研制了一种被他称为“放大镜”的荧光检测仪器,从而为儿童白癜风的治疗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结合几十年的皮肤病临床诊治经验,蔡瑞康观察发现,很多白癜风患儿有脾虚症状,有的甚至很严重。他们大多吸收差,导致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不足,而这些正是色素生成的原料,长时间的缺乏必定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研制出内服中药制剂“乌梅汤”,促进色素沉着,其中还加入了具有健脾胃功效的山楂等药物。“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不错,可药汤又苦又涩,孩子们难以下咽,于是我想到要改变剂型,就是现在的乌梅汤、法制枸杞黑豆和一系列中药膏滋制剂。”蔡瑞康说。
在白癜风临床诊治中,服用光敏药物加光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部分西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为此,蔡瑞康对外用药进行了重新组合,选择了光敏效应较强的马齿苋、茜草等中草药作为主要元素,制成复方制剂茜草增色液后直接涂在白斑患处。这种复方制剂不仅具有类似西药甲氧沙林的光敏作用,且副作用很小,对于孩子来说也更安全。
在药物治疗上,蔡瑞康创新地提出了中药涂敷、日晒、黑光灯照射及中草药内服联合的“全天候四联疗法”,既克服了光敏制剂引发皮肤的红肿、水泡等反应,也克服了某些口服药物对儿童胃肠道的刺激。
白癜风的治疗周期不是以日计,而是以月計,甚至以年计,患者必须具有充分的耐心与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彻底驯服白癜风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蔡瑞康说,“我愿意帮助病人度过这一关。”
使命大于天
“军医,往往是临危受命,说走就走,甚至是当天就要赶到第一线去解决问题。”
1953年,蔡瑞康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毕业。“四医大”的求学时光让他终生难忘。入学时,他只有15岁,个头比别的同学都小,被大家爱护地称为“蔡娃子”。
“求学期间,正值抗美援朝,我们那批军校生如饥似渴地学习,时刻准备上战场。大学毕业前的一年,我被分配到皮肤性病专科学习。当时有‘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但我更相信‘干一行爱一行’这个道理,想着一定要在这个小学科上做出些成绩来。”蔡瑞康回忆说。
几十年的从医经历中,蔡瑞康始终以“做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兑现“服务于军民”的承诺。
20世纪50年代,进入空军总医院工作的蔡瑞康收治了一位飞行学员。“当时他只有20多岁,患上了天胞疮。”这种病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却相当棘手。病人全身溃烂,还感染了绿脓杆菌,味道刺鼻。又因为病人是男性,女护士照顾起来不方便,蔡瑞康便亲自担任起护理工作,晚上跟他同住一间隔开的病房,遇到情况可以随时处置。遗憾的是,半年后,这位学员没能挺过鬼门关。“我后来告诉我的学生,有些不能治好的病人,也要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去尽力而为……”回忆往事,蔡瑞康依然感到痛心和遗憾。
“想当好军医,就不能怕死。”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南方边境战事激烈,前线气候湿热、环境恶劣,“烂裆”等皮肤病使我军官兵备受煎熬。蔡瑞康临危受命,和战友紧急赶赴前线。当时各个连队的阵地很分散,蔡瑞康到连队救治伤病员或者进山采药,沿途要经过很多雷区。“没有人说得清地雷埋在哪里,只能自己摸索,大家照应着前行,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冷枪。那个时候,早晨从后方医院出发,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吃上中午饭。”
一年时间里他8上前线,走访了100多个猫耳洞。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和药物试验,“烂裆”的元凶被蔡瑞康和他的战友马复先查出:致病因是阴囊癣、阴囊念球菌,传染媒介是褐色线鼠。蔡瑞康一边上报总部组织专人赴前线灭鼠,一边对症组方,研发新药。很快,一种名为“1号霜”的新型外用药剂研制成功,使前线部队常见皮肤病发病率大大降低。“1号霜”被迅速推广到全军,成为我军官兵野战环境下皮肤保健的必备药品,因“烂裆”而导致的非战斗减员被控制住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因肺炎而住院的蔡瑞康心情格外沉重,电视和广播里不停播放的震灾区实况,让病床上正在输液的他焦急万分。14日中午,得知空军总医院组派的医疗队出发去灾区的消息,他再也躺不住了,“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要去尽一份力。”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刘新国,并让她给自己准备行装。
看着病中的蔡瑞康,刘新国没有作声,相濡以沫50多年,她太了解蔡瑞康的秉性。刘新国知道,虽然她现在留住了他,但这位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已经73岁的老兵肯定会重返前线。
5月23日,听说医院要成立皮肤病防治专家组赶赴灾区,病情初愈刚刚转回家中休养的蔡瑞康,用他特有的倔强,终于说服了家人和医院领导。“灾区百姓在受煎熬,有需要我的地方。”
20天时间里,他和皮肤科专家组的刘玮等同事冒着余震,深入都江堰、彭州、绵竹、什邡4个重灾市县的20多个村镇,接诊上万人次,还紧急编写《地震灾后皮肤病防治手册》等宣传品,下发到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手中。
救灾初期,网络上出现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中大面积爆发“神秘皮肤病”的传闻。蔡瑞康带领专家组深入一线,在人群聚集区附近发现了一种带毛的植物。“刘玮同志请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对这种植物的样本做了化验,得出的结论是荨麻。它的毛被风吹得四处扩散,触碰到人的皮肤就会引发丘疹性荨麻疹。”
蔡瑞康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迅速组织专家组成员分赴各个救灾点和安置点,为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解除病痛,平息了谣言。“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和安置点的大喇叭做宣传,把周围的荨麻清扫干净,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症状了。”
医者仁心
“有人送给我一幅字,写的是‘医精情深’。‘精’我不敢讲,但是这份‘情’我一直都有。人的本事有大小,医术水平有高低,但是对病人的尊重是要放在首位的,这也是我心中中医思想的精华。”
南齐时代的医学著作《褚氏遗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蔡瑞康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是西医,却很早就迷上了中医。1956年至1957年,组织上派他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后改为协和皮肤性病研究所)学习。他看到有些留学回国的专家治疗皮肤病的手段很有局限,而且不少西药的副作用很大“。西医治疗痤疮,一般会使用激素,因为性激素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男性患者使用雌性激素,女性患者使用雄性激素,以异性激素来冲击痤疮。但是患者使用激素过量后,会出现反向性别的表现,甚至生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当时,遇到疑难杂症,研究所会邀请北派中医大家赵炳南前来会诊。蔡瑞康发现,通过中草药等方式,病人的症状逐渐好转,且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改观了很多。这让他萌发了师从赵炳南,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的念头。
蔡瑞康说:“我从医之路上最重要的一课不是在课堂里学来的,而是由老先生们言传身教的,但这一课却不是关于医术。”他发现赵先生对生活贫苦的百姓尤为关照,一个小细节更是让他记忆深刻。“一次随赵先生出诊,看完一位患者,我就喊了一声‘下一个’。赵先生微笑着对我说:‘病人首先是人,是因为生病了才要来找医生,对他们要关爱,更要尊重。应该叫下一位。’赵先生的话让我脸上一阵发烧,从此我恍然大悟,开窍了。”
1976年,北京市卫生局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蔡瑞康有幸跟随南派中医大家朱仁康学习了一年。朱仁康是典型的學院派医生,用药特点是条理、规范,蔡瑞康平时帮他抄方子并整理了十几本笔记,这让他自己学习中医上升了一个台阶。“先是跟随赵先生,后又跟随朱先生,对一南一北两位中医泰斗精神和技艺的传承,使我充分汲取到中医的精华。”
一路走来,回顾蔡瑞康治疗和研究皮肤病的50余载,就是不断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创新治疗手段、优化治疗效果的过程。“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中西医并重,国外医学界也已开始探索中医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路必须要有人走,我们中国必须要走在前面。”蔡瑞康说。
在蔡瑞康看来,真正的好医生,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要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医术品德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是安神定志,无欲念,无希求。对待患者,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亲疏远近,一律同样看待,也不能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自己的利弊得失。“推托和摆架子那不是人民军医的样子,看到病人的烦恼,应该像自己有烦恼一样,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理解、支持、和谐,源自医生的医精德高。”
蔡瑞康已记不清自己带出过多少位徒弟、学生,培养了多少位硕士、博士,受老师的影响,蔡瑞康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不是教他们如何治疗皮肤病、怎么看好显微镜,而是告诉他们要爱惜病人。“医生要在各种选择中,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快地治愈疾病。”
到现在,蔡瑞康也不敢说自己学“好”了这门学科,他说自己只是找到了一些入门的体会和经验。而赵炳南和朱仁康等老先生的医学思想,那是几本书也写不完的,“我可能连他们一点皮毛也写不出来,但是对病人的这种尊重我是可以传递给我的学生的。这是医生入门的必修课。学医不是单纯的学技术,医术是技术,而且是很深的技术,医生越当越难当。没有好的技术,治不好病;没有好的医德,成不了好医生。”
秉承医者仁心的蔡瑞康有着心中一个小小的痛。70岁生日的时候,空军总医院为他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会上,他讲述了深埋在自己心中几十年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蔡瑞康刚刚3岁的儿子患上了麻疹合并肺炎,病情严重。同一时期,他收治了一位同样是3岁的小患者。“她患上了卡波西水痘样疹,是得了湿疹之后感染了水痘,水泡还扩散到肺部,合并了肺炎。”那个时候空军总医院还没有专门的皮肤科,负责治疗皮肤病的蔡瑞康被安排接手这位小患者的治疗工作。“两个孩子都在病着,我也很担心我自己儿子的情况。谁的孩子谁不当宝贝啊?但是两个孩子实在管不过来,只能把儿子送到了他姨妈家,托付她来照顾……”好在两个孩子后来都脱离了危险。现在回想起来,他仍觉得对儿子心有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军医,责任是第一位的。” 学无境 医无涯
“从医之路,学习没有止境,创新更没有止境。”
1969年,空军总医院选派多个科室的专家骨干到贫困乡村插队,蔡瑞康和几位同事被派往山东泰安的麻塔公社。那段时间,他经常给老乡们看病,并且从当地的赤脚医生、药农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各种药材怎么晒干、怎么保存、有什么药效。一些土方子我在南方前线也传授给了连队里的卫生员,让他们用随身的军用搪瓷缸子煮,用毛巾或者三角带敷。山上草药很多,比如马齿苋、黄柏、地榆等,采集来都可以应急治伤治病。”
1980年,空军总医院正式组建皮肤科,45岁的蔡瑞康成为第一任主任。四位医生、一间平房、一口熬药的大铁锅—当时皮肤科的全部家当。此前,蔡瑞康曾在外科、传染科等多个科室工作过,创业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让他和同事们充满信心。
蔡瑞康首先選择改进临床用药的剂型作为科研创新的突破口。煤焦油是中国长期用于治疗顽固皮肤病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却因其颜色黢黑、气味难闻,涂抹于患处吸收缓慢、透气性差,让广大患者避之不及。那时,每当走进皮肤科诊室,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会被一种难闻的气味熏得头昏脑胀。蔡瑞康暗下决心改良这种治疗方法。
在身为药剂师的爱人刘新国的帮助下,蔡瑞康利用简陋的条件,搞起了科研。盛夏8月,为了提纯出治疗皮肤病的纯中药制剂,蔡瑞康索性搬进了实验室。饿了,就啃两口馒头;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他和皮肤科的同事们一起,运用现代西医制药手段与检验标准,对中草药进行西式改造。试验药品没人敢用,他就和科室人员用自己的皮肤做“试验田”,并详细记录药物渗透皮肤和吸收时间及安全性。那个夏天,蔡瑞康上下肢的皮肤基本上没有好地方。谈及往事,刘新国心疼地说:“他简直就是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色泽茶黄、味感清香的中西药复合制剂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权威部门的检测论证。临床证明,它对于银屑病、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均具有显著疗效。
在蔡瑞康的带领下,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仅用8年时间,就从一个刚刚组建的小科室,成长为空军皮肤病专科中心和全军皮肤病药理基地。在他的主持下,连续攻关,成功研制出液氮喷雾美容器、低速皮肤磨削机等9种皮肤病治疗仪器,其中有3项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情感器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皮肤疾患的治疗与美容必将结合得更加紧密。早在研发运用光化学疗法、液氮喷雾治疗时,蔡瑞康就非常重视其在美容领域的应用,增加了治疗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在皮肤科特色药品开发过程中,也很早就将基质改换成与化妆品同样的霜剂基质,在增加疗效、减轻患者使用外用药物不适感的同时,也在临床上把患者对美的追求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去考量。
2010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了“蔡瑞康名老中医工作站”,要挖掘发扬他和同事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懈创新、跨越发展的精神和技术内涵,力争把皮肤病诊疗未来的路铺得更远更宽。几年来,蔡瑞康直接带教和培养了两名专科医生、三名博士研究生、五名硕士研究生,以及十余名进修生,工作站还发表了40余篇论文。
治疗思路不能僵化守旧,必须不懈创新。目前皮肤科常用药品中,很少是专门针对皮肤病开发的,还有许多临床应用的潜力可以挖掘利用。“80后”的蔡瑞康仍闲不住,他说自己要在对皮肤疾病的深入理解和对中药、西药作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尝试成方新用、老药新用以及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
“注重西医辨病、中医辩证、标本兼顾、取长补短的治疗原则。我认为,对于中西医诊断、辨证及疗法无门户之嫌,须采百家之长。”善医术的蔡瑞康也看重对于患者的心理治疗,“中医历来认为七情可致病,亦可治病;西医的健康观念也从单纯的生理健康过渡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注重解释,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愿将此身长报国。”当被问及从医几十年的最深感悟,蔡瑞康说,“人民军医是医生,更是革命军人。做好一名人民军医,不容易。”
一个上午的门诊过后,终于可以喝上一口水,助手提醒蔡瑞康起身活动一下。他有些吃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由助手搀着,在门诊室里慢慢地走了两圈。
与“白魔”的斗争
“那么多孩子因为白癜风让家庭失去欢乐,我这个当医生的不能看着不管。”
刘芳菲(化名)是两位孩子的母亲,3岁的女儿一直在接受针对白癜风的各种治疗,甚至还为此专门去美国找过医生。最近,1岁多的儿子也出现了白癜风的症状。女儿不愿让别人看她头顶上的那一大块白斑,在门诊室里又哭又闹。母亲蹲在身边安抚她,带着哭腔说:“听妈妈话,让爷爷看看你的头顶。”渐渐地,小姑娘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蔡瑞康仔细地查看了两个孩子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为他们把了脉、观察了舌苔,还一一查看了孩子身上各处的白斑,然后为他们分别开具了药方。针对孩子的情况,蔡瑞康交代一旁做记录的助手在方子里加入了一味补肾健脾的药。他向刘芳菲详细介绍了每一种口服和外敷药的用法,还嘱咐她白天多让孩子晒太阳,晚上用黑光灯照射时要控制好时间。“小朋友,以后要少吃零食,这样病才能好得快。”蔡瑞康对小姑娘叮嘱,并和她们约定三个月之后再来做复查。
白癜风是一种系统免疫学疾病,是由于外因刺激诱发机体免疫病变,造成人体生长黑色素的酶不能正常合成,从而形成局部白斑。白癜风带来的外表皮损明显,造成患者人际交往障碍,而且漫长的治疗周期会产生较高的诊疗费用—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据统计,目前,白癜风困扰着全世界约1亿人口,中国的患者约有3000万。白癜风病情易反复、治愈率低,是世界性疑难杂症。近年来,白癜风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
治疗儿童白癜风,关键在于一个“早”字。但有的患儿发病早期皮肤变化不明显,肉眼不易察觉。为了解决早期检测的难题,蔡瑞康尝试了多种办法,并最终研制了一种被他称为“放大镜”的荧光检测仪器,从而为儿童白癜风的治疗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结合几十年的皮肤病临床诊治经验,蔡瑞康观察发现,很多白癜风患儿有脾虚症状,有的甚至很严重。他们大多吸收差,导致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不足,而这些正是色素生成的原料,长时间的缺乏必定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研制出内服中药制剂“乌梅汤”,促进色素沉着,其中还加入了具有健脾胃功效的山楂等药物。“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不错,可药汤又苦又涩,孩子们难以下咽,于是我想到要改变剂型,就是现在的乌梅汤、法制枸杞黑豆和一系列中药膏滋制剂。”蔡瑞康说。
在白癜风临床诊治中,服用光敏药物加光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部分西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为此,蔡瑞康对外用药进行了重新组合,选择了光敏效应较强的马齿苋、茜草等中草药作为主要元素,制成复方制剂茜草增色液后直接涂在白斑患处。这种复方制剂不仅具有类似西药甲氧沙林的光敏作用,且副作用很小,对于孩子来说也更安全。
在药物治疗上,蔡瑞康创新地提出了中药涂敷、日晒、黑光灯照射及中草药内服联合的“全天候四联疗法”,既克服了光敏制剂引发皮肤的红肿、水泡等反应,也克服了某些口服药物对儿童胃肠道的刺激。
白癜风的治疗周期不是以日计,而是以月計,甚至以年计,患者必须具有充分的耐心与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彻底驯服白癜风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蔡瑞康说,“我愿意帮助病人度过这一关。”
使命大于天
“军医,往往是临危受命,说走就走,甚至是当天就要赶到第一线去解决问题。”
1953年,蔡瑞康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毕业。“四医大”的求学时光让他终生难忘。入学时,他只有15岁,个头比别的同学都小,被大家爱护地称为“蔡娃子”。
“求学期间,正值抗美援朝,我们那批军校生如饥似渴地学习,时刻准备上战场。大学毕业前的一年,我被分配到皮肤性病专科学习。当时有‘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但我更相信‘干一行爱一行’这个道理,想着一定要在这个小学科上做出些成绩来。”蔡瑞康回忆说。
几十年的从医经历中,蔡瑞康始终以“做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兑现“服务于军民”的承诺。
20世纪50年代,进入空军总医院工作的蔡瑞康收治了一位飞行学员。“当时他只有20多岁,患上了天胞疮。”这种病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却相当棘手。病人全身溃烂,还感染了绿脓杆菌,味道刺鼻。又因为病人是男性,女护士照顾起来不方便,蔡瑞康便亲自担任起护理工作,晚上跟他同住一间隔开的病房,遇到情况可以随时处置。遗憾的是,半年后,这位学员没能挺过鬼门关。“我后来告诉我的学生,有些不能治好的病人,也要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去尽力而为……”回忆往事,蔡瑞康依然感到痛心和遗憾。
“想当好军医,就不能怕死。”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南方边境战事激烈,前线气候湿热、环境恶劣,“烂裆”等皮肤病使我军官兵备受煎熬。蔡瑞康临危受命,和战友紧急赶赴前线。当时各个连队的阵地很分散,蔡瑞康到连队救治伤病员或者进山采药,沿途要经过很多雷区。“没有人说得清地雷埋在哪里,只能自己摸索,大家照应着前行,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冷枪。那个时候,早晨从后方医院出发,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吃上中午饭。”
一年时间里他8上前线,走访了100多个猫耳洞。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和药物试验,“烂裆”的元凶被蔡瑞康和他的战友马复先查出:致病因是阴囊癣、阴囊念球菌,传染媒介是褐色线鼠。蔡瑞康一边上报总部组织专人赴前线灭鼠,一边对症组方,研发新药。很快,一种名为“1号霜”的新型外用药剂研制成功,使前线部队常见皮肤病发病率大大降低。“1号霜”被迅速推广到全军,成为我军官兵野战环境下皮肤保健的必备药品,因“烂裆”而导致的非战斗减员被控制住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因肺炎而住院的蔡瑞康心情格外沉重,电视和广播里不停播放的震灾区实况,让病床上正在输液的他焦急万分。14日中午,得知空军总医院组派的医疗队出发去灾区的消息,他再也躺不住了,“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要去尽一份力。”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刘新国,并让她给自己准备行装。
看着病中的蔡瑞康,刘新国没有作声,相濡以沫50多年,她太了解蔡瑞康的秉性。刘新国知道,虽然她现在留住了他,但这位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已经73岁的老兵肯定会重返前线。
5月23日,听说医院要成立皮肤病防治专家组赶赴灾区,病情初愈刚刚转回家中休养的蔡瑞康,用他特有的倔强,终于说服了家人和医院领导。“灾区百姓在受煎熬,有需要我的地方。”
20天时间里,他和皮肤科专家组的刘玮等同事冒着余震,深入都江堰、彭州、绵竹、什邡4个重灾市县的20多个村镇,接诊上万人次,还紧急编写《地震灾后皮肤病防治手册》等宣传品,下发到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手中。
救灾初期,网络上出现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中大面积爆发“神秘皮肤病”的传闻。蔡瑞康带领专家组深入一线,在人群聚集区附近发现了一种带毛的植物。“刘玮同志请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对这种植物的样本做了化验,得出的结论是荨麻。它的毛被风吹得四处扩散,触碰到人的皮肤就会引发丘疹性荨麻疹。”
蔡瑞康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迅速组织专家组成员分赴各个救灾点和安置点,为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解除病痛,平息了谣言。“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和安置点的大喇叭做宣传,把周围的荨麻清扫干净,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症状了。”
医者仁心
“有人送给我一幅字,写的是‘医精情深’。‘精’我不敢讲,但是这份‘情’我一直都有。人的本事有大小,医术水平有高低,但是对病人的尊重是要放在首位的,这也是我心中中医思想的精华。”
南齐时代的医学著作《褚氏遗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蔡瑞康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是西医,却很早就迷上了中医。1956年至1957年,组织上派他到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后改为协和皮肤性病研究所)学习。他看到有些留学回国的专家治疗皮肤病的手段很有局限,而且不少西药的副作用很大“。西医治疗痤疮,一般会使用激素,因为性激素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男性患者使用雌性激素,女性患者使用雄性激素,以异性激素来冲击痤疮。但是患者使用激素过量后,会出现反向性别的表现,甚至生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当时,遇到疑难杂症,研究所会邀请北派中医大家赵炳南前来会诊。蔡瑞康发现,通过中草药等方式,病人的症状逐渐好转,且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改观了很多。这让他萌发了师从赵炳南,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的念头。
蔡瑞康说:“我从医之路上最重要的一课不是在课堂里学来的,而是由老先生们言传身教的,但这一课却不是关于医术。”他发现赵先生对生活贫苦的百姓尤为关照,一个小细节更是让他记忆深刻。“一次随赵先生出诊,看完一位患者,我就喊了一声‘下一个’。赵先生微笑着对我说:‘病人首先是人,是因为生病了才要来找医生,对他们要关爱,更要尊重。应该叫下一位。’赵先生的话让我脸上一阵发烧,从此我恍然大悟,开窍了。”
1976年,北京市卫生局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蔡瑞康有幸跟随南派中医大家朱仁康学习了一年。朱仁康是典型的學院派医生,用药特点是条理、规范,蔡瑞康平时帮他抄方子并整理了十几本笔记,这让他自己学习中医上升了一个台阶。“先是跟随赵先生,后又跟随朱先生,对一南一北两位中医泰斗精神和技艺的传承,使我充分汲取到中医的精华。”
一路走来,回顾蔡瑞康治疗和研究皮肤病的50余载,就是不断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创新治疗手段、优化治疗效果的过程。“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中西医并重,国外医学界也已开始探索中医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路必须要有人走,我们中国必须要走在前面。”蔡瑞康说。
在蔡瑞康看来,真正的好医生,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要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医术品德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是安神定志,无欲念,无希求。对待患者,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亲疏远近,一律同样看待,也不能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自己的利弊得失。“推托和摆架子那不是人民军医的样子,看到病人的烦恼,应该像自己有烦恼一样,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理解、支持、和谐,源自医生的医精德高。”
蔡瑞康已记不清自己带出过多少位徒弟、学生,培养了多少位硕士、博士,受老师的影响,蔡瑞康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不是教他们如何治疗皮肤病、怎么看好显微镜,而是告诉他们要爱惜病人。“医生要在各种选择中,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快地治愈疾病。”
到现在,蔡瑞康也不敢说自己学“好”了这门学科,他说自己只是找到了一些入门的体会和经验。而赵炳南和朱仁康等老先生的医学思想,那是几本书也写不完的,“我可能连他们一点皮毛也写不出来,但是对病人的这种尊重我是可以传递给我的学生的。这是医生入门的必修课。学医不是单纯的学技术,医术是技术,而且是很深的技术,医生越当越难当。没有好的技术,治不好病;没有好的医德,成不了好医生。”
秉承医者仁心的蔡瑞康有着心中一个小小的痛。70岁生日的时候,空军总医院为他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会上,他讲述了深埋在自己心中几十年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蔡瑞康刚刚3岁的儿子患上了麻疹合并肺炎,病情严重。同一时期,他收治了一位同样是3岁的小患者。“她患上了卡波西水痘样疹,是得了湿疹之后感染了水痘,水泡还扩散到肺部,合并了肺炎。”那个时候空军总医院还没有专门的皮肤科,负责治疗皮肤病的蔡瑞康被安排接手这位小患者的治疗工作。“两个孩子都在病着,我也很担心我自己儿子的情况。谁的孩子谁不当宝贝啊?但是两个孩子实在管不过来,只能把儿子送到了他姨妈家,托付她来照顾……”好在两个孩子后来都脱离了危险。现在回想起来,他仍觉得对儿子心有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军医,责任是第一位的。” 学无境 医无涯
“从医之路,学习没有止境,创新更没有止境。”
1969年,空军总医院选派多个科室的专家骨干到贫困乡村插队,蔡瑞康和几位同事被派往山东泰安的麻塔公社。那段时间,他经常给老乡们看病,并且从当地的赤脚医生、药农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各种药材怎么晒干、怎么保存、有什么药效。一些土方子我在南方前线也传授给了连队里的卫生员,让他们用随身的军用搪瓷缸子煮,用毛巾或者三角带敷。山上草药很多,比如马齿苋、黄柏、地榆等,采集来都可以应急治伤治病。”
1980年,空军总医院正式组建皮肤科,45岁的蔡瑞康成为第一任主任。四位医生、一间平房、一口熬药的大铁锅—当时皮肤科的全部家当。此前,蔡瑞康曾在外科、传染科等多个科室工作过,创业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让他和同事们充满信心。
蔡瑞康首先選择改进临床用药的剂型作为科研创新的突破口。煤焦油是中国长期用于治疗顽固皮肤病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却因其颜色黢黑、气味难闻,涂抹于患处吸收缓慢、透气性差,让广大患者避之不及。那时,每当走进皮肤科诊室,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会被一种难闻的气味熏得头昏脑胀。蔡瑞康暗下决心改良这种治疗方法。
在身为药剂师的爱人刘新国的帮助下,蔡瑞康利用简陋的条件,搞起了科研。盛夏8月,为了提纯出治疗皮肤病的纯中药制剂,蔡瑞康索性搬进了实验室。饿了,就啃两口馒头;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他和皮肤科的同事们一起,运用现代西医制药手段与检验标准,对中草药进行西式改造。试验药品没人敢用,他就和科室人员用自己的皮肤做“试验田”,并详细记录药物渗透皮肤和吸收时间及安全性。那个夏天,蔡瑞康上下肢的皮肤基本上没有好地方。谈及往事,刘新国心疼地说:“他简直就是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色泽茶黄、味感清香的中西药复合制剂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权威部门的检测论证。临床证明,它对于银屑病、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均具有显著疗效。
在蔡瑞康的带领下,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仅用8年时间,就从一个刚刚组建的小科室,成长为空军皮肤病专科中心和全军皮肤病药理基地。在他的主持下,连续攻关,成功研制出液氮喷雾美容器、低速皮肤磨削机等9种皮肤病治疗仪器,其中有3项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情感器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皮肤疾患的治疗与美容必将结合得更加紧密。早在研发运用光化学疗法、液氮喷雾治疗时,蔡瑞康就非常重视其在美容领域的应用,增加了治疗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在皮肤科特色药品开发过程中,也很早就将基质改换成与化妆品同样的霜剂基质,在增加疗效、减轻患者使用外用药物不适感的同时,也在临床上把患者对美的追求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去考量。
2010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了“蔡瑞康名老中医工作站”,要挖掘发扬他和同事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懈创新、跨越发展的精神和技术内涵,力争把皮肤病诊疗未来的路铺得更远更宽。几年来,蔡瑞康直接带教和培养了两名专科医生、三名博士研究生、五名硕士研究生,以及十余名进修生,工作站还发表了40余篇论文。
治疗思路不能僵化守旧,必须不懈创新。目前皮肤科常用药品中,很少是专门针对皮肤病开发的,还有许多临床应用的潜力可以挖掘利用。“80后”的蔡瑞康仍闲不住,他说自己要在对皮肤疾病的深入理解和对中药、西药作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尝试成方新用、老药新用以及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
“注重西医辨病、中医辩证、标本兼顾、取长补短的治疗原则。我认为,对于中西医诊断、辨证及疗法无门户之嫌,须采百家之长。”善医术的蔡瑞康也看重对于患者的心理治疗,“中医历来认为七情可致病,亦可治病;西医的健康观念也从单纯的生理健康过渡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注重解释,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愿将此身长报国。”当被问及从医几十年的最深感悟,蔡瑞康说,“人民军医是医生,更是革命军人。做好一名人民军医,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