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蔬菜产区耕地质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壤酸化现象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下,蔬菜产品产量及品质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从蔬菜耕地土壤质量现状出发,着重探讨了改土培肥提升土壤质地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酸化改良措施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蔬菜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影响农民种田效益,蔡甸区现有蔬菜面积200hm2,是蔡甸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土壤质量状况对蔬菜生产影响很大,以下将蔬菜产区改土壤培肥提开土壤质量而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1 蔬菜产区的土壤质量现状
2009年,对武汉市蔡甸区蔬菜产区耕地土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土壤酸化。土壤pH值平均为5.5,其中微碱性(pH≥7)土壤已基本消失。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缺乏面积占到47.8%。
2 土壤有机质作用及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有机质的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是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蓄水状况,腐殖质具有高度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能维持土壤酸碱平衡,腐殖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pH值水平的下降对作物生长非常有害,酸性土壤中线虫和寄生蛔虫较多,它们能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pH值过低,还可导致铝、锰开始析出并进入地表水的水平,这可能导致有害结果。
3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3.1 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
蔡甸区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玉米4933hm2,小麦2600hm2,水稻14333hm2,油菜5667hm2,其他34533hm2。收获后产生了大量作物秸秆,过去农民直接将作物秸秆焚烧还田,秸秆中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气中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据调查估算,全区秸秆资源量50.1万t,秸秆还田利用率23.5%,用作燃料占48%,焚烧及废弃占到28.5%,秸秆还田利用率不高。2012年区农业局在这些地区率先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建立66.7 hm2(1000)亩示范片2个、示范点5个,直接将粉碎秸秆应用腐熟剂快速腐解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上升0.12~0.97g/kg,速效钾上升5.38~8.27mg/kg,土壤容重下降0.02~0.05g/cm3。
3.2 大力推广绿肥种植
蔡甸区重点示范推广绿肥种植技术,种植绿肥紫云英、绿肥油菜,2012在玉贤、永安、消泗等3个乡镇21个村种植绿肥面积1667hm2,绿肥种植田间试验2个,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绿肥鲜草亩产达到1500kg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15g/kg。
3.3 增施农家肥
农家肥种类繁多,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一般每亩施足腐熟猪牛羊栏粪1500kg,或人粪尿20担,翻耕播前一次性施入春耕和秋耕作底肥。常用的腐熟农家肥中含有腐殖质,土壤中的腐殖质具有能和土粒胶结的作用,它既能使紧实大块的黏土变得疏松细小,又能使松散的细砂土变得团聚,从而改善土壤透气性,腐殖质与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提高作物光合速率作用。
3.4 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商品有机肥包括精致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施用商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透气性,能够长效释放有机肥的养分,与无机肥料配施,从而达到与肥料的有机、无机肥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同商品有机肥有不同的作用,特别是生物有机肥料,里面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或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环境,刺激植物生长,在长期连作田及保温栽培地施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连作障碍,2011年生物有机肥料在蔡甸区大棚小西瓜上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土壤酸化改良措施
4.1 种植耐酸作物
耐酸作物有绿豆、红茹、油菜、荞麦、红兰花草子和水稻,通过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层,调整酸度,以便使作物良好生长。 4.2 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
实践证明,酸性土壤实行水旱轮作(2~3年),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状,又能有效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又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单位面积的整体效益。一般轮作田比没有轮作田增加效益20%以上。
4.3 适时增施生石灰,定向改良酸性田
对于严重偏酸(pH值4.0~5.5)田块,在整地时,头年施石灰150kg,第二年施100kg,第三年施50kg,每年进行土壤检测,直到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这项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关键措施。
4.4 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实行播后盖膜,雨后适墒中耕,调整复种方式(如将“肥—稻—稻”,改为“油—稻—稻”或“麦—瓜—稻”)、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磷矿石粉、氨水)。
作者简介:
肖建华 刘小莉 刘红久 周涛 卢红松,单位: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局
【关键词】蔬菜产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酸化改良措施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蔬菜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影响农民种田效益,蔡甸区现有蔬菜面积200hm2,是蔡甸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土壤质量状况对蔬菜生产影响很大,以下将蔬菜产区改土壤培肥提开土壤质量而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1 蔬菜产区的土壤质量现状
2009年,对武汉市蔡甸区蔬菜产区耕地土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土壤酸化。土壤pH值平均为5.5,其中微碱性(pH≥7)土壤已基本消失。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缺乏面积占到47.8%。
2 土壤有机质作用及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有机质的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是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蓄水状况,腐殖质具有高度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能维持土壤酸碱平衡,腐殖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pH值水平的下降对作物生长非常有害,酸性土壤中线虫和寄生蛔虫较多,它们能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pH值过低,还可导致铝、锰开始析出并进入地表水的水平,这可能导致有害结果。
3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3.1 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
蔡甸区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玉米4933hm2,小麦2600hm2,水稻14333hm2,油菜5667hm2,其他34533hm2。收获后产生了大量作物秸秆,过去农民直接将作物秸秆焚烧还田,秸秆中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气中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据调查估算,全区秸秆资源量50.1万t,秸秆还田利用率23.5%,用作燃料占48%,焚烧及废弃占到28.5%,秸秆还田利用率不高。2012年区农业局在这些地区率先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建立66.7 hm2(1000)亩示范片2个、示范点5个,直接将粉碎秸秆应用腐熟剂快速腐解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上升0.12~0.97g/kg,速效钾上升5.38~8.27mg/kg,土壤容重下降0.02~0.05g/cm3。
3.2 大力推广绿肥种植
蔡甸区重点示范推广绿肥种植技术,种植绿肥紫云英、绿肥油菜,2012在玉贤、永安、消泗等3个乡镇21个村种植绿肥面积1667hm2,绿肥种植田间试验2个,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绿肥鲜草亩产达到1500kg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15g/kg。
3.3 增施农家肥
农家肥种类繁多,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一般每亩施足腐熟猪牛羊栏粪1500kg,或人粪尿20担,翻耕播前一次性施入春耕和秋耕作底肥。常用的腐熟农家肥中含有腐殖质,土壤中的腐殖质具有能和土粒胶结的作用,它既能使紧实大块的黏土变得疏松细小,又能使松散的细砂土变得团聚,从而改善土壤透气性,腐殖质与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提高作物光合速率作用。
3.4 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商品有机肥包括精致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施用商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透气性,能够长效释放有机肥的养分,与无机肥料配施,从而达到与肥料的有机、无机肥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同商品有机肥有不同的作用,特别是生物有机肥料,里面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或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环境,刺激植物生长,在长期连作田及保温栽培地施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连作障碍,2011年生物有机肥料在蔡甸区大棚小西瓜上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土壤酸化改良措施
4.1 种植耐酸作物
耐酸作物有绿豆、红茹、油菜、荞麦、红兰花草子和水稻,通过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层,调整酸度,以便使作物良好生长。 4.2 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
实践证明,酸性土壤实行水旱轮作(2~3年),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状,又能有效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又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单位面积的整体效益。一般轮作田比没有轮作田增加效益20%以上。
4.3 适时增施生石灰,定向改良酸性田
对于严重偏酸(pH值4.0~5.5)田块,在整地时,头年施石灰150kg,第二年施100kg,第三年施50kg,每年进行土壤检测,直到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这项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关键措施。
4.4 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实行播后盖膜,雨后适墒中耕,调整复种方式(如将“肥—稻—稻”,改为“油—稻—稻”或“麦—瓜—稻”)、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磷矿石粉、氨水)。
作者简介:
肖建华 刘小莉 刘红久 周涛 卢红松,单位: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