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5日晚,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国欢腾。陕西省千阳县12万人民更是沉浸在无比的自豪和喜悦之中,山城处处喜气洋洋,大家相互传颂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张育林。因为担任这次发射场系统总指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将军,就是陕西千阳人。笔者也在欣喜中赶到张育林的家乡进行了采访。
父亲打柴供他读书
张育林1959年出生于千阳县南寨公社闫家村大队一个贫困的家庭。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由千阳中学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先后在校取得该专业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7月起在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8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曾相继担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国防科大北京研究院院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和基地司令员;2008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9月24日,秋雨绵绵,笔者经多方打听,在南寨镇邓家塬村找到了张育林的姐姐张玉琴,夫妻俩正在调试着电视机,准备收看“神七”发射的盛况。
张玉琴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提起弟弟张育林,她满脸的自豪和喜悦,谈及“神七”发射,她显得十分激动。她说,弟弟性格内向,比较腼腆,小时候常受别的同学欺负,但他在学习上却毫不含糊,从小好学上进,经常手不释卷,就连吃饭的时候手里也是拿着书本,有时父母不忍心就赶他到村子里去玩,可他却爬上家门口的杏树躲在树杈上又埋头读书。
提起育林读书的事,张玉琴说,那时兄妹们多,负担重,家里很穷,奶奶起早贪黑摇着纺车替别人纺线艰难度日。后来为了生计,父亲主动到离家30里外的北山上做山庄,经常上山打柴卖,她和妹妹玉萍也利用星期天帮父亲砍柴,上山挖药,用换来的钱称盐倒油,供弟弟读书。弟弟考上大学那年,父亲打了一车柴卖掉后母亲给他缝了一条棉被,将他送进了大学。大学期间,弟弟为无钱买一本英汉字典犯愁,她从来信中得知后就给弟弟寄去了钱。弟弟也十分争气,勤奋好学,从读书起就一直担任班干部,经常考百分,大学期间还经常领到学校的奖学金。
采访中,张育林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千阳县畜产局干部谢忠贵说,张育林高中时一直担任班长,学习成绩非常好,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特别是对物理、化学课非常喜爱,这为他大学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支书圆了大学梦
从千阳县城驱车北上到千阳第一大塬南寨塬,笔者找寻到了张育林的故居——闫家村。张育林的老家坐落在村委会院子的西隔壁,院门上锁,透过门缝只见院子里孤零零的三间土坯房,已十分破旧,几堵土墙围成的院内杂草丛生,屋顶的瓦上长满了瓦松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草,显示着岁月的沧桑。
随行的张育林少时的好伙伴、闫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应龙说,他家和育林住在一个巷道内,他俩从读初小、小学到大寨“五七”学校都在一个班。那时育林家境困难,写字用的本子是自己用纸订的,墨水是用墨水精加水兑成的,下雨天连一双雨鞋都买不起,穿着泥屐,但他学习却相当好。但由于时值文化大革命,育林在县城千阳中学读完高中后,没能考成大学,只得回家务农。回村后,他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一封信,信写得非常感人,说他决心“扎根农村六十年……”,支部还在全体社员大会上念了这封信,他也很快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几个月后,张育林被大伙推选为大队支书,他当支书当得很不错,张应龙回忆说,育林经常带头在黄土地上挥镐舞锨,在他当村支书的一年时间里,闫家村无论是庄园建设,还是农田基建,样样工作搞得都比其他村好。第二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张育林又实现了他的求学梦,那一年闫家村考上了四个大学生,张育林的成绩最好,他被优先录取到了国防科技大学。
母亲心中永远的骄傲
巧遇张育林的母亲赵凤肖回千阳探亲,笔者闻讯在县城找到了她,这位73岁高龄的母亲精神很好,不巧的是她喉咙发炎,只简短地谈了几分钟,但英雄母亲无不流露出心中对儿子的喜爱之情。
张育林的母亲生育了六个子女,育林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二女儿初中毕业那年在生产队劳动时遭遇车祸意外伤亡,由于家境贫寒,老人无奈将另两个女儿抱养给他人,身边只留下了大女儿玉琴、三女儿玉萍和育林兄妹三人。老人解放前没有上过一天学,解放后在政府组织的扫盲班里读书,她聪明好学,吸收知识非常快,也深感没有文化知识的苦难,她也因此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到育林身上,儿子也非常争气,对此老人十分欣慰。
采访中,张玉琴说,育林从小就十分孝顺,大学期间领到的奖学金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还省下20元钱寄回家中补贴家用。参加工作后还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购买营养品、衣服、皮鞋等孝敬父母。父亲去世后,弟弟特意在千阳县城为母亲买了一套单元住房,并多次回家看望母亲。“神六”发射前,张育林回家探亲,特意将母亲接到酒泉,让老人安享晚年。张玉琴说,弟弟每次回家都不忘给父亲和奶奶上坟,有时回不来就电话嘱咐她们姊妹给父亲上坟。今年“五一”,弟弟回家只呆了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去给父亲和奶奶上了坟,回老家看了看就走了。
张玉琴还说,育林也很关心村上的公益事业,村小学改建时,他托人捎回了1200元捐给了村上。弟媳李东旭也在北京从事航天科研工作,曾在“神六”发射中担任监控工作。25日上午玉琴看望母亲时,母亲告诉她,弟媳打电话说今年继续参与“神七”的发射,让他们晚上注意收看。
采访结束时,张玉琴告诉笔者,弟弟是母亲心中永远的骄傲,每每提起育林,母亲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她也为有这样一位弟弟而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