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接触教材的局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种规律又是灵活多变的。传统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导致学生厌学。因此,品德课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法”,处理好教学规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思想品德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在讲“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利于成长”这节内容的时候,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对我的震憾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对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憾呢?听到这时,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接下来,便是我和同学们轻松的合作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开头。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促进学生迫切学习。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后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与教材总有一定联系。如过去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与七年级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有着密切联系,李嘉庭、胡常青等国家高级干部纷纷落入法网与八年级《宪法》、《刑法》等知识点联系。因此教师只有结合时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积极翻阅教材,用教材上的知识来纠正“表演者”的错误,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合理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近年来中考,政治试卷实行开卷考的事实直接告诉我们:增强作业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已刻不容缓!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给初一学生讲“心理健康的表现”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这样一题——电视上播放过这样一个故事:新疆一所小学的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他爸爸是一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妈妈是一个工人,爸妈都很疼爱他。但他从小不愿和别人交往,总是闷闷不乐,从一年级起,成绩都很差,老师们都很关心他,给他补课,和他谈心,但没有改变他。到了六年级,学习的任务更重了,他更不愿和别人交往了,终于有一天,他请假回家,用自己的红领巾在自家的门扣上,上吊死了。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我设计这样的题:(1)男孩的心理健康吗?如果不健康,表现在哪些方面?(2)男孩轻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本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组讨论、表达和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对新知识易于接受,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加強学法指导,使学生“求学”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学生本来对品德课就不感兴趣,从小到大一提起品德课,就是一个“背”字,而且背也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这种“背”法,与当前中考和各种侧重能力考查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教授他们怎样去掌握知识;不仅授之以“鱼”,而且还授之以“渔”,在某种程度上说,“渔”比“鱼”还要重要。所以政治老师必须树立加强指导学法的观念,在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时注意对学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走出学品德就是死记硬背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抓住开学初,每一单元及每一节课教学以前的时机,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独立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己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单元总结、形成性自测等内容。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我们每位教师引起重视,端正思想、改进教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种规律又是灵活多变的。传统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导致学生厌学。因此,品德课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法”,处理好教学规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思想品德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在讲“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利于成长”这节内容的时候,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对我的震憾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对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憾呢?听到这时,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接下来,便是我和同学们轻松的合作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开头。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促进学生迫切学习。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后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与教材总有一定联系。如过去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与七年级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有着密切联系,李嘉庭、胡常青等国家高级干部纷纷落入法网与八年级《宪法》、《刑法》等知识点联系。因此教师只有结合时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积极翻阅教材,用教材上的知识来纠正“表演者”的错误,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合理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近年来中考,政治试卷实行开卷考的事实直接告诉我们:增强作业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已刻不容缓!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给初一学生讲“心理健康的表现”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这样一题——电视上播放过这样一个故事:新疆一所小学的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他爸爸是一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妈妈是一个工人,爸妈都很疼爱他。但他从小不愿和别人交往,总是闷闷不乐,从一年级起,成绩都很差,老师们都很关心他,给他补课,和他谈心,但没有改变他。到了六年级,学习的任务更重了,他更不愿和别人交往了,终于有一天,他请假回家,用自己的红领巾在自家的门扣上,上吊死了。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我设计这样的题:(1)男孩的心理健康吗?如果不健康,表现在哪些方面?(2)男孩轻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本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组讨论、表达和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对新知识易于接受,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加強学法指导,使学生“求学”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学生本来对品德课就不感兴趣,从小到大一提起品德课,就是一个“背”字,而且背也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这种“背”法,与当前中考和各种侧重能力考查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教授他们怎样去掌握知识;不仅授之以“鱼”,而且还授之以“渔”,在某种程度上说,“渔”比“鱼”还要重要。所以政治老师必须树立加强指导学法的观念,在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时注意对学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走出学品德就是死记硬背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抓住开学初,每一单元及每一节课教学以前的时机,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独立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己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单元总结、形成性自测等内容。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我们每位教师引起重视,端正思想、改进教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