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采访卢柏山时,他还身在海南基地考察玉米新品种;而短短几天后,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卢柏山又踏上了飞往珠海的班机,为经销商提供指导性意见。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气候宜人、适宜播种的南方,便成了卢柏山选育、推广玉米新品种的主战场。
是他带我走进玉米地
近年来,凭借着京科糯2000、京科糯120以及京紫糯218等一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卢柏山渐渐地在鲜食玉米领域闯出了名堂。其选育的系列糯玉米品种成为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推广范围最广的主导品种。同时技术扶持数十家种植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促进了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及糯玉米产业链延伸和整体产业发展。2002__2009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00余万亩,仅种植环节增效就达近14亿元,种子及加工企业等也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的一批种子企业(如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等)的快速发展。
卢柏山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还要感谢那个把他带进玉米地的人。
1995年6月,23岁的卢柏山获得了北京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的学士学位。他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好让本已贫困不堪的家境得到改善。然而事与愿违,毕业后一年的时间里,卢柏山都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就在卢柏山渐渐迷失了前进方向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玉米育种专家、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是赵老师带我走进了玉米地,让我认识了玉米,让我对玉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是玉米地给了我新的希望。”
1996年8月,在赵久然的带领下,卢柏山来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始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1997年4月,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从这时候起,卢柏山便和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在看准了鲜食玉米的发展前景后,赵久然找到卢柏山,希望他能接下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重任。
卢柏山坦言,在当时,国内其他的相关科研院所鲜有将鲜食玉米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仅仅3年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你没试,就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科学是自己探索和摸索出来的。”赵久然的谆谆教导和悉心指点,让卢柏山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2000年,一个新的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浮出水面。按照赵久然“高(高密度)、大(大群体)、严(严选择)”的选育要求,卢柏山开始对京科糯2000不断优化,如今已经成为走进人们餐桌的又一新品种。
据卢柏山介绍,过去的玉米品种一亩地可以产三四百公斤,而种植京科糯2000,一亩地可以达到1000公斤以上。在国家及各省市区域试验中,比目前的主栽品种一般增产30%~50%,一年还可以连续种植3~4次,而1000万元的转让费更是业界罕有。
卢柏山告诉记者, “目前,京科糯2000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主栽糯玉米品种,占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并仍呈强劲上升势头。不但通过我国西南区域审定,还通过了北京、上海、吉林、福建和浙江等多个省市审定,并且还在韩国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 2007年,天津市杨柳青镇大柳滩村村民种植京科糯系列玉米品种,年收入超过100万的消息,更是让卢柏山充满了干劲。
8万分之一的选择
虽然京科糯2000取得了成功,但卢柏山还是发现了它的缺点——不抗倒。通过查阅资料,卢柏山发现有一个甜玉米品种具有抗倒性,他就琢磨着把这个甜玉米的抗倒性引入到京科糯2000中来。几经选育之后,卢柏山发现,甜玉米不但能增加抗倒性,还能有效缩短生命周期。不仅如此,卢柏山还惊喜地选育出含有双隐性基因的新品种——既糯又甜。每颗玉米棒上甜质籽粒与糯质籽粒之比为1:3 ,口感糯中带甜。卢柏山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京科糯928。
2011年9月的海南正值高温、高湿,酷暑难耐。刚刚得到新品种的卢柏山迫不及待地来到海南,他希望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来考验一下他的新品种。3个月后,当卢柏山拿起长熟的玉米棒时,兴奋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2011年,京科糯928还同时通过了北京、浙江、福建等省(市)的区试,且表现突出。卢柏山表示,该品种兼具甜糯两种口味,抗倒性好、适种范围广,适合作为山区“农家乐”的特色食品。
每一次收获后的喜悦都让卢柏山激动不已,育种的工作到底有多辛苦?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卢柏山曾经看过冰心的一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很好地诠释了育种工作的艰辛:“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往往总会想到花儿明亮的色泽、美艳的姿态。而又有谁会去追寻花儿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多少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呢?
为了不断选育新品种,卢柏山和他的团队每个生长季节至少要完成20万穗玉米的授粉量,测配组合数万个,以亩种植4200株玉米为例,至少要种植50亩的土地才能完成,有时为了需要还会达到80亩的种植量。如此大的工作量并不是每一个育种者都能做到的。
煮熟的玉米香甜可口,而生玉米的味道又如何呢?卢柏山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每当玉米鲜穗采收时,他都是第一个品尝者,久而久之,从生玉米粒的浆液的味道中,卢柏山就已经能够分辨出品质的好坏。
而品种选育前的基础工作——骨干系的选择同样重要。卢柏山告诉记者,京科糯928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它能经受恶劣天气的考验,还在于它万分之一的精挑细选。在第一次“甜+糯”的选择中,卢柏山种植了10亩地,约4万株玉米,从中精选出10%的玉米穗,然后再从这10%的玉米穗中挑选4000粒种子扩大到4万株,如此周而复始6次,最后从24万株玉米中得到了3个骨干系,然后再进行品种的选育。
我该带谁走进玉米地
一转眼,卢柏山走进玉米地已经10多年了,如今,他正在面临一个比选育新品种还要难的难题,那就是他该带谁走进玉米地。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大量高学历的毕业生纷至沓来。然而高学历们“只想在电脑上种玉米”的现状,让卢柏山无可奈何:“现在的年轻人最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直以来,在卢柏山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我国甜玉米品种的高端市场长期被美国等国家所占据。
卢柏山告诉记者,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我国糯玉米的种植水平已达国际领先,而甜玉米的研究时间基本上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的。三四十年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研究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我国,10%的高端甜玉米市场完全被国外所垄断,每斤甜玉米种子可以卖到800元人民币,而我国玉米加工企业所占据的40%的中端市场,每斤甜玉米只能卖到160元左右。
所以,在不远的将来,卢柏山还希望能将我国甜玉米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他带我走进玉米地
近年来,凭借着京科糯2000、京科糯120以及京紫糯218等一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卢柏山渐渐地在鲜食玉米领域闯出了名堂。其选育的系列糯玉米品种成为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推广范围最广的主导品种。同时技术扶持数十家种植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促进了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及糯玉米产业链延伸和整体产业发展。2002__2009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00余万亩,仅种植环节增效就达近14亿元,种子及加工企业等也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的一批种子企业(如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等)的快速发展。
卢柏山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还要感谢那个把他带进玉米地的人。
1995年6月,23岁的卢柏山获得了北京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的学士学位。他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好让本已贫困不堪的家境得到改善。然而事与愿违,毕业后一年的时间里,卢柏山都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就在卢柏山渐渐迷失了前进方向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玉米育种专家、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是赵老师带我走进了玉米地,让我认识了玉米,让我对玉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是玉米地给了我新的希望。”
1996年8月,在赵久然的带领下,卢柏山来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始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1997年4月,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从这时候起,卢柏山便和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在看准了鲜食玉米的发展前景后,赵久然找到卢柏山,希望他能接下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重任。
卢柏山坦言,在当时,国内其他的相关科研院所鲜有将鲜食玉米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仅仅3年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你没试,就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科学是自己探索和摸索出来的。”赵久然的谆谆教导和悉心指点,让卢柏山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2000年,一个新的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浮出水面。按照赵久然“高(高密度)、大(大群体)、严(严选择)”的选育要求,卢柏山开始对京科糯2000不断优化,如今已经成为走进人们餐桌的又一新品种。
据卢柏山介绍,过去的玉米品种一亩地可以产三四百公斤,而种植京科糯2000,一亩地可以达到1000公斤以上。在国家及各省市区域试验中,比目前的主栽品种一般增产30%~50%,一年还可以连续种植3~4次,而1000万元的转让费更是业界罕有。
卢柏山告诉记者, “目前,京科糯2000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主栽糯玉米品种,占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并仍呈强劲上升势头。不但通过我国西南区域审定,还通过了北京、上海、吉林、福建和浙江等多个省市审定,并且还在韩国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 2007年,天津市杨柳青镇大柳滩村村民种植京科糯系列玉米品种,年收入超过100万的消息,更是让卢柏山充满了干劲。
8万分之一的选择
虽然京科糯2000取得了成功,但卢柏山还是发现了它的缺点——不抗倒。通过查阅资料,卢柏山发现有一个甜玉米品种具有抗倒性,他就琢磨着把这个甜玉米的抗倒性引入到京科糯2000中来。几经选育之后,卢柏山发现,甜玉米不但能增加抗倒性,还能有效缩短生命周期。不仅如此,卢柏山还惊喜地选育出含有双隐性基因的新品种——既糯又甜。每颗玉米棒上甜质籽粒与糯质籽粒之比为1:3 ,口感糯中带甜。卢柏山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京科糯928。
2011年9月的海南正值高温、高湿,酷暑难耐。刚刚得到新品种的卢柏山迫不及待地来到海南,他希望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来考验一下他的新品种。3个月后,当卢柏山拿起长熟的玉米棒时,兴奋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2011年,京科糯928还同时通过了北京、浙江、福建等省(市)的区试,且表现突出。卢柏山表示,该品种兼具甜糯两种口味,抗倒性好、适种范围广,适合作为山区“农家乐”的特色食品。
每一次收获后的喜悦都让卢柏山激动不已,育种的工作到底有多辛苦?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卢柏山曾经看过冰心的一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很好地诠释了育种工作的艰辛:“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往往总会想到花儿明亮的色泽、美艳的姿态。而又有谁会去追寻花儿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多少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呢?
为了不断选育新品种,卢柏山和他的团队每个生长季节至少要完成20万穗玉米的授粉量,测配组合数万个,以亩种植4200株玉米为例,至少要种植50亩的土地才能完成,有时为了需要还会达到80亩的种植量。如此大的工作量并不是每一个育种者都能做到的。
煮熟的玉米香甜可口,而生玉米的味道又如何呢?卢柏山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每当玉米鲜穗采收时,他都是第一个品尝者,久而久之,从生玉米粒的浆液的味道中,卢柏山就已经能够分辨出品质的好坏。
而品种选育前的基础工作——骨干系的选择同样重要。卢柏山告诉记者,京科糯928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它能经受恶劣天气的考验,还在于它万分之一的精挑细选。在第一次“甜+糯”的选择中,卢柏山种植了10亩地,约4万株玉米,从中精选出10%的玉米穗,然后再从这10%的玉米穗中挑选4000粒种子扩大到4万株,如此周而复始6次,最后从24万株玉米中得到了3个骨干系,然后再进行品种的选育。
我该带谁走进玉米地
一转眼,卢柏山走进玉米地已经10多年了,如今,他正在面临一个比选育新品种还要难的难题,那就是他该带谁走进玉米地。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大量高学历的毕业生纷至沓来。然而高学历们“只想在电脑上种玉米”的现状,让卢柏山无可奈何:“现在的年轻人最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直以来,在卢柏山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我国甜玉米品种的高端市场长期被美国等国家所占据。
卢柏山告诉记者,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我国糯玉米的种植水平已达国际领先,而甜玉米的研究时间基本上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的。三四十年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研究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我国,10%的高端甜玉米市场完全被国外所垄断,每斤甜玉米种子可以卖到800元人民币,而我国玉米加工企业所占据的40%的中端市场,每斤甜玉米只能卖到160元左右。
所以,在不远的将来,卢柏山还希望能将我国甜玉米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