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呼啦圈;篮球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1-02
一、在投篮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缓解篮球场地不足,提高练习密度,特别适合投篮教学的初学者。
1.固定篮圈
制作:先将两条约35m的长绳摆成相距与呼啦圈直径等长的平行线,然后将呼啦圈间隔约2m分别固定在两条长绳中间,长绳两端各留5.5m用于固定。最后将一条绳子两端分别穿过篮圈后拉紧固定,另一条两端分别直接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即形成垂直状组合篮圈。也可将两端的线头分别抛穿过球圈两侧,多抛绕几圈,然后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就形成水平状组合篮圈。
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限定相应的投篮线,学生需在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可进行投篮比赛,或运球(传球) 投篮比赛等(图1)。
建议: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高,自主地调整篮圈的高度。
图1
2.移动篮圈
制作:截取直径16mmPVC线管约25cm作为固定插管,使其与呼啦圈成切线状,用胶带缠绕牢固,留出约10cm不缠胶带作为插管用,然后将插管插入约2m直径20mmPVC线管(作套管),即做成一个移动篮圈。
方法:使用时,一人两手扶住套管,投篮者站在规定的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图2)。
建议:根据需要可随时升高或降低篮圈的高度。
图2
3.活动篮圈
方法:在半场两条边线中间向场地内各画一个半径约2m的半圆。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4-8人),每队指定一人站于半圈内手握呼啦圈作“活动篮圈”。游戏开始从中间跳球开始,双方像篮球比赛那样进行攻守对抗,获球队通过传球,设法将球投进本方的“活动篮圈”,呼啦圈可任意变动,每投中一球得1分,防守队设法获得球权转入反攻,游戏反复进行,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胜出(图3)。
规则:①进攻队员只准传球,不准运球;②出现违例和犯规时,均由对方发界外球;③做“篮筐”的队员,呼啦圈不得离手,不准离开圆圈,防守队员不得进入圆圈。
建议:可男女混合游戏,女生每次投中得3分,或同性异质分组,水平差的投中得2分。
图3
4.扣篮篮圈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一名高个子作篮圈(一手或双手上举呼啦圈),其他队员持球依次进行尝试先原地扣篮、后行进间扣篮练习,体验扣篮的快感(图4)。
建议:可进行单、双手的正手扣篮,或反手扣篮等练习;一定次数后,作篮圈的人与组内身高相近的队员互换。
图4
二、在传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发展传球的准确性,培养合作意识。
1.固定目标物
制作:准备两条约1m的长绳子,将一条绳子的两端采用丁香结固定在呼啦圈上,两个绳结相距约20cm,即成一个绳拉环,同样将另一条绳子系在呼啦圈的对称面上即可。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拉住绳拉环处,将呼啦圈置于传球者的胸腹之间,另两人分别正对着站在呼啦圈两边(一人持一个篮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传接球两人来回做传接球,每次传球须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拉呼啦圈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拉呼啦圈的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5)。
建议:①呼啦圈由低到高,慢慢升高,或由高至低;②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几次运球;③传球者可采用坐、蹲的方式传接球,体验下肢发力。
图5
2.移动目标物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站立做移动目标物(一人持一个呼啦圈),另两人分别站在移动目标物两侧做传接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手持呼啦圈的人将圈滚给对面的队友,在呼啦圈离手到接住之间,持球队员将球传出并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作移动目标物的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移动目标物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6)。
建议:①呼啦圈由地面滚动,接着相互低平抛,然后慢慢升高为抛物线抛出,也可反之;②可用“固定目标物”方法,两人手拉呼啦圈两边的绳环,作水平来回或垂直上下移动来完成传球练习;③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n次运球。
图6
三、在运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控制运球的能力。
1.区域限制
方法:将5-10个呼啦圈间隔1-2m摆成之字形,练习者手持一个篮球在起点线准备。发令后,练习者向前运球到第一个呼拉圈,然后在呼啦圈内完成10次运球,接着到第2、3、4个……呼啦圈,同样各完成10次运球,直到最后一个呼啦圈完成运球为止,看谁最快完成即为胜出(图7)。
建议:①可以采用接力的方式进行;②也可运球结束后接投篮。
图7
2.高度限制
方法:甲乙两人一组,甲右手持球做原地低运球准备,乙持一个呼啦圈平放于甲的右膝边。开始后,甲用右手在呼啦圈内进行低运球10-20次,要求每次反弹球的最高点在呼啦圈平面处,完成规定运球后,乙将呼啦圈移到甲的左膝边,甲换左手同样完成规定的运球次数,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同理,将呼啦圈放于腰腹之间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图8)。
建议:可进行原地高低运球交换练习。
圖8
3.障碍限制
方法:将若干个呼啦圈间隔适宜距离摆成直线或之字状,让学生依次绕过呼啦圈(如障碍物)进行运球练习或比赛(图9)。
建议:根据需要可将多个呼啦圈组合成一个障碍。
图9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1-02
一、在投篮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缓解篮球场地不足,提高练习密度,特别适合投篮教学的初学者。
1.固定篮圈
制作:先将两条约35m的长绳摆成相距与呼啦圈直径等长的平行线,然后将呼啦圈间隔约2m分别固定在两条长绳中间,长绳两端各留5.5m用于固定。最后将一条绳子两端分别穿过篮圈后拉紧固定,另一条两端分别直接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即形成垂直状组合篮圈。也可将两端的线头分别抛穿过球圈两侧,多抛绕几圈,然后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就形成水平状组合篮圈。
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限定相应的投篮线,学生需在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可进行投篮比赛,或运球(传球) 投篮比赛等(图1)。
建议: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高,自主地调整篮圈的高度。
图1
2.移动篮圈
制作:截取直径16mmPVC线管约25cm作为固定插管,使其与呼啦圈成切线状,用胶带缠绕牢固,留出约10cm不缠胶带作为插管用,然后将插管插入约2m直径20mmPVC线管(作套管),即做成一个移动篮圈。
方法:使用时,一人两手扶住套管,投篮者站在规定的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图2)。
建议:根据需要可随时升高或降低篮圈的高度。
图2
3.活动篮圈
方法:在半场两条边线中间向场地内各画一个半径约2m的半圆。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4-8人),每队指定一人站于半圈内手握呼啦圈作“活动篮圈”。游戏开始从中间跳球开始,双方像篮球比赛那样进行攻守对抗,获球队通过传球,设法将球投进本方的“活动篮圈”,呼啦圈可任意变动,每投中一球得1分,防守队设法获得球权转入反攻,游戏反复进行,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胜出(图3)。
规则:①进攻队员只准传球,不准运球;②出现违例和犯规时,均由对方发界外球;③做“篮筐”的队员,呼啦圈不得离手,不准离开圆圈,防守队员不得进入圆圈。
建议:可男女混合游戏,女生每次投中得3分,或同性异质分组,水平差的投中得2分。
图3
4.扣篮篮圈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一名高个子作篮圈(一手或双手上举呼啦圈),其他队员持球依次进行尝试先原地扣篮、后行进间扣篮练习,体验扣篮的快感(图4)。
建议:可进行单、双手的正手扣篮,或反手扣篮等练习;一定次数后,作篮圈的人与组内身高相近的队员互换。
图4
二、在传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发展传球的准确性,培养合作意识。
1.固定目标物
制作:准备两条约1m的长绳子,将一条绳子的两端采用丁香结固定在呼啦圈上,两个绳结相距约20cm,即成一个绳拉环,同样将另一条绳子系在呼啦圈的对称面上即可。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拉住绳拉环处,将呼啦圈置于传球者的胸腹之间,另两人分别正对着站在呼啦圈两边(一人持一个篮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传接球两人来回做传接球,每次传球须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拉呼啦圈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拉呼啦圈的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5)。
建议:①呼啦圈由低到高,慢慢升高,或由高至低;②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几次运球;③传球者可采用坐、蹲的方式传接球,体验下肢发力。
图5
2.移动目标物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站立做移动目标物(一人持一个呼啦圈),另两人分别站在移动目标物两侧做传接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手持呼啦圈的人将圈滚给对面的队友,在呼啦圈离手到接住之间,持球队员将球传出并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作移动目标物的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移动目标物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6)。
建议:①呼啦圈由地面滚动,接着相互低平抛,然后慢慢升高为抛物线抛出,也可反之;②可用“固定目标物”方法,两人手拉呼啦圈两边的绳环,作水平来回或垂直上下移动来完成传球练习;③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n次运球。
图6
三、在运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控制运球的能力。
1.区域限制
方法:将5-10个呼啦圈间隔1-2m摆成之字形,练习者手持一个篮球在起点线准备。发令后,练习者向前运球到第一个呼拉圈,然后在呼啦圈内完成10次运球,接着到第2、3、4个……呼啦圈,同样各完成10次运球,直到最后一个呼啦圈完成运球为止,看谁最快完成即为胜出(图7)。
建议:①可以采用接力的方式进行;②也可运球结束后接投篮。
图7
2.高度限制
方法:甲乙两人一组,甲右手持球做原地低运球准备,乙持一个呼啦圈平放于甲的右膝边。开始后,甲用右手在呼啦圈内进行低运球10-20次,要求每次反弹球的最高点在呼啦圈平面处,完成规定运球后,乙将呼啦圈移到甲的左膝边,甲换左手同样完成规定的运球次数,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同理,将呼啦圈放于腰腹之间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图8)。
建议:可进行原地高低运球交换练习。
圖8
3.障碍限制
方法:将若干个呼啦圈间隔适宜距离摆成直线或之字状,让学生依次绕过呼啦圈(如障碍物)进行运球练习或比赛(图9)。
建议:根据需要可将多个呼啦圈组合成一个障碍。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