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4年7月25日)纳·赛音朝克图同志是一代文学巨匠,是蒙古族新文学奠基人之一,是20世纪草原诗坛的耀眼明星,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纳·赛音朝克图的一生,是热爱真理、追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25日)纳·赛音朝克图同志是一代文学巨匠,是蒙古族新文学奠基人之一,是20世纪草原诗坛的耀眼明星,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纳·赛音朝克图的一生,是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他始终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为自治区的文学艺术事业勇立潮头、孜孜
(July 25, 2014) Na Syeyin Ketu is one of the great masters of literature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Mongolian new literature. It is also the dazzling star of the 20th century prairie poet and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tellectuals. Na Saiyin dynasty figure life, is the love of truth,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in his life, he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motherland and nation, for the autonomous reg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bravely forefront, diligently
其他文献
(4)过B岛的线是表示何种自然地理界线?。其两侧的地理名称分别是和 5.读“地球局部垂直剖面图”,回答:(l)用口图例在地理综合题最新设计.六例1.右图是某月30oN纬线附近的气压
目前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都处在过冬的状态下。在开源受到种种限制时,很多企业家都意识到节流是非常重要的选项。而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上古时期,北海里生活着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身体十分庞大,有几千里路那么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鲲随便打一个喷嚏,就能惊起惊涛骇浪;随便翻一个身,就能从海的一边到达另一边。海里的鱼类十分羡慕鲲的本领,心想,要是自己能赶上鲲的十分之一,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对于鲲来说,大海算得了什么呢?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容器罢了,生活在这儿实在太憋屈,得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空间,鲲经历
偌大的舞台中央,一个女孩,一头卷发,一袭飘逸的白色上衣,优美的旋律中,她正投入地唱着: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瘦瘦的她,声音却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有如磁石般的感染力,唱罢,台下是雷动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欢呼。 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她很紧张,也很担忧,甚至感觉异常疲累,这使她压力骤增,是否能把自己最好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草酸钙肾结石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143例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及15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
魏源(1794~1857年)原名远达,字黔深,又字汉士。清乾隆59年,生于湖南邵阳(今隆回县)金潭乡。 魏源小时私塾读书,勤奋好学。9岁应童子试,县令某公于喝茶时,指茶杯中画的太极图
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刘劭写过一本遴选人才的书《人物志》,是我国古代人才学的重要专著,为清代名臣曾国藩所看重。书中开篇就写道:“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现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所谓中和,《中庸》上有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平淡”
后唐灭梁,郭崇韬功劳最大,他建议奇兵偷袭,得以灭掉后梁。灭梁之后,郭崇韬被委任为枢密使,颇得庄宗信任。一直以来,郭崇韬以清廉著称,赢得世人尊敬,也赢得皇帝的信任和同僚的
1 那天,带着3岁的儿子去县政府见一位文友。当我们到了一楼大厅后,我本能地朝电梯间走去,儿子却手舞足蹈地向楼梯跑去。我知道,小家伙儿酷爱上台阶,那就满足他的心愿吧,虽然要见的文友在9楼。 儿子紧紧地抓住楼梯一边的栏杆,一步一步地向上挪移着。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我用手扶着他,想助他一臂之力,结果他不领这份情,稚嫩的肩膀晃动着表示拒绝。小家伙,原来想玩自立啊。 于是我就“袖手旁观”地走在他后面,眼
一 巍峨的大雄宝殿中,一个少年正对着佛祖敬香祷告。他把三炷香插入香炉,低声祈祷道:“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说完又跪拜几次,这才起身离开。 佛祖看着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敬,发的又是善愿,你为何不应?”佛祖却是一笑,缓缓道:“还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难尊者看看香炉中兀自袅袅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二 转眼过了十年,青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