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彩的导入不仅要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应指向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入情入景、节时高效。
【关键词】重难点 矛盾冲突 节时高效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 邢进。《中小学美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很多教师都憧憬能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1、情境设计合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2、时间把控准确,能迅速切入正题;3、指向重难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以上几点看似简单,但要能巧妙地融入具体的课例中,入情入景又毫无违和感 并不容易。一节课的导入可能有好几种方法,哪一种才是最高效、最合理的呢?其中考量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例具体分析。
课例1:《冷色和暖色》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冷色和暖色,你能找出来吗?
生 :红色的国旗、红领巾是暖色;绿植、蓝色的杯子、蓝蓝的天空是冷色。
师:暖色即温暖的颜色,冷色即寒冷的颜色?对吗?
生:对。
师:(师摸摸回答学生的红领巾追问)那你这条红领巾是暖色,为什么我没感到它的温暖呢?
生:(沉思)暖色并不是指色彩有温度,而是一种心理感受。
师:是吗?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怎样利用这种心理感受来进行设计,把你的思考和大家做个分享!
一、精彩的導入一定指向教学的重难点
色彩的冷暖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教师没有去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交流中冷不丁地把这看似简单又饶头的问题抛给学生。采取的策略就是:“误导”—— 唱“对台戏”。暖色即温暖的颜色,冷色即寒冷的颜色?对吗? 那你这条红领巾是暖色,为什么我没感到它的温暖呢?这里教师通过语言诱导思维前行,随即把曝露的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顺坡下时,猛然发现老师在“误导”自己,引发深度思考。思考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需要学生从惯常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进而实行辩解。
所以精彩的导入一定指向教学的难点,不仅要能抓住要害一针见血,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关键处找到“症结”所在。同时,辩解也使学生对冷暖色的理解得以加深,美术课因此平添了三分色彩。
课例2:《滚动的玩具》
师:同学们,现在这个雪碧瓶是静止的,如果老师把它放到斜坡上,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 :瓶子会滚下来。
师:为什么改变了位置的瓶子会滚动呢?
生:因为瓶子是圆的,放在斜坡上,它就会滚动。
(师拿了一个盘子放在斜坡上,结果盘子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
师:盘子放在斜坡上,为什么不能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生:(思考)盘子与斜坡的接触面太窄了。
(师拿了一个杯子放在斜坡上,结果杯子也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
师:杯子与斜坡的接触面足够宽了,为什么它也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生:(思考)杯子一头大一头小,滚动起来会向一边斜。
师:是啊,看来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滚动玩具也不容易啊,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他它们必须符合什么样的特点?
师: 如何让滚动中的玩具变得更好看,更新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精彩的导入生成于矛盾冲突中
有人认为精彩的导入像爆竹,会刹那间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其实导入是否精彩,源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是否能引发学生认知的矛盾,因为精彩的导入常常生成于矛盾的冲突中。
在课例中,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制作一个滚动玩具,而是通过斜坡滚设计了三个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引入思考的“雷区”:1、把雪碧瓶放在斜坡上,它会发生什么变化?2、盘子放在斜坡上,为什么不能像瓶子那样滚动呢?3、杯子与斜坡的接触面足够宽了,为什么它还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矛盾的冲突,来自于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亦来自于对难点的精准把握和巧妙突破。教者抓住如何才能“滚动”这一富含有思维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并把“滚动玩具”的基本特征,巧妙地融入三个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中,三个问题都是本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认知矛盾随着学生回答与实际演示发生冲突而迸发出来!“问题”使学生思维“受阻”,引发认识上的冲突,使思维变得深刻。导入也变得精彩起来!
课例3:《你会设计邮票吗》
师: 出示游戏《找茬》:你玩过这个游戏吗?
生:游戏《找茬》。
师:你能在一分钟里找出这两幅图片中四个不同的地方吗?
生进行《找茬》游戏,教师把邮票以及票面图案引入游戏《找茬》中,引导学生发现邮票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棒,找茬的水平真高。不仅找出了这两幅图片的不同,还发现了右边这张其实就是一枚邮票。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你对邮票的知识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总结邮票的特点)
三、精彩的导入一定删繁就简、节时高效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因设计印刷精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邮票实用性的退化使它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邮票。如果还使用“猜谜”的方式导入,一定会脱离学生现状与社会实际!但要是按部就班地介绍邮票历史、作用,导入一定会耗时很多,而且还会显得很累赘。怎样才能做到节时高效,快速切入邮票的特征?案例中教师巧妙利用游戏《找茬》:“你能在一分钟里找出这两幅图片中四个不同的地方吗?”并把邮票以及票面图案引入游戏《找茬》中,引导学生发现邮票的特征。游戏使学生直接切入到课堂的核心内容,学生在游戏中很快会发现面值、发行部门、发行时间、齿孔等细节。整个导入过程简单自然,实是洗尽铅华后的删繁就简!
【关键词】重难点 矛盾冲突 节时高效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 邢进。《中小学美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很多教师都憧憬能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1、情境设计合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2、时间把控准确,能迅速切入正题;3、指向重难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以上几点看似简单,但要能巧妙地融入具体的课例中,入情入景又毫无违和感 并不容易。一节课的导入可能有好几种方法,哪一种才是最高效、最合理的呢?其中考量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例具体分析。
课例1:《冷色和暖色》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冷色和暖色,你能找出来吗?
生 :红色的国旗、红领巾是暖色;绿植、蓝色的杯子、蓝蓝的天空是冷色。
师:暖色即温暖的颜色,冷色即寒冷的颜色?对吗?
生:对。
师:(师摸摸回答学生的红领巾追问)那你这条红领巾是暖色,为什么我没感到它的温暖呢?
生:(沉思)暖色并不是指色彩有温度,而是一种心理感受。
师:是吗?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怎样利用这种心理感受来进行设计,把你的思考和大家做个分享!
一、精彩的導入一定指向教学的重难点
色彩的冷暖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教师没有去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交流中冷不丁地把这看似简单又饶头的问题抛给学生。采取的策略就是:“误导”—— 唱“对台戏”。暖色即温暖的颜色,冷色即寒冷的颜色?对吗? 那你这条红领巾是暖色,为什么我没感到它的温暖呢?这里教师通过语言诱导思维前行,随即把曝露的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顺坡下时,猛然发现老师在“误导”自己,引发深度思考。思考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需要学生从惯常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进而实行辩解。
所以精彩的导入一定指向教学的难点,不仅要能抓住要害一针见血,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关键处找到“症结”所在。同时,辩解也使学生对冷暖色的理解得以加深,美术课因此平添了三分色彩。
课例2:《滚动的玩具》
师:同学们,现在这个雪碧瓶是静止的,如果老师把它放到斜坡上,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 :瓶子会滚下来。
师:为什么改变了位置的瓶子会滚动呢?
生:因为瓶子是圆的,放在斜坡上,它就会滚动。
(师拿了一个盘子放在斜坡上,结果盘子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
师:盘子放在斜坡上,为什么不能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生:(思考)盘子与斜坡的接触面太窄了。
(师拿了一个杯子放在斜坡上,结果杯子也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
师:杯子与斜坡的接触面足够宽了,为什么它也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生:(思考)杯子一头大一头小,滚动起来会向一边斜。
师:是啊,看来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滚动玩具也不容易啊,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他它们必须符合什么样的特点?
师: 如何让滚动中的玩具变得更好看,更新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精彩的导入生成于矛盾冲突中
有人认为精彩的导入像爆竹,会刹那间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其实导入是否精彩,源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是否能引发学生认知的矛盾,因为精彩的导入常常生成于矛盾的冲突中。
在课例中,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制作一个滚动玩具,而是通过斜坡滚设计了三个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引入思考的“雷区”:1、把雪碧瓶放在斜坡上,它会发生什么变化?2、盘子放在斜坡上,为什么不能像瓶子那样滚动呢?3、杯子与斜坡的接触面足够宽了,为什么它还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呢?
矛盾的冲突,来自于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亦来自于对难点的精准把握和巧妙突破。教者抓住如何才能“滚动”这一富含有思维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并把“滚动玩具”的基本特征,巧妙地融入三个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中,三个问题都是本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认知矛盾随着学生回答与实际演示发生冲突而迸发出来!“问题”使学生思维“受阻”,引发认识上的冲突,使思维变得深刻。导入也变得精彩起来!
课例3:《你会设计邮票吗》
师: 出示游戏《找茬》:你玩过这个游戏吗?
生:游戏《找茬》。
师:你能在一分钟里找出这两幅图片中四个不同的地方吗?
生进行《找茬》游戏,教师把邮票以及票面图案引入游戏《找茬》中,引导学生发现邮票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棒,找茬的水平真高。不仅找出了这两幅图片的不同,还发现了右边这张其实就是一枚邮票。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你对邮票的知识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总结邮票的特点)
三、精彩的导入一定删繁就简、节时高效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因设计印刷精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邮票实用性的退化使它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邮票。如果还使用“猜谜”的方式导入,一定会脱离学生现状与社会实际!但要是按部就班地介绍邮票历史、作用,导入一定会耗时很多,而且还会显得很累赘。怎样才能做到节时高效,快速切入邮票的特征?案例中教师巧妙利用游戏《找茬》:“你能在一分钟里找出这两幅图片中四个不同的地方吗?”并把邮票以及票面图案引入游戏《找茬》中,引导学生发现邮票的特征。游戏使学生直接切入到课堂的核心内容,学生在游戏中很快会发现面值、发行部门、发行时间、齿孔等细节。整个导入过程简单自然,实是洗尽铅华后的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