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1日,担任银监会主席一年多的郭树清成为刚刚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任主席。5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了他的另一项职务:郭树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这一任命被诸多媒体认为出乎市场意料,也是金融监管史上少有。
与过去相似,郭树清的每一次职务变迁都引来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这与他三十多年来,在改革重大事项上的深度关注与切实实践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坚定的改革者,郭树清所到之处,无一例外,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郭树清是中国整体改革派理论的标志性人物。2010年11月,他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三人中,吴敬琏是一位纯粹的经济学家,没有实际的执政经历。周小川主政央行15载,其工作履历基本处于金融领域,郭树清的执政经历则更为多元。从早年的体改委官员到贵州省副省长、建设银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山东省省长、银监会主席——每一次履新都掀起“改革旋风”。
在这近三十年的仕途生涯中,其在山东从2013年到2017年的四年执政经历虽然占比不多,但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地方行政一把手主政一方——这是一个拥有99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省份,在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深层改革矛盾,某种意义上,山东之于中国与中国之于世界的定位有着契合之处,因此,山东被称之为“小中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山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2014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其重要讲话与重要批示,在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波澜壮阔,对一名拥有着明确改革思路的官员而言,这是一块足以施展抱负的热土。在山东的四年仕途,郭树清坚定地贯彻和实践着总书记的要求,以其全局性、系统性的改革思路,并针对改革深层矛盾所在,制定和实施了明晰的改革措施,在改革的大潮中,抢占了时代的先机。
盘点郭树清在山东的改革举措,财税、金融、三农、国企、科技、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小学去行政化、科研院所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些很难短时间见到效果的改革难点,在山东都有了重大突破。
因其在金融系統的多年经历,郭树清在山东推行的改革事业,外界更加关注的是金改。的确,上任不久,郭树清便针对山东金融市场薄弱的特点,以“郭旋风”的速度推出了众所周知的金改,引起了全国关注。但作为一名“整体改革派”官员,金改只是其改革链条中的一环,他全局性的改革措施,激发了山东政坛、市场、民间的活力,营造了崭新的改革氛围,某种意义上说,为之后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幕开启,做了一个坚实的铺垫。
从一个国家、一个系统的宏观调控到一个省的方方面面、细微现实,四年时间,郭树清关于整体改革的学术思想得以全面地走向实践。在此,我们重新盘点郭树清在山东的四年执政举措,以此理解整体改革理论如何映照到现实以及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如何完成整体性的再造。
当然,这四年的执政经历,放在四十年改革长河中或许只能称之为一段波澜、一阵潮涌,但这已足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理解关于改革的复杂逻辑、壮丽图景。 (本文4-17页)
“巴山轮”上的年轻人
1985年9月2日,一艘名为“巴山”号的轮船缓缓驶出重庆朝天门码头,轮船顺江而下,历时6天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就在船上召开。
船上云集了一批知名中外学者,包括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凯恩克劳斯爵士,中方代表有时任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的安志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薛暮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
当时的巴山轮上,还有几位年轻学者,其中就包括时年35岁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楼继伟和29岁的社科院博士研究生郭树清。
1985年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那次会议,对经济制度分类、宏观经济管理、货币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半年后,郭树清被借调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之后,又赴英访学并正式进入国家体改委。
从1985年开始,郭树清和吴敬琏、楼继伟、周小川等人接连发表了多篇关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强调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体系,需各要素整体推进、配套进行,提出要推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税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这套改革理论框架,后来被称为“整体改革理论”。2010年11月,郭树清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郭树清后来曾动情回忆道,“我们绝大多数人每月的津贴或者工资只有四五十元,但是,我们思想活跃,心忧天下,追求的是知行合一,允公允能。更为特别的是,我们多数人在社会基层生活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讨论和交流能够超出书本,研究和分析也可能更加理性务实。”
上世纪90年代初,郭树清在国家体改委先后任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副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秘书长等职。到1998年赴贵州省任副省长之职前,他已在这个主管中国改革的部门工作了近10年。
在其后多年的岁月,郭树清一直坚持着改革的“锐气”。
1998年至2001年担任贵州省副省长时,郭树清主导了贵州的住房改革,将存量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改革模式得到建设部的重视。当时全国约有20多个省份派人到贵州考察。 2001年至2005年担任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时,其关于国家外汇的处置思路引起关注,提出“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
2005年至2011年担任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时,郭树清主导了建行的上市,使建行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率先推动贷款投放,又在其他银行一拥而上之时降低贷款增速,甚至甘愿放弃市场份额。
2011年10月,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之初便推出五路径探索发行体制改革的“新风暴”,其后证监会释放六大监管措施信号,内容涉及协调并推动债市统一监管、多管齐下降低IPO市盈率、创业板将先施行退市改革、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债、严打内幕交易、清理各类交易场所等方面。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七天一新政”。
“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2013年3月,郭树清离开证监会,来到山东,出任山东省省长。如从1998年任职贵州算起,这是郭树清15年后,再一次来到地方任职。
与曾经任职过的贵州不同,山东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压在郭树清肩上的担子并不轻。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GDP达5万亿,居全国第三位,但与第二名江苏的差距逐渐拉大。同时,由于山东经济以重工业、国企为主,一些研究者指出山东经济大而不强。
郭树清在任命会上表示,目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变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将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把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推上新台阶。“来到山东工作,我就是山东人。我将夙夜在公、尽心竭力。”
改善营商环境是郭树清履新山东后首先提出的工作思路。上任后,郭树清将外出调研的第一站选在山东东营、滨州。2013年4月,他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到两地进行调研。
调研后他说,要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必须统筹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视野更开阔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同时,也要尊重企业家,保障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改进是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调研山东17市的过程中,郭树清在8次座谈中7次提及“营商环境”,“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成为他在公共场合讲话中的高频词。
2013年4月9日,郭树清赶赴滨州,参观工厂车间,他说:“要尊重企业家,保障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他的这次表态,为两年后的山東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埋下了伏笔。
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山东省民营市场主体达到397.4 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3%。同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45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4.8%,
郭树清认为,考虑到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如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户数和个体工商户户数还不多、吸纳就业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比较弱。
为此,郭树清提出以下措施: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平等用地等。
2016年8月,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这是山东首次召开的企业家为主角的大会。郭树清在会议中表示,企业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生力军,是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力量。他还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企业家的作用无可替代。
4年里,山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一半,市场主体增长近1倍,企业数量增长1.4倍。2016年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1.1%,相比2013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硬环境,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郭树清主政山东期间得到了提速。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山东的路曾是山东在外的一张名片,但从2008年左右,山东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呈现颓势,高铁建设也滞后全国。
2014年12月4日,山东一次性发布《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山东省民航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交通领域的重要规划,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全面跃进。2016年,山东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到20个、1962公里,是全国在建高速公路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
2016年省“两会”,郭树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争取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颈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国省道6100公里和县乡路2.95万公里。
郭树清对机场建设有明确思路,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未来五年,山东将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此外,还将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这些勾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以高铁建设为例,如今,石济客专建成通车,青荣烟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高铁项目进展迅速,其中,济青高铁是全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铁,其创新的投融资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样板。此外,2016年10月21日,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这是山东第一只省级铁路基金,标志着山东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开启大国资时代
国企改革是改革的“深水区”。山东是国企大省,且由于结构问题,第二产业的国企占比较多,这其中,又以能源资源型居多,效益下滑,多年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倒逼改革。
主政山东后,郭树清亲自主持深化国企改革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一位负责国企改革的官员曾坦言:有些观点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有了方案,就要落实。有人说,像摘掉国企高管官帽子这样的措施,不是真担当不可能推得动。 2015年7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国资监管框架由此组建。
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发布,其中包括“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山东率先进行试点,首批试点单位为鲁信集团和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部分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这同样属全国首创之举。
有件事曾轰动一时,就是肥矿集团几百名职工徒步从肥城到济南上访。后来这家企业成了郭树清亲自抓的国企改革案例。改革之前,经营困难、亏损巨大、冗员众多、包袱沉重,已经沦为“僵尸企业”;改革之后,9条安置渠道让职工各得其所,新公司轻装上阵。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重工业比例占全部工业的7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尤为艰巨。
2016年5月,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国家指定去产能的5大行业基础上又自我加压,将炼油、轮胎、煤炭、化工这4个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也纳入到了去产能的行列,这就是山东的“5+4”。
对此,郭树清曾称,“山东就是抓住国家去产能的契机,解决这些工业支柱产业潜在的行业风险问题。”
郭树清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2014年7月29日,山东省政府举行聘任仪式,聘请15位法学专家和法律事务工作者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郭树清在聘任会上对律师说,希望法律顾问们尽快熟悉政府行政管理的流程和规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重大法律事务。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对于不遵守法律的行政行为敢于说不,真正做到为政府工作提供一面“镜子”。
“你们不是‘花瓶’,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独立发表意见,可以把意见直接送达给我,这个渠道是畅通的。”也就是说,法律顾问的意见可以直接送达郭树清的案头。
彩石山庄房产项目案曾是济南城建史上的一大难题,从牵动全城的明星项目,到无人问津的烂尾大盘,彩石山庄成为三联集团难以承受的重负,成为2000多购房户的梦魇。
2014年4月,郭树清亲自召集有关部门、法律专家等进行专题研讨,之后又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相关问题。最终在法律框架内,妥善解决了该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成为全国涉及人数最多、标的额最大、司法处置时间最短的运用司法确认程序处理的公正司法典型案例,被写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改革千头万绪,党的领导是改革的根本保证。“不管出台什么样的改革,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中,郭树清对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等制度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则自己写出相关内容。坚持在宪法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确保重要大改革于法有据,确保任何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不引起大的社会不稳定。
“财税改革花的精力是金融改革的两三倍”
翻看山东近几年的报纸,在郭树清主政山东的4年,完成省级改革试点30多项,正在开展的国家级改革试点120多项、省级改革试点近60项。农业农村、国企国资、财税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方面,均带有整体改革派的景象。
财税改革是郭树清尤为看重的一面,2016年全国“两会”山东团开放日上,郭树清向媒体介绍山东经济发展情况,财税改革被首先提及,而广受外界关注的金融改革只是位于第二位。
2017年11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在2017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排名中,山东省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最高,领跑全国。
这不是第一次山东在该榜单独占鳌头,在2015年该机构发布的报告中,山东财政透明度同样位列全国第一。
这项成绩的取得与郭树清在2013年即推进的财税改革是分不开的。当时,他刚刚成为山东省代省长,甫一上任,便开始着手研究解决省以下财税体制不规范的问题。
在新一轮经济改革中,财税改革被视为重中之重,牵一发动全身。郭树清也异常重视财税改革,在其早年的著作中,对财税改革多有论及。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郭树清也表示,把财税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来抓。
新一轮财税改革与郭树清整体改革理论基调相吻合,不再是零星分散的单项推进,而是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
2014年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不久,山东便出台了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全国较早拿出贯彻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随后又相继推出了22个配套制度办法。郭樹清出任山东省长后,出台了“山东金改22条”,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他曾对媒体坦言,财税改革花的精力是金融改革的两三倍。
一位在财政口工作多年的财政厅人士告诉记者,新一轮财税改革不再是零星分散的单项推进,而是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都远远超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
该人士表示,山东在新一轮财税改革中推进较快,原因是较早就开始研究部署,及时跟进中央的政策和做法,主动动员财税部门、高校院所的力量研究起草相关措施,同时,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推动。
从教育到科研到人才:与“软实力”相关的改革都是“硬短板”
2013年6月,在上任3个月后,郭树清召开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他开门见山地说:“省政府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愿意转为市民,往往是考虑孩子的教育。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谈就业问题必定要涉及大学生就业,小微企业创业主要靠大学生。没有一项工作和教育无关。财政支出的大头就是教育。” “山东省现在其实最缺的不是资金、土地、劳动力,而是人才,这是山东省的战略短板。”
由此,山东教育界开始了一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梳理当时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郭树清的思路是:2013年先抓职业教育改革,2014年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分步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2015年,又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基础教育层面,2014年,山东出台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相关部门先后出台17个配套文件,确立了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管理、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等七项改革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改革格局。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山东先后出台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等3个纲领性文件,相关部门制定50余个配套文件。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大班额”问题受到郭树清的关注。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全省普通中小学共有班级约27.6万个,其中大班额约占11万个,超过40%。超过66人的超大班额2万多个,约占9%左右。全省17个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问题,有些市还相当严重,其中11个市存在超大班额问题,有的地方甚至一个班过百人。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小学,农村也有,高中最为突出。
“大班额”现象,“不仅违背教育规律,损害教育公平,还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造成了负面影响。”2016年全国“两会”上,郭树清面对记者提问时这样回答。
为此,2015年9月7日,山东省下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用两年时间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难题。山东省财政同时安排20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奖补各地解决此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
山东省政府还明确主体责任,要求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并定期进行工作督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部门,市、县(市、区)政府,严肃追究责任。同时,将市、县(市、区)解决大班额问题进展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2016年山东省“两会”,郭树清在会上表示,山东把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作为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与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统筹推进。相关资料显示,这两项改革,总投资达1600多亿元。
2017年2月初,郭树清在省“两会”上透露,全省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各市2016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任务均已完成,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
郭树清多次部署和强调,要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列入改革范围的中小学和校长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实现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山东先在7个设区市先行探索、试点,2016年在全省17市全面推开。这是山东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推广“教育家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同样是郭树清关注的重点。
在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大中小学各阶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教育横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举办新闻发布会,推广山东德育工作做法。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地方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个地方的教育新政。教育部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说,这创造了教育部发布会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郭树清看来,人才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长远发展潜力的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是人才,但是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体制还很不适应,可以说与‘软实力’相关的改革都是‘硬短板’。”
2016年7月,山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主体、科研评价体系、人才发展体制、科技金融渠道、政府科技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这项改革中,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值得一提。科技奖项得以“瘦身”,省级科技奖项数量从2013年的近500项压减到138项,压减幅度超过七成。“原来奖项又多又杂,几乎是普惠性质的,一看就是为奖而奖,早就该取消了。”这项改革,实际上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改革,省科技奖励的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2013年11月7日,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郭树清出席并讲话,他表示,山东经济的浴火重生要靠创业创新。創业创新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省面临诸多挑战的根本性举措,是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他要求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努力营造最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减少行政干预,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规范收费、检查、评比等事项,搞好创业创新服务。大力营造诚信守诺的社会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真正让创业创新在全社会“火”起来、“旺”起来。
为了点燃这把创新创业的火,山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社保、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各市县区设立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015年,全国唯一的海洋类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该实验室完全按新体制运行,研究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他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广青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盘活了中小医院、社区医务室,节约了医保基金,使失能、半失能者得到更好照料。 农业农村改革:三个市民化、农村七改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繁重。
郭树清历来重视农业农村改革,2011年,还是证监会主席的他,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进步。但是,整个农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相比,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相比,差别依然非常大,迄今为止还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还没有出现拐点。
2017年3月2日,到银监会“上班”第三天的郭树清,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金融监管的问题时,郭树清坦诚“婉拒”了记者。随后,他却话锋一转说,你要问山东农村改厕有什么模式,我知道。接着,他介绍了山东改厕的3种模式。他睿智的“跑题”和对山东工作的了然于胸,赢得了全场记者赞美的笑声。
郭树清在山东任职期间,外界关注较多的可能是这位“改革者”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举措。其实,对于郭树清来说,即使他已进京履新银监会一职,心里仍然牵挂着山东的工业、农业、农民、棚户区改造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山东是全国最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省份,也是最早进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的省份。此外,山东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山东开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5年,全省95.9%的有耕地村(社区)和98.1%的承包耕地完成确权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两年。
在农村基本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山东农村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涌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得以构建。当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15.4万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300家,面向三农的基层服务组织达到20万个以上。
郭树清曾两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经济学家的视野和思维,给了他很多实际工作中的解决方案。梳理资料发现,在有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他在山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名词、新概念,这里面就包括“三个市民化”、农村“七改”、城市“十个系统”等等。
“三个市民化”(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市民化、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的提出,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山东的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德州“两区同建”就近就地市民化成为全国典型。
“三个市民化”指导加速了山东农民的市民化进程。2016年底,山东3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
与“三个市民化”密切关联的另一个创造性主张,就是农村“七改”。
2016年5月,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时,郭树清正式提出农村“七改”,即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
以改路为例,2016年底数据显示,全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投资46亿元,完成29530公里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比国家要求提前4年;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投资329亿元,完成穿城路与瓶颈路改造、安全整治提升、危桥改造等项目超过300个,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安全隐患治理。
这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民生投资显示出了卓然的成效。据山东省公安机关统计,截止到2016年12月中旬,全省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比2015年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0.55%、10.78%和10.57%。
“七改”为农村带来的是大大的變化,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具体问题,补了农村民生短板多年的欠账。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山东大约还有647万多农户使用旱厕,300多万农户没有取暖设备,11多万户农村居民还住着危旧房屋。全省70%的农村住房防震抗震能力比较薄弱。
为解决这一民生欠账,2016年,山东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就增加配套资金5亿元改造了5万户,提前半年并且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目标,安排6.45亿完成401万农户改厕,是原定任务的2倍。据测算,山东农村“七改”工程还撬动农村消费市场超千亿。
与农村七改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是公共政务机构的“下沉”。2017年山东省“两会”上,郭树清表示,鼓励各地区、各级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快行政资源下沉。按照层次、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合理限度内的综合执法。进一步调整重组公共服务机构,清理处置“僵尸事业单位”。
从2015年开始,山东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不断加速,重点推进住建、环保、安全生产和交通管理等部门职能下沉,努力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山东已经在中心村普遍建立了政府派出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中心一般都有十几个政府部门进驻,服务8个左右的行政村。
同时,从2015年底,山东开始在全省乡镇设立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管机构。
除此之外,“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7级烈度抗震设防。”在2017年的省“两会”上,郭树清这样说。
再回到2015年,郭树清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广大农民分享新型城镇化成果。”如今,这些民生举措投入巨大,见效期较长,比如新建房屋抗震标准的设立,体现了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群众的关切、基层的呼声,大事小事都不放过。作为欠发达地区菏泽,同时肩负黄河滩区迁建重任,是郭树清关注的重点。2015年春节、2016年春节,郭树清都来到黄河滩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2015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意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山东减少贫困人口380多万人。
新任务新挑战
从2014年开始,由于金融环境的变化,外界对郭树清的新职务一直热议不断,而从山东省长到银监会主席的转换,对郭树清来说似乎也有些突然。
“我过去四年都是做实体经济的工作。上星期我还在想山东的工作,比如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转型升级、浴火重生,工业有22个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去年进行了中期评估,服务业有23个今年开始进行评估,农业涉及到46个产品作为重点的产业行业评估……”2017年3月2日,刚刚接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称。
依旧是幽默而得体的回答,依旧是雷厉风行的改革。截至目前,郭树清主政银监会刚满一年,该机构公开发布的各项规章和制度项便已超过30项。
尤其银监会从去年3月末启动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堪称一场行业大体检。官方数据显示,治理收官后,各级监管机构共发现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
与此同时,2017年银监会行政处罚金额及责任人亦创下历史纪录:去年银监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去年初在國务院新闻办出席发布会时,郭树清曾将金融监管部门定位为“看门人、守夜人”。他同时要求,银行业要保持“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传统,为民众看好“钱袋子”。
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当下,新成立的银保监会横跨两大金融子行业,也确实需要扮演好上述角色。
郭树清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如此阐述自己的监管思路,“必须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化解各类金融风险。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
在这个已经进行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国度,改革一直是时代的唯一主题,在这样的时代大势下,郭树清的职务变迁之所以不断引发公众们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改革的期望始终不曾衰减,这是时代的气质,也是郭树清的时代使命。
这一任命被诸多媒体认为出乎市场意料,也是金融监管史上少有。
与过去相似,郭树清的每一次职务变迁都引来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这与他三十多年来,在改革重大事项上的深度关注与切实实践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坚定的改革者,郭树清所到之处,无一例外,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郭树清是中国整体改革派理论的标志性人物。2010年11月,他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三人中,吴敬琏是一位纯粹的经济学家,没有实际的执政经历。周小川主政央行15载,其工作履历基本处于金融领域,郭树清的执政经历则更为多元。从早年的体改委官员到贵州省副省长、建设银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山东省省长、银监会主席——每一次履新都掀起“改革旋风”。
在这近三十年的仕途生涯中,其在山东从2013年到2017年的四年执政经历虽然占比不多,但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地方行政一把手主政一方——这是一个拥有99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省份,在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深层改革矛盾,某种意义上,山东之于中国与中国之于世界的定位有着契合之处,因此,山东被称之为“小中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山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2014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其重要讲话与重要批示,在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波澜壮阔,对一名拥有着明确改革思路的官员而言,这是一块足以施展抱负的热土。在山东的四年仕途,郭树清坚定地贯彻和实践着总书记的要求,以其全局性、系统性的改革思路,并针对改革深层矛盾所在,制定和实施了明晰的改革措施,在改革的大潮中,抢占了时代的先机。
盘点郭树清在山东的改革举措,财税、金融、三农、国企、科技、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小学去行政化、科研院所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些很难短时间见到效果的改革难点,在山东都有了重大突破。
因其在金融系統的多年经历,郭树清在山东推行的改革事业,外界更加关注的是金改。的确,上任不久,郭树清便针对山东金融市场薄弱的特点,以“郭旋风”的速度推出了众所周知的金改,引起了全国关注。但作为一名“整体改革派”官员,金改只是其改革链条中的一环,他全局性的改革措施,激发了山东政坛、市场、民间的活力,营造了崭新的改革氛围,某种意义上说,为之后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幕开启,做了一个坚实的铺垫。
从一个国家、一个系统的宏观调控到一个省的方方面面、细微现实,四年时间,郭树清关于整体改革的学术思想得以全面地走向实践。在此,我们重新盘点郭树清在山东的四年执政举措,以此理解整体改革理论如何映照到现实以及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如何完成整体性的再造。
当然,这四年的执政经历,放在四十年改革长河中或许只能称之为一段波澜、一阵潮涌,但这已足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理解关于改革的复杂逻辑、壮丽图景。 (本文4-17页)
“巴山轮”上的年轻人
1985年9月2日,一艘名为“巴山”号的轮船缓缓驶出重庆朝天门码头,轮船顺江而下,历时6天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就在船上召开。
船上云集了一批知名中外学者,包括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凯恩克劳斯爵士,中方代表有时任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的安志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薛暮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
当时的巴山轮上,还有几位年轻学者,其中就包括时年35岁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楼继伟和29岁的社科院博士研究生郭树清。
1985年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那次会议,对经济制度分类、宏观经济管理、货币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半年后,郭树清被借调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之后,又赴英访学并正式进入国家体改委。
从1985年开始,郭树清和吴敬琏、楼继伟、周小川等人接连发表了多篇关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强调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体系,需各要素整体推进、配套进行,提出要推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税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这套改革理论框架,后来被称为“整体改革理论”。2010年11月,郭树清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郭树清后来曾动情回忆道,“我们绝大多数人每月的津贴或者工资只有四五十元,但是,我们思想活跃,心忧天下,追求的是知行合一,允公允能。更为特别的是,我们多数人在社会基层生活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讨论和交流能够超出书本,研究和分析也可能更加理性务实。”
上世纪90年代初,郭树清在国家体改委先后任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副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秘书长等职。到1998年赴贵州省任副省长之职前,他已在这个主管中国改革的部门工作了近10年。
在其后多年的岁月,郭树清一直坚持着改革的“锐气”。
1998年至2001年担任贵州省副省长时,郭树清主导了贵州的住房改革,将存量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改革模式得到建设部的重视。当时全国约有20多个省份派人到贵州考察。 2001年至2005年担任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时,其关于国家外汇的处置思路引起关注,提出“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
2005年至2011年担任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时,郭树清主导了建行的上市,使建行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率先推动贷款投放,又在其他银行一拥而上之时降低贷款增速,甚至甘愿放弃市场份额。
2011年10月,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之初便推出五路径探索发行体制改革的“新风暴”,其后证监会释放六大监管措施信号,内容涉及协调并推动债市统一监管、多管齐下降低IPO市盈率、创业板将先施行退市改革、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债、严打内幕交易、清理各类交易场所等方面。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七天一新政”。
“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2013年3月,郭树清离开证监会,来到山东,出任山东省省长。如从1998年任职贵州算起,这是郭树清15年后,再一次来到地方任职。
与曾经任职过的贵州不同,山东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压在郭树清肩上的担子并不轻。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GDP达5万亿,居全国第三位,但与第二名江苏的差距逐渐拉大。同时,由于山东经济以重工业、国企为主,一些研究者指出山东经济大而不强。
郭树清在任命会上表示,目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变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将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把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推上新台阶。“来到山东工作,我就是山东人。我将夙夜在公、尽心竭力。”
改善营商环境是郭树清履新山东后首先提出的工作思路。上任后,郭树清将外出调研的第一站选在山东东营、滨州。2013年4月,他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到两地进行调研。
调研后他说,要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必须统筹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视野更开阔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同时,也要尊重企业家,保障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改进是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调研山东17市的过程中,郭树清在8次座谈中7次提及“营商环境”,“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成为他在公共场合讲话中的高频词。
2013年4月9日,郭树清赶赴滨州,参观工厂车间,他说:“要尊重企业家,保障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他的这次表态,为两年后的山東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埋下了伏笔。
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山东省民营市场主体达到397.4 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3%。同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45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4.8%,
郭树清认为,考虑到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如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户数和个体工商户户数还不多、吸纳就业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比较弱。
为此,郭树清提出以下措施: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平等用地等。
2016年8月,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这是山东首次召开的企业家为主角的大会。郭树清在会议中表示,企业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生力军,是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力量。他还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企业家的作用无可替代。
4年里,山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一半,市场主体增长近1倍,企业数量增长1.4倍。2016年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1.1%,相比2013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硬环境,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郭树清主政山东期间得到了提速。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山东的路曾是山东在外的一张名片,但从2008年左右,山东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呈现颓势,高铁建设也滞后全国。
2014年12月4日,山东一次性发布《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山东省民航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交通领域的重要规划,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全面跃进。2016年,山东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到20个、1962公里,是全国在建高速公路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
2016年省“两会”,郭树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争取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颈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国省道6100公里和县乡路2.95万公里。
郭树清对机场建设有明确思路,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未来五年,山东将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此外,还将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这些勾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以高铁建设为例,如今,石济客专建成通车,青荣烟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高铁项目进展迅速,其中,济青高铁是全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铁,其创新的投融资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样板。此外,2016年10月21日,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这是山东第一只省级铁路基金,标志着山东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开启大国资时代
国企改革是改革的“深水区”。山东是国企大省,且由于结构问题,第二产业的国企占比较多,这其中,又以能源资源型居多,效益下滑,多年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倒逼改革。
主政山东后,郭树清亲自主持深化国企改革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一位负责国企改革的官员曾坦言:有些观点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有了方案,就要落实。有人说,像摘掉国企高管官帽子这样的措施,不是真担当不可能推得动。 2015年7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国资监管框架由此组建。
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发布,其中包括“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山东率先进行试点,首批试点单位为鲁信集团和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部分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这同样属全国首创之举。
有件事曾轰动一时,就是肥矿集团几百名职工徒步从肥城到济南上访。后来这家企业成了郭树清亲自抓的国企改革案例。改革之前,经营困难、亏损巨大、冗员众多、包袱沉重,已经沦为“僵尸企业”;改革之后,9条安置渠道让职工各得其所,新公司轻装上阵。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重工业比例占全部工业的7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尤为艰巨。
2016年5月,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国家指定去产能的5大行业基础上又自我加压,将炼油、轮胎、煤炭、化工这4个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也纳入到了去产能的行列,这就是山东的“5+4”。
对此,郭树清曾称,“山东就是抓住国家去产能的契机,解决这些工业支柱产业潜在的行业风险问题。”
郭树清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2014年7月29日,山东省政府举行聘任仪式,聘请15位法学专家和法律事务工作者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郭树清在聘任会上对律师说,希望法律顾问们尽快熟悉政府行政管理的流程和规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重大法律事务。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对于不遵守法律的行政行为敢于说不,真正做到为政府工作提供一面“镜子”。
“你们不是‘花瓶’,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独立发表意见,可以把意见直接送达给我,这个渠道是畅通的。”也就是说,法律顾问的意见可以直接送达郭树清的案头。
彩石山庄房产项目案曾是济南城建史上的一大难题,从牵动全城的明星项目,到无人问津的烂尾大盘,彩石山庄成为三联集团难以承受的重负,成为2000多购房户的梦魇。
2014年4月,郭树清亲自召集有关部门、法律专家等进行专题研讨,之后又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相关问题。最终在法律框架内,妥善解决了该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成为全国涉及人数最多、标的额最大、司法处置时间最短的运用司法确认程序处理的公正司法典型案例,被写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改革千头万绪,党的领导是改革的根本保证。“不管出台什么样的改革,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中,郭树清对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等制度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则自己写出相关内容。坚持在宪法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确保重要大改革于法有据,确保任何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不引起大的社会不稳定。
“财税改革花的精力是金融改革的两三倍”
翻看山东近几年的报纸,在郭树清主政山东的4年,完成省级改革试点30多项,正在开展的国家级改革试点120多项、省级改革试点近60项。农业农村、国企国资、财税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方面,均带有整体改革派的景象。
财税改革是郭树清尤为看重的一面,2016年全国“两会”山东团开放日上,郭树清向媒体介绍山东经济发展情况,财税改革被首先提及,而广受外界关注的金融改革只是位于第二位。
2017年11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在2017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排名中,山东省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最高,领跑全国。
这不是第一次山东在该榜单独占鳌头,在2015年该机构发布的报告中,山东财政透明度同样位列全国第一。
这项成绩的取得与郭树清在2013年即推进的财税改革是分不开的。当时,他刚刚成为山东省代省长,甫一上任,便开始着手研究解决省以下财税体制不规范的问题。
在新一轮经济改革中,财税改革被视为重中之重,牵一发动全身。郭树清也异常重视财税改革,在其早年的著作中,对财税改革多有论及。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郭树清也表示,把财税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来抓。
新一轮财税改革与郭树清整体改革理论基调相吻合,不再是零星分散的单项推进,而是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
2014年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不久,山东便出台了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全国较早拿出贯彻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随后又相继推出了22个配套制度办法。郭樹清出任山东省长后,出台了“山东金改22条”,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他曾对媒体坦言,财税改革花的精力是金融改革的两三倍。
一位在财政口工作多年的财政厅人士告诉记者,新一轮财税改革不再是零星分散的单项推进,而是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都远远超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
该人士表示,山东在新一轮财税改革中推进较快,原因是较早就开始研究部署,及时跟进中央的政策和做法,主动动员财税部门、高校院所的力量研究起草相关措施,同时,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推动。
从教育到科研到人才:与“软实力”相关的改革都是“硬短板”
2013年6月,在上任3个月后,郭树清召开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他开门见山地说:“省政府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愿意转为市民,往往是考虑孩子的教育。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谈就业问题必定要涉及大学生就业,小微企业创业主要靠大学生。没有一项工作和教育无关。财政支出的大头就是教育。” “山东省现在其实最缺的不是资金、土地、劳动力,而是人才,这是山东省的战略短板。”
由此,山东教育界开始了一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梳理当时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郭树清的思路是:2013年先抓职业教育改革,2014年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分步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2015年,又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基础教育层面,2014年,山东出台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相关部门先后出台17个配套文件,确立了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管理、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等七项改革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改革格局。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山东先后出台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等3个纲领性文件,相关部门制定50余个配套文件。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大班额”问题受到郭树清的关注。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全省普通中小学共有班级约27.6万个,其中大班额约占11万个,超过40%。超过66人的超大班额2万多个,约占9%左右。全省17个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问题,有些市还相当严重,其中11个市存在超大班额问题,有的地方甚至一个班过百人。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小学,农村也有,高中最为突出。
“大班额”现象,“不仅违背教育规律,损害教育公平,还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造成了负面影响。”2016年全国“两会”上,郭树清面对记者提问时这样回答。
为此,2015年9月7日,山东省下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用两年时间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难题。山东省财政同时安排20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奖补各地解决此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
山东省政府还明确主体责任,要求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并定期进行工作督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部门,市、县(市、区)政府,严肃追究责任。同时,将市、县(市、区)解决大班额问题进展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2016年山东省“两会”,郭树清在会上表示,山东把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作为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与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统筹推进。相关资料显示,这两项改革,总投资达1600多亿元。
2017年2月初,郭树清在省“两会”上透露,全省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各市2016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任务均已完成,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
郭树清多次部署和强调,要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列入改革范围的中小学和校长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实现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山东先在7个设区市先行探索、试点,2016年在全省17市全面推开。这是山东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推广“教育家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同样是郭树清关注的重点。
在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大中小学各阶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教育横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举办新闻发布会,推广山东德育工作做法。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地方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个地方的教育新政。教育部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说,这创造了教育部发布会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郭树清看来,人才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长远发展潜力的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是人才,但是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体制还很不适应,可以说与‘软实力’相关的改革都是‘硬短板’。”
2016年7月,山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主体、科研评价体系、人才发展体制、科技金融渠道、政府科技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这项改革中,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值得一提。科技奖项得以“瘦身”,省级科技奖项数量从2013年的近500项压减到138项,压减幅度超过七成。“原来奖项又多又杂,几乎是普惠性质的,一看就是为奖而奖,早就该取消了。”这项改革,实际上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改革,省科技奖励的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2013年11月7日,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郭树清出席并讲话,他表示,山东经济的浴火重生要靠创业创新。創业创新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省面临诸多挑战的根本性举措,是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他要求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努力营造最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减少行政干预,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规范收费、检查、评比等事项,搞好创业创新服务。大力营造诚信守诺的社会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真正让创业创新在全社会“火”起来、“旺”起来。
为了点燃这把创新创业的火,山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社保、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各市县区设立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015年,全国唯一的海洋类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该实验室完全按新体制运行,研究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他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广青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盘活了中小医院、社区医务室,节约了医保基金,使失能、半失能者得到更好照料。 农业农村改革:三个市民化、农村七改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繁重。
郭树清历来重视农业农村改革,2011年,还是证监会主席的他,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进步。但是,整个农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相比,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相比,差别依然非常大,迄今为止还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还没有出现拐点。
2017年3月2日,到银监会“上班”第三天的郭树清,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金融监管的问题时,郭树清坦诚“婉拒”了记者。随后,他却话锋一转说,你要问山东农村改厕有什么模式,我知道。接着,他介绍了山东改厕的3种模式。他睿智的“跑题”和对山东工作的了然于胸,赢得了全场记者赞美的笑声。
郭树清在山东任职期间,外界关注较多的可能是这位“改革者”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举措。其实,对于郭树清来说,即使他已进京履新银监会一职,心里仍然牵挂着山东的工业、农业、农民、棚户区改造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山东是全国最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省份,也是最早进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的省份。此外,山东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山东开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5年,全省95.9%的有耕地村(社区)和98.1%的承包耕地完成确权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两年。
在农村基本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山东农村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涌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得以构建。当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15.4万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300家,面向三农的基层服务组织达到20万个以上。
郭树清曾两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经济学家的视野和思维,给了他很多实际工作中的解决方案。梳理资料发现,在有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他在山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名词、新概念,这里面就包括“三个市民化”、农村“七改”、城市“十个系统”等等。
“三个市民化”(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市民化、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的提出,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山东的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德州“两区同建”就近就地市民化成为全国典型。
“三个市民化”指导加速了山东农民的市民化进程。2016年底,山东3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
与“三个市民化”密切关联的另一个创造性主张,就是农村“七改”。
2016年5月,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时,郭树清正式提出农村“七改”,即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
以改路为例,2016年底数据显示,全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投资46亿元,完成29530公里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比国家要求提前4年;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投资329亿元,完成穿城路与瓶颈路改造、安全整治提升、危桥改造等项目超过300个,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安全隐患治理。
这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民生投资显示出了卓然的成效。据山东省公安机关统计,截止到2016年12月中旬,全省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比2015年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0.55%、10.78%和10.57%。
“七改”为农村带来的是大大的變化,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具体问题,补了农村民生短板多年的欠账。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山东大约还有647万多农户使用旱厕,300多万农户没有取暖设备,11多万户农村居民还住着危旧房屋。全省70%的农村住房防震抗震能力比较薄弱。
为解决这一民生欠账,2016年,山东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就增加配套资金5亿元改造了5万户,提前半年并且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目标,安排6.45亿完成401万农户改厕,是原定任务的2倍。据测算,山东农村“七改”工程还撬动农村消费市场超千亿。
与农村七改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是公共政务机构的“下沉”。2017年山东省“两会”上,郭树清表示,鼓励各地区、各级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快行政资源下沉。按照层次、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合理限度内的综合执法。进一步调整重组公共服务机构,清理处置“僵尸事业单位”。
从2015年开始,山东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不断加速,重点推进住建、环保、安全生产和交通管理等部门职能下沉,努力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山东已经在中心村普遍建立了政府派出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中心一般都有十几个政府部门进驻,服务8个左右的行政村。
同时,从2015年底,山东开始在全省乡镇设立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管机构。
除此之外,“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7级烈度抗震设防。”在2017年的省“两会”上,郭树清这样说。
再回到2015年,郭树清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广大农民分享新型城镇化成果。”如今,这些民生举措投入巨大,见效期较长,比如新建房屋抗震标准的设立,体现了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群众的关切、基层的呼声,大事小事都不放过。作为欠发达地区菏泽,同时肩负黄河滩区迁建重任,是郭树清关注的重点。2015年春节、2016年春节,郭树清都来到黄河滩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2015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意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山东减少贫困人口380多万人。
新任务新挑战
从2014年开始,由于金融环境的变化,外界对郭树清的新职务一直热议不断,而从山东省长到银监会主席的转换,对郭树清来说似乎也有些突然。
“我过去四年都是做实体经济的工作。上星期我还在想山东的工作,比如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转型升级、浴火重生,工业有22个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去年进行了中期评估,服务业有23个今年开始进行评估,农业涉及到46个产品作为重点的产业行业评估……”2017年3月2日,刚刚接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称。
依旧是幽默而得体的回答,依旧是雷厉风行的改革。截至目前,郭树清主政银监会刚满一年,该机构公开发布的各项规章和制度项便已超过30项。
尤其银监会从去年3月末启动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堪称一场行业大体检。官方数据显示,治理收官后,各级监管机构共发现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
与此同时,2017年银监会行政处罚金额及责任人亦创下历史纪录:去年银监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去年初在國务院新闻办出席发布会时,郭树清曾将金融监管部门定位为“看门人、守夜人”。他同时要求,银行业要保持“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传统,为民众看好“钱袋子”。
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当下,新成立的银保监会横跨两大金融子行业,也确实需要扮演好上述角色。
郭树清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如此阐述自己的监管思路,“必须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化解各类金融风险。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
在这个已经进行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国度,改革一直是时代的唯一主题,在这样的时代大势下,郭树清的职务变迁之所以不断引发公众们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改革的期望始终不曾衰减,这是时代的气质,也是郭树清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