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池仙照老师的交往,已有30多个春秋了。尽管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接触过很多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但给我印象最深、激励最多、影响最大的人,当是池仙照同志。他不仅在摄影艺术创作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且待人谦虚谨慎,坚持弘扬正气,注重言传身教,始终默默无闻。
池仙照1960年拍摄井冈山主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对井冈山主峰进行创作的摄影家。中国199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一百元票的背景图便是依照他摄影作品为底本精心绘制而成的。池老已发表的作品不计其数,例如:《赛里木素色》1987年获江西省摄影新作展一等奖;《扬鞭逐浪》1988年获江西省第十一届摄影作品展银奖;《潮海一鸥飞》1992年入选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金秋时节》1992年获江西省第十三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金奖;《美在山外》1999年获江西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银奖。
池仙照50多年的摄影之路,从朝鲜战场到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他倾注自己的情感,磨炼自己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摄影艺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拍井冈山主峰、黄洋界云海、十里杜鹃、高路入云端、革命旧居、老红军战士,留下了多少神奇的井冈风情!他拍新疆秀丽奇特的《赛里木素色》和《扬鞭逐浪》的牧羊壮景;拍《潮海一鸥飞》和《争艳之境》的异趣;拍《井冈飞瀑》的雄姿和《广宇丰碑》的宏伟;拍《揽鲜》的乡趣和《山娃乐趣》的童真……这些作品都是诗和情的至美,光和影的天成,独具地域特色和老区风情。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屡屡获奖,还选送出展日本、美国和香港特区,并大受欢迎。
在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为《中国摄影家池仙照作品集》出版发行而举行的座谈会上,几位资深的老摄影家送给池老两个词:毅力、情感。是的,纵观池老50多年的摄影生涯,他的每一次外出采风,每一趟远行创作,每一幅作品无不与这两个词紧密相连。在朝鲜战场上,池仙照躲进猫耳洞里“土法上马”冲胶卷、洗照片;为了拍摄井冈山主峰,花了将近三年时间,风餐露宿,防虎狼,斗蛇虫,曾30余次深入到主峰腹地,用绳索吊住,连人带器材放下山去,以寻找最佳拍摄点,曾七次从山上摔下来,一次摔得不省人事;曾只身一人在新疆塔里木沙漠,克服难以忍受的干渴和饥饿,与天斗,与地斗,与狼斗,在一个个的瞬间迸发出热浪翻滚的创作灵感;在井冈山老区的乡间田野上,把“人、事、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赋与作品以全新的画面,深邃的内涵;从“文革”时期蹲牛棚、挨批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扬眉吐气,焕发青春。池仙照把一生的精力、财力全部投入到他所钟爱的摄影事业中,毅力和情感在他身上,在他生活的分分秒秒中,在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池仙照谈起他的成功时,他常常几句话便了事,可当论及其摄影作品时,他却侃侃而谈,眉宇间透露着孜孜不倦和执著。他说:“从部队到江西,我在井冈山生活了几十年,井冈山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爱井冈山,我摄影的根基在井冈山,井冈山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历尽艰辛,拍摄《井冈山主峰》这一作品,是为了提醒自己,同时也想告诉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要把文化的根留住!”池老退休后,继续在光与影、黑与白中写就“时代与井冈精神”的壮美诗篇。
忘不了的井冈情,倾不尽的赤子心。人在井冈老区行,志在红土地上扬。池老说,他要把井冈山这方热土的神韵长留在中华民族永恒的“视觉传记”中,长留在亿万华夏子孙的心目中。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这就是一位老摄影家的情怀。
责编/海燕
池仙照1960年拍摄井冈山主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对井冈山主峰进行创作的摄影家。中国199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一百元票的背景图便是依照他摄影作品为底本精心绘制而成的。池老已发表的作品不计其数,例如:《赛里木素色》1987年获江西省摄影新作展一等奖;《扬鞭逐浪》1988年获江西省第十一届摄影作品展银奖;《潮海一鸥飞》1992年入选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金秋时节》1992年获江西省第十三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金奖;《美在山外》1999年获江西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银奖。
池仙照50多年的摄影之路,从朝鲜战场到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他倾注自己的情感,磨炼自己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摄影艺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拍井冈山主峰、黄洋界云海、十里杜鹃、高路入云端、革命旧居、老红军战士,留下了多少神奇的井冈风情!他拍新疆秀丽奇特的《赛里木素色》和《扬鞭逐浪》的牧羊壮景;拍《潮海一鸥飞》和《争艳之境》的异趣;拍《井冈飞瀑》的雄姿和《广宇丰碑》的宏伟;拍《揽鲜》的乡趣和《山娃乐趣》的童真……这些作品都是诗和情的至美,光和影的天成,独具地域特色和老区风情。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屡屡获奖,还选送出展日本、美国和香港特区,并大受欢迎。
在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为《中国摄影家池仙照作品集》出版发行而举行的座谈会上,几位资深的老摄影家送给池老两个词:毅力、情感。是的,纵观池老50多年的摄影生涯,他的每一次外出采风,每一趟远行创作,每一幅作品无不与这两个词紧密相连。在朝鲜战场上,池仙照躲进猫耳洞里“土法上马”冲胶卷、洗照片;为了拍摄井冈山主峰,花了将近三年时间,风餐露宿,防虎狼,斗蛇虫,曾30余次深入到主峰腹地,用绳索吊住,连人带器材放下山去,以寻找最佳拍摄点,曾七次从山上摔下来,一次摔得不省人事;曾只身一人在新疆塔里木沙漠,克服难以忍受的干渴和饥饿,与天斗,与地斗,与狼斗,在一个个的瞬间迸发出热浪翻滚的创作灵感;在井冈山老区的乡间田野上,把“人、事、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赋与作品以全新的画面,深邃的内涵;从“文革”时期蹲牛棚、挨批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扬眉吐气,焕发青春。池仙照把一生的精力、财力全部投入到他所钟爱的摄影事业中,毅力和情感在他身上,在他生活的分分秒秒中,在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池仙照谈起他的成功时,他常常几句话便了事,可当论及其摄影作品时,他却侃侃而谈,眉宇间透露着孜孜不倦和执著。他说:“从部队到江西,我在井冈山生活了几十年,井冈山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爱井冈山,我摄影的根基在井冈山,井冈山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历尽艰辛,拍摄《井冈山主峰》这一作品,是为了提醒自己,同时也想告诉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要把文化的根留住!”池老退休后,继续在光与影、黑与白中写就“时代与井冈精神”的壮美诗篇。
忘不了的井冈情,倾不尽的赤子心。人在井冈老区行,志在红土地上扬。池老说,他要把井冈山这方热土的神韵长留在中华民族永恒的“视觉传记”中,长留在亿万华夏子孙的心目中。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这就是一位老摄影家的情怀。
责编/海燕