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环境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保存乡村的社会功能,又要为居民提供现代化、生态环保的生活环境,构建现代化的规模经营、公共空间共享模式。以保护山地脆弱的生态为基础,构筑山地独有的集生态农业、居住生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以蓝绿链为底色,叠合产业、公共服务、交通、文化链。
  关键词:山地环境;乡村振兴;公共空间
  山地有如下特点:一是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具有多样性;二是山地文化多样性突出;三是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四是耕地较少。因此,山地作为高程上的高地,同时也是经济上的洼地。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山区居民生活条件是城乡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山地乡村建设存在的問题
  山地乡村分散,与规模经营、公共财政积累之间存在矛盾。山地乡村建设面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多、土地利用效率低、村庄布局零散破碎、空间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产权关系不明晰,设施建设效率低。同时,乡村缺少公共财政积累,缺乏公共空间共享意识,难以保证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影响可持续性乡村建设。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些学者针对“乡村分散与现代化所需的规模经营、公共财政积累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李广斌等人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中,基于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了“前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的整个过程,中国农村始终人多地少,农民择田而居,造成农村聚落分散格局,探讨了农用土地使用权与农民户籍分离、宅基地与农民身份松绑的可能。黄丽坤在《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中,以浙江农村为例,提出了通过吸引能人回乡、城镇居民下乡等多种模式,发展个性化、分散化的产业,例如文旅产业,从而实现乡村公共财政积累。她还提出灵活布局公共空间,利用现有闲置庙宇、作坊等现存公共生活空间,置入新功能。董志海等人在《从生产田园走向宜居家园》中,提出利用国土空间全要素特点,促使田园空间从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变,综合交通、景观等分析,构建农业空间多元化利用的总体布局。
  三、规划与规则平衡下的山地乡村振兴策略
  为了讲好生态环保、民风淳朴的乡村故事,结合山地乡村具体情况,平衡发展规划与管控规则,可以采取“以蓝绿链为底色,聚合五链”的策略。空间上融绿聚心,依路成网。第一,蓝绿链——修复山水廊网骨架,强调生态营造;第二,产业链——绿色产业融入乡村建设,体现创新发展;第三,公共服务链——提升乡村服务品质,重塑共享活力;第四,交通链——建立村路网络体系,突出区域联动;第五,文化链——传承创新特色文化,凸显人文底蕴。
  四、项目实践
  (一)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1.项目范围及发展概况
  研究范围为县域,共涉及1个镇(红柳湾镇)、3个乡(阿勒腾乡、阿克旗乡、阿依纳乡)、11 个行政村,总面积约31374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常住总人口为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165人。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山地较多,主要山脉有党河南山、野牛脊山、塞什腾山等。乡村自然资源以水资源和牧草地资源为主,生态好,水草丰美,是沙漠绿洲。草场面积大,牧草覆盖率达78%,44%的草场面临退牧还草压力。耕地仅有1.192万亩,比重很小。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哈尔腾河等主要河流,流域面积8560平方公里。地表水质、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至2019年,90%的农牧民搬至新县城定居,定居的农牧民全部被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常住城镇化水平达到85%,为甘肃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特产有“哈尔腾哈萨克羊” 、“阿克塞哈萨克马”(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马肉、马奶和驼奶)等。
  2.面临的问题
  牧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草场上,出行工具以汽车、摩托为主,出行距离远,耗时较长,普遍接受单程出行时间约2小时。偏远草场的牧民生活艰苦,少水、电等基础设施。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业融合度不足,农牧业加工企业较少。在全县四家较具规模的工业企业中,却没有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与牧业大县的定位并不匹配。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需求与农牧业增效相矛盾,特色文化未充分助力乡村建设。
  3.五链聚合规划内容
  蓝绿链——坚持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并举。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建设绿色生态农牧区。
   产业链——以现代农牧业发展为主线,通过 “精深加工+农牧业”“文化+农牧业”“旅游+农牧业” “互联网+农牧业” 等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
  公共服务链——在乡村建立出行半小时补给点,乡镇建立一小时补给点,完善乡村商业服务设施和畜牧业生产设施。
   交通链——加大农村交通、物流建设力度,促进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文化链——传承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乡村风貌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
  (二)云龙县河南村
  1.项目范围及发展概况
  规划范围为行政村域,共16个村民小组,共有1558人,佬倵人占比超过90%,民族人口稳定。河南村位于云龙县团结乡南部,原生态山地空间为主,南邻漾濞县,西邻永平县。全村面积41.14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占比达91%,农用地呈现碎片化分布,海拔1820—3114m。村内以特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物资集散和商业服务业为主,有团结乡鹿龙塘茶厂、团结乡河南茶厂和云龙共邦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筑有部分保留了传统的垛木屋、闪片房等佬倵特色民居,但存在被白族同化的趋势,且传统风貌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消失,整体上文化特征不明显。
  2.面临问题
  缺乏公共设施,大多数的居民选择到本乡镇的集镇中购置日常用品。缺乏公共空间打造,集会与活动场所缺少吸引力,使用率不高。在远离中心城镇的乡村,大范围集中式的自来水、电网、能源供应、垃圾清运成本太高,进村主干道部分路段未硬化,难以保证偏远地区村庄居民的生活实现现代化。经济总收入以农民合作社经营收入为主,家庭经营收入次之,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很少。   3.五链聚合规划内容
  蓝绿链——凸显“三山两箐水环村”的山水格局。
   产业链——河南村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和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与养生保健的主题契合度较高,可以结合“大健康”主题和佬倵元素进一步打造佬倵产地品牌和产品品牌。基于核桃和茶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将产品变为商品。开办特色庄园、旅游商品售卖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公共收益。
  公共服务链——推进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关注特困村民和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卫生室布局。
  交通链——结合河南村交通环线的实施,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完善通村公路。
  文化链——植入佬倵图腾和民间传说,通过壁画、雕塑等形式传播民族文化,丰富村庄空间。
  (三)福清市东刘村
  1.项目范围及发展概况
  规划范围为东刘村,三面环山(玉屏山、龙山、火墩尾山),位于福清市区西北角,规划基地位于西部老城区与东部新城区的交接处,是城市生态廊道上的重要节点。规划范围包含火墩尾山部分区域,用地面积约195公顷。规划基地除东刘村外,用地现状主要为农林用地。
  东刘村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地,基地中央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脊线,山脊线东西两侧地势相对较低,较适宜开发建设。规划基地内无公共服务设施,基地周边有玫瑰园、三福龙景地产开发项目等,东南侧有一处白马尊王庙。
  2.项目规划理念
  规划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形成“山地乡村有机生命体”的设计理念。即以与基地形态神似的莲花花瓣为规划的借鉴本源,对花瓣的结构脉络进行总结提炼,确定其组织逻辑与生成规律,将规划设计的格局与花瓣的格局进行比对融合,让有机生命融入规划设计,体现出“君子爱莲,静虑安得”,与高洁素雅的田园心境相契合。
  3.五鏈聚合规划内容
  蓝绿链——连通玉屏山脉与火墩尾山的生态廊道,构建叶脉状生态网络。
   产业链——形成产业三大主题,即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和宜居生活。
  公共服务链——将生态廊道与休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形成活力廊道。
   交通链——完善现有交通网,打造便利线路。
  文化链——依托闽南特色和白马尊王庙,强调禅养结合,增加文化内涵。
  五、结语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封城停工期间,70%的农民工停留在乡村无法及时返工,乡村再次展现了“社会稳定器”“劳动力蓄水池”的重要社会作用。建设好农村设施,推动山地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每一个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同时尽可能传承山地乡村文化积极要素,是未来三十年的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袁茏,张晓松,岳坤前.山地风景旅游资源评价的三元认知[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1):41-44.
  [2]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3]李广斌,王勇.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12):84-90,133.
  [4]黄丽坤.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5]董志海,孙青林,李铭.从生产田园走向宜居家园:对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11):31-38.
  [6]胡向东,王晨,王鑫,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2):86-93.
  [7]唐志华.秦岭南麓山水环境与住区形态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作者单位:
  上海洪际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以来,建筑设计中的奇怪现象不断涌现。河北省峰峰矿区元宝亭作为典型建筑之一,文章对其建筑结构、图案等进行剖析,探究审美价值层面建筑灵魂的缺失,提出了这些奇怪的“网红建筑”在丧失意味的同时在民俗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取性,推动建筑设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奇怪建筑;设计思想;仿古化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元宝亭(图1)自诞生起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因为造型夸张,它经常在全国最丑
期刊
一  “女人是人类创造的杰作。”萧伯纳的这句名言可谓是最能说明女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  经过九年多在中国的生活,我觉得中国或者至少北京是一个“母系社会”。每当我的朋友们或者同胞们问我对中国男女之间关系的看法如何时,我都会毫无疑问地给他们讲一个永远不会从我脑海里抹去的记忆。刚来中国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我的伊朗朋友一起去逛北京的王府井。我们一边观赏周围的商场与百货大楼,一边往位于这条大街上的清真
期刊
一位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女人,早晨起床给家中的祖先、神位上香,向化缘的僧人送上准备好的食物,这样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随后是打扫房子、烹煮一日三餐、照顾丈夫孩子,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然而,泰国女人这样的生活情境都已成为过去。如今,走在泰国街头,随处可见穿着入时的时尚女性,她们在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当今的泰国女人无论从外表到内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当今的泰国女人学历越来越高
期刊
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期刊
摘 要: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设计出既现代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建筑。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能够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文章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背景,对新馆的造型、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具体表现,以及新馆设计中的艺术性。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坂仓准三先生的代表作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通过分析坂仓准三的这一巨作,结合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情况,展现这位建筑家对于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毕生追求。坂仓准三的空间,就是他的宇宙,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会被更深更远的领域所吸引,从而为抽象的设计概念和几何构型增添许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这恰恰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建筑所拥有的温度,也是建筑师想要带给我们的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神奈
期刊
摘 要:绵阳市涪江流域两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绵阳市“三江六岸”城市總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绵阳市市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的重点。文章在城市双修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对绵阳市涪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等进行分析,归纳其滨水空间特点,最后总结出其滨江景观带现状问题及整改、改造相关规划建议。  关键词:城市双修;滨江空间规划;三江景观带  四川省绵阳市,自古以来水系发达,并有三江汇流之称。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作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南京中央饭店为例,围绕我国民国时期建筑特色展开研究,对南京中央饭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南京为例,对我国整个近代民国建筑发展史从四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建筑学视角对南京中央饭店建筑特色进行了全方面的审视,分析了南京中央饭店的建造之美、设计之美,通过对南京中央饭店建造风格的研究,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南京中央饭店;民国建筑;建筑特色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关键词:乡村书院;传统建筑;高步书屋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许多乡村加强了文化建设。由于中国乡村结构的特殊性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乡村建设一直处于既迫切又艰难的状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阐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研究背景以及改造现状,分析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历程,探讨当代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现状及方法,并总结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经验。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绿色理念  一、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很多工业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寻找转型之路,不过在转型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旧城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