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开放教学旨在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元化,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探索建立知识传授的新颖模式,构建信息技术的开放评价体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任、尊重和互助合作,并把积极情感的培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摆在特殊的位置,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力。
我们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凭借“开放”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开放”策略,努力使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开放性特征,藉此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运用“开放”的教育观指导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开放”策略的基础和前提便是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树立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教育观念。
1.“开放”的意识: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此目的的实现,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通过积极情感的培育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开放”的教师观:在今天的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专业合作者,其任务是创设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尽可能符合现实世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掌握其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3.“开放”的学生观: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积极地与教师、同伴合作,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着力改变以往教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配角的角色分配方式,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理念,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分配,使学生在“导演”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和与同学合作等方式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当好主角。
1.每学期初,我们首先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学习模块(如指法练习、用Windows的“画笔”绘画、文字处理等),确定相应的教学课时,明确各模块的基本目标。
2.在同一班级内,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家庭条件等),参照教师公布的教学进度,由学生自己安排各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也可依照教师提供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如有的指法练习安排两课时,文字处理安排六课时;而有的安排四课时的指法练习,四课时文字处理。教师在学生学习计划制订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的计划尽可能符合其本人的实际状况。
3.然后,教师根据能力、基础、性别相对平衡的原则,选择学习计划相近或相似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常是2~5名,也可以是独立一人),教学时每一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学习。
4.组成学习小组后,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实践、同学间相互合作、查找资料、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等方法,在自己拟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完成任务后,我们允许一部分同学再根据下一个学习模块进行小组重组,新小组再共同完成新任务。
5.在这种课堂组织和学习形式中,教师主要促使各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进行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有些需要相互合作的任务要求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如编制小报),同时鼓励能力较强的成员积极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困难;鼓励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小组能较快、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若某一小组全体成员遇到困难时,允许采用请教老师、查找资料和请其他小组同学协助等方法解决问题。
6.当一部分学生提前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家长的建议和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状况,选择一定量的补充内容进行学习,学校和教师根据硬件条件,创造条件尽量帮助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现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增。因此,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教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较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程度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
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在采用“开放”的学习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不仅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更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上给予帮助。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利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学生自主学习,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1.在教学时,教师态度和蔼,说话平和,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尊重,讲究文明礼貌,营造宽松、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当学生遇到困难,情绪急躁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泄气等不良情绪。
2.在讲授时,我们努力做到精讲,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请求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或向其他同学请教。如教学“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时,教师只在开始时解释有关菜单的作用,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之后便让学生自己摸索,完成事先规定的学习任务。
3.当学生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利用软件本身的“帮助”功能寻求解决的方法,然后可查阅其他书面资料或上网查找信息,若还有困难可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最后再请教师予以提示或帮助。教师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演示、设问、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类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用Word进行文章的编辑”时,学生对页面设置不太清楚,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怎么做,而是拿来各种规格的纸张(如8K、16K、A4等),让学生观察,提问题,然后请学生想想平时的试卷、书本的页面状况。这样学生对纸张的大小、页面设置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不久就设置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页面。
4.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演示外,教师更多的要把“老师”的角色让位给学生,让能力强、完成任务出色的学生做小老师,请他们做辅导、做示范,帮助其他同学。这样既激发了这些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促使其他同学更积极地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5.教师关注新的信息科技发展信息,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适时组织学生听信息科技发展的时事或故事(如动画片的制作、电影中的电脑特技等专题介绍)、观看相关的电视或电影,使学生领略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营造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6.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作品展览”、“学生创意评比”,举办“计算机绘画”、“电脑编小报竞赛”等活动,创造一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竞争的开放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由于开放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较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
尝试运用“开放”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在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中,我们大胆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积极构建“开放”的教学评价模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采用过程评价和分模块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是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末进行汇总,同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对其学习过程作出一定的评价。
2.分模块考核时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不限时间、不限人数、分层次考核。
(1)不限时间是指学习初,我们即公布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学生可在学完一个模块后立即参加考核,也可以到期末参加各模式的考核;考核时,不限时间,只要能完成任务即合格。教师根据学生考核时间长短及完成任务质量好坏确定成绩等级。
(2)不限人数是指在考核时,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同时在考核中困难学生可以请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
(3)分层次考核是指在考核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考核内容,获得不同的考核评定。如在“画笔”考核时,学生可选择三种方式:一是照范本绘画;二是教师提供简易范本,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补充和修改;三是给定主题,学生按主题要求凭自己的想象完成作品。
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的前提下,考核时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运用“开放”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凭借“开放”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开放”策略,努力使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开放性特征,藉此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运用“开放”的教育观指导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开放”策略的基础和前提便是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树立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教育观念。
1.“开放”的意识: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此目的的实现,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通过积极情感的培育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开放”的教师观:在今天的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专业合作者,其任务是创设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尽可能符合现实世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掌握其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3.“开放”的学生观: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积极地与教师、同伴合作,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着力改变以往教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配角的角色分配方式,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理念,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分配,使学生在“导演”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和与同学合作等方式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当好主角。
1.每学期初,我们首先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学习模块(如指法练习、用Windows的“画笔”绘画、文字处理等),确定相应的教学课时,明确各模块的基本目标。
2.在同一班级内,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家庭条件等),参照教师公布的教学进度,由学生自己安排各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也可依照教师提供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如有的指法练习安排两课时,文字处理安排六课时;而有的安排四课时的指法练习,四课时文字处理。教师在学生学习计划制订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的计划尽可能符合其本人的实际状况。
3.然后,教师根据能力、基础、性别相对平衡的原则,选择学习计划相近或相似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常是2~5名,也可以是独立一人),教学时每一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学习。
4.组成学习小组后,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实践、同学间相互合作、查找资料、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等方法,在自己拟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完成任务后,我们允许一部分同学再根据下一个学习模块进行小组重组,新小组再共同完成新任务。
5.在这种课堂组织和学习形式中,教师主要促使各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进行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有些需要相互合作的任务要求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如编制小报),同时鼓励能力较强的成员积极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困难;鼓励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小组能较快、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若某一小组全体成员遇到困难时,允许采用请教老师、查找资料和请其他小组同学协助等方法解决问题。
6.当一部分学生提前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家长的建议和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状况,选择一定量的补充内容进行学习,学校和教师根据硬件条件,创造条件尽量帮助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现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增。因此,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教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较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程度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
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在采用“开放”的学习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不仅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更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上给予帮助。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利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学生自主学习,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1.在教学时,教师态度和蔼,说话平和,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尊重,讲究文明礼貌,营造宽松、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当学生遇到困难,情绪急躁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泄气等不良情绪。
2.在讲授时,我们努力做到精讲,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请求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或向其他同学请教。如教学“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时,教师只在开始时解释有关菜单的作用,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之后便让学生自己摸索,完成事先规定的学习任务。
3.当学生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利用软件本身的“帮助”功能寻求解决的方法,然后可查阅其他书面资料或上网查找信息,若还有困难可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最后再请教师予以提示或帮助。教师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演示、设问、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类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用Word进行文章的编辑”时,学生对页面设置不太清楚,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怎么做,而是拿来各种规格的纸张(如8K、16K、A4等),让学生观察,提问题,然后请学生想想平时的试卷、书本的页面状况。这样学生对纸张的大小、页面设置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不久就设置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页面。
4.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演示外,教师更多的要把“老师”的角色让位给学生,让能力强、完成任务出色的学生做小老师,请他们做辅导、做示范,帮助其他同学。这样既激发了这些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促使其他同学更积极地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5.教师关注新的信息科技发展信息,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适时组织学生听信息科技发展的时事或故事(如动画片的制作、电影中的电脑特技等专题介绍)、观看相关的电视或电影,使学生领略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营造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6.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作品展览”、“学生创意评比”,举办“计算机绘画”、“电脑编小报竞赛”等活动,创造一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竞争的开放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由于开放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较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
尝试运用“开放”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在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中,我们大胆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积极构建“开放”的教学评价模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采用过程评价和分模块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是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末进行汇总,同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对其学习过程作出一定的评价。
2.分模块考核时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不限时间、不限人数、分层次考核。
(1)不限时间是指学习初,我们即公布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学生可在学完一个模块后立即参加考核,也可以到期末参加各模式的考核;考核时,不限时间,只要能完成任务即合格。教师根据学生考核时间长短及完成任务质量好坏确定成绩等级。
(2)不限人数是指在考核时,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同时在考核中困难学生可以请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
(3)分层次考核是指在考核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考核内容,获得不同的考核评定。如在“画笔”考核时,学生可选择三种方式:一是照范本绘画;二是教师提供简易范本,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补充和修改;三是给定主题,学生按主题要求凭自己的想象完成作品。
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的前提下,考核时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运用“开放”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